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能
摘 要: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與師生關系的改變,班主任的角色由原來的權威者變成了學生的輔導者。運用良好的管理方式對班級學生進行管理使其更好的進行學習成為班主任需要考慮的問題。一個班級是由眾多學生個體組成的大集體,教師既要注重對學生個體的關注,也要注重班級整體的發(fā)展。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策略包括: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作用;完善班規(guī),制約學生行為;加強交流,拉近師生關系;因材施教,尊重學生主體。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以身作則;完善班規(guī);加強交流;因材施教
班級是由一定學生組成的集合體,它對學生的學習、成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學生正式群體具有共同的目標和行為規(guī)范,有集體的活動,共同的感受和一定的組織方式,因此也可稱之為學生集體,班級就屬于一種學生正式群體。教師對于班集體的管理需要考慮眾多問題,也需要注重方式方法?;诖朔N情況,筆者特結合多年教學管理經驗,談一談班主任在初中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班級管理,以期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一、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作用
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剛從小學教育中脫離出來,初次接受初中較為規(guī)整的學校教育還不能適應。家庭教育中,父母、長輩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往往較為寬容;而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和班主任以嚴格的方式要求學生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課堂的行為準則,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變。而初中階段的學生經常觀察周圍人的行為,因此,家長、教師都要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幫助初中生發(fā)展。
例如,班主任在管理學生時,需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學生,以身作則,發(fā)揮教師的榜樣作用。初中階段的學生責任意識還比較弱,對于班級的事務無法做到盡心盡力。比如,地上的垃圾被班主任看到了,如果強制某個學生撿起垃圾,那對這個學生和其他學生都起不到教育意義,學生以后也不會想著主動撿起垃圾。而如果班主任看到教室里有垃圾,主動的撿起來,經過這么幾次,學生自然而然的會模仿班主任的行為,主動的撿起地上的垃圾。行動的教育力量要遠遠大于言語的教誨。
二、完善班規(guī),制約學生行為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具有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章制度對于班集體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當一個班級具有良好的規(guī)章制度,且學生可以自覺的遵守這些規(guī)章制度時,班級的氛圍是和諧的;其次,良好的規(guī)章制度可以規(guī)范班級內學生的行為,使他們自覺的按照這些規(guī)章制度行事,從而使某些行為具有可控性,符合整個班級的利益訴求;當一個班級擁有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時,它可以從班級發(fā)展到班集體,使班級更好的向優(yōu)秀的方向發(fā)展,從而有利于班級內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例如,當班級內出現(xiàn)紀律混亂,班級同學散漫的情況時,班主任可以通過完善班級規(guī)章制度的方式來進行班級的管理。當學生課間紀律混亂時,班主任可以組織全班學生開班會一起制定一個制度。這個制度一旦建立,全班同學必須遵守。如,每天認定一個紀律委員,由紀律委員監(jiān)督班級內的紀律,當有學生在課堂上違反紀律時,紀律委員要注意觀察,課后對其進行提醒,防止這位同學再次違反紀律。讓學生每個人輪流當紀律委員,可以增強學生對班級的熱愛,讓學生感受到班規(guī)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從而有助于促進每一個學生自覺的遵守班規(guī)。教師不必強行要求,學生自己就承擔起了管理班級的任務,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三、加強交流,拉近師生關系
初中階段的學生容易出現(xiàn)各種問題,而對于一個班級四五十人的整個大集體來說,出現(xiàn)的問題會更多。而作為這整個大集體的管理者來說,班主任每天需要處理各種或大或小,不斷出現(xiàn)的問題。這時候,由于每件事件出現(xiàn)的原因不同,班主任就無法采取統(tǒng)一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因此班主任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采取靈活的溝通,隨機立變的解決問題,以此來拉進師生之間的關系。只有具備了這個能力,班主任才能更好的管理好這堆“問題學生”。
例如,在班級出現(xiàn)問題時,班主任可以積極的與學生交流溝通,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關系。比如,當學生與授課教師發(fā)生沖突,且學生情緒激動,有可能做出過激行為時,作為班主任,不能一味的指責學生,批評學生,而應該首先了解發(fā)生沖突的原因,做出判斷后再進行調解。但由于任課教師屬于長者,班主任也不能太過強硬,當真正是學生做錯時,需要通過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向教師道歉,也需要和任課教師進行交流,防止這種事情再次發(fā)生。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幫助學生消除不正確的思想,可以拉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進師生關系。
四、因材施教,尊重學生主體
每個學生的背后都是一個一個的家庭,這些家庭將每一個剛出生的白紙般的孩子渲染成了現(xiàn)在初中的他們的樣子。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教師需要看到學生身上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只有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才可以更好的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從而便于班主任分析學生做出某些問題的動因,分析學生某些行為的目的,從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學生的某些問題進行解決。
例如,初中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需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因材施教,從而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了解學生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我們班有一個特殊的學生,他的父母在他初中的時候出車禍身亡了,他現(xiàn)在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家庭條件比較困難。在了解了這一情況后,我經常對張小明有意無意的實施幫助,幫他申領學校的助學金,班級活動中減少他的繳費等等。當然,這些幫助是在張小明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就算班主任想要幫助學生,也不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尊受到了侮辱,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尊重學生的意愿,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總之,班級為學生實現(xiàn)社會化提供了早期的模擬環(huán)境,這個大集體有助于幫助學生習得社會規(guī)范、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助于學生將外在于自己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準則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標準,最終實現(xiàn)社會化。因此,班主任需要采取適當?shù)姆绞椒椒▽W生進行管理,從而為學生提供接受學校教育的良好的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胡中洋.淺談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工作[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6(22)
[2]李志剛.淺談新時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創(chuàng)新管理[J].教育教學論壇,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