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蕙
編者按:駱萍,湖北省特級教師、湖北名師,曾被授予“湖北省教育系統(tǒng)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等光榮稱號,承擔國家、省、市多項課題研究項目。研究范圍涉及幼兒園管理評價、幼兒園課程、環(huán)境、衛(wèi)生保健、教師專業(yè)成長等方面,出版和發(fā)表的成果共計30余部篇,研究成果曾獲湖北省第六屆教科研成果一等獎。
她是一個常常站在宏觀視野上思考的教育人,僅僅只是因為初心的喜歡,27年始終未離開幼兒教育研究的現場,潛心歷練成就了她睿智、靈動、充滿哲思的專業(yè)素養(yǎng),在通達兒童生命成長的教育之渠獨具姿態(tài)、蕊吐芬芳。
記者:駱老師您好!記得2017年的《保育與教育》雜志曾連續(xù)刊登了您關于幼兒園衛(wèi)生保健課題的系列成果,作為一位頗有影響力的教育名師,專業(yè)上您一定有過人之處,請介紹一下您的專業(yè)特點好嗎?
駱萍:大家可能不大了解,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非常“雜”,全科,什么都要會一點。我覺得與其稱之為專家,還不如說我就是一個“雜家”。我18歲幼師畢業(yè),先后在三所省級示范性幼兒園里工作,當過老師、教研組長、教科研主任,始終都在一線從事教育教學研究。27年里,我研究的領域和撰寫的成果很多,同行們經常調侃我是“高產大戶”,這真得歸功于這些“雜事”的歷練?。∽鲭s家的教師,不僅需要專業(yè)的學科知識做底色、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做支撐,還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博雜的知識結構。慶幸在不惑之年能明此道理,也希望我的個案能影響到更多的教師成為教育的“雜家”。
記者:選擇走教科研這條路,是機緣巧合嗎?您認為影響您專業(yè)成長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駱萍:走上教科研這條路的原因有些戲劇性,我說是“不服輸”,您相信嗎?(笑)記得剛上班那會兒,我寫不出讓園長認可的教育筆記和論文,很是焦慮。正好那個年代流行職后進修,我想我去學中文吧,就不信寫不出來!我通過了成人高考,讀了專科又讀本科,拿到了漢語言教育本科畢業(yè)證。用一句時髦的話叫“輸得起的年紀做一個不服輸的自己”,我的執(zhí)拗讓我的文筆功夫直線提升,為后來的教科研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我影響最大的因素可以用兩個詞語來概括。第一個是“好為人師”。自古以來,“好為人師”都是一個貶義詞,但恰恰就是這個貶義詞激發(fā)了我“善為人師”的潛能。我想起自己讀小學一年級幫老師代學前班課的事情,當時我為了教同學們認識“秋”字,竟然用了現在非常倡導的多元教法,我畫了一幅“豐收”的簡筆畫、彈了一曲《我愛北京天安門》、用課堂上的口令指揮他們做動作,同學們出奇地順從和配合。這次特別的體驗讓我堅信“我是具有當教師的潛質的”,也讓我產生了“好為人師”的欲望。
另一個詞語是“貴人相助”。有次偶爾讀到黃全愈的《素質教育在美國》,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我頓悟到了教育和培養(yǎng)人的深刻意義。上海教科院的徐子煜教授帶著我們做幼兒科技教育課題,從“十五”做到“十三五”,我們去了全國幾十所課題園,共同見證了中國幼教改革的二十年,這令我對教育的認知與思考變得深邃。我還想感謝亦師亦友的摯愛何磊教授,十幾年來嚴格地畫著專業(yè)的“大餅”,一路誘導我砥礪前行,在“眾人閑唯我累”的艱辛中走上名師之路。當然,在我專業(yè)成長的道路上還得到了很多同伴、朋友的鼎力支持和無私幫助,感恩這些生命中的“貴人”!
記者:您在課程研究或教研探索方面是如何鉆研并形成自己獨特或創(chuàng)新特色的?
