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東梅
摘 要:藝術來源于生活,美術是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在小學的教學體系中還是應該以快樂學習為主,讓小學生享受生活,享受美術,張揚個性,勇于表達自我?,F代的小學美術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本文主要通過學習和認識美術、享受美術和升華美術三個方面展開具體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美術教學;張揚個性;享受美術
小學美術教育觀念根本問題在于教師只注重知識文化的傳播而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藝術教學受到教育界各教學人士的廣泛關注與重視。美術教育也呈現了良好的發(fā)展趨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fā),認真地設計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步驟和方法,從而提高小學美術課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等綜合素質,真正做到享樂美術,張揚個性。
1學習和認識美術
小學的美術教學第一步便是學習和認識美術。從理論教育上來說,作為教師在備課前首先要明確兩個概念:一要明確今日的教學內容,才能樹立正確的教學構架;二要明確學生應該學習什么,才能梳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正確思路,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正確的學習和認識美術對日后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獨當一面有著重要的教學意義。良好的美術教學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力,讓孩子在教學過程中擁有一雙慧眼,懂得發(fā)現美、感受美、描繪美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美,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發(fā)散性的思維,讓學生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感知能力,幫助其擁有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自我成長。
2培養(yǎng)興趣,享受美術
2.1讓生活走進課堂,美術融入生活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享樂美術首要任務就是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由于孩子年齡尚小,活潑好動又是孩子的天性,明顯不適合過于成熟獨立的教學模式,此時教師就可以采取“導入式教學”的方法。首先讓學生聽故事,通過故事中動人曲折的情節(jié),引入入勝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學生沉浸其中。所謂的“讓生活走進課堂,美術融入生活”,實則總結的是四方面的內容:感知與體驗、探索與發(fā)現、創(chuàng)作與表現、欣賞與評價。這四項內容旨在讓學生通過日常生活、藝術作品等各種媒介手段和自然因素中不斷地探索與發(fā)現,讓其在視覺、聽覺、觸覺上感受新鮮事物,獲得內在體驗,從而積累與吸收相關經驗,發(fā)揮天馬行空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表達自己真實感受,最后由教師做出綜合的評價。例如,在美術課堂中教師要求學會畫屬相時,可通過前期調查向學生普及屬相有兩種表現形式:寫實屬相和抽象屬相,通過猜謎語、講故事等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聯想起日常在生活中常見的動物也是屬相之一,再讓其認識另一種抽象的形態(tài):在郵票上的有趣屬相,以此引入新課,幫助學生學會認識和欣賞郵票的同時從設計內容、設計思想和制作方法作為切入點,全方位解析評價生肖郵票。
2.2學會動手操作,在游戲中學習
美術教學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它是一門視覺性的藝術學科,具有很強的直觀性。要讓學生學會動手操作最好的方式是利用多媒體將優(yōu)秀美術作品進行展示,幫助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自己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感受到美術教學的樂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開始對優(yōu)秀作品進行模仿創(chuàng)作,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其次,在小學階段“游戲”也是學生喜歡的重要活動之一,它不僅滿足了小學生的個性需要,還能在游戲中激發(fā)學生無限的創(chuàng)意和潛能,將美術教學與游戲兩者相互結合融入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既能幫助教師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也能使孩子的思維不斷的延伸發(fā)展。例如,在某美術教材《水墨游戲》中,教師可先劃分學習小組,合作做筆墨游戲讓學生在宣紙上用墨汁畫點畫線,通過游戲觀察筆墨的變化并制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體驗,再展現優(yōu)秀的水墨名家作品,拓寬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對水墨畫濃厚的興趣,從而在其完成美術作業(yè)的同時感受作品其中的人文內涵以及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使之得到傳承。
3注重個性差異,升華美術
小學的美術教育打造了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在尊重孩子個性差異的基礎上,以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模式,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同時因學生自身個性的不同所展現的美術作品的風格也較多元化。學生在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時,能夠融入自己的想法,隨心所欲的創(chuàng)作自己所理想的世界,不受拘束。教師也應該幫助學生在美術作品中建立自我,張揚個性。例如,在畫人物時,小學生常常會把人物形象以及各種線條畫的七扭八歪,看似雜亂無章,實則都是源于自己的奇妙構思,這種夸張的表現形式體現了小學生性格的淳樸直接,也是表達自我的體現。學校也可舉辦小型的美術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將原本光禿禿的走廊墻壁變成藝術展板;將原本枯燥無味的教室變成藝術小屋充滿色彩,再對其作品評選,讓學生用不同的形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對生活的憧憬,對未來的期愿以及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使校園充滿生機活力,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成長。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學應該循序漸進,采取階段式的方法,按照不同年級設計不同的主題課程,從教材理論到實驗型的教學模式,貫穿學生整個小學生涯,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創(chuàng)作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針對不同的主題設計不同的體驗型課程,在保持學生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興趣的同時又強化了課程的學術構成。此外,教師也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盡可能的鼓勵孩子自由發(fā)揮,讓美術教學從教師到學生的單向培訓變成一個雙向的互動過程。
參考文獻
[1]張軼.享樂美術,張揚個性——淺談小學美術教學藝術[J].考試周刊,2014,(79):178-178.
[2]甘銀.淺談小學美術教學實踐[J].新課程·小學,2017,(3):69.
[3]李文娟.新時期少兒美術教育的探索[D].淮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