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古漢語辭書采用古注的幾個問題

2019-12-09 01:54汪維輝
辭書研究 2019年6期
關(guān)鍵詞:訓(xùn)詁學(xué)

摘 要 文章探討古漢語辭書采用古注應(yīng)該注意的一些原則,包括: (1) 綜合比較以定取舍;(2) 熟悉古注體例;(3) 正確處理“誤解誤用義”;(4) 諸說并存。每條原則都列舉正反面的例子加以說明,其中有些例子是作者的一得之愚。

關(guān)鍵詞 古漢語辭書 編纂 古注 訓(xùn)詁學(xué)

編寫古漢語辭書,離不開采用各種古注,古注是確立義項和釋義的基本依據(jù)之一。

我國注釋古書的傳統(tǒng)從西漢至今延續(xù)了兩千多年,歷代留下來的古注真可謂汗牛充棟,更仆難數(shù),這既為古漢語辭書的編纂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同時也使如何科學(xué)地采用古注成為辭書編纂的一個重要課題。

毫無疑問,編寫古漢語辭書,對于古注必須有所別擇和取舍,而不是有聞必錄(那是《故訓(xùn)匯纂》一類工具書的任務(wù))。既有別擇取舍,就有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問題。從理論上說,這個標(biāo)準(zhǔn)很簡單,就是只取正確可靠的古注,不可信者一概摒棄。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就不可能這么簡單,因為古注內(nèi)部是很復(fù)雜的: 很多詞語的古注眾說紛紜,是非難定。同一個問題,由于編者個人的學(xué)養(yǎng)和識見存在差異,可能就會有不同的處理。那么在如何正確選擇古注的問題上,有沒有一些可以共同遵循的原則呢?應(yīng)該是有的。當(dāng)代學(xué)者在這方面有過一些論述,比如汪耀楠(1981),馮利(1983),王寧(1988),朱慶之(2012),朱城(2011),朱城、黃高飛(2013),朱城、侯昌碩(2014),朱城、黃高飛(2015),等等,但是還不夠系統(tǒng),尚待補苴。本文試提出下面幾條,愿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 綜合比較以定取舍

這是一條總的原則。取舍實際上就是一個研究的過程,需要編者運用專業(yè)知識和學(xué)術(shù)眼光在歧見迭出的古注中做出判斷和取舍。下面舉幾個正反面的例子。

(一) 取舍正確的例子

比如《漢語大詞典》[1]的“寤生”和“龜手”兩條。

寤生 逆生。謂產(chǎn)兒足先出?!蹲髠鳌る[公元年》:“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2]寤生,遂惡之。”杜預(yù)注:“寐寤而莊公已生,故驚而惡之?!睏畈ⅲ骸岸抛⒁詾殄幻露`。寤字當(dāng)屬莊公言,乃牾[3]之借字,寤生猶言逆生,現(xiàn)代謂之足先出。明焦竑《筆乘》早已言之,[4]即《史記·鄭世家》所謂‘生之難。應(yīng)劭謂生而開目能視曰寤生。則讀寤為悟,亦誤。其他異說尚多,皆不足信?!?/p>

“寤生”一詞古注異說紛紜,《大詞典》截斷眾流,取楊伯峻注,立義項為“逆生”,無疑是正確的。

龜3手 凍裂手上皮膚。龜,通“皸”。《莊子·逍遙游》:“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惫鶓c藩集釋引李楨曰:“龜手,《釋文》云:‘徐舉倫反,蓋以龜為皸之叚借?!?/p>

關(guān)于《莊子》的“龜手”,古注也是言人人殊,莫衷一是,《經(jīng)典釋文》所引就有如下諸說:“龜手: 愧悲反。徐舉倫反。李居危反。向云: 拘坼也。司馬云: 文坼如龜文也。又云: 如龜攣縮也?!庇衢杏痔岢鲂抡f,認(rèn)為“龜”通“拘”,“不龜者,不拘攣也”。(郭慶藩1961)《大詞典》獨取李楨說,認(rèn)為“龜”是“皸”的通假字,注音和釋義都正確。所謂“愧悲反”“居危反”,都是讀作“龜”本字;司馬彪一云“文坼如龜文也”,又云“如龜攣縮也”,皆屬不明通假,望文生訓(xùn)。俞樾謂龜當(dāng)讀如拘,亦未得確解,因為天冷手拘攣并無藥可治,只有保暖一法,而手足皸裂則有藥可治,如宋人所為“不龜手之藥”、今人所用防裂膏皆是。

(二) 取舍失當(dāng)?shù)睦?/p>

比如“二典”對《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蠶月條?!敝皸l”的處理。

《大字典》“條”字條:

(二) tiāo《集韻》他雕切,平蕭透。幽部。

通“挑”。挑揀;挑取。《詩·豳風(fēng)·七月》:“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yuǎn)揚?!瘪R瑞辰通釋:“條乃挑之叚借?!卑矗?《玉篇·手部》:“挑,撥也?!对姟吩唬?蠶月挑桑?!?/p>

