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 高永順 劉吉福 王鵬 董悅
【關鍵詞】 胸骨正中切口感染;封閉負壓引流術;胸大肌肌瓣翻轉術;心臟手術
中圖分類號:R655.1 ? 文獻標志碼:B ?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9.07.020
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是心臟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發(fā)病率為1%~5%,嚴重的胸骨、縱隔感染累及范圍較廣,可達胸骨、肋軟骨、胸骨后間隙、橋血管以及人工血管等,一旦處理不當,死亡率高達25.7%~52.0%[1],目前國內(nèi)外對此種并發(fā)癥的處理尚無統(tǒng)一意見。我們目前采用胸大肌肌瓣翻轉移位方法、切口術后無縫線和固定物殘留胸骨缺損成形術治療[2]。對于感染傷口滲出較多、胸骨感染哆開導致胸廓不穩(wěn)定的患者,術前使用封閉負壓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術,達到控制感染以及清除壞死組織的目的,并使胸廓維持相對穩(wěn)定,為進一步手術治療創(chuàng)造了條件,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1.1 對象 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心臟術后胸骨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其中感染傷口滲出較多,術前需每日多次傷口換藥,部分患者伴胸骨感染后胸骨哆開,共51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齡45~75歲,原手術類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33例,瓣膜置換術后15例,大血管手術3例。感染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37.3%(19例),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9例,銅綠假單胞菌7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
1.2 方法
1.2.1 胸骨切口感染分型 按Pairolero胸骨切口感染分型[3]分為三型,I型:發(fā)生在胸骨切開術后1周內(nèi),有典型的血性分泌物排出,但無疏松結締組織炎、骨髓炎或者肋軟骨炎。Ⅱ型:發(fā)生在術后2~4周,通常有膿性分泌物排出,存在疏松結締組織炎以及縱隔化膿;肋軟骨炎很少見,但骨髓炎多見。Ⅲ型:發(fā)生于術后數(shù)月到數(shù)年,典型表現(xiàn)為慢性竇道形成以及局部疏松結締組織炎。本組患者均為Ⅱ型。
1.2.2 診斷標準 胸骨深部切口感染診斷主要依靠以下幾個方面的證據(jù)[4]:①從縱隔組織或縱隔分泌物中培養(yǎng)出病原微生物;②換藥、清創(chuàng)時可直視下見到縱隔腔內(nèi)膿性分泌物附著和(或)溢出。
1.2.3 術前處理 患者入院后,常規(guī)對感染傷口進行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傷口換藥,傷口創(chuàng)面內(nèi)置入碘伏紗布,根據(jù)感染切口大小置入負壓引流專用敷料海綿(武漢維斯第醫(yī)用科技有限公司),敷料海綿要全部覆蓋切口,確保沒有暴露的血管、神經(jīng)或人工血管與海綿直接接觸。用75%的乙醇清洗創(chuàng)面周圍皮膚,除去油脂和污物,用生物半透性貼膜封閉整個創(chuàng)面,將引流管接通負壓裝置,吸引力維持20~40 kPa,進行持續(xù)負壓吸引。對于感染切口滲出較多者,可使用沖洗管道進行沖洗。每日觀察切口情況,重點關注切口周圍皮膚顏色、狀態(tài),引流管是否通暢,敷料海綿是否為負壓狀態(tài)等。負壓引流根據(jù)引流情況以及術前準備情況,一般持續(xù)3~7天,然后行外科手術治療。
1.2.4 手術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置患者仰臥位。根據(jù)病灶的范圍沿原切口切除感染組織,清除局部鋼絲、鋼板等異物,咬除胸骨斷端感染破壞的組織,并咬除相鄰感染的肋軟骨,拔出殘存的起搏導線,用雙氧水、碘伏液及鹽水反復沖洗,手術清除的組織送病理檢查。置14號引流管外接負壓引流,根據(jù)清除范圍及局部組織缺損情況,采用胸大肌肌瓣翻轉、切口術后無縫線和固定物殘留胸骨缺損成形技術[2]方法予以縫合。術后根據(jù)細菌培養(yǎng)結果使用敏感抗生素2周。
2 結 ?果 ?切口愈合Ⅰ期46例,占90.2%,局部皮膚延遲愈合5例,占9.8%。死亡1例,術后13天因合并癥致多器官衰竭死亡,占2.0%,但切開愈合好。
典型患者治療過程:患者男性60歲,因冠心病接受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術后20天切口裂開,當?shù)負Q藥1周效果欠佳后入我院(見圖1A)。入院后細菌培養(yǎng)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行封閉負壓引流(見圖1B),5天后,給予感染清創(chuàng),胸大肌肌瓣翻轉手術,術后切口愈合良好(見圖1C)。
