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李胤
【摘 要】本文以翻譯目的論為指導,對steam平臺上的電子游戲原名和官方譯名展開分析研究。本文主要從滿足“目的原則”、滿足“目的原則”與“連貫原則”、滿足目的論三原則這三個層面,探究現(xiàn)行的電子游戲官方譯名與目的論三原則的契合程度,進一步肯定目的論在游戲名稱翻譯中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目的論;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忠誠原則
1.引言
Newzoo公司的《全球游戲市場報告》指出,2019年美國再次成為全球最大游戲市場,中國緊隨其后。美國游戲產(chǎn)業(yè)在研發(fā)和發(fā)行上,都具備全球化屬性,因此電子游戲的源語多為英語。為在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占得席位,美國游戲開發(fā)商們紛紛對游戲開展本地化翻譯,其中就包含對游戲名稱的翻譯。
翻譯目的論由德國翻譯學家Hans Vermeer提出,是德國功能主義理論的核心。該理論強調,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必須由譯文預期目的或功能來決定。
本文以目前全球最大的在線游戲平臺——steam平臺上的電子游戲原名和官方譯名為研究對象,運用Vermeer提出的目的論,對兩者進行對比分析,探究該翻譯理論對于游戲名稱翻譯的指導意義。
2.目的論與游戲名稱翻譯
2.1 目的論
1971年,德國學者Katharina Reiss在《翻譯批評:潛力與制約》中提出了與目的論相關的早期理論。她認為,由于有些譯本要實現(xiàn)不同于源語文本的某一目的或某種功能,所以在現(xiàn)實語境中有時不可能建立對等,有時甚至不希望建立對等。
隨后,Hans Vermeer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目的論。他認為,翻譯是“在目的語情景中為某種目的及目的受眾而生產(chǎn)的語篇”。他繼而提出了“目的原則”和“連貫原則”。
1984年,Justa Holz-Manttari提出翻譯行為理論,進一步發(fā)展了目的論。該理論將翻譯看成是受目的驅動、以結果為中心的人類交互行為。
2001年,Christiane Nord在她的書中提出了“忠誠原則”,進一步完善了目的論?!爸艺\原則”是指原文和譯文的語際連貫,即譯文應當忠實于原文,但譯文與原文的忠實程度和譯文形式最終取決于譯文的目的以及譯者對原文的理解。
2.2 游戲翻譯
國外學者Emily Suvannasankha認為在游戲翻譯領域中,目的論是最重要的理論工具。她指出,目的論給了譯者很大的自由,令其采用最佳的翻譯方式。
國內(nèi)學者肖志艷分析了游戲名稱翻譯應當具有的信息功能、表達功能、審美功能和祈使功能,并根據(jù)目的論,提出以直譯、直譯加創(chuàng)新、增補、刪減、轉換等方式來傳遞游戲名稱的功能。
汪寶琴分析了游戲名稱翻譯的目的和本質,探討英語游戲名稱翻譯成漢語時一般采取的策略和方法,即直譯、意譯、直譯與意譯兼用以及音譯。
房璐總結了游戲本地化文本翻譯的三項原則:第一,遵循目的論原則;第二,不破壞游戲四要素原則;第三,不破壞游戲性原則。
3.從目的論角度看英文游戲名稱的漢譯
在處理五花八門的游戲名時,有些譯者可能以目的論為指導進行翻譯,也有些譯者可能沒有考慮目的論,但譯出了與目的論原則相符的游戲譯名。因此筆者從目的論三原則入手,對游戲譯名展開分析和評價。目的論三原則中,目的原則是最高原則,連貫原則和忠誠原則都以目的原則為前提。同時,忠誠原則服從于連貫原則。
3.1 符合“目的原則”
“目的原則”指翻譯活動由目的決定。落實到游戲名稱的翻譯中,“目的”包括:傳達信息、吸引玩家、傳播文化、傳遞美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傳達信息和吸引玩家,即傳達游戲風格與主旨,吸引玩家,從而獲得商業(yè)利潤。
原名1:Running with Rifles
譯名1:《小兵步槍》
