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
摘 ?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以具體的例子來使學生經歷從“為什么”的疑問到“怎么辦”的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以認知沖突、知識生長、動手操作、展示交流形式的情境,驅動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內在動力,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學習興趣;為什么;怎么辦;提高策略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總目標中提到學生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應該增強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建議部分也提到教學的內容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筆者以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的幾個教學片段為例,討論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內驅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數(shù)學課堂學習效率的幾種策略的教學嘗試探索。
一、從實際經驗出發(fā),讓學習成為需要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教學片段:
師:課前老師想和大家玩兒一個游戲,叫作“心有靈犀”。這是四年級二班同學的座位圖,老師會把小紅的座位告訴一位同學,讓他用一句話來描述小紅的座位,看誰能又快又準地找出小紅的座位,有信心找對嗎?
(讓一位同學到講臺前,給他看小紅在圖上的位置)
生1:第2排第4個。
生2:第4豎行第2個。
生3:第3行第2個。
……
(課件中展示小紅的位置,學生找的有對有錯)
師:你們找的對嗎?為什么同一個位置,說法卻不一樣呢?
生:有人是從左往右看,有人是從右往左看。
生:有人先說橫行再說豎行,也有人先說豎行再說橫行。
師:看的角度不同,說的結果也不一樣,可是,你的說法你明白,他的說法他理解,但是咱們交流起來你覺得怎么樣?
生:不清楚,容易產生誤會。
師:怎樣才能統(tǒng)一、正確、簡明地說出小紅的位置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確定位置。
在蘇教版教科書中,本課是通過提問“如何正確、簡明地表示出小紅的位置”引入新課。筆者在教學設計中對這一情境進行了再設計,加強了認知沖突,通過“根據(jù)描述找位置”的游戲,學生發(fā)現(xiàn)了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大家很難找到正確的位置。這里,筆者以設置認知沖突的方式,讓學生思考如何“統(tǒng)一、正確、簡明地說出小紅的位置”,產生學習本課的內驅力,激發(fā)學生對本課知識的學習需求。在下一階段介紹“行”和“列”的知識的時候,不顯生硬,學生使用“第幾行第幾列”來描述教室里的座位便發(fā)自內需。
二、從已有知識出發(fā),讓知識繼續(xù)生長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認識千米”教學片段: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長度單位?;貞浺幌拢覀円呀泴W習過哪些長度單位了?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板書)
師:關于長度單位,你們還有什么補充嗎?
生: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師:你說的是不同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我們發(fā)現(xiàn)相鄰兩個長度單位(指相鄰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
生齊:10!
師: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測量不同的物品,我們會用到不同的長度單位。那么,你們覺得,測量長度,我們就用這4個長度單位夠了嗎?
生:不夠。
師:如果人們要創(chuàng)造出第五個長度單位,你覺得它應該放在哪里?它與現(xiàn)有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生1:我們一組認為,第五個長度單位應該在這些長度單位的前面,它比這些長度單位都要小,它與現(xiàn)有長度單位毫米之間的進率是10,是微米。
生2:我們小組認為應該放在最后面,叫千米,它和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在馬路上見到過千米。
師:哦,你是在生活中見過千米這個單位,它和現(xiàn)有長度單位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1千米等于1000米。
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生長性的,學生在學習千米之前,已經認識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個長度單位,本節(jié)課筆者在教學千米知識之前先系統(tǒng)整理復習了學生已經掌握的長度單位及它們之間的進率關系,將知識點進行整合形成生長型的知識網絡。在新知教學部分,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新的長度單位,“創(chuàng)造”不僅僅限于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千米,學生創(chuàng)造出的微米、十米、百米等單位,筆者也給予了贊同與鼓勵。通過“創(chuàng)造”將新知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網絡,在學生完成本課知識學習的同時,也完成了“長度單位”系統(tǒng)知識網絡的建構。本課的目標不僅是知識的生長,學生在發(fā)現(xiàn)新知的過程中也在進行自我生長、能力生長、信心生長。
三、從動手操作出發(fā),讓概念生動形象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軸對稱圖形”教學片段:
師:南通的板鷂風箏讓我們想到了“對稱”,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對稱的現(xiàn)象,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課件出示對稱圖片)
師:大家都被這些物體的對稱美深深吸引了!數(shù)學中還專門對生活中的對稱現(xiàn)象進行了研究。
提問:(出示三幅主題圖)這些對稱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這些圖案兩邊完全相同。
生:兩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一樣。
師:如果把這些對稱的物體畫下來就得到這些平面圖形。
(出示平面圖形:飛機、蝴蝶、天壇)
師:這些平面圖形還是對稱的嗎?你用什么方法研究這些圖形?
