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芳華 鐘麒生
課例研究是教師改進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主要途徑之一。然而實際教學中,便于教師操作的范式卻非常少,學校教研組進行的課例研究常出現(xiàn)低水平重復的現(xiàn)象。怎樣才能有效引導教研組進行課例研究呢?例如對二年級上冊“時間的認識”的課例研究,教研組從學生“不會”的“問題”出發(fā),“系統(tǒng)整合”相關知識,進行了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三年級上冊“時間的計算”系列化課例研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教研組確定研究“時間的認識”后,一直在思考課例研究的切入點問題。課例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那么能否從學生的錯例切入呢?基于這樣的考慮,教研組進行了學生錯例的收集與整理,將歷年學生有關時間的錯例歸結為三類。
__年級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錯誤類型不會看不是整時的時間不會看“幾分”誤解靠近整點________的時刻不會算時間典型錯例_________不會看快到幾時和幾時多一點將8:05誤解為8:01_________將8:55誤解為9:55 1.從7:45到8:20,經過了(25)分鐘2.一列火車(13:35)從甲站出發(fā),經過1小時45分,于14: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達乙站
整理出學生的典型錯誤之后,教研組教師對學生進行了訪談,分析學生“不會”的原因,并在尋找前后教材關聯(lián)的基礎上,“系統(tǒng)整合”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二年級上冊“認識時間”,三年級上冊“時間的計算”的教學內容。
“系統(tǒng)整合”,分析錯誤原因錯誤類型訪談學生,尋找“問題”不會看“幾分”,將8:05誤解為8:01生:為什么分針指著1,卻要讀成5分?生:讀整點時,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為什么到讀幾分時就不是這樣了呢?一方面,一上教材呈現(xiàn)的鐘面都只有大格,沒有小格,導致一開始學生頭腦中建立的鐘面模型就是不完整的、靜止的;另一方面,學生受整時認讀“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負遷移影響,認為分針指著1,就是1分誤解靠近整點的時刻,將8:55誤解為9:55一上的學習中,學生建立的鐘面模型是靜態(tài)的,并且形成了“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的靜態(tài)讀時刻模式,造成學生后續(xù)靠近整點時刻的解讀障礙生:怎樣讀時間,幾時怎么看?幾分怎么看?生:為什么時針已經指向9,卻要讀成8:55?不會算時間生:這個時間不會算,不是大的減小的嗎?一上、二上沒有將鐘面與時間軸建立聯(lián)系,三上時間計算盡管有時間軸的介入,但大部分學生還是不理解時間計算的算理,只會模仿計算
分析原因后,教研組認為在時間的教學中,必須打破課時劃分,重設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明確就意味著研究方向明確。如何依據(jù)學生問題重設教學目標,是課例改進的關鍵點。從錯例分析出發(fā),尋找問題解決的策略,是重設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
學生問題_解決問題策略_________為什么分針指著1,卻要讀成5分?建立完整鐘面模型教學目標________一上:借助有大小格、有時針分針的鐘面模型,初步認識較完整的鐘面結構二上:借助閱讀繪本,利用時間條強化分針走1小格是1分鐘,走1大格是5分鐘,會5分5分地數(shù)分鐘三上: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嘗試畫鐘面模型和時間軸為什么時針已經指向9,卻要讀成8:55?建立動態(tài)鐘面模型一上:借助課件動態(tài)鐘面,結合電子鐘表講述小明的一天,引出24個整點時刻,通過觀察、比較,學會看整點時刻的方法,體會一天中兩個7時的不同二上:借助從 8:00—10:00的動態(tài)鐘面觀察,比較8:55與9:55的區(qū)別,學會看時間,掌握1時=60分三上:會在腦中想象時針和分針從某一時刻走到下一時刻的運動情況怎么算時間?借助直觀圖,數(shù)格子算時間一上:借助鐘面圖,嘗試解讀幾時缺一點和幾時過一點二上:借助動態(tài)鐘面引入時間軸教學,讓學生在觀察、猜測、交流與操作中積累計量時間的經驗,學會認讀、記錄幾時幾分三上:借助直觀模型,并利用數(shù)格子的辦法計算經過時間,并適當提煉計算時間的方法
依據(jù)設定的教學目標,將每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劃分為相應的教學板塊,并以對應問題引領學生學習,整理出相應的課例研究內容。
課時目標課時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學板塊一、借完整鐘面(缺秒針),引出學習問題師:這是鐘面,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問題嗎?生:我看到鐘面上有兩根針,這兩根針有什么用?生:我看到有12個數(shù),這些數(shù)有什么用?生:我還看到有一些小的線,這些線有什么用?生:怎么看時間?依據(jù)學生問題,引導學生對比觀察,初步認識較完整鐘面一上“認識整時”借助有大小格、有時針分針的鐘面模型,初步認識較完整的鐘面結構借助課件動態(tài)鐘面,結合電子鐘表講述小明的一天,引出24個整點時刻,通過觀察、比較,學會看整點時刻的方法,體會一天中兩個7時的不同二、借動態(tài)鐘面和電子鐘,學會認讀整時1.教師出示課件(動態(tài)的鐘面和電子鐘放一起)邊演示邊講解,并貼出12個整點時刻:現(xiàn)在是凌晨0:00,小明還在睡覺,點擊分針1分1分走動,電子鐘隨即1分1分跳動至1:00?,F(xiàn)在是凌晨1:00,小明還在睡覺……2.比較觀察,這些整點時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總結看整時的方法借助鐘面圖,嘗試解讀幾時缺一點和幾時過一點三、借動態(tài)鐘面和電子鐘,嘗試認讀接近整時的時刻借助動態(tài)鐘面和電子鐘配合課件,練習看幾時缺一點,幾時,幾時過一點___________________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一、借時間認讀,引出學習問題1.出示 ,現(xiàn)在是幾時幾分?生:8:01,生8:05師:認為是8:01的同學,你有什么問題嗎?生:明明分針指著1,為什么你讀成了5分?2.借助時間條,強化分針走1小格是1分。借助閱讀繪本,利用時間條強化分針走1小格是1分鐘,走1大格是5分鐘,會5分5分地數(shù)分鐘二上“認識時間”images/BZ_51_1747_2160_1847_2256.pngimages/BZ_51_1732_2622_1870_2759.pngimages/BZ_51_1888_2619_2095_2759.png3.借“靜態(tài)軌跡”觀察,學會“時間怎么讀?”images/BZ_51_1703_2871_1922_3030.pngimages/BZ_51_1950_2878_2115_3030.png
續(xù)表
續(xù)表
將三個課例的研究整合在一起,達到了“系統(tǒng)整合”的目標。
對系列課例研究的實踐過程進行反思,可以提煉出基于“系統(tǒng)整合”的序列化課例研究的范式:從學生的錯例入手,為教師提供研究的切入點;借助知識的“系統(tǒng)整合”,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改進教學設計,為教師提供具體可操作的研究策略;通過序列化的課例實踐,幫助學生在理解知識的由來和發(fā)展的基礎上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其基本操作模式可用下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