《大詞典》“條”字條:

條3 [tiāo《集韻》他雕切,平蕭,透。]通“挑”。采摘。唐陸龜蒙《村夜》詩之二:“專專望穜稑,搰搰條桑柘?!眳⒁姟皸l3桑”。

條3桑 猶言采桑?!对姟め亠L(fēng)·七月》:“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yuǎn)揚,猗彼女桑。”馬瑞辰通釋:“條乃挑之叚借……《箋》云‘枝落之采其葉者,采亦取也,正訓(xùn)條桑為取桑?!睍x干寶《搜神記》卷九:“后十五載,詣主人,問所生兒何在,曰:‘因條桑為斧傷而死?!碧苹矢θ健端袜嵍┥健吩姡骸叭碗u鳴幾處,條桑種杏何人?”

“二典”均取馬瑞辰說,認(rèn)為“條”通“挑”,實不可從?!多嵐{》:“條桑,枝落之,采其葉也。”把“條”看作名詞活用作動詞,正確可信。王力(1962)主編《古代漢語》注云:“條桑,截取桑樹的枝條,以備采摘桑葉?!奔慈∴嵳f。韓詩作“挑?!保队衿芬娨嘧鳌疤簟?,反而是假借字?!队衿贰疤簟庇?xùn)作“撥”,顯然也不是“挑揀;挑取”的意思,所以《大詞典》籠統(tǒng)地釋作“采摘”,而不像《大字典》那樣直接解釋成“挑揀;挑取”,雖然顯得比較謹(jǐn)慎,但是“挑(條)”為什么有“采摘”義,其實并沒有解決。馬瑞辰說影響頗大,當(dāng)代不少著名學(xué)者的《詩經(jīng)》譯注都采用他的說法,如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譯作“要挑一枝枝的桑葉”,華鐘彥《詩經(jīng)會通》譯作“挑選桑”,高亨《詩經(jīng)今注》云:“條,借為挑(《玉篇》引作挑),選取,挑選?!逼鋵嶑R瑞辰只是說“條乃挑之叚借”,意思是“取”,并沒有說“挑”就是“挑選”的意思。[5]所以這些今人的譯注更加不可信,因為“挑”在《詩經(jīng)》時代不作“挑選”解(二典“挑”字條“挑選”義下所引的始見書證都是《紅樓夢》),當(dāng)時表示“挑選”義用“選,簡/揀,擇”等詞。漢語詞匯史的常識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判斷這種解釋的謬誤?!镀咴隆吩娤旅鎯删洹叭”烁珨?,以伐遠(yuǎn)揚”講的正是“條?!敝??!端焉裼洝返睦右部勺C明“條?!睘橐愿厝∩渲l,所以說“為斧傷而死”,說明晉人還是按鄭箋理解的。今天蠶區(qū)取桑飼蠶,猶連枝取之,其法古今一致?!洞笤~典》所引的唐人詩例,顯然是襲用《詩經(jīng)》的成詞,至于其中的“條”字唐人究竟作何理解,雖難以遽斷,但依鄭箋理解的可能性更大,因為《詩經(jīng)》的毛傳和鄭箋是當(dāng)時讀書人都熟知的。

又如“張弓”的“張”字,“二典”的釋義和引例存在分歧,值得討論。

《大詞典》“張”字條:

① 安上弓弦或拉緊弓弦?!对姟ば⊙拧ぜ铡罚骸凹葟埼夜?,既挾我矢。”唐韓愈《元和圣德詩》:“汝張汝弓,汝鼓汝鼓。”

“張弓”條:

張弓 ① 弦拉緊的弓。《儀禮·鄉(xiāng)射禮》:“遂命勝者執(zhí)張弓,不勝者執(zhí)弛弓?!雹?拉弓?!独献印罚骸疤熘溃洫q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薄稘h書·酷吏傳·嚴(yán)延年》:“[盜賊]浸浸日多,道路張弓拔刃,然后敢行,其亂如此?!?/p>

《大字典》“張”字條:

① 把弦繃在弓上。與“弛”相對。《說文·弓部》:“張,施弓弦也。”段玉裁注:“張、弛本謂弓施弦、解弦?!薄独献印返谄呤哒拢骸疤熘榔洫q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薄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夫工人張弓也,伏檠三旬而蹈弦?!北敝茆仔拧洞嘿x》:“金鞍始被,柘弓新張?!雹?開弓,拉弓弦?!对姟ば⊙拧ぜ铡罚骸凹葟埼夜?,既挾我矢?!薄稘h書·王尊傳》:“使騎吏五人張弓射殺之?!碧评畎住顿浗捻f太守良宰》:“彎弧懼天狼,挾矢不敢張。”

首先,《大字典》分為兩個義項,比《大詞典》合為一個義項更合理,因為“把弦繃在弓上”和“開弓,拉弓弦”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不能歸納為一個義項。其次,在書證的處理上,關(guān)鍵的是上古的兩個例子,下面分別討論。

