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玲琴 WANG Ling-qin 陳晶晶 CHEN Jing-jing 黃崇杰 HUANG Chong-jie 王兆洪 WANG Zhao-hong 陳愛華 CHEN Ai-hua*
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對于護理隊伍的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的護理培訓更多地關注于新入職護士的操作技能和考核。隨著護理專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重視護理人員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護理技能培訓已不能滿足新時代護士培訓的需要[1]。ASK 模型為基于態(tài)度(attitude,A)、技能(skill,S)和知識(knowledge,K)建立的綜合模型,廣泛應用于人力資源管理行業(yè)中,效果良好[2]。本研究探討了ASK 模型在醫(yī)院外科新入職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中的應用效果。
1.研究對象。選取2016 年6 月至2018 年5 月參加規(guī)范化培訓的外科100 名新入職護士作為試驗組,采用ASK 模型進行規(guī)范化培訓;將2014 年5 月至2016 年5 月的100 名外科新入職護士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培訓模式進行規(guī)范化培訓。
2.方法
2.1 試驗組培訓方法。試驗組采用ASK 模型進行培訓,分為以下幾方面:(1)每位帶教老師和護士長均參加ASK 模型的培訓,培訓內(nèi)容主要包括:ASK 模型起源和定義、在護士培訓中的應用,并分享及討論國外該培訓模式的優(yōu)秀案例。要求每位學員完成培訓并通過考核。(2)成立基于ASK 模型的培訓小組,小組成員均為主管及以上職稱護理人員,在外科工作5 年以上,且通過ASK 模型培訓。由科護士長擔任組長,結合國外的優(yōu)秀案例,共同制定詳細的培訓方案。(3)制定培訓方案,內(nèi)容包括:外科護士的基礎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專科理論及??萍寄?、病情觀察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職業(yè)認同感、職業(yè)勝任力、慎獨、人性化、職業(yè)道德、相關法律、奉獻等職業(yè)態(tài)度和職業(yè)精神等。
2.2 對照組培訓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培訓模式。首先進行2 周針對護理技能操作的崗前集中培訓,采用觀看技能操作視頻、示教、理論知識講座和小課堂等形式。然后進行科室輪轉,采用“一對一”的導師帶教模式,學習??评碚撝R和操作技能并進行考核。
3.評價標準。比較兩組新入職護士的臨床能力、培訓考核成績及對培訓方式的滿意度得分。(1)臨床能力:采用臨床能力評價表進行評價,該評價表由胡曉林等[3]編制,主要包括:判斷性思維、自主學習、病情觀察、溝通協(xié)調(diào)及健康宣教能力5 個維度,每個維度各4 個條目,共20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各維度得分越高說明護士的各維度臨床能力越強,總得分越高說明護士臨床能力越高。該問卷的Cronbach's ? 系數(shù)為0.93。(2)培訓考核成績:采用羅健等[4]編制的mini-CEX.cn 考核量表進行評價,該量表共7 個項目,分別為:①護理面談技能:有效引導患者以獲得全面的信息,及時對患者的語言和肢體語言給予回應的能力;②護理評估檢查能力:各項操作開始前,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包括生命體征及??圃u估的能力;③專業(yè)態(tài)度:護士的同情心、同理心和人文關懷;④臨床判斷和解決問題能力:突發(fā)事件的判斷和處理能力;⑤溝通技能:向患者解釋操作注意事項及宣教內(nèi)容的能力;⑥組織效能: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和順序的能力;⑦整體臨床勝任能力:對護士臨床能力的整體評價,分別給予1 ~9 分。每個評估項目共3 個等級,1 ~3分為不合格,4 ~6 分為合格,7 ~9 分為優(yōu)秀,臨床護士考核的合格分為每個項目均≥5 分。(3)護士對培訓方式的滿意度調(diào)查,采用本院自行制定的新入職護士對培訓方式的滿意度調(diào)查表分別調(diào)查護士對其培訓方式的滿意度,共20 個條目,每個條目1 ~5分,總得分為20 ~100 分,得分≥80 分為滿意,得分越高說明護士滿意度越高。
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或構成比表示;兩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兩組間發(fā)生率或構成比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兩組護士的一般資料比較。兩組護士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詳見表1。
表1 新入職護士一般資料
2.兩組新入職護士臨床能力得分比較。試驗組護士在判斷性思維、自主學習、病情觀察、溝通協(xié)調(diào)及健康宣教5 方面的臨床能力得分及總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
表2 新入職護士臨床能力得分(分,
表2 新入職護士臨床能力得分(分,
3.兩組新入職護士培訓考核成績比較。試驗組護士培訓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3。
表3 新入職護士培訓考核成績[n(%)]
4.兩組新入職護士對培訓方式的滿意度比較。試驗組新入職護士對培訓方式的滿意度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4。
表4 新入職護士對培訓方式的滿意度
1. ASK 模型更有利于提高外科新入職護士的臨床能力。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發(fā)展,護理人員需要具備綜合能力,才能適應現(xiàn)代的責任制整體護理。責任制整體護理要求護士不僅要做好基礎護理,還要做好病情的觀察,更重要的是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5]。尤其是在外科,由于外科患者多數(shù)病情嚴重,且手術較多,患者術后可能存在暫時的意識障礙,影響護患溝通。因此,護士的有效溝通和觀察能力更加重要[6]。對新入職護士進行規(guī)范化培訓是培訓新入職護士臨床能力和素質(zhì),使其能盡早獨自勝任臨床工作。ASK 模型基于護理態(tài)度、技能和知識制定培訓方案,側重于護士的職業(yè)道德及勝任力[7]。本研究表明,基于ASK 模型的培訓可以提高外科新入職護士判斷性思維、自主學習、病情觀察、溝通協(xié)調(diào)及健康宣教5 個方面的能力。該模式側重培養(yǎng)新入職護士的職業(yè)態(tài)度,提升新入職護士對患者及家屬的共情心理和人文關懷,加強服務理念和意識,激發(fā)主觀能動性,促進其自主學習。
2.基于ASK 模型的培訓模式可提高外科新入職護士的培訓考核成績。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新入職護士的培訓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相對于傳統(tǒng)的培訓模式,ASK 模型更有利于提高新入職護士臨床技能水平。該培訓模式側重于培養(yǎng)新入職護士的臨床能力,提高其主觀能動性、有效溝通能力和觀察能力,有助于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進行批判性思維。同時,該培訓模式側重于培訓護士的溝通能力和健康宣教能力,從而提高新入職護士的考核成績。
3.基于ASK 模型的培訓可提高外科新入職護士對培訓方式的滿意度得分。試驗組新入職護士對培訓方式的滿意度得分高于對照組。本研究表明,基于ASK 模型的培訓更注重提高新入職護士的臨床能力,而不是側重于操作技能,更加全面和系統(tǒng)。說明護士更愿意接受基于ASK模型的培訓模式,更適合作為臨床培訓工具。
綜上所述,基于ASK 模型的培訓模式,不但注重提高新入職護士的臨床能力,而且提高了新入職護士的培訓考核成績及對培訓方式的滿意度。該培訓模式具有較高的接受度,有利于培養(yǎng)專業(yè)性更強、綜合素質(zhì)更高的護理人員,是一種重要且實用性強的護理培訓工具,值得在護理培訓中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