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煜
[摘? 要]雙語教學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具有探索性和實踐性。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外國文學課程的發(fā)展歷史、學科性質和目標定位決定著實施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然而,當前的外國文學課程雙語教學還存在缺乏適用教材、欠缺優(yōu)質師資、教學方法和手段較保守以及學生英語水平有限、學習態(tài)度消極等問題。因此,如何積極開展雙語實踐,探究適應學科特點和師生水平的高效改革迫在眉睫。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yè)? 外國文學? 雙語教學? 實踐
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構成部分。2001年,教育部將雙語教學正式納入本科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并列為重要的考核指標之一。十多年以來,雙語教學研究經(jīng)歷了最初的探索期、中間的發(fā)展興盛期和近年來的理性沉淀期。
在國際性語言環(huán)境建設過程中,多地政府和教育機構都不約而同地開展雙語教學。為了全面提高我國大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目前,許多高校在非英語專業(yè)中開設了雙語課程。榆林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在本科階段第六學期開始設置“外國文學作品原著選讀”雙語課程,目的是使學生在前期“外國文學史”“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等中文核心類選修課學習的基礎上,通過閱讀原著作品打開視野,進而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外國文學作品的內涵及外延,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文學修養(yǎng)。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開設雙語課的必要性及優(yōu)勢所在
人類文明是由世界各國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學作品作為其重要的構成部分,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相互了解、溝通的最好方式。學習外國文學,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更廣泛地汲取世界文學的精粹,通過對這些內容的感知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1.幫助學生建立世界文化全球化認識
外國文學課程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必修課,是幫助學生建立世界文化全球化認識的重要手段。然而,當前大部分高校非英語專業(yè)的外國文學課主要采用中文授課,教師進行文本分析講解、學生開展閱讀研究所選用的都是一些翻譯版本。且不說,中文譯本的選擇會受多方因素的影響,即便選擇的是名家經(jīng)典,也難免會摻雜譯者的主觀認識,有可能造成學習者理解上的偏差。
開設“外國文學作品原著選讀”課能有效避免翻譯過程中因譯者的文化視野、主觀認識及中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偏差。同時,通過賞析原著代表作品和典型人物可以使學生在審美過程中感受世界文化的魅力,深化對世界的認識。此外,還能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英語思維,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感及理解能力。
2.適應外國文學課程的學科特點
雙語教學理念的提出,適應了外國文學課程的學科特點?!巴鈬膶W”這一概念是相對于“中國文學”的概念而產(chǎn)生的,兩者之間互相參照,不可截然分立。根據(jù)人才培養(yǎng)方案設計,外國文學課程一般對大三學生開設。此時,學生已經(jīng)修完大學英語課程,具備了一定的英語水平,詞匯量也足以保證其在閱讀時沒有障礙。該階段的學生也已系統(tǒng)學習過中文版的外國文學史,對外國文學史的基本框架有了宏觀認知,對各個時期的作家、作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外國文學課程實施雙語教學,既順應了高等教育國際化發(fā)展的趨勢,又緊扣學科特點,符合學科發(fā)展方向。
外國文學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踐
1.教學目標
當前,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外國文學課程雙語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因目標定位模糊而產(chǎn)生的諸多困惑。有研究者將其目標歸納為“3L”,即“Literature (文學)——Language (語言)——Logic (思維)”。這一觀點較為準確地闡明了雙語文學課程中語言、文化和文學本體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該類課程的目標定位也應當從這三方面著手考慮。
