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軍 汪光艷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為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能動性,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課外閱讀??引導??興趣??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教學絕不能僅僅依靠一本教科書,課文只是一個例子,所謂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開展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知識、開闊視野,還能引導學生向往美好的世界、追求真善美的本質、激發(fā)對未來的想象。2013年開始,筆者行走在課外閱讀教學的道路上,自覺做著兒童閱讀推廣的工作,一路上且行且思,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一、家庭——課外閱讀的主場
課外閱讀的主場應在家庭,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調動家長積極配合參與。可多數家長對課外閱讀的認識不夠,認為看課外書浪費時間、影響學習,不讓孩子大量閱讀。怎么辦?筆者告訴家長:想寫萬卷書,先讀萬卷書。要讓家長認識到閱讀帶來的直接好處,從而支持孩子們進行廣泛的閱讀。但是僅僅支持是不夠的,家長還要學會引導孩子讀書。
1.自由閱讀
我們要把閱讀選擇權交給孩子,盡量為孩子提供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紙質書籍、電子讀物,等等。
2.親子共讀
閱讀只是輸入,要想閱讀有效地輸出,家長必須跟孩子共讀。家長和孩子就一本書的內容進行猜測、討論、感悟,不僅能幫助孩子讀進去、悟出來,還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
3.多種形式讀
孩子們閱讀的時間不能只限制在家里和學校里。筆者要求家長每周要做一些事情:和孩子逛書店,在書店看看書;在不影響視力的情況下,看看電子讀物。家長給孩子選擇書的同時也為自己選擇一本書。此外,要求每個孩子都辦理圖書館借書證,安靜的圖書館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
二、課外閱讀的書源
給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是教育者重要的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教育者應該從孩子出發(fā),以孩子的興趣為中心。
1.根據孩子心理等特點推薦
低年級學生識字少,主要依靠拼音來進行閱讀。這個階段,文字少、圖畫精美的繪本是孩子們閱讀的最佳圖書,如《花婆婆》《逃家小兔》《猜猜你有多愛我》等。當然,對于一些特別優(yōu)秀的孩子,這個階段也可以獨立閱讀一些帶拼音的書,如《小豬稀哩呼?!返?中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增加了,閱讀能力較強,我們就可以推薦一些兒童小說,如《愛的教育》《秘密花園》等;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強,可以給他們推薦一些帶有啟發(fā)思考的讀物,如沈石溪、曹文軒的小說。
2.根據性別推薦不同圖書
閱讀是有男女之分的。男孩子有“英雄”情結,他們可能對自然科學類、冒險類的書更感興趣,如《森林報》《哈利波特》,等等;女孩子則向往唯美的生活,她們可能偏愛友情、美好幻想類的書,如《一百條裙子》《兔子坡》,等等。
3.根據流行趨向推薦書籍
教師還可以根據市場上的圖書情況推薦一些流行書籍,像楊紅櫻的科學童話等。 這類圖書有其流行的原因,對待這類圖書,我們應該自己先去讀一遍,體會一下,為孩子做好引導。
4.根據教材推薦相關聯的書
教師還可以根據年段的學習內容去引導學生選讀與該年段學習內容相關的書籍。如:學習了課文《蜜蜂引路》,可以向孩子們推薦《昆蟲記》;學習了課文《王二小》,可以向同學推薦相關的革命人物故事《小兵張嘎》《小蘿卜頭》;學習了《普羅米修斯》,可以向孩子們介紹一系列的神話故事。
三、課外閱讀的措施
1.放聲讀與默讀相結合
默讀是讓孩子靜靜地去閱讀一本書,在靜靜地閱讀中,孩子能感受到故事的完整性,體驗到閱讀的快樂。但是讀書只有默讀是不夠的,還需要另外一種讀,那就是放聲讀。放聲讀,能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完美音韻、和諧節(jié)奏、豐富內涵,它是一種口、耳、腦并用的綜合活動。
2.開展聽讀故事活動
有些孩子活潑好動、精力旺盛,很難有一本書能讓他從頭到尾看完,對于這些孩子怎么辦呢?這時可以選擇一些經典的圖書讀給他們聽,讀完后和他們聊聊書中的內容,分享閱讀點滴。這是一種孩子容易接受且沒有任何壓力的閱讀方式,這樣,就有可能激發(fā)一些不愛讀書孩子的閱讀興趣,鼓勵他們逐漸拿起課外書。
3.開展班級讀書會活動
孩子們在閱讀課外書籍時,理解能力是有限的,閱讀大多是無序的、無意識的。
閱讀的過程中,怎樣最大化地理解故事,怎樣去品味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他們都沒有仔細地去思考,而僅僅是關注故事中的人物命運以及情節(jié)的發(fā)展,這時候開展班級讀書會勢在必行。班級讀書會在于精而不在于多,筆者每學期一般開展一次讀書會,會前,筆者會認真選擇一本圖書。在閱讀的同時要求做一些簡單的讀書筆記,班級讀書會上精心設計一些問題,讓孩子們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
4.做筆記、辦小報
低年級的孩子筆者是不贊成讓他們寫讀書筆記的,因為孩子小,會寫的字有限,做讀書筆記耗時,會成為孩子的負擔,這樣往往會打消孩子的閱讀欲望,破壞閱讀興趣。到了四年級才開始要求孩子們做讀書筆記,把自己看過的書的書名、作者、精彩片段等做個簡單記錄。隔一段時間,教師把記錄本收上來看一看,了解學生的具體閱讀情況。這項作業(yè)不做硬性要求,凡是做得好的進行表揚、展覽。召開經驗交流會時,讓優(yōu)秀者介紹自己做讀書筆記的心得收獲。
對于特別不愿意做讀書筆記的孩子,也不要勉強,因為保護他們的閱讀興趣比做讀書筆記更加重要。到了高年級,課外閱讀開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時,筆者開始組織學生創(chuàng)辦班級作文周報。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刊印在報紙上,孩子們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嘗到了課外閱讀所帶來的樂趣。同樣,當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變成了“豆腐干”時,也會深刻感受到課外閱讀的好處,更加支持孩子的課外閱讀。筆者還鼓勵孩子們向一些報刊投稿,一些在不同報刊上發(fā)表文章的孩子都是平時愛讀書的孩子。
四、環(huán)境——課外閱讀的催化劑
心理學表明,好的閱讀氛圍是使課外閱讀活動順利進行、持續(xù)開展的催化劑。
1.“軟”環(huán)境無聲熏陶
上完課,筆者經常在講臺上看書,久而久之,常常是筆者看什么書,學生就看什么書。另外精心布置教室,在教室里張貼一些書法作品,如“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讓教室里始終彌漫著幽幽書香。
2.“硬”環(huán)境有力保障
物質保證——通過家長委員會選購大量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經典讀物,放在班級圖書角,每學期我們還開展好書互換活動,孩子們熱情高,自愿帶來的書極大地豐富了班級圖書角。
時間保證——規(guī)定每天中午午餐后40分鐘為全班共同閱讀時間,教育孩子要見縫插針地去讀書。
詩人惠特曼說: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所以,在童年時期讓孩子閱讀那些優(yōu)秀的作品,那么,優(yōu)秀就能成為孩子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陸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