生:把它們剪下來,然后對折。
師:同意這個方法嗎?老師課前已經為你們準備了這樣三個圖形,從信封中拿出這三個圖形,折一折,看一看。
(學生動手操作)
師:來說說你們的發(fā)現(xiàn)吧!
生:這三個圖形對折以后,兩邊都完全重合了。
師:剛才你們有沒有注意到,有個詞用得特別好,你們能再大聲地說一遍嗎?
生:完全重合。
師:你們能舉個例子來說說什么是“完全重合”嗎?
(動作:自己左右兩手掌重合)
師: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叫作“軸對稱圖形”。
數(shù)學學科的知識概念是抽象的,但不代表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是抽象乏味的?!皥D形與幾何”部分的知識在小學數(shù)學中學習的難點就在于學生如何將“軸對稱”這一具體形象以抽象概念的形式添加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中。本節(jié)課通過讓孩子從“做中學”,以動手操作進行折紙的方式初步理解“完全重合”的概念,用“左右兩掌重合”這一動作幫助學生完成從實物操作表象操作的過渡。學生在折紙操作的過程中,不僅通過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征,也在這一過程中借助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動耳傾聽等形式,更好地促進了思維活動,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四、從踴躍展示出發(fā),讓知識為生所用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認識百分數(shù)”教學設計:
師:了解了百分數(shù)的意義,我們接著來看,有一種飲料含有三種成分。其中,蘋果汁占百分之六十,胡蘿卜汁占百分之二十五,水占百分之十五。請大家試著在活動單上寫出這幾個百分數(shù)。
師:這里的60%表示什么意思?
生:蘋果汁占飲料總量的60%。
師:你能畫圖表示60%嗎?空白部分占百分之多少呢?
(學生獨立畫圖,全班交流)
生1:我是這樣畫的,60%比一半多一點兒。
生2:我是這樣畫的,60%就是10份中的6份。
生3:我是這樣畫的,60%也可以看成 。我就把長方形平均分成5份,涂了其中的3份。
生4:我是這樣畫的,我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6份就是60%。
師:大家都很棒,不管是用哪種方式表示60%,我們都是把誰看作是單位“1”?
生:飲料總量。
“百分數(shù)的認識”這一課教學難點就在于學生對百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在這一課中,筆者不僅僅是追求學生對于百分數(shù)這一概念在形式上的理解——看到“果汁含量60%”就表示“純果汁占飲料總量的60%”,而是要讓學生全方位地理解百分數(shù)與之前學習的分數(shù)、小數(shù)和比之間的聯(lián)系,而最能夠聯(lián)系起這幾種數(shù)與數(shù)量關系之間的紐帶,就是畫圖。學生在畫圖展示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將自己對百分數(shù)的理解具體化、形象化,還需要思考如何將自己的想法被其他同學理解。筆者認為“生生互動”的展示形式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策略之一。當然,學生課堂展示的途徑遠不止畫圖展示這一種,言語表述、動作展示等形式都可以成為小數(shù)學課堂展示的形式。
筆者通過嘗試以上四個教學片段中探索四種策略的應用,對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不同類型的知識有針對性的、具體可操作的形式,從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結構、注意力規(guī)律以及課堂中的自我實現(xiàn)需要等方面,總結出以認知沖突、知識生長、動手操作、展示交流四種形式的情境,驅動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內在動力,豐富課堂學習活動的形式,促進學生在課堂中思維的生長,從而達到新課標所要求的讓學生了解數(shù)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