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艷云 王 丹
(東北林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話語標記語廣泛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會話中,引導或制約著聽話者對話語關系的識別。綜合句法、語義、語用特點,于海飛(2006) 將話語標記語定義為程序意義占核心地位,概念意義缺失或者退居次要地位,句法位置相對靈活,不充當句法成分,在話語中發(fā)揮語用作用的一些語言表達式,去掉它們,不影響整個話語的命題意義,其前后通常有可感知的較長延長。話輪指在會話過程中,說話者在任意時間內連續(xù)說的話語其結尾以說話者和聽話者的角色互換或各方的沉默等放棄話輪的信號為標志。(李悅娥,范宏雅,2002)話輪轉換研究旨在揭示會話結構的規(guī)律,探討會話表達策略,欣賞會話藝術。對話語標記語的準確理解與使用有利于提高言語交際效率,避免會話沖突產生,然而,以往的研究多是從關聯(lián)理論和順應論的角度來分析口語或戲劇中的話語標記語。本文以話輪轉換機制為分析框架,對小說《飄》中話語標記語在話輪轉換過程中的語用功能進行分析,對話輪與話語標記語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會話是在互動語境中,發(fā)話者與受話者雙向信息的傳遞。Sacks等人認為,正常會話中每次有且僅有一方在說話,說話人的話輪有條不紊地進行更迭,下一輪的說話者尋找的是上一輪說話者話語的可能放棄之處,即意義上的放棄之處。根據Werth(1981)的觀點,在會話過程中,話輪由發(fā)話人A轉到發(fā)話人B的轉換區(qū)域通常被稱為相應過度區(qū)域(TRP)。Psathas(1995)解釋說:當一個話輪即將結束時,便產生了一個相應的過渡區(qū)域,而話輪的轉換也是在這個區(qū)域內發(fā)生。
話輪轉換機制分為非言語機制和言語機制,其共同促進會話的平穩(wěn)過渡與順利進行。非言語機制指利用體態(tài)語進行話輪轉換,比如采用面部表情、手勢、身體姿態(tài)等向聽話人表示自己獲取話輪或放棄話輪的意向。言語機制指交際雙方借助言語手段實現(xiàn)話輪轉換,比如發(fā)話者使用稱呼語、語氣詞、客套語獲得話輪,用言語重復、沉默填補法保持話輪等。話語標記語的使用是話輪轉換言語機制的一個重要內容。
話輪轉換的過程是在發(fā)話人與受話人,或是在會話參與者之間的互動作用下完成的。Stenstrom(1994)指出,話輪轉換包括話輪獲得,話輪保持和話輪放棄三個過程。
話輪獲得包括首話輪獲得,接應話輪獲得和搶奪話輪三種情況。首話輪獲得是第一個話輪的獲得,意味著新會話的開始與新信息的傳遞;接應話輪又稱轉續(xù)話輪,是對上一話輪的反應與回饋,其獲得方式有兩種:一是不同說話人的談話順次前后相連,二是后一說話人的話語承接上一話輪的放棄標志;當聽話人打斷談話,強行爭取發(fā)言權,開始自己的講話時,我們稱之為搶奪話輪。
話輪保持指會話過程中說話人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的手段和策略對自己正持有的話輪進行把持。話語標記語在保持話輪時的使用,體現(xiàn)了說話人的言語計劃和元語用意識。說話人為了維護話語權,通常會使用“話語未結束語”類話語標記語和“有聲停頓”類話語標記。
話輪放棄指會話過程中的發(fā)話者放棄當前發(fā)話,使自己把持的話輪趨于結束。語調變化、副語言、身體動作、社會中心序列、套語、句法都是話輪放棄的線索。話語標記語是社會中心序列的一種,使發(fā)話人順利自然地放棄話輪,結束當前會話。話輪放棄中的話語標記語有兩種模式:一是話語標記加祈使句或疑問句,二是陳述句加話語標記。
《飄》是一部以美國南北戰(zhàn)爭為背景的小說,講述了種植園主的女兒郝思嘉與阿希禮、查理、弗蘭克、白瑞德四個男人之間復雜的愛情、婚姻和家庭糾葛。郝思嘉聰明漂亮、精明能干、倔強高傲,但又自私吝嗇、愛好享樂、追求金錢,讓人又愛又恨。她不甘失敗與毀滅,靠自己的努力和掙扎力圖挽回莊園的損失,最終成為新興的資產者。郝思嘉與白瑞德表面上看來互相戒備、互相利用、唇槍舌戰(zhàn),實際上白瑞德一直傾心于郝思嘉,而郝思嘉也只有與白瑞德在一起時才將本性暴露無遺,展現(xiàn)出最真實的一面。本文研究的語料正是選自白瑞德與郝思嘉的對話。
3.1.1 首話輪獲得中的話語標記語
首話輪獲得中的話語標記語意味著新信息的傳遞,說話人使用話語標記語吸引注意,獲得話語權。
Scarlett:Oh,wait!I forgot to lock the front door.Rhett:Are you locking the Yankees out?
亞特蘭大被北方聯(lián)邦軍隊攻占時,郝思嘉準備帶著剛分娩的梅蘭妮逃回塔拉,正當馬車準備出發(fā)時,郝思嘉想起自己忘了鎖門,便使用話語標記語“oh”吸引大家的注意,獲得話語權并引出談話內容。
3.1.2 接應話輪獲得中的話語標記語
接應話輪中的話語標記語可以作為填補或拖延時間的策略,暗示說話者尚未組織好語言信息,為說話者爭取思考的時間。
Rhett:Do you care if people talk?
