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孫玉潔,張楠楠
河北省唐山市開灤總醫(yī)院神經內科 (河北唐山 063000)
進展性腦梗死為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病發(fā)后患者神經功能出現(xiàn)缺損,占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30%左右,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該病病因主要為腦組織供血功能障礙,血流遲緩或中斷,長時間缺氧致腦組織大面積壞死。對進展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早期診斷可改善預后。為盡快控制病情發(fā)展、改善腦梗死預后,需早期重建病變部位血液循環(huán),改善側支循環(huán),抗氧化應激反應,并積極預防并發(fā)癥等。但血管再通治療因受“時間窗”制約,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丁苯酞軟膠囊的活性成分之一為正丁基苯酞,有研究表明其可保護腦組織中的線粒體,促進星形膠質細胞活化,增強腦缺血耐受能力和神經細胞自我修復力,增加缺血區(qū)腦血流量并改善腦部微循環(huán),縮小腦缺血梗死灶,減少神經損傷[1]。本研究旨在探討丁苯酞軟膠囊對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我院100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男47例,女53例,經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37~69歲,平均(40.3±5.0)歲。試驗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38~67歲,平均(42.4±5.5)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進展性腦梗死診斷標準;積極配合臨床治療且無溝通障礙;無其他嚴重疾病。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抗血小板聚集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丁苯酞軟膠囊(石藥集團恩必普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299)口服,0.2 g/次,3次/d,2周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密切觀察并記錄患者病情變化[2]。
(1)療效判定:顯效,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恢復,顯示正常;有效,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障礙得到緩解;無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者加重。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采用生活能力評定量表(Barthel指數(shù))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能力(包括進食、洗澡、修飾、上下樓梯、行走、床椅移動、上廁所、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血漿纖維蛋白原(FIB)水平:患者入院后于清晨空腹下抽取靜脈血5 ml送檢,用0.3 ml的3.8%枸櫞酸鈉置試管中,取2.7 ml靜脈血離心10 min,轉速3 000 r/min;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漿FIB。(4)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對治療前后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價,評分越高則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
試驗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前兩組Barthel指數(shù)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arthel指數(shù)評分均高于同組治療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shù)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shù)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 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 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50 32.7±3.5 62.7±4.7 ab對照組 50 33.2±3.8 47.5±4.1 a
治療前兩組FI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漿FIB水平均低于同組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FIB水平比較(g/L,±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FIB水平比較(g/L,±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 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 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0 4.7±0.6 3.5±0.7 a試驗組 50 4.5±0.6 2.8±0.5 ab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均低于同組治療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NHISS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NHISS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50 18.8±3.6 9.4±3.9 ab對照組 50 19.4±4.0 13.3±4.2 a
腦梗死是一種臨床極為常見的血管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研究顯示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加重,老年腦梗死患者逐漸增多,占所有老年患者的50%以上,其中進展性腦梗死患者占腦梗死患者40%左右。該病早期癥狀較隱蔽并呈現(xiàn)進展態(tài)勢,且該病起病迅速、病情發(fā)展較快,短時間內即可產生神經元不可逆損傷,易造成嚴重的神經損傷,該病也是造成腦卒中死亡與殘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及時予以治療[3]。
腦梗死是一種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對其進行預防及治療是目前臨床研究重點。腦梗死主要因腦部血液供應不暢引發(fā),缺血、缺氧易致局部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進而導致腦梗死缺血區(qū)的神經元壞死。目前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包括溶栓及抗血小板治療。目前臨床報道腦梗死的主要病因為大動脈粥樣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小動脈閉塞。其中,頸動脈粥樣硬化腦梗死最常見類型,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在其發(fā)病過程起到關鍵作用,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該病進展速度較快,且發(fā)病前無特異性征兆,具有突發(fā)、致殘率和病死率高的特征[4]。腦組織進一步壞死造成患者腦部神經系統(tǒng)出現(xiàn)功能性障礙,常伴發(fā)智力、行動、語言、肢體等各方面的神經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甚者威脅其生命安全。
臨床上可有效提高腦梗死患者腦血管阻力(CVR)的治療藥物包括丁苯酞、辛伐他汀、通心絡等。丁苯酞是現(xiàn)階段臨床新研發(fā)的一種從芹菜中提取的抗血腫與抗炎新型藥,其主要活性成分dl-3-正丁基苯酞,可經血腦屏障直接作用在缺血病灶部位,抑制受損神經細胞與谷氨酸的快速釋放,同時提高未受損神經細胞活性,改善線粒體活性,提高線粒體膜穩(wěn)定性,刺激血管內皮一氧化氮和前列環(huán)素的產生,抑制鈣離子與花生四烯酸濃度,同時促進側支循環(huán)開放,重構微循環(huán),增強缺血區(qū)血流灌注,縮小腦梗死面積,并可修復神經元結構與功能,進而改善神經功能[5]。FIB在血液凝固過程中具有關鍵作用,可促進血小板聚集、黏附而止血,同時在止血過程中經凝血酶轉化為纖維蛋白凝塊。FIB檢測操作簡單、靈敏度高、陰性預測值低,常被作為評估凝血功能的首選指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F(xiàn)IB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丁苯酞軟膠囊治療效果明顯。治療后試驗組生命質量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患者神經功能改善較為明顯。
綜上所述,丁苯酞軟膠囊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其生命質量,臨床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