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霖 楊 帆 王 琳 隋 雪
(1 遼寧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兒童青少年健康人格評定與培養(yǎng)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大連 116029) (2 大連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大連 116044)
視覺詞匯識別包含一系列階段:字符外形特征編碼、字符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的識別、字符語音信息解碼、字符語義激活、詞匯通達等。字符身份信息編碼和字符位置信息編碼非常重要。前者確定組成詞匯的字符有哪些,后者確定這些字符所處的位置。字符位置編碼出現(xiàn)問題,會導致很難區(qū)分相同字符組成的不同的詞(真詞或者假詞),如“trial”和“trail”。字符身份編碼出現(xiàn)問題,會導致相似詞匯區(qū)分困難,例如“weed”與“weep”。拼音文字研究表明,單詞內部相鄰兩個字母的位置互換影響詞匯識別(Johnson &Dunne, 2012),但是,與詞匯中個別字母被替換形成的假詞相比,詞匯中相鄰字母位置互換形成的假詞更像原詞。這種經由換位操作而形成的假詞更容易同其原詞混淆的現(xiàn)象,被稱為字母換位效應(transposed-letter effect, TL effect),簡稱換位效應(Bruner & O'Dowd, 1958; Du?abeitia, Perea, &Carreiras, 2014; Rayner & Liversedge, 2011)。換位效應表明在詞匯編碼過程中,字母身份信息對詞匯識別的影響比位置信息大。但字符位置信息編碼同樣重要,它決定最后的詞匯通達是否正確(Winskel & Perea, 2013)。
有研究(Carreiras, Vergara, & Perea, 2007)用ERP(event related potential)考察換位效應產生的機制。實驗材料為,互換單詞內部非相鄰的元音音素或者輔音音素形成的假詞(如revolution 中的“v、l”互換形成的假詞relovution)(換位假詞),替換相應的音素形成的假詞(替換假詞)以及原詞。記錄被試識別詞匯的腦電,結果發(fā)現(xiàn),在3 0 0-5 0 0 m s 時程內,替換假詞誘發(fā)的N400 的波幅大于換位假詞和原詞誘發(fā)的N400 波幅。換位假詞和原詞誘發(fā)的N400 波幅沒有差異。在5 0 0-6 5 0 m s 時程內,換位假詞誘發(fā)的晚期N400 的波幅大于替換假詞和原詞誘發(fā)的波幅。研究者推測,在300-500 ms 時間段被試將換位假詞感知成了真詞,因此二者誘發(fā)的N400 波幅沒有顯著差異;而被試感知到替換假詞不同于真詞,所以誘發(fā)的N400 波幅較大。但是到了500-650 ms的時間段,換位假詞與原詞的差異被識別,換位假詞誘發(fā)的N400 波幅大于替換假詞誘發(fā)的N400的情況。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換位輔音假詞(僅換位單詞內部兩輔音音素)和換位元音假詞(僅換位單詞內部兩元音音素)二者誘發(fā)的腦電存在電極間的差異,前者誘發(fā)的波幅出現(xiàn)在前部和中央的電極上,而后者誘發(fā)的波幅出現(xiàn)在中央和后部電極上。后續(xù)研究(Carreiras, Vergara, & Perea, 2009)發(fā)現(xiàn),元音音素換位形成的假詞同元音音素替換形成的假詞誘發(fā)的腦電,在150-250 ms 時程內,以及300-500 ms 時程內,都有顯著差異。但換位輔音形成的假詞與輔音替換形成的假詞的差異僅在300-500 ms 時程內顯現(xiàn),且換位輔音到達波峰的時間早于替換輔音。