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丹
【摘要】高中化學涉及較多知識點,對學生的記憶力與理解能力要求較高。為營造積極主動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應積極構建開放式課堂,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由學生完成知識的學習、鞏固、理解、深化,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化學;開放式課堂;問題引導
一、問題導向下高中化學開放式課堂構建原則
問題導向下高中化學開放式課堂的構建需要綜合考慮諸多問題,尤其應明確相關原則。實踐表明,問題導向下的高中化學開放式課堂構建應遵守啟發(fā)引導原則、主體性原則、教學形式動態(tài)原則和多種評價方式共存原則。(1)啟發(fā)引導原則。問題導向下的開放式課堂,教師并非放手不管,任由學生自由學習,而是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因此,課堂教學中仍有學習任務、學習目標。這就需要教師設置合理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fā),促使學生向學習目標邁進,如此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2)主體性原則。主體性原則不難理解,即在高中化學課堂上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不再或很少干涉學生的學習活動,將課堂充分交給學生,教師扮演好領路人的角色。如此不僅能激活高中化學課堂,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討論問題。(3)教學形式動態(tài)原則。問題導向下的高中化學開放式課堂可應用多種開放形式,如問題開放、教學過程開放、教學方法開放等,不斷給學生帶來學習的新鮮感,提升課堂的趣味性,避免學生感到枯燥,讓學生在歡快、輕松的氛圍中完成高中化學知識的學習。
(4)多種評價方式共存原則。問題導向下的開放式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有所不同,教師應在評價方式上作出改變,更好地適應開放式課堂。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情況時應綜合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質量、測試成績等,靈活應用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保證評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二、問題導向下高中化學開放式課堂構建策略
1.積極引導,激發(fā)問題意識
問題導向下的高中化學開放式課堂中,“問題”是核心,“開放”是形式。在教學實踐中,一方面,教師可先圍繞教學內容設置簡單的問題作為引子,然后要求學生積極思考,提出相關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由“要我思考”向“我要思考”轉變。另一方面,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后,教師應及時評價,給予學生表揚的同時,指出“問題”存在的不足,鼓勵學生再接再厲,通過開放式問題,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知識學習過程中去。
例如,在講解“電化學”知識時,教師給出圖1所示的裝置情境,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而后設置以下問題:A池為:____;B池為:_______,要求學生思考解答。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很容易判斷出A為原電池,B為電解池。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這一裝置,嘗試著提出問題并解答。
結果學生提出較多問題,包括:(1)鋅極為___極,電極反應式為:______;(2)銅極為___極,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3)石墨棒C1為__極,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4)石墨棒C2附近發(fā)生的現(xiàn)象為:______。
教師立足電化學知識,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導向下的開放式課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生通過提出問題、解答問題,進一步鞏固、理解所學知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深思熟慮,合理設置問題
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不宜過多干預,但可以通過提問題對學生進行合理指引,保證學生學習內容的開放。一方面,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打亂教材中各章節(jié)的順序,把握化學知識間的內在關聯(lián)與外延,為設置合理的問題做鋪墊。另一方面,教師設置問題時應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完成高中化學的學習。
例如,在講解“晶體結構與性質”后,教師結合如下材料,設置由易到難的問題:活性物質Cu4O(PO4)2是鋰-磷酸氧銅電池正極的活性物質。制備的反應方程式為:
2Na3PO4+4CuSO4+2NH3·H2O=Cu4O(PO4)2↓+3Na2SO4+(NH4)2SO4+H2O
(1)基態(tài)Cu2+的和外電子排布式為:_____。(2)PO43-的空間構型為:_____。(3)和NH3互為等電子體的分子、離子有:______。(4)氨基乙酸銅的分子結構如圖2,碳原子的雜化方式為:_____。
教師結合高中化學教學內容,以問題為導向,設置開放式的教學內容,不僅很好地起到了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3.提升趣味,鼓勵問題探究
問題導向下的高中化學開放式課堂應體現(xiàn)趣味性,以更好地吸引學生思考、學習。一方面,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工具,如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直觀、有趣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參與開放式教學的興趣與積極性。另一方面,化學實驗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教師可結合學生所學實驗知識,設置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問題,鞏固學生實驗知識,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例如,在講解“有機物”知識時,教師簡單介紹草酸晶體的物理性質,熔點為101℃,易溶于水,受熱脫水、升華,170℃以上分解。而后提出“草酸晶體分解產物是否有CO和CO2?”要求學生到實驗室選擇器材進行探究。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認真思考,組裝的實驗裝置如圖3所示。
圖中的C、D、E、F、G、H分別裝有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堿石灰或無水氯化鈣、CuO、澄清石灰水。實驗中觀察到C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表明分解產物中有CO2,G中黑色粉末變?yōu)榧t色,其后的H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表明生成產物中有CO。學生成功完成了實驗探究,增強了實驗探究的自信心。
為構建高質量開放式課堂,獲得預期教學效果,一方面,教師應明確構建原則,學習各原則的內容,將原則作為構建開放式課堂的重要指引。另一方面,教師應做好構建問題導向下開放式課堂的策略研究,評估學生學習效果,明確構建策略存在的不足,及時加強學習,采取針對性措施,做好相關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
【參考文獻】
李興文.淺談高中化學問題解決式學習的探索與研究[J].學周刊,2019(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