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人:彭 冰
主持人按
2019年4月底,全國人大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修訂草案三審稿)》[本欄目以下簡稱《證券法(三審稿)》],公開征求意見。粗略統(tǒng)計,此次《證券法(三審稿)》新增41個條款,刪除32條,修改132條;現(xiàn)行《證券法》總計240條,《證券法(三審稿)》總計239條:有超過一半的條款被修改,算得上是一次大規(guī)模修法。
自上次《證券法》2005年大修以來,這是《證券法》第二次大修。此次修改中,公眾關注的核心熱點當然是注冊制改革。201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實行注冊試點,但至兩年授權期滿,注冊制還渺無蹤影。201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只得將授權期限再延長兩年。
注冊制改革的重點是從實質審核轉為信息披露監(jiān)管。但信息披露監(jiān)管如何實現(xiàn),也仍然是需要分析討論的問題。本立法欄目中北京大學法學院唐應茂副教授的文章就以律師的信息披露監(jiān)管為例,分析和討論了這方面的問題。論文揭示和批評了我國證券監(jiān)管中父愛主義泛濫的現(xiàn)狀。
另一個關注的熱點是債券發(fā)行制度。我國公司和企業(yè)債券市場一直被認為分割為兩個市場,有三套監(jiān)管體制?!蹲C券法(三審稿)》盡管對債券發(fā)行人的信息披露要求作出了較為詳盡的規(guī)定,但仍然存在眾多不足,北京大學法學院洪艷蓉副教授的文章對此進行了詳盡分析。
自從“寶萬之爭”以來,如何防范“門外的野蠻人”,成為中國上市公司和立法者都關注的問題。此次《證券法(三審稿)》對于上市公司并購章節(jié)也做了一些修改,特別是收緊了權益披露要求,回應了部分上市公司的需求。但對于這一修改,學者也有不同的意見。新加坡管理大學助理教授張巍就對《證券法(三審稿)》中并購章節(jié)的相關條款修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上面三篇文章討論的都是《證券法》修改中的大問題,但“魔鬼總是隱藏在細節(jié)”中,《證券法》中一些小條款的修改不引人注目,卻可能帶來嚴重后果。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彭冰教授分析了《證券法(三審稿)》中修改的兩個小條款,看起來好像無關緊要,但卻嚴重影響證券市場的言論生態(tài)和交易自由。監(jiān)管者只是出于執(zhí)法方便做出的小修改,卻可能對證券市場和投資者帶來巨大影響。因此,聚焦《證券法》修改,不僅需要關注熱點問題、核心制度的創(chuàng)新構建,也需要關注修法中的具體細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