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墩撜Z》課程“文本細讀”方法探析

2019-12-28 15:17:06龐明啟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19年5期
關(guān)鍵詞:注本論語孔子

龐明啟 王 俠

(重慶郵電大學傳媒藝術(shù)學院,重慶 400065)

作為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濃縮和代表,《論語》所記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對儒家學派的建立和發(fā)展、對國人倫理道德觀念乃至文化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高校將其設置為專門的課程,并納入了正式的學業(yè)考核范圍?!墩撜Z》課程的教學方法,當以精讀、細讀為主,不應當只停留在大概的字面解釋與外圍的時代環(huán)境分析上面,這一點是許多高校課堂未曾落實的。宋代大儒朱熹說:“《論語》愈看愈見滋味出,若欲草草去看,盡說得通,恐未能有益。凡看文字,須看古人下字意思是如何,且如前輩作文,一篇中須看它用意在那里?!盵1]卷一九,434所主張的就是細讀,基礎就在于對文本的鉤沉稽古、發(fā)隱抉微。如果沒有這種精力投入,就沒有對孔子人格和思想魅力的真正理解和感知,也就很難發(fā)揮《論語》對大學生成長與成材的真正功效。

一、高校傳統(tǒng)文化課程“文本細讀”的必要性

現(xiàn)代細讀法源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興起的英美新批評派,“主張運用‘細繹’法專注于詩歌本體,使批評成為以文字分析為主的,獨立、客觀、自律的一門學科。”[2]219盡管該派為了突出文本的重要性,將其視為完全獨立而隔絕的批評對象,有失偏頗,但他們提倡對字詞句的意義、語氣、搭配、關(guān)聯(lián)等進行詳盡分析的細讀法卻影響巨大,成為西方幾大文學理論流派之一。我國傳統(tǒng)的文學批評中講究的興觀群怨、音韻訓詁、優(yōu)游涵泳等學習方法,與英美新批評的細讀法有相通之處,亦有互相補充之處。我們提倡的文本細讀主要是指對作品的字斟句酌和條分縷析,包括字詞、典故、人名、地名、器物名等等,建立各條目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發(fā)掘文字背后的微言大義,這一切必須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進行。

大學生人文學科教育應該看重素質(zhì)提升,提倡更為廣泛和全面的閱讀,重在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在古代,小學意為文字訓詁之學,大學為修齊治平、正心誠意之學,所以朱熹說“小學之事,知之淺而行之小者也”、“大學之道,知之深而行之大者也”[3]第22冊,1914-1915,這跟現(xiàn)代的中小學與大學教育有相通之處。而實際上,中學生為了應試,閱讀的古文有限,所掌握的字詞、典故、語法、古代歷史與哲學知識也非常有限,并沒有十分扎實的文本細讀基礎。到了大學之后,由于文理工的分科以及學科的進一步細化,導致非語言文學類學科的大學生基本不再繼續(xù)閱讀古詩文,即便有相關(guān)的傳統(tǒng)文化類選修課,也很難接受到文本研讀的訓練。很多大學生只滿足于一些現(xiàn)代闡釋與道聽途說,難以養(yǎng)成閱讀古典著作的興趣和能力。因此,大學傳統(tǒng)文化課堂中應該加大古代典籍的文本細讀力度,讓學生真正讀懂并愛上典籍。

《論語》作為最基本、最重要的儒家文化典籍,古代一直作為少年兒童蒙學時期的必修課,不僅要求理解和熟讀背誦,更成為人生準則貫徹到生活、學習、政治等活動當中去,其作用不亞于《圣經(jīng)》之于西方人。而在今天,即便是大學生也未必熟悉《論語》,讀不懂乃至不想讀的情況并不鮮見。要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就必須從了解《論語》和孔子開始,如果連讀懂的能力都沒有,又何談了解?文本細讀就是讓大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閱讀和理解,打下了解和喜愛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同時也教會他們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二、分類細讀:重尋秩序的嘗試