文學方面。借助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外國文學史基礎知識,深化其對外國文學思潮的理解,使其提高分析、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培養(yǎng)科學的文學觀。
語言方面。首先,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提升其英語語感,增強語言基本功,進而擴展語言背景知識。其次,激發(fā)學生對外文的審美興趣,使其掌握解讀外國文學一手資料的方法,拓寬知識的邊界。
文化方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藝術品位,使其形成世界視野。
2.教學內容
外國文學同中國文學一樣以崇尚人文價值、尊重個體尊嚴、弘揚個性自由、擴展審美視野為己任,是支撐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科構建的重要力量。傳統(tǒng)的外國文學課程涵蓋的內容歷時長久、涉及面廣、卷帙浩繁,需要上百學時方能完成。而雙語課程作為選修課,其課堂教學時間不過數(shù)十課時。因此,在內容和側重點方面要作出取舍和區(qū)分。此外,中英文版外國文學史著作和評論文章、中外學術期刊的文章,可有助于我們對作家、作品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和評論。考慮到師資力量及學生外語背景,外國文學雙語課還可以優(yōu)先選擇英美文學為學習內容,避開多語種文學作品的語言障礙問題。
3.教學方法
第一,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優(yōu)勢,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現(xiàn)代教學手段、新型網(wǎng)絡教學平臺相結合,使枯燥抽象的課堂教學變得形象活潑。教師可利用“藍墨云班課”“雨課堂”等教學互動APP打通課堂內外,在可控范圍內邀請學生親身參與微課、慕課的制作與學習,網(wǎng)絡課堂的方式能補充傳統(tǒng)課堂課時不足的缺憾。
第二,組織學生在課前充分查閱資料,課上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與實踐,課后撰寫讀書報告,有效提高學生讀原著、寫評論、說英語、談文學的綜合能力。
第三,選用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多媒體素材庫。教師應充分利用原文音像資料,如電影、話劇、朗誦等,傳遞作品的藝術魅力,彰顯文學作品的美學特質;之后采用“浸潤式”情境教學,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片段進行配音、表演,使學生內化的理解感知得以外化表達。
雙語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
1.雙語教材選用五花八門,缺乏合理規(guī)劃
在我國,針對非英語專業(yè)編寫的外國文學教材早已有之,但多為中文版本。中文版教材的使用直接導致學生無法直觀汲取英文原著中的精華,難以領會其中的語言魅力。筆者調查發(fā)現(xiàn),在目前開設外國文學雙語課程的學校中,幾乎沒有專門的雙語教材,大部分院校都借用適用于外語專業(yè)學生的純外文版本教材。使用這類教材,雖然能使學生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外文原著,但難度較高,久而久之反而會使其喪失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近幾年,個別院校為了滿足雙語教學要求而自編了講義或教材,如《比較文學經(jīng)典要著研讀》等,但在篇目的選取上,各家側重點不一。
有鑒于此,編寫一部適應雙語教學要求、適合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的教材,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第一,選篇應當少而精,在注重文學史脈絡的同時兼顧所選作品的時代性、典型性、審美性等特征。第二,原著節(jié)選方面必須選用國外權威出版社出版的優(yōu)秀版本或傳世經(jīng)典版本,以保證一手材料的可靠性。第三,對于作家、作品的背景及涉及文學理論術語的部分,可以采用中英文結合的方式編寫。如大篇幅的作者介紹、背景交代、內容提要等使用中文,保證學生能利用母語優(yōu)勢建立基本認知,降低學習難度;批注、解釋等可以采用英文,以深化學術內涵。第四,教材中還可以拓展閱讀的方式補充相關的作家傳記、歷史文化等知識,為教師因材施教、學生“因趣求學”提供充足的選擇空間。第五,具有啟發(fā)性和探究性的思考練習也是教材編寫中不可忽視的部分。
2.教師的外語水平與專業(yè)水平嚴重失衡
當前,教師的外語水平與專業(yè)水平嚴重失衡,雙語教學師資大量短缺,師資培訓機制亦不成熟。雙語教學對教師能力的要求很高。國內少數(shù)有條件的大學,如清華、北大等高校開設了一批有一定漢語基礎的外教講授課程如“外國文學”“外國文學作品選讀”等,而大部分院校的雙語教學則是由中國教師用英語授課。這些教師往往專業(yè)理論知識扎實,但英語功底不深,口語水平難以滿足教學需求,不少教師自認為是被“趕鴨子上架”,極大地制約了雙語教學的實施,影響了雙語教學的效果。
建立健全可持續(xù)的、成體系的雙語教師培訓機制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力措施。高??梢赃x派基礎外語水平稍好的專業(yè)教師在國內參加專門的英語培訓,從中選拔優(yōu)秀人才作為雙語教學的師資,也可以直接引進英語水平高、專業(yè)知識強的復合型教師,還可以組織具備一定外語聽說能力的教師出國進修。此外,構建評價體系與激勵制度,也是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積極手段。