研究者(Du?abeitia,Dimitropoulou, Grainger, Hernández, & Carreiras, 2012)用字母、數(shù)字、符號等作為實驗材料研究發(fā)現(xiàn),字母串的換位效應在N1、N2、P3 三個ERP 成分均有所顯現(xiàn),但數(shù)字串和符號串僅在P3 成分有所顯現(xiàn)。這說明字母、字符的位置編碼機制不同于數(shù)字和符號。也有對字母、符號、數(shù)字、假字符串、音符,及單詞音素(元音和輔音)等材料的換位效應的研究(Beyersmann, McCormick, & Rastle,2013; Martin & Altarriba, 2016)。也有研究(Blythe,Johnson, Liversedge, & Rayner, 2014)考慮到換位效應的研究語境與現(xiàn)實語境之間存在差異,因此對兩者進行匹配。結果發(fā)現(xiàn),單獨詞匯呈現(xiàn)的條件下,間隔字母換位的反應準確性特別差。而在有意義的現(xiàn)實語境下,字母位置編碼的靈活性開始顯現(xiàn),被試較難察覺出詞匯位置信息的改變。
以上研究大部分是拼音文字的研究,相對來說,對漢語詞匯的換位研究不多。比較早的類似研究是彭聃齡等人(彭聃齡, 丁國盛, 王春茂, Taft,朱曉平, 1999)對雙字逆序詞的研究。也有一些不同于拼音文字的研究值得借鑒,如韓語的相關研究(Lee, Kwon, Kim, & Rastle, 2015)。
啟動范式被用來研究詞匯的相關程度。不同啟動項(如: 羊、陽、美、牛、安)先呈現(xiàn),然后呈現(xiàn)目標項(如: 羊),記錄被試對目標項的反應時。無關啟動(安)條件下,反應時最長,其他條件下,反應時不同程度地縮短,啟動效應不同。采用啟動范式研究換位效應發(fā)現(xiàn),當啟動刺激呈現(xiàn)時間為80 ms,且啟動刺激同目標刺激在語義上相關的時候,字母換位形成的假詞能夠產生一個顯著的啟動效應,而替換假詞沒有產生啟動效應(Perea & Lupker, 2003)。當把啟動刺激呈現(xiàn)時間延長至200 ms,換位假詞仍然產生顯著的啟動效應(Perea, Palti, & Gomez, 2012)。本研究也采用啟動范式,考察漢語詞匯中漢字位置信息和身份信息加工的腦電反應。以漢語四字詞為實驗材料,實驗一的啟動時間為80 ms,考察在啟動項呈現(xiàn)時間較短的情況下,換位假詞與替換假詞是否與原詞反應一致。實驗二的啟動時間延長至200 ms,考察在啟動項呈現(xiàn)時間較長的情況下,換位假詞與替換假詞的啟動效應是否與原詞一樣。本研究假設:在啟動項呈現(xiàn)時間較短的情況下,換位假詞和替換假詞啟動效果接近,不同時間段的腦電變化沒有差異。因為當啟動刺激呈現(xiàn)較短時,被試來不及覺察啟動詞的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的改變,兩種假詞啟動對目標刺激的語義激活效果與真詞相同。而在啟動項呈現(xiàn)時間較長的情況下,兩種假詞啟動對目標刺激的語義激活效果與真詞不同,替換假詞與換位假詞啟動誘發(fā)了不同的腦電改變,身份信息先于位置信息起作用。
共21 名大學生參加本實驗,其中男生10 人,女生11 人。平均年齡 24.78 歲(SD=1.17),所有被試母語為漢語,都為右利手,沒有神經系統(tǒng)癥狀和精神障礙的病史,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實驗結束后會得到20 元的報酬。
采用單因素被試內實驗設計,自變量為啟動類型,包含3 個水平:真詞啟動、換位假詞啟動(換位啟動)和替換假詞啟動(替換啟動)。