Running with Rifles是一個具有開放世界 RPG 元素的俯視角戰(zhàn)術射擊游戲。在游戲中,玩家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加入軍隊作戰(zhàn)。
原名是帶-ing形式的短語,畫面感和動作感較強,與游戲內(nèi)容的結合較為緊密。玩家作為普通士兵,在槍林彈雨中做的最多的就是帶著自己的步槍沖鋒、撤退。譯者采用創(chuàng)譯法,用“小兵”點出游戲主角,營造出普通士兵在規(guī)模宏大、危機四伏的戰(zhàn)場面前渺小、微弱的形象,強化了原名帶有的畫面感和動作感。不過,在中文語境中,譯名有一種強行組合的感覺,如果仿照俗語“小米加步槍”譯成“小兵加步槍”,或許更能引起玩家的共鳴。
3.2 符合“目的原則”與“連貫原則”
“連貫原則”強調目標受眾應當能根據(jù)譯者設定的語境而理解譯文的內(nèi)容。為了讓中國玩家理解并產(chǎn)生興趣,部分游戲名在翻譯過程中發(fā)生了較大變化,以適應中文語境。
原名2:Bugs Must Die
譯名2:《異星特勤隊》
Bugs Must Die是一款ARPG游戲。玩家將駕駛戰(zhàn)車登陸M-79行星,收集武器與星球上成群的螳螂人戰(zhàn)士戰(zhàn)斗,最終揭開M-79星球上的驚人秘密。
若按照原名直譯,譯名將變成“蟲子必須死”,無法傳達游戲類型和內(nèi)容,甚至會產(chǎn)生誤解,以為是扮演殺蟲公司的游戲。“異星特勤隊”這個譯名將兩者做到較好的統(tǒng)一,“異星”揭示了游戲場景是在外太空其他星球上,“特勤隊”明確了這是一款動作游戲?!澳衬程厍陉牎笔菨h語常見的搭配方式,玩家看到后一目了然。當然,這個譯名體現(xiàn)出的源語文本和目標文本的關系比較薄弱。在游戲的評論中有玩家將其譯為“銀河除蟲隊”,彌補了官方譯名的薄弱之處。
3.3 符合目的論三原則
“忠誠原則”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對其他各參與方負責,即要協(xié)調發(fā)起人、原作者和目標受眾之間的關系,找出一種盡可能使多方滿意的翻譯方法。在探究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許多游戲譯名根據(jù)源語文化和目標語文化的特點,針對性地展開翻譯,較好地協(xié)調了各方關系。
原名3:Overcooked
譯名3:《胡鬧廚房》
Overcooked是一款本地多人混戰(zhàn)游戲。由1至4名玩家組成一個團隊,必須在客人們爆發(fā)前完成不同種類的訂單。
原名言簡意賅,相當考驗譯者的能力。如果只是簡單地譯為“燒糊了”,無法體現(xiàn)游戲的趣味性,無法產(chǎn)生吸引力。譯名中“胡鬧”可以讓玩家聯(lián)想到一群小孩子互相打鬧的淘氣情景,切合“多人合作/對抗”的游戲模式,突出了歡樂四溢的游戲風格;“廚房”很直接地道出了主要的游戲場景?!按篝[某某”、“胡鬧某某”式的四字詞組,出現(xiàn)在各類藝術作品中,對于中國玩家來說非常的親切。更關鍵的是,很多人都有為做飯苦惱的時候,“胡鬧廚房”很輕松地就能引起玩家興趣,產(chǎn)生共鳴。譯名在吸收了原名立意的基礎上,采用頗具傳統(tǒng)風格的構詞方式,真正做到了忠實、通順、吸引人。
4.結論
游戲名稱是游戲的門面擔當。由于游戲種類和內(nèi)容紛繁多樣,傳統(tǒng)的對等翻譯理論體系已不能應對游戲翻譯的要求。目的論以譯文交際目的為導向,為游戲翻譯中的靈活處理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游戲譯者首先應明確游戲原名在原語境中的作用,并分析目標玩家的審美要求和接受能力,最后用符合游戲風格的文字流暢地將原名的含義再現(xiàn)出來。
參考文獻
[1]房璐,“游戲名稱翻譯策略分析”,《英語廣場》2016年第1期,第29-30頁。
[2]汪寶琴,“從目的論看游戲名稱的英譯漢策略”,《海外英語》2012年第13期,第159-168頁。
[3]肖志艷,“游戲名稱翻譯的目的論視角研究”,《咸寧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第189-1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