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銀清
在習作教學中,教師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明白如何去挖掘材料,如何開頭、結(jié)尾等;但學生往往還是套用作文模式,仿照優(yōu)秀作文范例,依葫蘆畫瓢,一篇文章寫出來,假話、套話連篇,沒有半點真實內(nèi)容。怎樣幫助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體驗生活,讓習作成為“有米之炊”,是值得每位語文老師去思考的問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嘗試:以習作要求為中心,以任務為載體,打開生活的大門,讓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認知他人、認知自我,尋找到一切可入文的情景。
習作教學生活化的組織與操作
習作教學生活化應如何組織和操作呢?下面以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主題“父母之愛”為例加以說明。
走出課堂,走進生活 在習作之前,筆者會根據(jù)要求布置學生先完成“父母一天工作和生活情況”的調(diào)查,并講清楚調(diào)查的注意事項。
反躬認知,懂得感恩 通過調(diào)查,真實地了解父母的辛勞,加深對父母的理解和認識。有位學生這樣寫道:“媽媽每天6點起床,送我上學后,再趕去商店;中午11點25分接我回家吃飯,1點15分送我上學,然后趕去商店;下午5點接我放學;晚上一般11點才睡覺?!?/p>
互相交流,產(chǎn)生共鳴 在學生完成調(diào)查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①在調(diào)查過程中,你對父母的實際生活狀況有了一個更全面的了解,對比自己在調(diào)查了解之前和調(diào)查了解之后,心中有什么不一樣的看法或想法?②你有沒有不理解父母或父母不理解你的時候?現(xiàn)在理解了嗎?③你覺得父母愛你嗎?舉一兩個例子加以說明。在老師有意識地組織調(diào)查活動和討論交流后,學生們形成了獨特的情感體驗,也積累了較為典型的寫作素材,此時,積壓在心中的話就想一口氣把它說出來,一吐為快。
習作教學對比與效果
繼續(xù)以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主題“父母之愛”為例對比分析。
符合新課標,順應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習作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走進學生生活?!边@是一個極有現(xiàn)實意義的倡導。習作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習作靠生活的積累,習作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習作的源泉,學生的習作材料大都是在生活中所看到的、聽過的或經(jīng)歷過的,老師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原生態(tài)的、充滿生活氣息的習作空間,學生才能步入習作的天地。(如表)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條件和空間 現(xiàn)在語文課程安排一般一周只有兩節(jié)習作課,教師一般要從選材、結(jié)構(gòu)、語言等方面進行指導,然后學生再起稿、謄寫,全都在教室里用兩個課時完成,似乎學生習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貯存于大腦之中,習作時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學生遠離了豐富多彩的習作源泉——生活。因此,習作教學首先應該打破傳統(tǒng)的做法,讓習作時空飛出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我們可以在習作課前一天、一周甚至更長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在生活中去搜集信息,充分擬稿,這樣學生所寫之作當然就不是“空話”“套話”,而是他們眼中的生活。
關注學生的情感,傾吐強烈欲望 記得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場景描寫”時,筆者在指導課上就列舉了一些學生常見的場景,如校運會、六一游園、籃球比賽、拔河比賽等。在討論交流時筆者就發(fā)現(xiàn):平時因忙于應試教育,學生的活動時間明顯少了,他們很想來一次拔河比賽。于是,筆者靈機一動,馬上把學生帶到操場,分開男女同學各進行了一次實地“演練”,然后再進行寫作。結(jié)果讓筆者大出所望:就是那些平時咬筆頭湊格子的學生,也能完整地寫出了比賽的全過程,由原來的“兔尾”變成了“豹尾”,洋洋灑灑兩三頁,而且文從字順,富有感情。
由此可見,習作教學生活化這一舉措確實不錯。它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空間;它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能夠產(chǎn)生強烈的傾吐欲望;它沖破習作的條條框框,形成順勢寫作,為學生營造出生機勃勃的寫作源泉。
(作者單位:廣東省臺山市斗山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