從漢語詞典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12)選取四字詞,由不參加正式實驗的30 名大學生進行熟悉度10 點評定,1 代表最不熟悉,10 代表最熟悉,評定結果,M=6.70,SD=0.60,屬于高熟悉度詞語;另外,進行了啟動詞與目標詞相似度10 點評定,1 代表相似度最低,10 代表相似度最高,評定結果,M=5.77,SD=0.65,符合實驗要求。詞平均總筆畫數(shù)為,M=30,SD=6.72。最終選出100 對同義詞對,如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啟動詞已標記加粗。在實驗中,對啟動詞進行材料處理,同一個目標詞,有3 種啟動方式:(1)真詞啟動,如沉魚落雁—閉月羞花;(2)換位假詞啟動,如沉落魚雁— 閉月羞花;(3)替換假詞啟動,沉武落雁—閉月羞花(替換假詞中的第二字與被替換的原詞中的第二字筆畫相同,如“武”和“魚”都是8 畫)。對于被試,在實驗中每個目標詞,只能遇見上述3 種啟動方式中的1 種啟動,即如果被試遇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那么他就不會再遇見其他2 種條件,最后完成對目標詞真假判斷。本實驗采用被試內材料間的實驗設計,給被試呈現(xiàn)所有同義詞對,但相同實驗材料的不同處理水平不會重復呈現(xiàn)。實驗任務為真假詞判斷,另選100 個真詞和100 個假詞作為填充材料,增加兩種無關的啟動方式作為填充任務:(1)真詞啟動假詞目標,如“過河拆橋”-“藍站拿故”;(2)假詞啟動假詞目標,如“確毛細共”-“穿時易游”(所有構成假詞的四個字,均從漢語高頻1000 字中選?。ㄉ绞? 2001)。即每名被試需要對共計300 對詞進行真假詞判斷。
采用啟動范式,考察前面呈現(xiàn)的啟動項對后面的目標項的影響。實驗在心理學腦電實驗室完成,嚴格控制噪音等額外因素。實驗刺激均在高分辨率的CRT 顯示屏(刷新率60 Hz)上利用EPrime 軟件呈現(xiàn)。被試眼睛距離屏幕70 cm。每個trial 包含順序呈現(xiàn)的4 個事件,(1)屏幕中央呈現(xiàn)一個注視點(+),呈現(xiàn)時間為500 ms;(2)啟動項取代注視點,呈現(xiàn)時間為80 ms,宋體,字號為24;(3)啟動項消失后,掩蔽項“####”出現(xiàn),呈現(xiàn)時間為40 ms;(4)目標項出現(xiàn),字體為黑色宋體,字號大小為24,持續(xù)呈現(xiàn)直至被試判斷出目標詞的真假,做出按鍵反應,下一輪trial 開始。實驗過程中,要求被試盡量不要出現(xiàn)除了按鍵以外多余的動作,雙手平放在反應盒上,保持左右手的平衡。正式實驗開始前,有20 個練習trial。實驗流程見圖1。
實驗使用Brain Product 腦電記錄系統(tǒng),雙側耳后左右乳突為參考電極,使用電極數(shù)為64 導的腦電帽記錄EEG,同時記錄眼電。記錄時每一個電極的電阻保持在5 KΩ 以下,采樣率為500 Hz。離線分析實驗所記錄的目標詞數(shù)據(jù),分析時長為1000 毫秒,并以刺激前200 毫秒為基線,自動矯正眨眼、肌肉運動等偽跡。參考前人的研究,本研究在頭皮地形圖中選取了六個興趣區(qū):左前(F3, F1, FC3, FC1),右前(F2, F4, FC2, FC4),左中(C3, C1, CP3, CP1),右中(C2, C4, CP2,CP4),左后(P3, P1, PO3),右后(P2, P4,PO4)。統(tǒng)計分析兩個時間窗口:150 ms-250 ms,250 ms-550 ms。對每個時間窗口的ERP 平均波幅進行3(啟動類型:真詞,換位假詞,替換假詞)×2(半球: 左, 右)×3(電極位置: 前, 中, 后)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并對數(shù)據(jù)值用 Geisser 和Greenhouse 進行p 值矯正。有3 個被試因偽跡太多,數(shù)據(jù)被剔除。
2.6.1 行為學數(shù)據(jù)
啟動類型主效應不顯著,F(xiàn)(2,40)=2.234, p>0.05, η2=0.242。沒有發(fā)現(xiàn)不同啟動條件之間的差異。
2.6.2 ERP 數(shù)據(jù)
參考Carreiras 等人(Carreiras et al., 2009)的實驗研究選取了兩個時間窗口進行分析:150 ~ 250 ms和250 ~ 550 ms。
(1)150 ~ 250 ms 時間窗口