(1) 《詩·小雅·吉日》:“既張我弓,既挾我矢?!?/p>

《大詞典》大概是把它理解成“安上弓弦”的,而《大字典》則明確地釋作“開弓,拉弓弦”。孰是孰非?我們看此詩的下兩句:“發(fā)彼小豝,殪此大兕。”可見“既張我弓,既挾我矢”是講的拉開弓、搭上箭(準(zhǔn)備射出去),顯然不是“安上弓弦”,《大字典》把它放在“開弓,拉弓弦”義下是正確的。“挾”是“夾持,夾在指間”,“二典”此義下均引《儀禮·鄉(xiāng)射禮》:“凡挾矢于二指之間挾之?!编嵭ⅲ骸按艘允持笇⒅竅6]挾之?!薄洞笤~典》且引《詩·小雅·吉日》“既張我弓,既挾我矢”為始見書證,理解正確,但是卻與“張”字條釋“張”為“安上弓弦”自相矛盾。向熹《詩經(jīng)詞典》(2014)“張”條:“① 把弦安在弓上,或把弦繃緊。跟‘弛相對?!币惨恕都铡防?,同樣欠妥。

(2) 《老子》:“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這個“張弓”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朱謙之(1984)《老子校釋》引漢嚴(yán)遵(君平)《道德真經(jīng)指歸》曰:“夫弓人之為弓也,既煞既生,既翕既張,制以規(guī)矩,督以準(zhǔn)繩。弦高急者,寬而緩之;弦弛下者,攝而上之;其有余者,削而損之;其不足者,補而益之。”王力主編《古代漢語》注作“把弦安在弓上”,蓋即據(jù)此。第二種,釋作“拉弓”,復(fù)旦大學(xué)哲學(xué)系(1974)《老子注釋》譯作:“天‘道,象拉弓一樣,過高了壓低一些,太低了抬高一些,過緊了放松一些,不夠緊的拉緊一些?!比卫^愈(1985)《老子新譯》(修訂本)譯作:“天的‘道,不很像拉開弓〔射箭瞄準(zhǔn)〕嗎?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升高一些,過滿了就減少一些,不夠滿就補足一些?!睆摹独献印吩牡恼Z境看,顯然應(yīng)以后說為是。因此《大詞典》的釋義是正確的,而《大字典》取嚴(yán)遵說則不可從。

(三) 可以補充一說的例子

有些詞語的解釋初看沒有問題,深究卻不然,比如《大詞典》“滋蔓”條:

滋蔓 生長蔓延。常喻禍患的滋長擴大?!蹲髠鳌る[公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滋蔓”一般都看作并列結(jié)構(gòu),似乎沒有問題,比如王力主編《古代漢語》就注作“滋,滋長。蔓,蔓延”。先師張永言先生(2015a)云:

此注是采用孔穎達疏,以“滋蔓”為并列結(jié)構(gòu)。但服虔注則以“滋蔓”為偏正結(jié)構(gòu),解為“益延長”。(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卷二“滋蔓”條引)就《左傳》全書用例看,單音節(jié)動詞和形容詞前面的“滋”全都是用作狀語,當(dāng)訓(xùn)“益,更加”;再從本文下句“蔓,難圖也”單承“蔓”字申說,也可看出“滋蔓”應(yīng)是以“蔓”為中心語的偏正式詞組。服注較為可取。

張先生的分析證據(jù)充分,言之成理,雖然不一定要據(jù)此就只取服虔說而摒棄孔穎達說,因為畢竟把“滋蔓”看作并列結(jié)構(gòu)的人不在少數(shù),[7]但是大型古漢語辭書至少可以將服虔注作為“一說”予以收錄。

二、 熟悉古注體例

古注有其自身的體例,不了解就容易誤讀誤解。朱慶之(2012)證明了“麓”的“山腳”義是由于誤讀古注而產(chǎn)生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事實上,“麓”在先秦的文獻語言中只有兩個意義,一是“山腳一帶的林地”,這是它的本義;二是“專門管理麓的官員”。到了漢代以后,“麓”才有了“山腳”義。已往辭書對“麓”的訓(xùn)釋,主要基于舊注,而非文獻用例本身。而舊注之分歧,主要的原因是對秦漢古注的誤讀。這個誤讀,也成為“麓”產(chǎn)生出“山腳”義的重要原因?!f注中所謂的“山足曰麓”或“麓,山足也”是一種省略的說法,完整的或初始的說法是“竹木生(于)山足(者)曰麓”。

在這個案例中,最關(guān)鍵的一步是由于對所謂“駢字分箋”的古注體例不了解,把省略式訓(xùn)釋誤讀成了獨立的完整的訓(xùn)釋,[8]從而導(dǎo)致“麓”有了“山足”的義項。

古注體例中與辭書編纂關(guān)系最密切的是“聲訓(xùn)”和“隨文釋義”,下面分別舉例討論。

(一) 聲訓(xùn)

