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義烏市夏演小學 毛慧萍
“語用”即是語言文字的運用。我們知道,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其非常注重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本文主要探討如何通過“要素”指引,讓“語用”落到實處。
語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設置一個情境,渲染出良好的課堂氣氛。這種特殊的情境就可以給予學生一個特定的想象范圍,學生在這種特定的情境下就會有話可說,就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提高語文表達能力的水平。
創(chuàng)設情境不需要太復雜,其實文本就是最好的情境,學生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本身就是處于一個特定的情境中。老師需要做的是在學習完文本知識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延伸,根據(jù)課文中的故事情節(jié)去設置一個情境,將語用訓練落到實處。例如《最后一分鐘》的學習,《最后一分鐘》是由當代女作家李小雨創(chuàng)作的,其是一部詩歌。課文主要寫了作者傾訴了香港回歸的最后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對香港回歸祖國的熱情歡迎和對香港美好未來的深情祝福。對于詩歌的教學來說,老師在上課之前可以播放有關的音頻,渲染了一種濃厚的愛國熱情,讓學生都沉浸在香港回歸的喜悅之中。在學習這一段詩歌時,“是天地間緩緩上升的紅色,是旗桿—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梁,是展開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是誰在眼淚中一遍又一遍,輕輕呼喊著那個名字;香港,香港,我們的心!”接著老師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意境?!凹偃缤瑢W們當時親眼看到了香港的回歸,你們會說什么?同學們思考一下,可以仿照這篇詩歌的形式去表達你們心中的感情?!庇械膶W生可能會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接表達自己的快樂,有的同學可能會模仿詩歌的形式去歌頌心中的熱情,有的同學還可能會采用各種修辭手法含蓄的表達自己的感情。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老師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之后,學生就會有話可說,有感可抒,在課堂表達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語用”能力。因此,老師在課堂的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很好地落實語用知識。
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蓖ㄟ^對比,學生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不同“語用”表達的優(yōu)劣勢,從中挑選出好的方面進行學習,不好的方面進行修正,長此以往,就會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去對比,去分清楚哪種表達方式比較好,好在哪里,應該學習什么。學生自己參與到對比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力。例如《巨人的花園》中原文有這么一段描寫,“這是一個很可愛的大花園,滿地是柔軟碧綠的青草。像星星一樣美麗的鮮花,在草地上隨意地盛開著。草地上還長著十二棵桃樹,一到春天就開放出粉撲撲的團團花朵,秋天里則結下甜美果實?!崩蠋熆梢蕴峁┝硪欢斡嘘P花園的描寫?!按巴馐且黄⒌膱@圃。我領略過它在烈日下的盎然生機,也感受過它在夕陽斜墜時的蔭豁,然而只是在這一刻,我才第一次品味到它洋溢在晨曦里的清新。”接著就可以讓學生對比這兩段的描寫,分析出各自的優(yōu)點。在第一個描寫中,通過一些形容詞、疊詞讓讀者感受到了花園的生機勃勃,語言雖不是很華麗,但是樸素的語言卻描繪出了春天的俏皮。在第二段描寫中,運用了排比的手法,分別寫出了花園在烈日下、夕陽下、晨曦下的樣子,體現(xiàn)了不同情境下花園的不同特點,有一片生機的,還有十分清新的,讓讀者感受到了花園的美麗。這兩段描寫各有各的特色,對于語言功底不錯的學生就可以學習和模仿第二種描寫,語言功底稍微差一點的就可以選擇第一種描寫。
對比感悟意在讓不同的學生自己通過對比,選擇出最適合自己學習和模仿的句型句式,吸納不同的語用知識去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習中發(fā)展自己的表達特色。
“語用”素養(yǎng)不只是表現(xiàn)在聽、說、讀中,還表現(xiàn)在寫上,作文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主要考察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表達是否流暢,是否能夠運用一些表達技巧,是否能敘述事件的完整過程,這些都是語用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
當下,有不少小學生害怕寫作文,小學生不知道寫什么,腦子里沒有寫作素材,作文已經成為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難點。那么老師如何開展學生的創(chuàng)作實踐呢?如何利用好創(chuàng)作實踐這個平臺去提高學生的語用素養(yǎng)呢?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創(chuàng)作水平,小學生需要對寫作進行多加練習。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課堂小練筆的形式去鍛煉學生的語用素養(yǎng)。例如學生在學習《背影》這一課時,文章的精華就屬對父親送橘子的那一段的描寫了?!拔铱匆娝髦诓夹∶?,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的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在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蓖ㄟ^這一系列對父親描寫,刻畫了一個老父親為了滿足孩子的愿望所作出的努力,從父親的外貌和動作中,可以感受到時光易逝,父親已不再年輕,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父親對“我”的愛。經過上面的學習之后,老師就可以讓學生開展聯(lián)想和想象,去回憶在自己的生活中,父母為我們做了什么,哪些事情讓我們最為感動。根據(jù)學生回想的內容就可以開展練筆,這樣的文章才是飽含情感的文章,這樣的文章才是高質量的文章,這樣的文章才是有價值的文章。
“語用”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學生學會表達,學生有東西去表達。上述文章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去聯(lián)系實際,學會從生活中去取材,這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素材缺乏的問題。讓學生有東西寫,有東西可以表達。
總之,在語文的教學中,語文老師要擔負起自己教學的重任。在課堂上通過“要素”指引,讓“語用”落在實處,切實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