在這個時間段里,沒有發(fā)現(xiàn)不同啟動條件間的顯著差異。
(2)250 ~ 550 ms 時間窗口
在這個時間窗,對平均波幅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啟動類型主效應不顯著,F(xiàn)(2,36)=2.36,p>0.05,η2=0.11;半球主效應顯著,F(xiàn)(1,18)=6.37,p=0.021,η2=0.26;電極位置主效應邊緣顯著,F(xiàn)(2,36)=3.11,p=0.084, η2=0.15。啟動類型和半球交互作用顯著,F(xiàn)(2,36)=21.88,p<0.001,η2=0.55。簡單效應檢驗表明:僅在右半球上,真詞啟動、換位啟動與替換假詞啟動差異顯著。
從實驗一的結果可以看出,當啟動刺激呈現(xiàn)時間為80 ms 的時候,在150-250 ms 時間窗內,啟動類型沒有顯著的效應,說明在這段時間內,換位假詞和替換假詞與真詞的作用基本相同,也就是說被試可能沒有感覺到漢字位置被調換或者某個漢字被替換,其作用跟真詞沒有不同。在250 ms-550 ms 時間窗內,啟動類型主效應也不顯著,說明在這個時間段,換位假詞、替換假詞同真詞啟動的差異還沒有表現(xiàn)出來。實驗發(fā)現(xiàn)的半球和啟動效應存在交互作用,在右半球上,真詞啟動、換位啟動都與替換啟動差異顯著??赡苁且驗榇竽X右半球在這個時間段已經開始對字符身份信息進行編碼,替換假詞啟動項呈現(xiàn)時,替換信息開始被右腦探測到,對目標詞啟動效果有所下降。而字符位置信息的差異在右半球上還沒有體現(xiàn)出來,所以換位啟動與替換啟動差異不顯著,造成最終的結果為啟動類型主效應不顯著,而右半球上,真詞啟動和換位啟動與替換啟動差異顯著。這一結果說明,當啟動刺激呈現(xiàn)時間較短時,字符位置信息的差異沒有被反映出來,換位假詞被當做原詞進行加工。字符身份信息已經開始進行編碼,但是處在編碼的早期階段,尚未完全發(fā)揮作用。
18 名大學生參加實驗(平均年齡23.56, 標準差1.65),男女各半,實驗完畢給予20 元報酬。所有被試母語均為漢語,均為右利手,沒有神經系統(tǒng)癥狀和精神障礙的病史,視力或矯正視力正常。所有被試均自愿簽署“實驗知情同意書”。
設計同實驗一。
同實驗一的材料。
實驗程序基本與實驗一相同,只是在啟動刺激呈現(xiàn)時間方面作以改動,由原來的80 毫秒延長為200 毫秒。實驗流程見圖3。
腦電數(shù)據(jù)的記錄與分析同實驗一,其中有兩個人的數(shù)據(jù)偽跡太多,被剔除。
3.6.1 行為學數(shù)據(jù)
啟動類型主效應顯著,F(xiàn)(2,34)=83.083,p<0.001,η2=0.83。事后檢驗表明真詞啟動同替換假詞啟動差異顯著,p<0.01,換位假詞啟動同替換假詞啟動差異顯著,p<0.01。
3.6.2 ERP 數(shù)據(jù)
依然分析兩個時間窗口的腦電數(shù)據(jù)變化。
(1)150-250 毫秒時間窗口
在這個時間窗,對平均波幅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啟動類型主效應顯著,F(xiàn)(2,32)=13.17,p<0.001,η2=0.45。電極位置主效應顯著,F(xiàn)(2,32)=4.54,p= 0.038,η2=0.22。事后檢驗表明,真詞啟動、換位啟動都與替換啟動所誘發(fā)的波幅差異顯著,即替換啟動產生的平均波幅比換位啟動和真詞啟動產生的平均波幅更大,沒有發(fā)現(xiàn)變量間的交互作用。
(2)250-550 毫秒時間窗口
