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玉茹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情境法展開教學能促使學生更快地進入到古詩詞的情境中,讓學生對古詩詞有更深刻的理解。采用畫面呈現(xiàn)、詞句品味、角色扮演和詩文改寫的活動都能讓學生進入到古詩詞的意境中,品味古詩詞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情境法;古詩詞;小學語文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促使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展開古詩詞教學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在古詩詞教學中,不少教師都關注知識學習,過度剖析古詩詞,很難將學生引入到古詩詞的境界中。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要嘗試采用情境法,將學生帶入到古詩詞獨特的意境中。情境法教學指的是創(chuàng)建各種生動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促使學生走進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這樣的教學能讓學生很好地提升古詩詞學習的效率。
一、呈現(xiàn)畫面,浸入意境
要引導學生進入古詩詞的意境,首先要做的就是促使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畫面。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將相關的場景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此外,還可采用語言引導的方法,促使學生展開想象,進而進入意境。
例如,四年級上冊第5課“古詩二首”的《游山西村》是一首很有畫面感的詩歌,在教授這首詩歌的時候,我便嘗試用畫面促使學生進入到意境中。我給學生播放了多媒體課件,在課件中展現(xiàn)了農(nóng)家樂的場景,讓學生看到農(nóng)民淳樸的笑臉,感受到農(nóng)家儉樸而純真的生活狀態(tài)。此外,我還展示了山水場景,讓學生看到了崇山峻嶺。最后我鼓勵學生在畫面的基礎上展開思考:“看到這樣的圖片讓你想到了什么呢?能否將詩歌中的句子和圖畫對照起來呢?”學生認為:“農(nóng)家的生活場景讓我想到了‘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的句子?!边€有學生認為:“當作者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看到農(nóng)家小院,一定會十分開心的?!边@樣就促使學生逐步進入到了詩歌的意境中。
在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畫面后,學生能立體性地感知古詩詞的內(nèi)容,體會到作品中的美。同時,學生也能意識到古詩作者將圖畫轉化成了語言,進而開始思考他們怎樣運用抽象的詞句展現(xiàn)具體的畫面,能引導學生探究詩人的創(chuàng)作方法。
二、賞析字句,品味內(nèi)涵
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候,用問題進行引導也能促使學生進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古詩詞中有不少名言,往往簡單的幾個詞語就能體現(xiàn)出深遠的意境。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深入賞析,圍繞特定的字詞句展開重點分析,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展現(xiàn)思維的。
例如,四年級上冊第5課“古詩二首”的《題西林壁》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詩歌,在教學的時候我鼓勵學生圍繞作品中的某些詞句展開理解?!啊蛔R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怎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呢?既然就在廬山,為何反而不了解廬山呢?”學生有所感悟:“正是因為太靠近了,深入其中,所以才會看不到整體的面貌,這樣的話,就會讓人產(chǎn)生‘不識廬山真面目’的感覺?!薄澳敲?,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感覺呢?”學生產(chǎn)生了生活體驗,提出:“當我們想了解一個人的時候,太過靠近,可能不了解其本質,若冷靜地旁觀,或許能了解真相?!边@樣學生就透過文字體會到了作品的意境,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
在賞析字詞的過程中,學生能進入到古詩詞的境界中,體會詩詞含蓄、委婉的特點。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思考在自己創(chuàng)作的時候要怎樣合理選擇詞句,讓作品展現(xiàn)出自己獨有的創(chuàng)作風格。
三、角色扮演,融入個性
小學生一般都比較活潑好動,所以組織學生展開角色扮演也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可以選擇敘事類的詩歌又或者是送別、感懷等類型的詩歌,鼓勵學生先展開自主搜索,了解作者在何種背景下創(chuàng)作此作品,然后嘗試將詩歌的內(nèi)容用小品展現(xiàn)出來。這樣能讓學生融入自己的個性,更好地駕馭作品。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兩首”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我鼓勵學生展開角色扮演的活動,分別扮演王維和其兄弟,并編寫小品,將詩歌的內(nèi)容融入到小品的臺詞中。我首先鼓勵學生上網(wǎng)搜索一下,搜索的主要內(nèi)容是:“九月九日是一個怎樣的節(jié)日,為何此日王維會思念兄弟?王維為何會和兄弟分開,他們的情感怎樣?”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展開了自主編寫的活動,在小品中學生展現(xiàn)了王維獨自來到蒲州生活的場景,并體現(xiàn)了在重陽節(jié)登高思念家人的場景。學生還添加了心理描寫,展現(xiàn)了王維和其兄弟對親人的思念。在表演中,學生展現(xiàn)了自己的個性,很好地演繹了人物。
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所看到的古詩詞再也不是平面的,而成為了立體的。學生再也不是旁觀者,而是親身參與者。這樣學生自然能進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和作者形成共鳴,體會作者的悲喜。
四、化詩為文,放飛想象
學者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在教學中也要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組織學生展開化詩為文的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圍繞詩歌的留白處展開創(chuàng)作,又或者將詩歌改編成現(xiàn)代散文,還可以寫一下自己閱讀詩歌的感受。
例如,三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兩首”的《夜書所見》意境深遠,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展開讀寫結合的活動,鼓勵學生圍繞作品中的留白處展開想象?!霸诳吹絻和舸倏椀膱鼍昂螅阌X得作者的心里產(chǎn)生了怎樣的情感呢?嘗試將作者的情感用文字描寫出來吧?!睂τ谀芰Σ煌膶W生我還設立了其他的練習項目,讓學生能有所選擇,找到適合自己的題目?!按蠹沂欠褚灿羞^欣賞夜景的經(jīng)歷呢?心情不同,欣賞到的景物是否也會有不同呢?大家嘗試創(chuàng)作一首詩歌,說說你看到的夜景。若能嘗試寫出和《夜書所見》不同的情緒則更好。”這個作業(yè)能考驗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的能力,有學生便寫了自己觀看煙花的經(jīng)歷,在詩歌中展現(xiàn)出了自己歡樂的心情,體現(xiàn)出了和《夜書所見》的作者截然不同的心理活動。
化詩為文的活動起到了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不僅如此,還能讓學生進入到自由發(fā)揮的情境中,促使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更準確地表達自己對詩詞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古詩詞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更能促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促使學生展開入情入境的學習,則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促使學生感悟古詩詞。
參考文獻:
[1]吳香芬.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探析[J].新教育(海南),2019(13):52-53.
[2]張曠武.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基礎教育論壇,2019(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