“聲訓(xùn)”是古代常見的一種訓(xùn)詁方式,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作解釋,往往是用以闡釋某詞的得義之由(語源),而非直接訓(xùn)釋詞義。這種訓(xùn)詁方式漢代人尤其喜歡用,如《說文》“馬,怒也,武也”[9]、“腹,厚也”[10]之類,《釋名》更是通篇采用聲訓(xùn)。下面試以“干城”一詞為例略做討論。

《大詞典》“干城”條(“干”音gàn):

干2城 比喻捍衛(wèi)或捍衛(wèi)者。《詩·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韓非子·八說》:“干城距沖,不若堙穴伏櫜?!碧篇毠录啊稙楠毠轮胸┨扉L節(jié)進鏡表》:“位至剖竹,任兼干城。”明陳廷曾《挽前指揮卓煥妻殉節(jié)錢宜人》詩:“男兒有志死干城,婦人守節(jié)投江滸?!薄?/p>

這個釋義大概是依據(jù)《詩經(jīng)·周南·兔罝》毛傳“干,捍也”的訓(xùn)釋,實有未妥,當(dāng)依從朱熹《詩集傳》的解釋:“干,盾也。干、城皆所以捍外而衛(wèi)內(nèi)者。”“干”應(yīng)讀gān。從全詩看,“干城”與下面第三章的“腹心”相對,結(jié)構(gòu)相同、意義相關(guān),這是很明顯的。從“干”的詞義看,釋作“捍”也是缺乏依據(jù)的,毛傳應(yīng)該是用的聲訓(xùn)。

《大詞典》“干2”條音gàn,義項①是“捍衛(wèi)”,云:“參見‘干2城、‘干2掫。”也就是說,只有這兩個詞中的“干”讀作去聲,當(dāng)“捍衛(wèi)”講?!案?掫”條如下:

干2掫 亦作“干陬”。本指夜間巡邏擊捕,后亦泛指捍衛(wèi)?!蹲髠鳌は骞迥辍罚骸芭愠几蓲粲幸?,不知二命。”楊伯峻注:“干掫有淫者即巡夜擊淫者。”明沈德符《野獲編·畿輔·四輔城》:“立四輔以擬三輔,為非時干陬之用?!鼻邋X謙益《湖廣提刑按察司僉事晉階朝列大夫管公行狀》:“公密檄衛(wèi)弁,簡壯士數(shù)十人,備干掫。”清黃遵憲《赤穗四十七義士歌》:“君雖有臣不能為君持干掫,君實有弟不獲傳國如金甌?!?/p>

《左傳》的“干掫有淫者”,楊伯峻釋作“即巡夜擊淫者”,大致可從,這里的“干掫”應(yīng)該是“擊捕”一類的意思,賓語是“有淫者”,顯然不是“捍衛(wèi)”之意。明清人用以“泛指捍衛(wèi)”,應(yīng)該屬于誤解誤用。又,黃遵憲《赤穗四十七義士歌》的“持干掫”,“干掫”是名詞,作“持”的賓語,《大詞典》引例失當(dāng)。

《大字典》“干”條:

(二) gàn《集韻》居案切,去翰見。元部。

① 捍衛(wèi)。《爾雅·釋言》:“干,捍也?!惫弊ⅲ骸跋嗪葱l(wèi)。”《詩·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泵珎鳎骸案?,捍也?!?/p>

在這個義項下面,《大字典》除《兔罝》詩“公侯干城”外沒有再舉出第二例。《爾雅》的釋義與毛傳相同,很可能就是取自毛傳。

綜上所述,“干”在古代其實并沒有讀gàn、“捍衛(wèi)”這一音義,這個義項實乃由于誤讀毛傳而設(shè)立的一個偽義。

《現(xiàn)代漢語詞典》:

干城 gānchéng〈書〉名 盾牌和城墻,比喻捍衛(wèi)國家的將士。

注音和釋義完全正確。

(二) 隨文釋義

古人注書往往隨文釋義,根據(jù)文意來解說一個詞的意思,而不是直接注釋詞義,辭書不可據(jù)以設(shè)立義項。(馮利1983)比如“許”字,《孟子·公孫丑上》:“夫子當(dāng)路于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fù)許乎?”趙岐注:“許猶興也?!蓖趿χ骶帯豆糯鷿h語》即據(jù)以釋作“興起”。趙岐蓋釋其含意而非直釋詞義。朱熹《集注》云:“許猶期也。”這才是解釋詞義。“許”本身絕無“興”義?!岸洹薄霸S”字條均不采趙岐“許猶興也”之說,而用朱熹“許猶期也”的解釋,立“期望”一義,引《孟子》此例,無疑都是正確的。

因不明隨文釋義的訓(xùn)釋體例而誤設(shè)義項的情況,朱城的系列論文中舉例甚多,讀者可以參看。下面再補充兩例。

《大詞典》“博”條:

⑧ 深?!逗鬂h書·章帝紀(jì)》:“[明帝]博貫六藝,不舍晝夜?!崩钯t注:“博貫,謂究極深幽耳?!碧祈n愈《與祠部陸員外書》:“執(zhí)事之知人,其亦博矣?!?/p>

