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冬櫻
統(tǒng)編語文教材系統(tǒng)融入了名著閱讀的整體設計與思考。那么,如何對學生的名著閱讀進行指導?特別是當閱讀對象是外國科幻作品,閱讀群體是農村初中學生的時候。
去年,指導學生閱讀《海底兩萬里》這部名著時,筆者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后,概括每章的情節(jié),總結人物形象。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的速度很慢,興致不高。是不是學生普遍對這部名著不感興趣呢?調查下來,卻發(fā)現(xiàn)事實恰恰相反,許多學生很喜歡這部名著。那么,教師對學生名著閱讀的方法指導怎么反而成了學生閱讀的障礙了呢?
從調查結果看,學生對《海底兩萬里》有很強的閱讀期待。學生期待教師能用直觀、有趣的形式,引導他們進行名著閱讀。學生的閱讀期待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喜愛冒險,追求新奇,渴望趣味。
根據(jù)調查結果,筆者以學生的閱讀期待為起點,采用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指導方法,讓凡爾納這位“現(xiàn)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玩一把“穿越”,用上現(xiàn)代人生活中常見的微信,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組合,把讀書方法的指導與對情節(jié)的把握、人物品質的理解、主題的探究進行有效串聯(lián)。
一、用“設置微信基本信息”的方法把握情節(jié)
對于農村初中的一些學困生而言,掌握作品基本知識也比較困難。用微信來“包裝”名著閱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立即提高了。
閱讀前,筆者布置學生給凡爾納設置微信基本信息,包括昵稱(作者名字)、微信號(書中的潛艇名稱)、地區(qū)(作者國籍),還要在朋友圈發(fā)幾張圖片配文字(書本上精彩的插圖及情節(jié)概括)。原本枯燥的文學常識和情節(jié)概括,經(jīng)過此番轉化,一下子生動有趣起來,學生閱讀興趣提高了。
用圖片匹配情節(jié),這一直觀形象的方式不但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小說情節(jié)的記憶,而且為后面理解人物的形象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用“點贊、評論”的方法理解人物
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中體現(xiàn)人物性格、品質的語句進行批注,是教師布置閱讀任務時經(jīng)常用到的方法。但是,教師不可能看到學生所有的批注。如果讓學生摘抄一兩個句子的批注,又脫離了語境,不方便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紤]到批注作業(yè)基本是課外完成,筆者嘗試了讓學生精選自己批注在書旁的內容,拍照上傳到班級微信群的方法。
首先,筆者在群里示范如何批注。比如,對“尼摩艇長救助采珠人”節(jié)選內容的“點贊、評論”。在“印度人雙手顫抖著接過這位水中人的慷慨施舍”一句下畫線并評論:我為尼摩艇長的勇敢、善良點贊。尼摩艇長不僅從鯊魚口中救了可憐的采珠人,還送了他一小袋珍珠。
然后,讓學生仿照著對文本內容“點贊、評論”。
有學生選擇11月6號那天的片段,批注:我為康塞爾的忠誠點贊。阿龍納斯教授掉入大海后,他奮不顧身地從軍艦上躍入大海救教授。
馬上有學生補充:我為康塞爾的臨危不亂點贊。當教授覺得“我們完了”時,他鼓勵教授“堅持”,“可以利用這些時間來做很多事情的”。
有學生選擇3月28號,批注:我為尼德蘭和康塞爾舍己為人的犧牲精神點贊。他們不顧自身安危,把儲氣罐里還剩下的一點點空氣留給了教授,把生命一點一點地輸入教授的體內。
筆者提醒學生,注意此時教授稱他倆為“忠實朋友”。在11月6號,教授僅稱康塞爾為“忠實的朋友”。從11月6號到第二年3月28號這段三人共居“鸚鵡螺號”的時光里,教授經(jīng)常為了逃跑的事和尼德蘭起爭執(zhí)。尼德蘭為什么還要救教授呢?
馬上有學生追評:他們之間雖有分歧,但在危難之際,尼德蘭還是對教授施以援手。尼德蘭這種仁義大度的品質也值得點贊。
最后,請各小組派代表搜集本組成員的“點贊、評論”的精華,制作成手抄報,用紙質的形式在班級交流。
線上結合線下的閱讀指導方法,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既提升了學生的交流興趣,又扎實有效地推動了全員共讀,為學生更深入理解主題做好了鋪墊。
三、用“發(fā)送好友申請”的方法探究主題
教材上說“反對殖民壓迫也是這部小說的重要主題”,“主人公尼摩艇長不僅是獻身科學的探索者,同時也是英勇頑強、反對一切壓迫和殖民主義的戰(zhàn)士”,但是學生初讀后很難注意到這一主題。為了把閱讀推向文本深處,筆者要求學生重點研讀尼摩艇長的內容,然后給尼摩艇長發(fā)送“添加好友”的驗證申請,申請理由必須結合具體情節(jié)全面概括尼摩艇長的品質。
經(jīng)過全班集體討論,學生認為:尼摩艇長不但勇敢地救了尼德蘭,回報了尼德蘭之前的救命之恩,還為被章魚奪去生命的同伴落淚,這樣重情重義的人值得加為好友。他對炮轟潛艇的軍艦進行大屠殺后,跪在一個女子和兩個孩子的照片前流淚,這既表現(xiàn)了他“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的真性情,也是他反對殖民主義情感的集中爆發(fā)。聯(lián)系尼摩艇長利用在海底打撈獲得的巨額財富援助被壓迫的民族和窮苦的民眾,支持他們?yōu)闋幦—毩⒍M行正義斗爭的事件,小說“反對殖民壓迫”的主題一步步在學生頭腦里明晰起來。
教師應以學生的閱讀期待為起點,確定名著閱讀的指導方法。緊扣文本,對《海底兩萬里》的情節(jié)、人物、主題進行探究,在濃厚的閱讀興趣支持下,在“感知—感悟—建構—理解—交流”的有效閱讀模式下,在略讀與精讀的方法相結合下,學生的閱讀成效得到了很大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姜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