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代官德建設中的“公忠愛國的品德境界”“敬民愛民的民生情懷”“清廉勤勉為官底線”“德才兼?zhèn)涞挠萌藢颉薄爸泻弦坏牧⒌侣窂健钡仁峭七M新時代政德建設的重要資源。推進新時代政德建設,必須緊扣習近平總書記“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重要論述,在永葆對黨忠誠的政治本色、堅守人民中心的價值立場、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傳承知行合一的立德路徑等方面對古代官德建設實現(xiàn)借鑒超越。
關鍵詞:古代官德;歷史貢獻;借鑒超越
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領導干部要講政德,并從“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三個方面系統(tǒng)性指明了新時代加強領導干部政德建設的方法途徑。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強調要從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新時代政德建設的營養(yǎng)因子。古代官德文化,特別是其優(yōu)秀部分,理應成為新時代政德建設的重要參考。
一、古代官德建設的時代價值
古代中國深受儒家思想的熏染和影響,尤其重視對官員開展官德建設,積累了一系列加強官德修養(yǎng)的寶貴經(jīng)驗,古代官德建設中的“公忠愛國的品德境界”“敬民愛民的民生情懷”“清廉勤勉為官底線”“知行合一的立德路徑”等是推進新時代政德建設的重要資源。
(一)公忠愛國的品德境界
公忠愛國是傳統(tǒng)社會對官員從政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也是官員個體加強官德建設、提升道德情操的最低道德要求。公忠愛國就是對國家、民族、人民的集體利益始終保持赤膽忠誠、無限熱愛,能夠做到大公無私、樂于奉獻。從《尚書·周官》倡導“以公滅私”到《詩經(jīng)·采蘩》謳歌“夙夜在公”再到《禮記·禮運》推崇“天下為公”,“天下為公”“大公無私”的觀念日漸深入人心,“崇公抑私”已經(jīng)成為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主體思維方式[1];從《尚書·伊訓》“竭誠事君”的忠誠要求,到《周書·盆法》“險不辭難”的忠誠擔當,再到《左傳·桓公六年》“上思利民”的忠誠境界,“竭誠盡忠”的觀念經(jīng)久不衰,忠的價值也成為古代官德建設的核心要求[2]。公忠愛國特別體現(xiàn)在“公”“私”之分、“義”“利”之別,主張要先公后私、大公無私,先義后利、見利思義。公忠愛國的品德境界,特別是對整體利益的忠誠和維護,是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源泉,是匯聚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斗的重要力量。
(二)敬民愛民的民生情懷
敬民愛民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傳統(tǒng)社會為官的根本從政的準則。在傳統(tǒng)社會,統(tǒng)治者看到了民心向背與政權穩(wěn)固的關系。《尚書·五子之歌》強調“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闡釋了“民本”思想;魏征《諫太宗十思疏》進一步指出:“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由此,敬畏百姓力量、心系天下蒼生、關心百姓疾苦,成為傳統(tǒng)社會為官員從政設立的道德追求和價值要求。從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從蘇轍的“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到鄭板橋的“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由此,以“重民意、保民生、得民心”[3]為核心的古代民本思想穿越歷史、接力傳承,敬民愛民的民生情懷和價值追求代代延續(xù)、生生不息。
(三)清廉勤勉的為官底線
清廉勤勉是傳統(tǒng)社會官員從政必須恪守的為官底線、價值標尺。官員奉行清廉,就要注重克己、慎獨、戒貪。徐榜在《宦游日記》中強調官員守廉要注重自律,“惟士之廉,猶女之潔,一朝玷污,終身玷缺。”范純仁在《范純仁家訓》中倡導節(jié)儉對廉政的重要價值,認為“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鼻诿銥楣倬褪且⒆銔徫磺谇趹?,不敢有絲毫懈怠。張養(yǎng)浩在《三事忠告》中說特別強調為官必須盡心竭力、勤勉敬業(yè),“公家職務,一毫不盡心,即為茍祿,獲罪于天下”[4]。清廉勤勉業(yè)已成為古代官員從政所恪守的基本準則,同時,也造就了諸如包拯、狄仁杰、海瑞等無數(shù)鮮活的清官形象。
(四)知行合一的立德路徑