分類分析越來越受到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視,已經(jīng)成為人們最常用、最高效的思維方式。美國風靡世界的麥肯錫方法總結(jié)者艾森·拉塞爾說:“分析指的是針對分析對象的狀態(tài)與現(xiàn)象,進行追根究底式的歸類。換句話說,分析是把比較混沌的現(xiàn)實,分成有意義的群組,然后再闡明其相互關(guān)系的一種腦力勞動?!盵4]2分類是分析的基本方法,是獲得意義和關(guān)聯(lián)的基礎。《論語》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內(nèi)容的排列比較雜亂,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組織整理,古人的注本雖然很多,卻沒有人敢于對這本至高無上的經(jīng)典進行重新分類編排。不過這一點在現(xiàn)當代研究者與教育者手中得到了解決,比如薛茂的《〈論語〉分類新讀本》[5],將原書分為“孔子論天、命、神、道”“孔子論仁、智”“孔子論孝、悌”“孔子論人品修養(yǎng)”“孔子論教育教學”等等十三個部分;張忠鏵的《〈論語〉類疏:分類、譯注、淺析》[6],將原書分為為學、修身、明仁、知禮、行孝、為政、治國、論人、處世、砭時十個部分;錢寧的《新論語》[7],將原書分為核心篇、路徑篇、實踐篇、例證篇、哲思篇、評價篇、記憶篇、闡釋篇八個部分。這些分類不一定完全合理,卻都能夠自圓其說,而且都配上了通俗易懂的注釋、翻譯和系統(tǒng)詳實的解析,讓人能夠十分清晰明了地把握住孔子思想的脈絡、體系。

高?!墩撜Z》課堂在引入古今各種版本的注疏時,不妨也把此類分類整理的注本引入進來,這樣既方便教師教學,也方便學生理解,同時還能在互相參照中,產(chǎn)生自己的分類標準??鬃拥乃枷胧且粋€有機的整體,所有的分類都只能是相對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法截然分開。而且這其中還有一些模糊地帶,在各種標準之下,都會有一些無法歸類的內(nèi)容。再有,由于孔子有著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隨機應變、因地制宜的言行策略以及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表達特點,《論語》中有不少看起來相互抵牾的地方,比如對仁、禮等的論述,不同場合下就有所不同,乃至截然相反,這就使得歸類變得復雜。師生在分類細讀的時候,一定要客觀看待這種情況,反復推敲,靈活處理,不避重復,可以把某些具有多重屬性的條目同時歸置在不同的類別中,千萬不能絕對化、簡單化。此外,在一定的學習積累后,就要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將討論的結(jié)果及中間出現(xiàn)的分歧與疑難點反饋給老師。老師要廣泛聽取,給出建議,做出調(diào)整,以鼓勵和方法性的指導為主,避免將自己的觀點定于一尊。

三、情境細讀:實踐場的創(chuàng)設

有學者指出:“情景認知的突出特點是把個人認知放在更大的物理和社會的情境脈絡中,這一情景脈絡是互動性的,包含了文化性建構(gòu)的工具和意義?!盵8]13對于社會應用性較強的專業(yè),情境學習就類似于觀摩和實踐學習,而對于文化理論課而言,情境學習就要通過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仿真的場景,即實踐場。“在學校環(huán)境中,主要是為了達到某一學習目的而創(chuàng)設實踐場。實踐場中的問題要和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相一致,要涵蓋學習者在真實的世界中將要遇到的大多數(shù)認知需求?!盵9]27實踐場的創(chuàng)設有多種方法,比如查閱資料、觀看視頻、討論辨析、情景朗讀等。

《論語》很少交待說話的具體場合,這給場景創(chuàng)設帶來了不小的阻礙。錢寧先生說:“《論語》是一部未經(jīng)整理的課堂筆記?!盵7]2也就是說許多場景可能直接就是在課堂上,這與大學課堂本身契合度很高,很容易感知。但是,春秋時期的課堂和今天大有不同,場地的差別還在其次,主要是課堂組織形式的差別。孔子教學大多是答疑式的、點撥式的、非程序化的,沒有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授課計劃,也沒有固定的上課時間,因此也未必會有固定的場所。他非??粗嘏c學生的互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10]117一節(jié),弟子們各言其志,學生們踴躍發(fā)言,孔子加以評點。他對學生沒有互動、沒有提問和質(zhì)疑的行為是不滿的,最得意的弟子顏回“終日不違如愚”[10]15,他就批評道:“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盵10]19《論語》中這些生動的課堂場景若能通過小組討論感知出來,再加以帶有表演性的分角色朗誦,或者通過網(wǎng)絡搜索孔子的杏壇等教學場所的圖片、視頻,可以更為細膩生動地體會當時的情形,便于更為深入的理解。

北宋理學家二程兄弟也非??粗厍榫凹氉x的作用,《二程遺書》記載道:

伯溫問:“學者如何可以有所得?”曰:“但將圣人言語玩味久,則自有所得,當深求于《論語》,將諸弟子問處便作已問,將圣人答處便作今日耳聞,自然有得,孔孟復生,不過以此教人耳。若能于《論》《孟》中深求玩味,將來涵養(yǎng)成,甚生氣質(zhì)?!盵11]上冊,279

