許瑩 江秀敏 鄭建盛
近年來,在以病患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下,人文關懷成為全球護理發(fā)展的主題[1]。開展護理人文關懷是營造和諧護患關系的基礎,也是患者滿意度的保證[2-3]。2016年國家衛(wèi)計委印發(fā)《全國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文件也明確要求“以需求為導向,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護士培訓制度,特別是重點加強對新入職護士的培訓,切實提高護理專業(yè)素質和服務能力。目前國內對護士核心能力和人文關懷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多局限在專科護士和普通護士較多,而在新入職護士中研究較少[4-6]。同時目前較多醫(yī)院在新入職護士培訓中均存在“重理論,輕人文”的崗前培訓現(xiàn)象,其制定的新入職護士崗前培訓方案與國家和單位的要求有一定距離[7]。為了了解目前醫(yī)院新入職護士的核心能力和人文關懷能力現(xiàn)狀,從而為制定提高新入職護士的核心能力及關懷能力水平的崗前培訓方案提供依據(jù),我們于2019年7月—2019年8月對本院新入職護士進行量性調查,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新入職護士101 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2019年聘用為本院在崗在職的新入職護士。排除標準:不愿意配合調查。101 名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平均年齡為(22.85±1.92)歲;專科學歷80 人,本科學歷20 人,研究生學歷1 人;應屆畢業(yè)生74 人,非應屆畢業(yè)生27 人。
1.2.1 研究工具(1)一般情況調查問卷包括:①基本情況:年齡、學歷、是否應屆生、是否有工作經(jīng)驗、學校擔任的主要職務以及性格等。
(2)中國注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CIRN)。由劉明等[8]編制的該問卷有55個條目Likert 5級評分法,包括臨床護理能力(10個條目)、領導能力(9個條目)、人際關系(8個條目)、法律和倫理實踐能力(8個條目)、專業(yè)發(fā)展能力(6個條目)、教學和咨詢能力(6個條目)、評判性思維和科研能力(8個條目)等維度。量表總分220 分,分組標準為:總分165~220 分(條目均分>3 分)為核心能力強,110~164 分(條目均分2~3 分)為核心能力中等,<110 分(條目均分<2 分)為核心能力弱。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 0.908,7個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18~0.903,內容效度指數(shù)(CVI)為0.852。
(3)關懷能力評價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許娟[9]翻譯成中文版的該問卷包括37個條目Likert 7級評分,分認知、勇氣和耐心3個維度,量表總分為37~256 分,認知維度14~98分,勇氣維度13~91 分,耐心維度10~70 分,得分越高說明人文關懷能力越強。CAI 總體的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0.84,各維度Cronbach’s α 系數(shù)的范圍為0.70~0.81,內容效度指數(shù)為0.78。
1.2.2 資料收集方法 采用問卷星在線平臺編輯生成問卷的鏈接和二維碼,在取得醫(yī)院護理主管部門的同意,在研究對象知情同意的基礎上,發(fā)放問卷鏈接并解釋研究目的和問卷填寫方法,由研究對象自行填寫。共有新入職護士101 人,回收101 份,回收率為100%。
表1 新入職護士核心能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
采用SPSS 21.0 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 檢驗、方差分析對核心能力和關懷能力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核心能力和關懷能力的相關性,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影響核心能力和關懷能力的多因素分析。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樣本中有9 名(8.9%)新入職護士具有較強的核心能力,55名(54.5%)具有中等水平的核心能力,38 名(37.6%)的核心能力弱。新入職護士核心能力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見表1,新入職護士核心能力得分最低及最高的5個條目見表2。
新入職護士關懷能力總分為(185.16±13.32)分,各維度與國際護士關懷能力常模[10](n=1388)比較,認知維度得分與國際常模[1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575,P >0.05),勇氣維度和耐心維度得分低于國際常模[10](t=6.814,3.584,均P <0.01),見表3。
表2 新入職護士核心能力得分最低及最高的5個條目(分,)
表2 新入職護士核心能力得分最低及最高的5個條目(分,)
表3 新入職護士關懷能力各維度與常模比較(分,)
表3 新入職護士關懷能力各維度與常模比較(分,)
不同應屆生、工作經(jīng)驗和性格與核心能力有關(t=3.377,3.202,3.465,P <0.05);不同學歷、應屆生和性格與關懷能力有關(t=3.932,2.605,2.892,P <0.05),見表4。