在官德建設的路徑上,古代統(tǒng)治者特別強調要知行合一,并指出“知”為道德修養(yǎng),“行”為道德實踐[5],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一是立志為先??鬃釉凇墩撜Z·述而》中說:“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痹诳鬃拥母拍钪?,立志最為關鍵,居于首位,立志當高遠、合乎天道。二是勤學善思。諸葛亮特別重視學習對官德修養(yǎng)的重要作用,在《誡子書》中指出:“非學無以廣才,非學無以明識,非學無以立德?!笨鬃觿t更為注重自省對官德、道德的養(yǎng)成,在《論語·里仁》他指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比枪韺嵺`?!吨杏埂诽貏e強調了實踐對道德養(yǎng)成的重要作用,“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并把最終的落腳點落在了行動上。
二、古代官德建設的歷史貢獻
通過加強官德教育,統(tǒng)治者有力加強了官僚隊伍的素質水平,維護了傳統(tǒng)社會的統(tǒng)治秩序,建構了傳統(tǒng)社會的政治倫理,影響了傳統(tǒng)社會的道德體系。
(一)維護了傳統(tǒng)社會的統(tǒng)治秩序
古代官德建設以“人治”為基本前提和根本特征[6],其最終目的是為統(tǒng)治者服務的,是為了鞏固統(tǒng)治秩序?!肮覑蹏惫俚陆逃嗟氖菑娬{和教育廣大官員對君王個人的忠、對一家王朝的忠?!熬疵駩勖瘛钡墓俚陆逃钦驹陟柟探y(tǒng)治根基的基礎上,強調要敬民愛民,是在維護君主專制的前提下談“民本”,是在堅持皇權至上的條件下講求遂民心、順民意,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傳統(tǒng)社會倡導“清廉勤勉”官德教育,雖然也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清官形象,但因未能實行法治這種官德教育,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爸泻弦弧钡牧⒌侣窂綖閭鹘y(tǒng)社會官員加強官德建設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傳統(tǒng)社會自身存在的痼疾也造就了一批攀附植黨、裙帶盤結、勾心斗角的官員群體。盡管如此,官德建設仍然為傳統(tǒng)社會加強官僚隊伍素質,促進官員個人自我發(fā)展和境界提升提供了重要參考,在客觀上起到了鞏固統(tǒng)治者的執(zhí)政根基和維護統(tǒng)治秩序的目的。
(二)建構了傳統(tǒng)社會的政治倫理
中國傳統(tǒng)社會,政治倫理緊緊與道德倫理相銜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同構性,“政治建立在倫理的基礎之上,倫理的原理直接構成政治原理”[7]。古代官德教育的優(yōu)秀因子對傳統(tǒng)政治倫理建構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是形成了家國天下、忠君愛國的倫理思想。家國天下是中華文明共同體難以割舍的道德前提和倫理情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相互關聯(lián)、層層遞進。傳統(tǒng)社會中,士大夫階層心憂天下、忠君愛國正是對家國天下文化共同體的深切認同和情感歸屬。二是形成了重民愛民的倫理道德。官民關系是傳統(tǒng)社會政治倫理的重要內容。官民關系處理如何,重民、愛民、敬民、順民,還是輕民、暴民、虐民、害民,成為了展示傳統(tǒng)社會官員作風形象的重要窗口。三是追求清正廉潔的政治生態(tài)。清正廉潔是傳統(tǒng)社會關于為官之道的政治倫理要求,體現(xiàn)了政治道德化和道德政治化的特征,內在的要求廉潔意識、廉政行為的有機統(tǒng)一。四是形成公平正義的倫理追求。知行合一的立德路徑,內在的要求為官者言行一致、辦事公道、作風正派,追求公平正義的價值理想。
(三)影響了傳統(tǒng)社會的道德體系
傳統(tǒng)社會有關官德建設的要求,對社會道德體系塑造和變遷都起著重要影響。一是對社會道德的重視與服從。傳統(tǒng)社會是禮治為主的社會,官員的政德水平高低對社會道德具有強烈的示范帶動作用,天地君親師的極端尊崇服從,等級尊卑、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的極端強化,無疑都強化了整個社會對傳統(tǒng)道德秩序的重視和服從。二是對民生疾苦的關心與關懷。“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僅是一種文化號召,更是社會道德體系的一種體現(xiàn)。傳統(tǒng)社會,開明鄉(xiāng)紳重視榮歸故里、回報家鄉(xiāng)、守衛(wèi)桑梓、救濟鄰里,傳統(tǒng)社會的俠義文化及其影響下的大俠,更是注重除暴安良、扶危濟困,這些都體現(xiàn)了對民生疾苦的關心與關懷。三是對家國天下的忠誠與憂患。在傳統(tǒng)社會,忠君愛國、心懷天下不僅是官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道德體系建設的組成部分。統(tǒng)治者通過興辦官學、開設私學講授儒家經(jīng)典,傳播皇權至上、忠誠于君、心憂天下的思想觀點,塑造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價值標準。四是對修身養(yǎng)德的認知與踐履?!洞髮W》中關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論述,深刻地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人們對于個人修為、事業(yè)發(fā)展、治國理政、天下平定等方面的認識。
三、古代官德建設的借鑒超越