在這個時間窗,對平均波幅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啟動類型主效應顯著,F(xiàn)(2,32)=7.86,p=0.002,η2=0.33;半球主效應顯著,F(xiàn)(2,32)=4.50,p=0.05,η2=0.22。事后檢驗表明,真詞啟動、換位啟動都與替換啟動所誘發(fā)的平均波幅差異顯著,替換啟動產生更大波幅的N400 效應。啟動類型和半球的交互作用顯著,簡單效應檢驗表明,在左半球上,真詞啟動同替換啟動邊緣顯著,F(xiàn)(2,15)= 1.6,p=0.088,而換位假詞同替換假詞相比不顯著;但是在右半球,真詞啟動、換位啟動都與替換啟動差異顯著。啟動類型和電極位置的交互作用顯著,F(xiàn)(2,32)=8.09,p=0.001,η2=0.34,具體表現(xiàn)在中央、后部電極位置,真詞啟動、換位啟動都與替換啟動差異顯著。啟動類型,半球和電極位置三者交互作用顯著,F(xiàn)(4,64)=4.74,p= 0.002,η2=0.23。簡單-簡單效應檢驗表明,在左腦的后部電極,真詞啟動、換位啟動都與替換啟動差異顯著。而在右腦的中部電極和后部電極上,真詞啟動、換位啟動都與替換啟動差異顯著。
實驗結果表明,當啟動刺激呈現(xiàn)時間延長至200 ms 時,兩個時間窗內啟動類型主效應都顯著,真詞啟動、換位啟動都與替換啟動差異顯著。當啟動刺激呈現(xiàn)時間較長時,換位假詞依然可以發(fā)揮同原詞一樣的作用,同樣促進了與其原詞在語義或聯(lián)想上相關目標詞的加工,而替換假詞與原詞的差異被探測到,對目標詞的激活能力下降,因為在對目標詞加工的時候同換位假詞和真詞已經有所區(qū)分。此時字符身份信息的編碼已經開始發(fā)揮作用,但是字符位置信息的編碼還沒有體現(xiàn)出來,因此,換位假詞仍然可以起到原詞一樣的激活效果。與此同時替換假詞已經被識別出來,導致真詞啟動和換位啟動都與替換啟動差異顯著。由此,也看出換位效應此時是依舊存在的。
本研究以漢語四字詞為實驗材料,采用掩蔽啟動范式并結合ERP 技術,考察了四字詞的換位效應及漢字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編碼的差異。結果表明,當啟動時間較短時,換位假詞、替換假詞與原詞啟動作用一樣。當啟動時間較長時,換位假詞依然具有原詞啟動一樣的作用,而替換假詞與原詞作用出現(xiàn)差異。說明此時對漢字身份信息的識別已經開始,而對漢字位置信息的識別還沒有表現(xiàn)出來。在使用ERP 技術來探討換位效應的實驗中,很多研究采用的是相同-不同任務(same-different)的知覺啟動范式。盡管與本研究所用范式不同,但是在相似的ERP 成分上都得到了相似的結果。研究發(fā)現(xiàn),雙字詞呈現(xiàn)之后200 ms左右,在大腦額部、中區(qū)和頂部,一個負走向的波分布較為廣泛,并把它定義為:頂中區(qū)N200。研究者認為N200 波反應了詞形的加工,與拼音文字相比,漢字的神經加工機制更傾向并注重于視覺加工 (張學新等, 2012)。另一個與言語認知密切相關的腦電成分就是N400,眾所周知N400 同詞匯語義加工有關(Vergara-Martínez, Perea, Gómez, &Swaab, 2013; Rueschemeyer, Gardner, & Stoner,2015)。此外本研究在N200 和N400 兩個腦電成分上都發(fā)現(xiàn)了啟動類型和半球的交互作用顯著,在趙思敏等人(趙思敏, 吳巖, 李天虹, 郭慶童,2017)的研究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結論。
在實驗一中,行為數(shù)據(jù)結果和ERP 數(shù)據(jù)結果都發(fā)現(xiàn)啟動類型主效應不顯著,說明在啟動時間很短的條件下,不同條件的啟動刺激對目標刺激的語義激活程度相同。而僅在大腦右半球上,真詞啟動、換位啟動與替換假詞啟動差異顯著。這一結果表明,大腦對四字詞的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編碼尚未開始或者剛剛開始,但未在行為表現(xiàn)上有所體現(xiàn)。而在實驗二中,150-250 毫秒時間窗口和250-550 毫秒時間窗口,行為學和ERP 數(shù)據(jù)結果啟動類型主效應都顯著,說明此時對四字詞的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編碼已經開始,身份信息的改變導致啟動刺激對目標刺激的語義激活與真詞啟動的語義激活有所不同,從而激發(fā)了更大波幅的N400 效應。