駱萍:我真正開始專注于教科研是2003年。那時候北京、上海的幼教走在全國的前列,我們效仿著嘗試開展課程改革:嘗試敘事性雙語整合課程、主題探究活動等。當時我們并不喜歡統(tǒng)編教材,向往著瑞吉歐教育體系,暢想著教育創(chuàng)新。但是問題來了,課程從哪里來?不服輸的我,一頭扎進班級里,帶著孩子們玩起新花樣:到草叢去捉蟲子、給蟲子寫詩、做標本;穿上輪滑鞋在社區(qū)穿梭;收集全國各地的水來觀察水污染的情況……那段時間,我是幼兒園出差最多的人,但凡有培訓,我就開啟“說走就走的旅程”。不服輸的情懷,推動著我在教科研的路上越走越遠。最近,我受邀參與幼師專業(yè)教材《幼兒教育概論》的編寫工作,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正是這個循環(huán)的過程,促使自己專業(yè)水平階梯式上升。
最近參與北大董進霞教授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是關于幼兒體育的。在一個由全世界眾多的體育學者,包括基礎教育體育學科的研究者、學前教育的研究者和教師組成的多元融合的研究團隊里,我受益匪淺,又開始突破自己。2019年5月,課題組的專著成果將在北大論壇上首發(fā),這個成果可以作為高校幼兒體育學科的教材,我參與編寫了“幼兒體育評價”章節(jié)。
記者:新春伊始,萬象更新。今年您工作上有哪些新的規(guī)劃?研究方向與以往相比會有哪些不同或突破?
駱萍:今年我對工作確實有新的規(guī)劃。目前我借調到武漢市江漢區(qū)教育局從事教科研管理工作,站位不同,視野也更聚焦。準確地說,2019年我們會在兩個方面著力,一個是“瞄準重點”、一個是“突破難點”,積極回應國家近期出臺的學前教育政策要求。
2018年教育大會提出了“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yǎng)”的教育任務,強調“落實”。今年我們會以“行政+教研”雙輪驅動形式對區(qū)域一直在做的養(yǎng)成教育進行特色化推進。我們依托省“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區(qū)域推進幼兒園養(yǎng)成教育的策略研究》,對區(qū)域研制的《幼兒好習慣目標體系》和出版的《幼兒園養(yǎng)成教育指導手冊》 (課程內容)進行驗證和完善,對強化好習慣系列文化創(chuàng)意進行系統(tǒng)改造,開辟“江漢幼教 童行童夢”互聯(lián)網門戶,優(yōu)化家園養(yǎng)成教育協(xié)同機制,讓幼兒好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科學適宜、靈動有趣,為孩子最初的人生奠基。
2019年《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guī)范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中把“防止‘小學化’傾向”列為重要工作目標,這個也是我們2019年想要突破的難點,突破口是我區(qū)在2017年開始的關于“特色課程游戲化”的項目研究。2019年我們將采取“三項舉措”予以推進:提煉并形成具有區(qū)域特點的“游戲精神”、研制《3-6歲幼兒全面發(fā)展水平評估指南》、實施專家在場的“大教研”模式,扶持一批幼兒園形成特色課程體系,提升教師游戲化組織一日活動的專業(yè)能力,優(yōu)化幼兒在園生活質量,去“小學化”。
記者:專業(yè)上您一路成長一路收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從專家的角度看,您認為一所好幼兒園的標準是什么?
駱萍:我認為好的幼兒園一定有這樣幾個特征:“讀懂兒童”“成全生命”“成就教師”?!白x懂兒童”實際是站在人文的角度來辨識一所幼兒園的質地,好的幼兒園一定是遵循幼兒發(fā)育與發(fā)展規(guī)律,一定是能施與幼兒向上、啟智、審美的教育影響的,一定是順應兒童天性、充滿童年味道的。
我認為“成全生命”是一所好的幼兒園應該深刻思考的命題和永恒堅守的底線,是一所好的幼兒園在文化與課程建設中應追求的樣態(tài)。
近來大家也強烈地感受到,國家比任何時期都更重視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幼兒園是教師成長的重要孵化基地,一所好的幼兒園應該把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納入園所的發(fā)展規(guī)劃,最大化地創(chuàng)設支持教師實踐研究的工作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師的社會地位與福利待遇,教師才能獲得職業(yè)幸福感,才能在擁有職業(yè)自信的同時努力成為“真正彰顯高尚的職業(yè)品德與卓越的專業(yè)水平,具有卓越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師”。
我期待,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每一所幼兒園都能成為好的幼兒園,都能成為滋養(yǎng)兒童、成就教師的幸福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