3 討 ?論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細菌引起的感染,消退需要較長的時間,缺乏快速有效的治療辦法,且不能排除出現(xiàn)感染復發(fā)、病情加重甚至轉變成慢性創(chuàng)面而導致遷延不愈的可能。我們通過胸大肌肌瓣翻轉手術聯(lián)合術前使用封閉負壓引流技術,使切口感染得到快速有效控制,保持患者術前呼吸、循環(huán)的穩(wěn)定,降低了手術失敗率,改善患者的預后[5]。
封閉負壓引流技術是目前治療胸骨深部切口感染的常用方法之一,由于提供了一個跟外界相對隔絕的環(huán)境,既可通過負壓將創(chuàng)面內(nèi)的污染物和壞死組織排出體外,從而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促進局部健康肉芽的形成,又可避免頻繁換藥造成的外部感染,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和組織的修復。同時胸骨深部切口感染常伴有胸骨穩(wěn)定性差、胸骨哆開,對患者的呼吸、循環(huán)功能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病死率高[6]。封閉負壓引流技術保持的持續(xù)負壓狀態(tài),使兩側的胸骨能保持一體化,減少胸骨性反常呼吸的不利影響,有助于患者維持生命體征平穩(wěn)。從而為進一步手術治療提供了必要的過渡性治療措施。
治療胸骨深部切口感染,封閉負壓引流技術與常規(guī)方法(鋼絲縫合胸骨、更換敷料、灌洗等)治療比較具有明顯優(yōu)勢,能降低術后90天病死率,提高1年生存率,縮短住院時間。然而,單純封閉負壓引流技術的應用仍存在爭議,如長時間應用可使細菌屬變異,對于胸骨不穩(wěn)定、胸骨過多暴露、傷口深度>4 cm的患者,治療效果欠佳[2]。對于胸骨哆開感染的患者,封閉負壓引流技術的使用可能導致大出血[1]。
胸骨深部切口感染的處理目前意見尚不統(tǒng)一,我們采用的辦法是根據(jù)患者的情況,注意控制感染,伴發(fā)病適當控制后,盡早采用傷口清創(chuàng),用胸大肌肌瓣翻轉辦法填充胸骨清創(chuàng)后的胸骨缺損部位及傷口,使切口兩周內(nèi)Ⅰ期愈合率大于90.0%,獲得良好效果[1]。術前封閉負壓引流技術的應用,能有效控制感染,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環(huán)狀況,而創(chuàng)面健康肉芽的形成,使創(chuàng)面進一步縮小,更有利于胸肌瓣的填充,進一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因此,對于感染較重、滲出較多并伴有胸骨哆開不穩(wěn)定的心臟術后胸骨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在封閉負壓引流技術的支持下,使用胸大肌肌瓣翻轉手術治療效果良好。
參 考 文 獻
[1] ?崔振田,高永順,陸龍.胸大肌肌瓣翻轉成形術治療心臟外科手術后胸骨感染247例[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8,34(6):359-361.
[2] ?劉吉福,高永順,李寶成, 等.肌瓣成形新技術治療胸骨切口深部感染23例[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8,25(4):321-324.
[3] ?Pairolero PC,Arnold PG.Management of recalcitrant mediansternotomy wounds[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84,88(3):357-364.
[4] ?Al-Zaru IM, Ammouri AA,Al-Hassan MA, et al.Risk factors for 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 in Jordan[J].J Clin Nurs,2010,19(13-14):1873-1881.
[5] ?Tarzia V,Carrozzini M,Bortolussi G,et al.Impact of vaccum-assisted closure therapy on outcomes of sternal wound dehiscence[J]. 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14,19(1): 70-75.
[6] ?王顯悅,王曉武,畢生輝, 等.封閉負壓引流技術在心臟手術后切口感染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2,19(5):529-533.
(收稿日期:2019-03-03 修回日期:2019-05-21)
(編輯: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