3.學生對雙語課程教學目標的認同不足
按照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外國文學作品原著選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通過對具體作品的直接閱讀,獲得對外國文學的感性認識,進而拓展文學知識領域、豐富審美趣味,增強學生對外國文化的了解,使其掌握鑒賞、理性分析外國文學作品的方法。
筆者曾通過對所在院校漢語言文學17、18級本科班學生的調查發(fā)現(xiàn),有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了解大綱的規(guī)定。然而,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認為他們前期已經(jīng)學習過一些選修課并對作家、作品有了一定了解,同類知識的重復學習導致學生對課程內容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感覺又成為學生對原著選讀提不起興趣的原因之一。對母語的熟悉和對過往所學的一知半解,使他們對原本有用的原著選讀課棄之不顧。此外,許多學生認為,外國文學原著是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課程,而他們只需要了解皮毛就足夠了;有的學生認為他們將來會從事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外文原著的學習對日后的工作幫助不大,因此不愿意再多花時間和精力。學生對課程的種種誤解和偏見使得外國文學課程雙語教學的實際效果與預期效果相差甚遠。
在雙語課堂上,教師應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避免因同質化教學而引發(fā)學生的“厭學”情緒。其次,面對學生的畏難情緒,教師要正面引導和鼓勵,循序漸進地加深教學難度,逐步建立學生學習的信心。第三,以興趣小組的形式促使學生共同學習,互相探討,使學生真正融入課堂,獲得全新的學習體驗,進而轉變學習態(tài)度。
4.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接受程度不一
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對課程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不一、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較差,這些都是造成雙語教學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中文專業(yè)學生對中文說得頭頭是道,對外國文學卻一知半解,“重中文、輕英文”的現(xiàn)象在中文專業(yè)學生中較為普遍。雖然大部分學生已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但這一成績往往是靠死記硬背或臨時抱佛腳取得的,能熟練運用英語閱讀和思考的學生寥寥無幾。在雙語課堂上,許多原文術語都變成了難點,不易懂、不易記,作品分析又難把握思路,許多學生因此“知難而退”。
筆者以為,雙語教學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盲目追求全員參與,當前的教學活動不宜實施大班授課,而應選擇英語水平較好或學習意愿強烈的同學,以任選課的形式進行小班授課。
結? 語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外國文學作品原著選讀課程雖然是一門選修課,但是其重要性不容忽視,采用雙語教學是學生正確理解外國文學作品的前提,也是打開學生探索性學習大門的鑰匙,更是提高其綜合文學素養(yǎng)的途徑。教材適用性差、師資力量短缺、學生自身水平不足和學習認同不夠等因素導致當前的外國文學課程雙語教學大多流于形式或偏離雙語教學目標。在綜合考慮制約高校雙語教學因素的基礎上,筆者通過調查和研究,提出了教材編寫、教學內容選取、教學方法和課堂組織形式等改革措施,為保質保量地達到雙語教學目標提供有益的參考,以實現(xiàn)指導教學的目的,使廣大高校學生在雙語學習中真正獲益。
參考文獻:
[1]高玉:《論兩種外國文學》,《外國文學研究》2001年第4期。
[2]鄧穎波、周海洋:《外國文學課程雙語教學初探》,《江蘇教育科研》2007年第8期。
[3]高文惠:《外國文學課程雙語教學相關問題探討》,《德州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4]艾紹亮:《論構建高校雙語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必要性》,《陜西教育》(高教版)2014年第9期。
[5]姜岳斌、蔡海燕:《營造〈外國文學〉雙語課堂的特殊氛圍》,《文學教育》(下)2015年第3期。
[6]劉秀玲:《地方性本科院校雙語教學師資培訓研究——以西安文理學院為例》,《陜西教育》(高教版)2016年第4期。
[7]王本華:《雙語教學論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吳平、王樹根:《高等學校雙語教學的現(xiàn)狀研究和實踐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榆林學院? 陜西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