而換位假詞的啟動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著同真詞啟動一樣的語義激活水平,而與替換假詞的啟動產生差異。也就是說,在四字詞的詞匯識別過程中,最開始是對四字詞的整體進行加工,此時被試并沒有察覺到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的改變,所以三種條件四字詞的啟動刺激都對目標刺激產生語義激活。而當呈現(xiàn)時間延長后,被試開始對四字詞進行更深入的加工,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編碼開始起作用,并且身份信息的編碼對詞匯結構的影響更大,導致了兩種假詞啟動刺激產生了不同幅度的N400 波。
這一結果同樣支持了開放—二元編碼模型,離散型的開放—二元編碼機制認為字符串是由其包含的一系列有序的字母對編碼的,并且形成的字母對之間間隔字母不得多于兩個(Grainger &van Heuven, 2003)。而連續(xù)型的開放—二元編碼模型(sequential encoding regulated by inputs to oscillations within letter units, SERIOL 模型)即考慮到字母的連續(xù)性對詞匯的激活,又考慮到字母對中字母的位置對詞匯的激活(Whitney, 2001;Whitney & Berndt, 1999)。兩種模型都明確支持了身份信息的改變對原詞結構的破環(huán)程度高于位置信息的改變的破環(huán)程度,即身份信息的改變對詞匯加工影響更大。
但是此研究結果與Perea 等人(Perea & Lupker,2003)的研究結果有一定出入,主要體現(xiàn)在短時啟動條件下,掩蔽啟動刺激為替換假詞時,是否能夠對目標詞產生不受抑制的自動激活。Perea 等人的研究認為,字母換位形成的假詞能夠產生一個顯著的語義啟動效應,而替換假詞沒有產生這種效應。本研究結果表明,當啟動刺激呈現(xiàn)時間較短且被掩蔽的時候,換位假詞和替換假詞都能夠發(fā)揮出其原詞的作用激活其原詞,也就是說在啟動時間較短時兩者對同義目標詞的啟動效應沒有顯著差異。這樣結果可能的原因是,在啟動刺激呈現(xiàn)時間較短的時候,字符位置信息和字符身份信息的編碼均未得到有效發(fā)揮,開始被試沒有感覺到漢字位置被調換或者某個漢字被替換,所以其作用跟真詞沒有不同。然后ERP 數(shù)據(jù)顯示被試在認知加工過程中有所察覺,但行為反應尚未來得及表現(xiàn)出來。最終導致本研究結果在短時啟動刺激呈現(xiàn)時與Perea 等人的行為實驗結果有所差異。而當啟動刺激呈現(xiàn)時間較長時,研究結果與Perea 等人的行為實驗結果相一致,即換位假詞仍然能夠激活其原詞,而替換假詞此時已經被識別出并歸類到假詞,所以對其原詞的同義目標詞的加工便沒有了促進作用,但此時換位假詞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真詞。
綜上所述,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啟動刺激呈現(xiàn)時間為80 ms 的時候,對字符位置信息和字符身份信息的編碼均未得到有效發(fā)揮,替換和換位兩種掩蔽啟動刺激均能激活目標詞。而當啟動刺激呈現(xiàn)時間為200 ms 時,字符身份信息已經得到加工,而對字符位置信息的加工似乎依然沒有展開,換位掩蔽啟動刺激仍然產生顯著的啟動效應,而替換掩蔽啟動刺激則沒有啟動效應了。研究結果表明在視覺詞匯識別早期階段,字符內部身份信息的編碼要早于位置信息的編碼。
(1)較短啟動時間條件下,漢語詞語換位效應沒有出現(xiàn),換位假詞和替換假詞與其原詞啟動效果沒有差異;(2)較長啟動時間條件下,漢語詞語換位效應出現(xiàn),身份信息開始起作用;(3)漢語詞匯加工過程中字符身份編碼早于字符位置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