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重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實施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治療的護理效果。方法 58例老年重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各29例。實驗組患者行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治療+綜合護理, 對照組患者行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治療+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護理服務滿意度及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結(jié)果 干預后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護理服務滿意度分別為96.55%、96.55%, 高于對照組的75.86%、75.8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患者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41.2±7.3)h、(10.1±3.5)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的(56.8±2.5)h、(16.5±2.5)d,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老年重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實施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治療+綜合護理, 能提高患者護理有效率及護理滿意度, 減少患者住院時間, 護理效果較為理想。
【關(guān)鍵詞】 重癥下呼吸道感染;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左氧氟沙星;綜合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089
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 發(fā)生下呼吸道感染幾率顯著增加。分析發(fā)現(xiàn), 老年重癥下呼吸道感染在臨床上多發(fā), 需給予患者實施對癥藥物治療[1], 加強患者護理干預。本次選取58例老年重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 研究分析老年重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實施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治療的護理效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58例老年重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各29例。實驗組患者年齡62~78歲, 平均年齡66.9歲;男19例, 女10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5例、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6例、肺炎1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63~80歲, 平均年齡66.5歲;男18例, 女11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6例、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6例、肺炎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對癥治療, 為患者提供吸氧處理。給予300 mg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靜脈滴注, 2次/d;給予2.0 g頭孢哌酮舒巴坦鈉靜脈滴注, 2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5~7 d。
1. 2.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護士需為患者提供病情監(jiān)測、用藥指導及一般健康宣教等基礎護理干預。實驗組患者行綜合護理:①給予患者原發(fā)病積極對癥治療。老年患者合并基礎疾病較多, 多數(shù)患者體內(nèi)生態(tài)平衡被破壞, 致病菌較多, 耐藥菌也相應出現(xiàn)及增加。因此, 護士需積極治療患者原發(fā)病并加強患者營養(yǎng)補充及支持, 促使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明顯改善。②嚴格執(zhí)行消毒處理相關(guān)性制度。各項操作實施中均需嚴格制定無菌操作規(guī)范以避免交叉感染, 需為病房進行通風處理, 利用紫外線進行消毒, 使用消毒劑對病房地面及走廊進行消毒。③呼吸道干預。護士需給予患者翻身叩背護理, 給予體位引流患者實施半臥位或者平臥位擺放[2], 鼓勵患者翻身, 間隔時間2 h, 給予患者提供適當體位引流并促使痰液有效排出。護士需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并鼓勵患者采用腹式呼吸, 深吸氣后呼氣2/3, 反復咳嗽, 為痰液過多且無力咳出患者提供適時吸痰處理, 將負壓放開以促使氣管膜損傷減少。護士可適當給予患者實施超聲霧化吸入處理, 含嘴需低于霧化罐以避免逆流發(fā)生, 每次使用后均需清潔及消毒設備。④心理干預。護士需加強患者護理干預, 為患者提供細致護理, 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 為患者實施健康宣教時確保語言通俗易懂, 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緒, 促使患者積極配合護理。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護理服務滿意度及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干預后, 癥狀及體征消失, 實驗室及病原學檢查結(jié)果提示恢復正常, 為顯效;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 實驗室及病原學檢查結(jié)果提示基本恢復正常, 為有效;不符合以上標準, 為無效[3]。護理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護理服務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diào)查患者滿意度。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及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干預后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護理服務滿意度分別為96.55%、96.55%, 高于對照組的75.86%、75.9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干預后實驗組患者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重癥下呼吸道感染在臨床上頻發(fā), 分析原因, 與老齡化、環(huán)境惡化、吸煙等因素存在關(guān)聯(lián), 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氣道不同程度感染, 患者肺部存在病變, 遷延不愈, 呼吸道纖毛清潔功能下降導致呼吸道內(nèi)分泌物不能及時排出[4-6], 從而為細菌滋生提供便利條件, 細菌入侵下呼吸道后誘發(fā)感染。對于老年患者來說, 年齡增加可增強呼吸系統(tǒng)退行性程度, 可嚴重下降患者免疫能力并下降患者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 在受到空氣質(zhì)量、天氣變化等因素影響時, 誘發(fā)疾病, 本病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及支原體等, 需為患者提供對癥藥物治療。目前, 臨床上主要利用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治療老年重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效果確切。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存在較為廣泛的抗菌譜, 可有效抑制多數(shù)革蘭陽性厭氧菌及部分革蘭陰性厭氧菌, 可有效抑制細菌細胞壁形成, 對內(nèi)酰胺酶穩(wěn)定性好, 可對金色葡萄球菌產(chǎn)生抑制作用, 可抑制內(nèi)酰胺酶降解并發(fā)揮良好抗菌作用, 藥效較強。但是, 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 革蘭陰性桿菌耐藥問題日益嚴重, 因此臨床上進行了大量研討。左氧氟沙星存在廣譜抗菌作用[7, 8], 可對DNA回旋酶活性起到降低作用, 可抑制DDA合成及復制, 活性遠遠高于氧氟沙星。但是,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 左氧氟沙星雖然可清除大部分下呼吸道感染中細菌, 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但是, 不良反應較高?;谝陨蠁栴}, 臨床上提出了加強老年重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護理干預的要求, 因此, 提出了綜合護理, 為患者提供針對性、全面性及科學性護理干預措施[9, 10], 促使患者獲得理想護理質(zhì)量及提升護理服務滿意度。本組研究結(jié)果顯示, 干預后, 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護理服務滿意度均為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 給予老年重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實施頭孢哌酮舒巴坦鈉、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治療+綜合護理, 能提高患者護理有效率及護理滿意度, 減少患者住院時間, 護理效果較為理想。
參考文獻
[1] 王麗娟. 頭孢哌酮舒巴坦鈉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治療老年重癥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觀察. 北方藥學, 2018(1):24-25.
[2] 孫瑋佳. 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聯(lián)合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療呼吸道重癥感染疾病的臨床分析.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8, 12(9):116-117.
[3] 張怡, 朱鵬, 董瑋. 左氧氟沙星與頭孢哌酮舒巴坦對老年社區(qū)獲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及其對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 貴州醫(yī)藥, 2017(10):1046-1048.
[4] 朱菁, 宣娟娟. 頭孢哌酮舒巴坦鈉治療重癥監(jiān)護病房危重患者的療效與護理. 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6, 16(11):1482-1484.
[5] 李雪. 兒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兒下呼吸道感染護理對策. 養(yǎng)生保健指南, 2016(18):93.
[6] 米瑞卿, 李紅霞. 頭孢哌酮/舒巴坦治療老年重癥下呼吸道醫(yī)院感染臨床觀察. 濱州醫(yī)學院學報, 2006, 29(5):385-386.
[7] 徐真, 朱金玉. 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治療重癥下呼吸道醫(yī)院感染的臨床療效.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6, 7(16):121-122.
[8] 胡姣. 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治療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 世界臨床醫(yī)學, 2016, 10(4):91-92.
[9] 李志虹. 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的應用及可行性研究.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14):46-47.
[10] 程平, 程麗. 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聯(lián)合喜炎平治療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評價. 中國處方藥, 2016, 14(12):70-71.
[收稿日期:201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