“博”是指橫向的距離大,并沒有“深”的含義?!洞笤~典》所引兩例都有問題。李賢注所謂“博貫謂究極深幽耳”,只是釋其大意,不能把“深幽”與“博”劃等號,“博”其實還是強調(diào)其“廣”,“貫”才帶有“究極深幽”的意思,一個人要對六藝都精通是不容易的,所以原文用了“博”“貫”二字。韓愈文的上下句是:“執(zhí)事之知人,其亦博矣。夫子之言曰‘舉爾所知,然則愈之知者,亦可言已。”接下來一連舉薦了侯喜、侯云長、劉述古、韋群玉等十人??梢婍n愈是稱贊陸員外知人之“廣”,而非“深”,文中的“博”也不是“深”義。要之,“博”并無“深”義,《大詞典》據(jù)李賢注的隨文釋義而設(shè)立這一義項,是不能成立的?!洞笞值洹肺丛O(shè)“深”義,甚是。

又如“二典”“容”字條下面這個義項的設(shè)立:

《大字典》“容”條:

⑦ 宜,合宜?!段倪x·班固〈答賓戲〉》:“因勢合變,遇時之容?!崩钌谱⒁椺吩唬骸叭?,宜也。”

《大詞典》“容”條:

③ 適宜;可以;允許?!蹲髠鳌ふ压辍罚骸跋韧踔畼罚怨?jié)百事也,故有五節(jié),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彈矣?!薄段倪x·班固〈答賓戲〉》:“因勢合變,遇時之容。”李善注引項岱曰:“容,宜也。”《后漢書·李固傳》:“又詔書所以禁侍中尚書中臣子弟不得為吏察孝廉者,以其秉威權(quán),容請托故也?!蹦铣蝿⒘x慶《世說新語·方正》:“庾曰:‘今日之事,不容復(fù)言,卿當(dāng)期克復(fù)之效耳?!彼侮懹巍独婊ā吩姡骸胺鄣闱遄砸患?,未容桃李占年華。”《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元禮道:‘昏夜叩門,實是學(xué)生得罪。爭奈急難之中,只得求媽媽方便,容學(xué)生暫息半宵。”冰心《寄小讀者》一:“在這開宗明義的第一信里,請你們?nèi)菸以谀銈兠媲敖榻B我自己。我是你們天真隊里的一個落伍者?!?/p>

這里的一條關(guān)鍵材料就是班固《答賓戲》及李善注引項岱說?!洞笞值洹窞榇藢Aⅰ耙耍弦恕币涣x,不免令人生疑: 一是此義與“容”的其他意義看不出聯(lián)系,得義之由難明;二是只有一條孤例,未免奇怪?!洞笤~典》設(shè)立的義項是“適宜;可以;允許”,共引了七條書證,只有《答賓戲》的“容”是充當(dāng)賓語,其余例子都是充當(dāng)狀語,有肯定句,也有否定句,“容”是個助動詞。顯而易見,《答賓戲》的“容”和其他例子里的“容”沒有同一性。釋義中的“適宜”明顯是為照應(yīng)《答賓戲》一例而設(shè)的,與“可以;允許”詞義并不相同,雜糅在一起顯然不妥。實際上《答賓戲》的“容”項岱解釋成“宜”也屬于隨文釋義,是解釋句意,實際的詞義還是“容許;容納”,原文全句是:“因勢合變,遇時之容,風(fēng)移俗易,乘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崩钌谱⒌娜氖牵骸绊椺吩唬?容,宜也?;蛞螂H會之勢,合變譎之事,遇時獨蹔得容也。本‘遇多為‘偶,‘容多為‘會?!贬尅坝鰰r之容”為“遇時獨蹔得容也”,意思是很清楚的。而且此句有不少本子是作“偶時之會”(五臣注本即如此)。所以原文的意思是: 因勢合變,暫遇時俗之容納,(一旦)風(fēng)移俗易,(則)乘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

古注中“某,猶某也”的釋義多為隨文釋義,尤其需要注意。當(dāng)然也不可一概而論,用“猶”字的未必都是隨文釋義,隨文釋義也不一定都用“猶”字。

三、 正確處理“誤解誤用義”

由于語言變化、時代隔閡、語境消失等原因,古人注疏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很多誤注,[11]有些誤注由于注釋者的權(quán)威性,往往會被后代的讀書人普遍接受,這樣就會產(chǎn)生“誤解誤用義”(汪維輝,顧軍2012),“予取予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裘錫圭先生(1993)說:

