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譚嘯
摘要:德彪西沒有出生在音樂世家,但其在幼年的時候對音樂就比較喜愛,這對德彪西后來的發(fā)展也產生了深遠影響。德彪西的早期鋼琴作品當中《冥想曲》是一首經典的小曲,作品從技術上雖沒有大的創(chuàng)新以及難度,而從音箱效果上有著印象主義的色彩。本文先就德彪西早期的鋼琴作品《冥想曲》的創(chuàng)作特點進行闡述,然后就《冥想曲》作品以及演奏技巧等進行展開探究,希望能從理論層面的深化探究,能對其作品《冥想曲》有更多的認識。
關鍵詞:德彪西? ?《冥想曲》? ?演奏技巧
中圖分類號:J624.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1-0001-03
德彪西的《冥想曲》又被叫做是《夢幻曲》,是一首經典的音樂作品,其和聲是比較精致新穎的。這一作品在1890年出版,而實際的時間要更早一些,在其對這一音樂作品即將出版的時候,德彪西就曾經給出版者弗洛蒙特寫了相關的信件,其中就有對《夢幻曲》的闡述。從這一小曲的縱向和聲角度來說,能夠避開功能性和聲,通過圍繞下屬和弦開展系列和聲平行,橫向旋律上構思是建立二度以及四度音程。
一、德彪西早期鋼琴作品《冥想曲》創(chuàng)作的主要特征體現(xiàn)
德彪西早期鋼琴作品《冥想曲》(Meditation)是比較深沉靜穆氣氛的抒情小品,創(chuàng)作當中抓住冥想以及安靜氛圍,在構思上比較統(tǒng)一精致?!囤は肭返膭?chuàng)作有著鮮明的特征體現(xiàn),從幾個層面進行展開闡述分析:
其一,調式布局的特征體現(xiàn)。從德彪西早期鋼琴作品《冥想曲》的調式布局來看,作為其早期鋼琴作品,調式概念還是存在的,能夠在每個樂段結尾清晰找到調式歸宿終止和弦進行。如從1-18小結在結束的位置采用F大調重屬到屬,然后解決在19小節(jié)F大調主和弦,這一過程中的和弦是19形式,主和弦9音出現(xiàn)削弱了主和弦調性功能,這樣就會存在新聽覺動力。從第二樂段來看,也就是19-34小結的調式來看,結尾的32-33小節(jié)主要是通過C大調屬和弦到主和弦,然后到最后的小節(jié)就進入C大調平行小調。從35-50小節(jié)的前兩拍,結束的時候48-49小節(jié)是通過F大調屬和弦到主和弦,而在51-58一條短小8小節(jié)調式作為紐帶,采用F大調上V1級d小和弦到把F大調和其遠關系二度調式E大調進行練習。59-75小節(jié)的結束部分回到F大調屬和弦。而在第五樂段的時候,也就是76-92小節(jié)的首拍屬主進行到達g小調,F(xiàn)大調H級音調式。從這樣的布局就能看到,在小曲當中采用的是二度調性,原調F下行小二度到E大調,中間景觀屬調C大調和其關系的小調,所以在屬調的關系上調性概念就不是主要目標,只是點綴。
其二,旋律構思的特征體現(xiàn)。從《冥想曲》的旋律構思層面來看,也有著鮮明的特征,四度下行音程主要是貫穿全曲的統(tǒng)一旋律構思,在這一曲調當中圍繞四度音程以及比較常用旋律元素是二度音程。級進二度構成旋律平穩(wěn)寧靜,四度的構思就預示后期德彪西音樂獨創(chuàng)的特殊靈感。德彪西的早期鋼琴作品是少數(shù)的例外,其音效為目的瓦解功能性調式布局以及和聲關系,通過行云流水的和聲平行進行,這樣的最小二度構思來搭建了全曲審美統(tǒng)一和創(chuàng)作手法統(tǒng)一,通過下圖能夠看到旋律構思的特征。
其三,和聲的特征體現(xiàn)。從德彪西的音樂和聲的特點能夠看到,德彪西的早期音樂作品當中調式概念是比較清晰的,而在布局上是遠關系的二度調式,對其和聲進行詳細的觀察能夠看到,功能以及和聲的創(chuàng)作手法已經被德彪西瓦解了,采用平行和聲進行。如在第一小節(jié)左手F大調上H級和弦第一轉位分解和弦形式重復梁小姐,在第一轉位降B、D、C的聽覺效果不像是g小和弦色彩,這是由于在和弦三音以及五音間添加了二度級進C音,C音加入就對g小和弦有了模糊作用,而第一小節(jié)到第五小節(jié)左手不停重復這一音型,這樣就能夠將音樂的虛幻的氛圍呈現(xiàn)出來,達到不一樣的音響效果。
二、德彪西早期鋼琴作品《冥想曲》的分析以及演奏技巧探究
(一)德彪西早期鋼琴作品《冥想曲》的分析
德彪西的早期鋼琴作品《冥想曲》作品有著其鮮明的特征體現(xiàn),如在音階方面,調式當中的主音階削弱,調性也不明確,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描述虛幻的夢境。從樂曲的開始當中左手伴奏趨向無聲音階降 b、c、d、g省略微音(f)伴奏,這樣就將樂曲的調式特點消除了,使得作品的感情比較注重表現(xiàn)虛幻。從整個音樂的分解和弦以及琶音的出現(xiàn)次數(shù)來看,多達六十九次,一半以上伴奏是分解和弦以及琶音形式所出現(xiàn)的,這就是對作品風格的詮釋,通過意境的創(chuàng)造,這是和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手法有著不同之處的。