Scarlett:No-but-well,let’s don’t talk about it.
正在為第一任丈夫服喪的郝思嘉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同白瑞德先生跳舞,當白瑞德詢問她是否在乎別人的議論時,內心矛盾,一時不知如何回答的郝思嘉連用了三個話語標記語來拖延時間,從而組織語言,實現(xiàn)話語間的平穩(wěn)過渡。
聽話者使用話語標記語回應上一話輪,將上一話輪的內容與自己的發(fā)話聯(lián)系在一起,給予反饋的同時促使話輪順利轉換。
Rhett:why are you blue?
Scarlett:Oh,I had a letter from Tara today.
面對白瑞德的提問,郝思嘉使用話語標記語“oh”回應之前的話輪,并開始自己的話輪,一方面展示了對說話人的尊重,表明自己在認真聆聽,另一方面有利于聽話人與發(fā)話人情感上的交流,促進會話順利進行。
說話者使用話語標記語表達他們復雜的情感、態(tài)度和意愿,促進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和信息分享,以完成特定的交際目的。
Rhett:Do you still want to try to get through to Tara?
Scarlett:Oh,yes! Yes! Let’s hurry.
史蒂夫·李的騎兵和北方聯(lián)邦軍隊正在前方激戰(zhàn),郝思嘉一心想要穿過戰(zhàn)亂區(qū),逃回家去。面對白瑞德的質疑,郝思嘉連用了三個話語標記語表達了自己堅定的決心,同時也反映出她內心對于戰(zhàn)爭的恐懼,渴望早日回到塔拉的迫切心情。
3.1.3 搶奪話輪中的話語標記語
當聽話者失去耐心時,使用話語標記語搶奪話輪,從而打斷發(fā)話者,表達自己不一樣的見解。
Scarlett:He helps--
Rhett:Oh,for God’s sake.He’s no help.
郝思嘉為阿希禮辯護,引起了白瑞德的不滿,他不愿意再聽郝思嘉無力而啰嗦的辯解,便使用話語標記語“oh”搶奪話輪,打斷郝思嘉的談話,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使用話語標記語搶奪話輪,能夠快速尋找信息,直接了解發(fā)話者發(fā)言中感興趣的信息。Scarlett:Why,Ashley said—Rhett:Yes?
白瑞德知道郝思嘉一直癡迷于阿希禮,便想了解阿希禮目前的狀況,他使用話語標記語“yes”打斷郝思嘉的話語,并用疑問語氣要求回答,急于尋求自己感興趣的信息。
說話人使用話語標記語來提醒聽話人自己還未結束當前對話,從而保持話輪,進一步補充會話內容或解釋信息。
Rhett:He was Jesus the Savior at Dalton,and he’s Judas the Betrayer at Kennesaw Mountain. Yet, just let him drive the Yankees back twenty miles and he’ll be Jesus again.Sherman has twice as many men as Johnston.And Johnston can’t afford to lose a single man.
郝思嘉抱怨約翰斯頓將軍不堅守陣地,一味后退時。白瑞德表達自己的看法時用了兩個話語標記語來保持話輪,提醒聽話人自己還未結束當前的對話。第一個話語標記語“yet”用來補充會話內容,約翰斯頓將軍在多爾頓被看作救世主,到了肯尼薩山就變成了叛徒猶太,可是,只要他把北方佬打退二十英里,他又變成了耶穌。第二個話語標記語“and”進一步解釋信息,為什么約翰斯頓將軍會采取后退的戰(zhàn)術。
為了保持話輪,說話者使用話語標記語給予聽話者適當?shù)年P注,注意聽話者的理解和反應,顯示說話者求同預期的功能。
Scarlett:Rhett,I’m sorry about what I said—you know—at Rough and Ready… You see, I—
郝思嘉為了付清塔拉的稅金到亞特蘭大找白瑞德幫忙,當?shù)弥兹鸬卤徊度氇z時,她一心想嫁給他來獲得財產。郝思嘉使用話語標記語“you know,you see”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顯示說話者尋求心理一致的功能,是說話者在言語生成過程中交互主觀化的需要。
話語標記語加祈使句或疑問句的模式可以指定下一發(fā)話人并限定談話話題,從而在放棄話輪的同時控制會話走向。
Rhett:Well, tell me about your poverty.Scarlett:Well,I don’t know what!
白瑞德使用話語標記語“well”和一個祈使句來暗示自己將放棄話輪,同時要求郝思嘉回答他提出的問題,從而控制話輪結果走向。
陳述句加話語標記語可以看作一種逃避策略,暗示發(fā)話者要結束當前話輪。
Scarlett:You went from me to—oh!
Rhett:Come, come, Scarlett!
郝思嘉和阿希禮的緋聞鬧得滿城風雨,白瑞德一氣之下消失了好幾天,當郝思嘉知道白瑞德是去了另一個女人那里時,又生氣又無語,她使用話語標記語“oh”放在句尾,暗示聽話者自己將放棄話輪結束會話。
話語標記語具有多功能性,其功能是動態(tài)的,隨著語境的變化而不同。在話輪獲得中,話語標記語主要有吸引注意,拖延時間,給予反饋,表達情感,打斷談話,尋求信息的功能;在話輪保持中,話語標記語有著補充會話內容,顯示求同預期的功能;話輪放棄中的話語標記語能夠控制會話走向,暗示結束當前話輪。不同的話語標記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反應發(fā)話者的元語用意識,具有強大的交際功能,有助于形成語篇的連貫性與條理性,促進話輪自然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