古代官德建設是以“人治”為基本前提和根本特征的,其最終目的是為了鞏固統(tǒng)治秩序。推進新時代政德建設,必須緊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政德建設的重要論述,特別是“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多積尺寸之功”等重要要求,對古代官德建設實現(xiàn)借鑒超越。
(一)永葆對黨忠誠的政治本色
加強新時代政德建設,必須超越古代官德建設中對一家一姓、君主俠義的“忠”,按照“明大德”的基本要求,強化對黨忠誠的思想教育,使全體黨員干部永葆對黨忠誠的政治本色。要忠誠于黨的信仰,切實堅守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不斷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信心。要忠誠于黨的事業(yè),切實強化黨性思維,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圍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以想干事的激情、敢干事的氣概、干成事的韌勁敢作敢當、善作善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貢獻力量。
(二)堅守人民中心的價值立場
在新時代加強政德建設,必須在超越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價值立場[8],提升宗旨意識和公仆情懷,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必須恪守發(fā)展為了人民的基本立場,實現(xiàn)好、維護好和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最根本、最實際的利益。必須遵循發(fā)展依靠人民的根本方法,充分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人民的首創(chuàng)精神,努力汲取人民群眾智慧,將人民的滿意度作為發(fā)展成效的一個衡量標準。必須堅持人民共享發(fā)展的價值取向,努力破除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努力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體人民。
(三)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
新時代加強政德建設,既需要借鑒傳統(tǒng)社會清正廉潔的從政倫理,重視廉潔從政基本操守,狠抓家風建設,守住勤政為民、廉潔自律的紀律底線,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同時,也需要革除傳統(tǒng)社會,特別是封建社會“官本位思想”“圈子文化”“碼頭文化”等陳規(guī)陋矩,積極弘揚和倡導共產黨人“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的價值觀,強化制度約束和監(jiān)督執(zhí)紀,牢牢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謹防“七個有之”,努力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
(四)傳承知行合一的立德路徑
新時代加強政德建設,需要秉承知行合一的立德路徑。一方面,要加強理論學習。當前,各級黨員干部要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等政德建設的系統(tǒng)論述,掌握加強政德建設的科學方法。同時,還需要認真學習、系統(tǒng)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不斷強化理想之“基”,補齊精神之“鈣”。另一方面,又要躬身實踐。要把政德建設落實到具體的日常工作中,融入到鮮活的生活中去,注重防微杜漸、多積尺寸之功,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定理想信念、鍛造過硬本領,切實在細微之處錘煉優(yōu)良作風、強化宗旨意識。
參考文獻:
[1]劉中建.“大公無私”與“公私兩無”:對中國傳統(tǒng)“崇公抑私”政治思維方式的反思[J].山東大學學報,2008(4):147.
[2]王麗平.古代官德“忠”的含義及其現(xiàn)代價值[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4(1):101.
[3]諸鳳娟.古代民本思想的當代價值探析[J].北京大學學報,2012(1):123.
[4]角云飛,李妍.傳統(tǒng)官德思想的歷史局限與價值[J].人民論壇,2017(13):52.
[5]盧尚月.古代官德思想的當代啟示[J].人民論壇,2017(4):144.
[6]劉成志.從人治到法治:古代官德略論與現(xiàn)代官德重塑[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2):131.
[7]李穎.政治倫理化和倫理政治化[J].理論學習與探索,2016(3):80.
[8]陳丹,陳家付.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根本立場[J].學術交流,2018(3):48.
作者簡介:關慶華(1987—),男,漢族,政治學理論碩士,中共重慶市巴南區(qū)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政府治理與黨史黨建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