《左傳·僖公七年》:“初,申侯申出也,有寵于楚文王。文王將死,與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汝)。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之人將求多于女,女必不免?!倍蓬A(yù)解釋“予取予求,不女疵瑕”句說:“從我取,從我求,我不以女為罪釁?!倍耪f一千七百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信從,“予取予求”成為表示任意索取、貪得無厭一類意思的常用成語。《現(xiàn)代漢語詞典》“予取予求”條說:“原指從我這里取,從我這里求(財物)(見于《左傳》僖公七年),后代用來指任意索取?!边@可以代表今人對“予取予求”的理解。其實,杜注的解釋是有問題的。把“予取予求”理解為“從我取,從我求”,跟古漢語一般句法不合,而且這樣理解,下文“后之人將求多于女”就顯得很突兀,文氣難接?!覀冋J(rèn)為“予取予求”應(yīng)該解釋為“我只取我所要求的”。

可見“予取予求”的“任意索取、貪得無厭”義實際上是一種誤解誤用義,但由于《左傳》杜預(yù)注的影響太大,這個意思已經(jīng)被廣泛接受,進入了語言層面,所以古漢語辭書必須收錄,[12]《大詞典》就繼承之前的辭書,釋作“從我處取求。……引申為任意索取”。當(dāng)然,正在修訂的《大詞典》如果能吸收當(dāng)代學(xué)者的研究成果,指出《左傳》“予取予求”的原意,則對讀者當(dāng)更有幫助。[13]

“契闊”也是一個這樣的例子。[14]“契闊”見于《詩經(jīng)·邶風(fēng)·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由于先秦文獻中僅此一見,后代的訓(xùn)詁學(xué)家們難明其義,于是就有了種種不同的解釋,據(jù)張海媚(2010)調(diào)查,共有五說: ① “勤苦”說,以漢毛亨、鄭玄、唐孔穎達、清陳奐、胡承珙、仇兆鰲為代表。② “約束、約結(jié)”說,以漢韓嬰、唐陸德明、清王先謙、胡承珙、今人楊合鳴為代表。③ “遠(yuǎn)隔、隔絕”說,以宋朱熹、嚴(yán)粲、清方玉潤、今人袁梅為代表。④ “離合聚散”說,以宋歐陽修、范處義、楊簡、孫奕、清黃生、馬瑞辰、張文虎、近人朱起鳳、今人錢鍾書、程俊英、余冠英、林庚、周振甫、揚之水、向熹為代表。⑤ “苦樂”說,以美國加州大學(xué)退休教授吳少達為代表。其中尤以毛傳的“勤苦”說影響最大。雖然后人的解釋眾說紛紜,但是詩人的原意只能有一個。從此詩的背景和上下文來看,解釋成“離合聚散”是正確的,黃生《義府》卷上說得好:“‘契,合也,‘闊,離也,與‘死生對言?!衫霞促伤?,此初時之‘成說;今日從軍,有‘闊而已,‘契無日也,有‘死而已,‘生無日也?!袢送ㄒ浴蹰煘楦暨h(yuǎn)之意,皆承《詩》注而誤?!薄捌酢本褪恰昂稀?,“闊”就是“離”,是一對反義詞,與“死生”的結(jié)構(gòu)是一樣的。“契闊”在當(dāng)時應(yīng)該還是一個反義詞組,尚未成詞,下文“于嗟闊兮,不我活兮”的“闊”,就是“契闊”的“闊”。但是由于毛傳、鄭箋的權(quán)威性,后世的人們多沿用他們的錯誤解釋,于是“契闊”就有了一個誤解義“勤苦”;又由于《詩經(jīng)》的巨大影響和歷代文人喜用《詩》《書》等先秦經(jīng)典中的成詞,于是“契闊”的這個誤解義就被漢魏以后的文人們廣泛地使用開來。這就是“契闊”一詞的誤解誤用義“勤苦”產(chǎn)生的過程。“勤苦”和“契闊”的原義“離合”之間并不存在自然的引申關(guān)系,這個詞義是人們外加給它的。除此之外,“契闊”一詞在漢魏六朝還產(chǎn)生出多種誤解誤用義,正如錢鍾書先生所說,“‘契闊承‘誤,歧中有歧”。如: 隔遠(yuǎn);親密、投分。[15]《大詞典》“契闊”條所列的“① 勤苦,勞苦。② 久別。③ 懷念。④ 相交;相約”四個義項均屬誤解誤用義。(汪維輝,顧軍2012)這些義項雖然都不是《詩經(jīng)》的原意,但是由于它們影響深廣,后代都有用例,所以大型古漢語辭書理應(yīng)收錄。

上文提及的“麓”的“山腳”義,則是由于誤讀古注而產(chǎn)生的誤解誤用義。

四、 諸說并存

古書尤其是上古典籍中不能通解及眾說紛紜之處不在少數(shù),對于疑不能定者,不妨諸說并存,以俟達者。比如《大詞典》的“折枝”和“彤管”兩條。

折枝 ① 折取草莖樹枝。喻輕而易舉?!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盀殚L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敝祆浼ⅲ骸盀殚L者折枝,以長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難也?!币徽f為按摩。趙岐注:“折枝,案摩?!币徽f為折腰。支[16],通“肢”。見《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引宋陸筠《翼孟音解》。

張永言師(2015b)5云:

趙岐注:“折枝,案摩,折手節(jié)、解罷枝也。”[17]劉熙注(《后漢書·張皓王龔傳論》李注引):“折枝,若今案摩也?!笨梢姖h代人對此還有共同的正確的理解。但唐宋人就不免誤解了。如陸善經(jīng)注(孫奭《孟子音義》引):“折枝,折草樹枝?!敝祆渥ⅲ骸盀殚L者折枝,以長者之命折草木之枝。”

張先生認(rèn)為當(dāng)從漢代人之說解釋作“案摩”,雖然很有道理,但是畢竟沒有直接的證據(jù),所以大型辭書采取諸說并存的方式也無可厚非;不過假如釋義采用趙岐注,而把其他兩說列為“一說”,可能更妥當(dāng)。

彤管 ① 桿身漆朱的筆。古代女史記事用?!对姟ぺL(fēng)·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泵珎鳎骸肮耪吆蠓蛉吮赜信吠苤?,史不記過,其罪殺之。”鄭玄箋:“彤管,筆赤管也?!标悐J傳疏引董仲舒曰:“彤者,赤漆耳。”一說指樂器。見高亨《詩經(jīng)今注》。一說指紅色管狀的初生植物。見余冠英《詩經(jīng)選譯》。

“彤管”一詞古注并無異說,都認(rèn)為是指“桿身漆朱的筆”,《大詞典》引了今人的兩種說法,三說并存,也不失為一種廣異聞的處理辦法。

附 注

[1]《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詞典》,《漢語大字典》以下簡稱《大字典》,有時合稱“二典”。

[2]“名”下當(dāng)有“曰”字,《大詞典》誤脫。

[3]按: 此字古體作“啎”,裘錫圭先生(1988)認(rèn)為是個“兩聲字”,即“由都是音符的兩個偏旁組成的字”。

[4]按: 明焦竑《焦氏筆乘》續(xù)集卷五“寤生”條引吳元滿說:“據(jù)文理,‘寤當(dāng)作‘逜,音同而字訛。逜者,逆也。凡婦人產(chǎn)子,首先出者為順,足先出者為逆。莊公蓋逆生,所以驚姜氏。”可見此為吳元滿說而非焦竑之說。關(guān)于“寤生”的解釋,可參看張永言師(2015b)。

[5]原文節(jié)引如次:“條桑,《玉篇》:‘挑,撥也。引作‘挑桑,云‘本亦作條,是古本有作‘挑桑者,條乃挑之假借?!墩f文》:‘挑,一曰摷也?!稄V雅》:‘摷,取也。挑通作(《說文》引《詩》‘挑兮作‘兮),《說文》:‘,一曰取也。箋云‘枝落之采取葉者,采亦取也,正訓(xùn)條桑為取桑。胡承珙曰:‘《釋文》:“條桑,枝落也。”不備取耳。此亦謂條為挑撥而取之,故云‘不備取?!保ā肚褰?jīng)解續(xù)編》第二冊,第695頁上欄,鳳凰出版社,2015)

[6]筆者按: “將(jiàng)指”指手的中指。

[7]后世還因之而類推出一個結(jié)構(gòu)相同、意思也差不多的“滋漫”,《大詞典》“滋漫”條:“① 滋生蔓延。三國魏王弼《〈周易〉略例·明象》:‘案文責(zé)卦,有馬無乾,則偽說滋漫,難可紀(jì)矣?!?/p>

[8]鄭玄注釋《周禮》《禮記》中的“林麓”,有四種方式: (1) 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2) 林,人所養(yǎng)者;山足曰麓。(3) 麓,山足也。(4) 山足曰麓。(3)、(4)顯然是(1)、(2)的省略式。詳參朱慶之(2012)。

[9]段玉裁注:“以迭韻為訓(xùn),亦‘門,聞也‘戶,護也之例也?!?/p>

[10]段玉裁注:“腹、厚迭韻。此與‘髮,拔也‘尾,微也一例,謂腹之取名以其厚大?!夺屆吩唬骸?,復(fù)也,富也。文法同?!?/p>

[11]朱慶之(2012)正確地指出:“因此,對舊注不能盲從和迷信。根據(jù)以往的研究,舊注的問題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舊注本身不夠準(zhǔn)確或根本有錯;二類是后人對前人的注解理解有錯?!?/p>

[12]正如裘先生(1993)所言:“語文要服從社會習(xí)慣。作者指出人們對‘予取予求的原意作了錯誤的理解,毫無要大家改變這一成語的用法的意思。不過我們應(yīng)該明確認(rèn)識到,這一成語跟‘出爾反爾、‘每況愈下等成語相似,其意義跟出典中的原義是完全不同的。”

[13]《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已經(jīng)據(jù)裘說改為:“原指我只取我所要求的(語出《左傳·僖公七年》),后用來指任意索取?!边@是十分正確的。

[14]參看錢鍾書《管錐編》(1979)的《“契闊”諸義》部分,張海媚《〈《管錐編》“契闊”說義質(zhì)疑〉商補》(2010)。

[15]可參看《管錐編》及周鳳珍(1988)。

[16]按: 當(dāng)作“枝”。

[17]原注:“錢鍾書云:‘折,抑搔也。見《管錐編增訂》,中華書局,1982年,第45頁。按: 《禮記·內(nèi)則》鄭注:‘抑,按;搔,摩也?!?/p>

參考文獻

1. 鄧季方.“虞”有“欺騙”義嗎?.辭書研究,1990(6).

