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響應國家召喚,服從國家需要,黨叫干什么就干什么。”1951年我參軍的時候,就是這個想法。當時正值抗美援朝,國務院(當時叫政務院)發(fā)出知識青年參加人民解放軍軍事干部學校的號召,我也非常希望能夠為保家衛(wèi)國出一份力。開始時,我想報名參加海軍,卻被分配到了步兵學校,我當然服從分配了??姑涝瘧?zhàn)爭中,美國空軍的“絞殺戰(zhàn)”,對我志愿軍的作戰(zhàn)和保障造成很大困難。黨和國家提出要建設中國強大的人民空軍,我有幸調入空軍第二預科總隊。這算是我跨入航空科技事業(yè)殿堂的第一步。
我在部隊成長的最大收獲,便是受其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熏陶,同志之間相互幫助,團結協(xié)作。后因受閱訓練需要,我被調到了師修理廠。修理廠儀表組人手少、任務重,所以大家動腦筋想方法,提高維修效率,這個過程也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知識的不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完成任務的能力。所以,后來我考入哈軍工學習了5年,畢業(yè)后來到601所搞飛機設計。其實一開始,所里沒有飛機自動化專業(yè),而我最后能成長為總設計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就是因為充分利用了所里的學習資源不斷充實自己。航空科研需要知識積累,所以我一有時間就抓住機會學習,使得自己不僅有專業(yè)專長,還將技術知識拓展到飛機設計的方方面面。
在601所,我主持領導了殲8系列飛機的多種改型和新一代戰(zhàn)斗機的設計,擔任10個型號和預研的總設計師。其實有些預研項目、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項目,在重視程度、經費支持和成果級別上都無法與重點型號項目相比擬,但在技術難度、開發(fā)風險和團隊付出上卻大很多。我作為總設計師,為了搞好國防現(xiàn)代化建設,就要不計得失,不怕辛苦,帶著團隊團結奮斗,進行艱苦的探索和踏實細致的工作,廣泛聽取意見并深入思考。這才有了后來打破西方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填補我國航空技術的空白,使我國第二代殲擊機具備第三代殲擊機的一些重要性能。想逐夢藍天,想跨越發(fā)展,必須要忠誠奉獻。
之前總結座右銘的時候,我就想到了三個詞:學習、求實、創(chuàng)新。一輩子都得學習,對待所有知識都要求真務實,不能一知半解,更不可弄虛作假,在此基礎上還要革新創(chuàng)新。我們想建設航空強國就要堅持創(chuàng)新,因為在沒有技術儲備的條件下,我們很難制造出下一代飛機。一方面是原始創(chuàng)新,要從根本上讓基礎研究得以改觀,這樣研究人員就得耐得住寂寞,頂?shù)米毫?。另一方面是協(xié)同創(chuàng)新,現(xiàn)在航空相關的專業(yè)被分得很細,專業(yè)之間又沒有被真正打通,因此,好多能優(yōu)化的東西沒有被優(yōu)化出來。這兩方面的創(chuàng)新在深層次上還要依賴研究上體系的建立、經濟上財力的投入和人力上高精尖人才的引入和培養(yǎng)。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有時候,我們需要去回想一下自己當年參加革命、從事工作的初心是什么,身上的使命自己還記得嗎?一個人若是堅守初心,使命意識很強,那么,他的路往往能走得穩(wěn),走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