以核心能力總分為因變量,以表4 的6個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學歷、應屆生、工作經(jīng)驗和性格進入方程,見表5。
以人文關懷能力總分為因變量,以表4 的6個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學歷和性格進入方程,見表6。
將新入職護師的核心能力得分與人文關懷能力得分進行相關分析,結果呈正相關(r=0.371,P <0.01)。
研究結果顯示,新入職護士核心能力總分(123.16±29.04)分,均分(2.24±0.53)分,處于中等水平。新入職護士的法律倫理實踐能力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的5個條目中位居首位的就是能維護病人隱私權。這可能與院校對護生法律意識的教育有關,在當今醫(yī)患關系緊張的情況下,各醫(yī)學院校及實習教學單位對于加強護理隊伍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培訓也是相對重視[10-11]。而7個維度中,臨床護理能力得分最低,而臨床護理能力是護士最基本的核心能力,是護士為服務對象提供良好照護的前提條件。雖然新入職護士都經(jīng)歷過臨床8個月的實習期,邏輯上分析新護士應該都具備基本的臨床能力,但是在新入職護士自我評價中得分卻是最低的,而在訪談中新護士也提及到自身臨床能力不足,有壓力。造成這一結果可能與我們實習當中的帶教方式有關,目前,學校教育較多為填鴨式教育,而臨床實習中,帶教老師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傳授知識,加上臨床上的工作量繁重,帶教老師恨不得讓實習生快點上手,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而忽視了對他們整體臨床護理思維的培養(yǎng),并沒有真正讓學生在實習生涯中對某種疾病的護理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而作為實習護生,在實習期間往往缺乏主動求知能力,知識被動接收狀態(tài)。
表4 新入職護士核心能力和關懷能力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表5 新入職護士核心能力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n=101)
表6 新入職護士關懷能力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n=101)
研究結果顯示,新入職護士關懷能力總分(185.16±13.32)分,處于低水平??赡芘c國內教育對護理人員人文關懷關注度不夠有關,作為90 后一代,大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缺乏主動關愛別人的能力。新護士在學校接受的教育以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為主,新護士對于人文關懷的理解不夠深入[12],護理核心能力不高[13-14]。在臨床實習階段,部分帶教老師的護理理念較陳舊,沒有充分認識到護理人文精神在護士培養(yǎng)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作用,導致沒有系統(tǒng)進行人文課程培訓,使新入職或低年資護士的人文底蘊相對不足。
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學歷、應屆生、工作經(jīng)驗和性格與核心能力有關,高學歷、已經(jīng)具有工作經(jīng)驗的新入職護士的核心能力更高,這可能與他們經(jīng)歷過較多醫(yī)療護理層面,能夠更為深入理解護理的實質等原因有關。性格外向的新入職護士的核心能力更高,這可能與外向性格的護士能夠與患者、護士和醫(yī)生打成一片,相處更為融洽,從而使護理質量更高。多因素分析顯示,學歷和性格與關懷能力有關,學歷越高者關懷能力越高,這可能與學歷較高者相對??茖W歷新入職護士來說,所學習的人文關懷相關知識越多,在4年制學習過程中對護理人文精神的認識比3年制護士生的認識更深。性格外向的新入職護士的關懷能力比性格內向的更高,可能原因是外向新入職護士更大方的和患者接觸,更能主動為患者表達想法,從而使與患者的接觸過程中更為自然,從而關懷能力更高。研究結果顯示,新入職護士核心能力和關懷能力總均分呈正相關(P <0.05)。核心能力的高低影響著臨床護理的質量和患者安全,而關懷能力是作為護理人員對人和生命最起碼的尊重。因此,作為醫(yī)院管理者在對新入職護士核心能力培訓的同時,要貫穿關懷能力的培訓,使得新入職護士更好的適應臨床,服務好患者。
綜上所述,新入職護士的核心能力和關懷能力處于中低下水平,且與性格、學歷和工作經(jīng)歷等因素有關。因此,醫(yī)院相關部門需要重視采取相應對策對新入職護士的核心能力和關懷能力進行培養(yǎng)。如在今后制定崗前培訓方案中,有針對性的對新入職護士進行人文關懷相關課程培訓,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情景再現(xiàn),感人事跡分享會等提高新入職護士的關懷能力,多舉辦相關科研知識的講座,應用先進的教學模式如PBL 提高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及核心能力[15-16],并在培訓過程中進行動態(tài)的跟蹤和調整,以提高新入職護士的核心能力和關懷能力,從而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加快新入職護士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