2. 復(fù)旦大學(xué)哲學(xué)系《老子注釋》組.老子注釋.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47.

3. 馮利.區(qū)分詞義訓(xùn)詁和文意訓(xùn)詁.辭書研究,1983(3).

4. 顧紹柏.前人注解的取舍.辭書研究,1981(4).

5. 郭慶藩.莊子集釋.北京: 中華書局,1961.

6. 郭在貽.訓(xùn)詁知識與辭書編纂.杭州大學(xué)學(xué)報,1984(3).

7.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漢語大詞典.上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1994.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漢語大字典.成都: 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 崇文書局,2010.

9. 錢鍾書.管錐編(第一冊).北京: 中華書局,1979: 80、83.

10. 曲文軍,朱孔倫.論《漢語大詞典》沿襲舊誤的問題.辭書研究,2005(3).

11. 裘錫圭.一句至少被誤解了一千七百多年的常用的話——“予取予求”.古漢語研究,1993(2).

12. 裘錫圭.文字學(xué)概要.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1988: 108.

13. 任繼愈.老子新譯(修訂本).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26.

14. 史建橋.訓(xùn)詁學(xué)和辭書義項的選定.∥中國辭書學(xué)會學(xué)術(shù)委員會編.中國辭書論集·1999.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15. 蘇寶榮.詞義研究與辭書釋義.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00.

16. 汪維輝,顧軍.論詞的“誤解誤用義”.語言研究,2012(3);中國人民大學(xué)書報資料中心《語言文字學(xué)》,2012(10).

17. 汪耀楠.大型辭書注疏材料的運用.辭書研究,1981(1).

18. 王力.古代漢語.北京: 中華書局,1962.

19. 王寧.論詞義訓(xùn)釋.辭書研究,1988(1).

20. 王佩增.關(guān)于語言資料和釋義的關(guān)系的幾個問題.辭書研究,1981(4).

21. 夏蔚文.引用注疏三注意.辭書研究,1982(4).

22. 向熹.詩經(jīng)詞典.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2014: 880.

23. 鄢先覺.說非義立義.辭書研究,1991(3).

24. 晏炎吾.應(yīng)該寫一部新的《字典考證》.∥李格非,趙振鐸主編.漢語大字典論文集.成都: 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 湖北辭書出版社,1990.

25. 楊蓉蓉.圓與?!哉撛~典編寫對古代注疏材料的利用.辭書研究,1987(4).

26. 張海媚.《〈管錐編〉“契闊”說義質(zhì)疑》商補.∥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重點研究基地,浙江大學(xué)漢語史研究中心.漢語史學(xué)報(第九輯).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7. 張永言.語文學(xué)論集(增訂本).上海: 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5a: 91.

28. 張永言.訓(xùn)詁學(xué)簡論(增訂本).上海: 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15b: 16.

29. 周鳳珍.“契闊”詞義補.辭書研究,1988(6).

30. 朱城.古籍注疏與大型語文字典釋義的失誤——以《漢語大字典》為例.語文研究,2011(4).

31. 朱城,黃高飛.古籍注疏與《漢語大字典》(修訂版)釋義的疏誤問題.湖北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2013(6).

32. 朱城,侯昌碩.古籍注疏與《漢語大字典》釋義疏誤補議.湛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4(5).

33. 朱城,黃高飛.古籍注疏與《漢語大字典》釋義疏誤舉例.嶺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5(5).

34. 朱孔倫.論《漢語大詞典》沿襲舊誤的問題.棗莊師范??茖W(xué)校學(xué)報,2004(6).

35. 朱謙之.老子校釋.北京: 中華書局,1984: 298.

36. 朱慶之.釋“麓”.∥董恩林主編.紀(jì)念張舜徽百年誕辰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32屆年會論文集.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466.

(浙江大學(xué)中文系/漢語史研究中心 杭州 310000)

(責(zé)任編輯 劉 博)

猜你喜歡
訓(xùn)詁學(xué)
論中國訓(xùn)詁學(xué)與經(jīng)典闡釋的確定性
訓(xùn)詁術(shù)語的比較分析
訓(xùn)詁學(xué)功能性探究
訓(xùn)詁學(xué)課程教學(xué)改革初探
訓(xùn)詁學(xué)在中學(xué)文言文教學(xué)中的運用
“反訓(xùn)”之說不可信
論高三古文復(fù)習(xí)中訓(xùn)詁思想的滲透
試論晉東南地區(qū)方言古語詞的訓(xùn)詁學(xué)價值
訓(xùn)詁學(xué)定義新論
從語義學(xué)與訓(xùn)詁學(xué)對比看語義學(xué)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