就是說情景的還原離不開文本的熟悉、玩味、感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全神貫注、正心誠意。當然,如今借助于多種教學資源和檢索手段,可以大大縮短這個過程。

四、研究細讀:學術(shù)思維的訓練

要熟悉《論語》,就一定要利用古今的注本。古代最重要的注本有四種:魏何晏《論語集解》,梁皇侃《論語義疏》,南宋朱熹《論語集注》,清劉寶楠《論語正義》。近人程樹德先生《論語集釋》已將上述四種收入其中,亦旁征博引其他歷朝歷代的注解,詳加考辨,不乏創(chuàng)見。今人楊伯峻先生《論語譯注》是目前讀者群最廣泛的注本,注釋精當、翻譯流暢,雅俗共賞。除了這些最經(jīng)典的注本,市面上還發(fā)行有各種各樣的《論語》通俗讀物,不勝枚舉。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屬南懷瑾《論語別裁》、于丹《論語心得》、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以及傅佩榮的系列著作,以十分現(xiàn)代和新穎的角度闡釋論語,學界的爭議較大,大學生要結(jié)合以往的經(jīng)典注本進行閱讀。從各種各樣注本中的差異能夠看出,《論語》的解讀很難百分之百準確,這是先秦諸子之書的共同特點,其中有字詞的原因,也有社會背景的原因。從字詞方面來講,《論語》文字簡奧,有些字詞的意思未必能完全坐實;言簡意賅,有些語言的空白需要進行推測性的填充。從背景方面來講,夫子的話很多難以確定是在什么環(huán)境、針對何人何事所說,以及背后的社會和思想資源如何。這就需要教師有較好的知識和學術(shù)積累,也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文化常識。好在《論語》注本多樣,可以周流遍覽,多方資取。師生們也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索資源,廣泛參考前輩時賢的研究成果,擴展思路。如今很多大學老師對學生上課玩手機深惡痛絕,其實可以引導他們在探討與對話當中使用手機隨時查閱資料,老師則隨時對他們所查資料的質(zhì)量及真?zhèn)芜M行鑒別,并對搜索的方式進行引導,從而把手機從干擾課堂的“玩具”變?yōu)檩o助教學的工具。

有了各種參考書籍之后,就可以進入研究性的細讀了。大學本科生當然未必要像研究生一樣寫出論文來,卻可以通過細讀和研討進行學術(shù)的思維訓練。古人有許多研讀的方法,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蘇軾的“八面受敵法”與朱熹的讀書六法。蘇軾說:“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圣賢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如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彷此。此雖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盵12]上冊,619意為好書要反復讀,每次都要帶著特定的目的,不能三心二意或貪多求速。不同的目的意味著不同的角度,所以戲稱為“八面受敵”。朱熹在《讀書之要》一文中指出:

大抵觀書先需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至于文義有疑,眾說紛錯,則亦虛心靜慮,勿遽取舍于其間。先使一說自為一說,而隨其意之所之,以驗其通塞,則其尤無義理者,不待觀于他說而先自屈矣。復已眾說互相詰難,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則自是而非者,亦將奪于公論而無立矣。大率徐行卻立,處靜觀動,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后其節(jié)目;如解亂繩,有所不通則姑置而徐理之。[3]第24冊,3583-3584

這是要求熟讀精思,遇到疑難之處,當耐心聽取他人意見,不要立即做出對錯的決斷,只需等待時機加以檢驗。等到是非清楚之后,就要堅持己見,不被紛紜眾說所牽引。整個過程是不斷切磋、辯難、思考、檢驗再反思、詰難、堅持的過程,非常適合于研討型細讀、精讀的課堂。南宋晚年的張洪、齊熙總結(jié)出了朱熹的六條讀書法:“曰‘循序漸進’,曰‘熟讀精思’,曰‘虛心涵泳’,曰‘切記體察’,曰‘著緊用力’,曰‘居敬持志’?!盵3]第27冊《附錄》,823這是將朱熹的零散言論進一步系統(tǒng)化、程序化,具有切實的操作性。蘇軾與朱熹讀書法看似十分創(chuàng)新,其實都是對孔子提出的學而時習、舉一反三、博觀約取、擇善而從、切磋琢磨等學習方法的繼承和發(fā)揚,可以在《論語》課堂中積極提倡。