另外,從《冥想曲》的聲部以及持續(xù)音的內容來看,聲部有幾個不同的部分,如1-18小節(jié)的聲部,伴奏主要是左手,而旋律是右手,能夠分成兩個聲部,也就是高、低聲部形式。而從19-34小節(jié)來看,就有高中低不同的聲部,而從旋律上來看主要是在高聲部,有著強調的作用發(fā)揮。中聲部是4小節(jié)1變化的持續(xù)音的形式,從這一樂段來看,中部的長持續(xù)因和古典音樂創(chuàng)作的和諧效果是不相符的,這樣在音樂的縱向上就比較凸顯出其個性化特點。
(二)德彪西早期鋼琴作品《冥想曲》的演奏技巧探究
從德彪西早期鋼琴作品《冥想曲》的演奏技巧來看,主要體現(xiàn)在幾個層面,通過對演奏技巧的靈活掌握,就能提升鋼琴作品的演奏質量。演奏過程中在觸鍵的環(huán)節(jié)要掌握好技巧,作為德奧流派作曲家,德彪西在作曲的風格上受到印象主義繪畫流派的影響,所以在演奏的風格上就比較偏重朦朧感,所以在鋼琴作品《冥想曲》的演奏過程中,指尖觸鍵速度比較快的話就會造成音色比較亮,完成樂句的時候左手伴奏的部分采用手腕來帶動,這樣保持其連貫,也能在心中吟唱訓率部分。彈奏3、4聲部的過程中就會有諸多的持續(xù)音,這一持續(xù)音不是樂曲旋律,所以在對手指的控制方面就要充分注重,在19-34小節(jié)彈奏的過程中,旋律在右手以八度音的形式出現(xiàn),而持續(xù)因在右手,所以演奏中就要控制持續(xù)音的演奏力度以及將旋律也要鮮明的突出。樂曲當中有著諸多PP記號,演奏的指尖就要充滿力量,能夠抓鍵子,實際的彈奏就要保障輕實音色,手指的控制力要強,這樣才能將樂曲的音色演奏出來。
進行演奏《冥想曲》的時候,在技巧的掌握上就要對表情記號加強重視。使用rit和a tempo速度記號,這樣來保持節(jié)奏的自由,在音樂的發(fā)展中速度是能夠有相應改變的,這樣的形式和浪漫派音樂作品的形式就比較類似。音樂結束的位置會有rit然后就會出現(xiàn)a tempo,能夠讓聽者比較直觀性的感受到樂曲發(fā)展,通常10小節(jié)出現(xiàn)這樣的速度記號,這樣樂曲的氣息就會顯得比較場,演奏的時候演奏者就要對樂句的連貫性得以保障。而從弱中分層次方面,也是重要表情記號,伴奏開始的時候記號常常會議PP進行表現(xiàn),旋律部分是mp,這樣就能在樂句弱的基礎上分出層次,演奏過程中就需要對這些表情記號鮮明的突出。
三、結語
總而言之,德彪西早期的鋼琴作品《冥想曲》有著其特殊性,所以在對這一作品的分析理解上以及演奏方面,都要能夠按照實際的標準要求,理解作品的內涵,掌握好演奏的技巧,只有從這些基礎層面得到了強化,才能真正有助于保障這一樂曲的演奏質量。希望上文中對《冥想曲》的理論分析,能夠對實際作品的理解起到一定啟示作用。
參考文獻:
[1]孔亞磊.德彪西24首鋼琴前奏曲之論析[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7,(03):16-17.
[2]熊輝婧.論爪哇的加麥蘭音樂對德彪西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的影響[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4,(02):48-51.
[3]牛少巖,洪英.20世紀音樂創(chuàng)作的開拓者——關于德彪西音樂創(chuàng)作美學思想的分析[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4,(01):25-26.
[4]楊青知.印象主義音樂與德彪西的鋼琴作品[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17,(S1):64-65.
[5]周寶全.對德彪西音樂風格形成因素的思考[J].衡水師專學報,2018,(03):75-76.
[6]阮辛怡.德彪西早期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點以《冥想曲》為例[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0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