五、拓展細讀:外圍與細部一并展開

陳思和先生提出文本細讀的四種方法,即直面作品、尋找經(jīng)典、尋找縫隙、尋找原型。四者循序漸進,次序不能顛倒。他總結(jié)道:“文學作品的閱讀,最直接、最感性的層次就是直面作品,就是你直面文本時的那種感覺;再深入下去是對技巧的分析,尋找經(jīng)典,發(fā)現(xiàn)錯誤,發(fā)現(xiàn)縫隙;再深入分析的話,就能看出其原型?!盵13]116前三者屬于直接的文本細讀,而尋找原型就屬于拓展型的文本細讀。原型是文本的源頭,《論語》作為一部先秦時代集體編纂的語錄體作品,若去追根溯源的話,大抵是從社會時代背景、孔子生平、孔子弟子、語錄體的形成、版本流傳等方面開展。除了源頭,之后漫長的接受史、研究史也要追究,它們與原文一起構(gòu)成如今的闡釋體系,也成為儒家思想傳承和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考鏡源流雖然工作量較大,卻是理解文本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現(xiàn)今各種《論語》接受史、研究史的著作汗牛充棟,教師推薦幾種代表性作品就行,要為學生做一些導讀和介紹,也可以選擇其中一種做較為詳實的講授,重點是讓學生在課后仔細研讀,并布置相關(guān)作業(yè)。

陳思和先生指出:“離開了文學著作的審美意義,所有文學史知識都成為文學外部的因素,文學外部的因素只能證明外部世界的一些原因,而不能針對藝術(shù)審美本身?!盵13]110同樣,學習《論語》就要將主要的精力花在文本本身,而以上列舉的拓展性閱讀內(nèi)容只是文本的外圍,不能脫離《論語》文本進行無限生發(fā),更不能作為《論語》課程的主干。相反,在拓展學習的時候,要將外圍知識作為深化細部理解的手段,使之與文本緊密結(jié)合、一并展開,構(gòu)成和諧的整體。

拓展細讀還可以著眼于解讀方法的層面?!墩撜Z》中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可以用政治學、歷史學、社會學、語言學、文學等解讀手段,也可以運用心理學、管理學、交際學、邏輯學、宗教學等解讀手段。先秦時期并沒有明確的學科劃分,諸子的著作都很難進行學科歸類,所以在學習和研究的方法上也應該靈活多變、不拘一格,才能夠逼近原有的真實。

結(jié)語

格物致知是“大學”的基本要義之一,《大學》篇云:“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坏┗砣回炌ㄑ?,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盵14]6-7格物致知、即物窮理要求追根問底地去探索、發(fā)現(xiàn),絕不浮光掠影、敷衍了事,這就是我們大學生對待《論語》應有的學習態(tài)度?!墩撜Z》里充滿了真知灼見、金玉良言,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可以經(jīng)?;匚丁⑵愤?。隨著知識量和人生經(jīng)歷的逐漸增加,會從其中得到不斷深入的閱讀體會。因此,《論語》的學習不必拘于一時一地,但必須要有集中的細讀深思作為基礎。程子云:“某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論語》有讀了后全無事者,有讀了后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后知好之者,有讀了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盵11]上冊,261這是一位資深的愛好者和研究者的經(jīng)驗之談,書中的一言一語都能夠撥動他的心弦,讓他歡喜乃至舞蹈。之所以如此,就在于《論語》已經(jīng)成為伴隨著他成長和成熟的生命之書?!墩撜Z》并非在你面前正襟危坐地擺道理,而是灌注著孔夫子的全副人格氣質(zhì)、喜怒哀樂,我們在融會貫通、心領神會之后就能夠親切地感受到圣人的音容笑貌、諄諄教誨,從而得到莫大的鼓舞和振奮,這就是孟子所謂的尚友古人,也是文本細讀帶給我們的最大力量。

猜你喜歡
注本論語孔子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史記》二家注本起源新探
孔子的一生
如何讀懂《論語》?
孔子的一生
從敦煌本《度人經(jīng)》及南齊嚴東注本看道教天界觀的形成
敦煌學輯刊(2017年1期)2017-11-10 02:32:53
王季思注本《西廂記》補證(續(xù)一)
中華戲曲(2017年1期)2017-02-16 07:10:34
《論語·為政第二》
孔子在哪兒
半部《論語》治天下
灵台县| 苍南县| 水城县| 珲春市| 彝良县| 澳门| 都昌县| 汽车| 塔河县| 平江县| 广宗县| 四会市| 深州市| 黔南| 石棉县| 双柏县| 湟中县| 尉犁县| 隆安县| 闽清县| 新绛县| 师宗县| 莆田市| 美姑县| 旌德县| 西吉县| 鸡东县| 墨脱县| 闸北区| 衡山县| 江川县| 肇州县| 巨野县| 元阳县| 台中市| 江西省| 乐安县| 曲水县| 喀喇| 临漳县| 腾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