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沖 何 飛 李 迎 劉建國 崔傳玉
(徐州市兒童醫(yī)院心外科,徐州 221000)
經過多年發(fā)展,經胸小切口封堵動脈導管未閉(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已取得良好療效[1]。傳統(tǒng)微創(chuàng)封堵采用胸骨左緣肋間切口,穿刺肺動脈前壁完成封堵,若出現(xiàn)封堵器移位、脫落、心包積液等,需要中轉開胸,且肋間切口易對女性患兒乳腺組織造成損傷[2]。2016年7月起,我科開始采用胸骨下小切口,穿刺右心尖,從右心室-肺動脈-PDA路徑進行PDA封堵,至2017年5月治療11例3歲以下小兒,取得滿意療效,同時女性患兒的乳腺組織也得到有效保護,報道如下。
本組11例,男2例,女9例。年齡6.6~32(17.0±8.7)月,體重7.5~14(9.4±2.0)kg。均有氣促、多汗、乏力。心臟超聲檢查確診為PDA,未合并其他心臟畸形。術前CTA再次測量主動脈與肺動脈間異常血管通道,長管型10例,漏斗型1例,無主動脈縮窄。術前胸片提示心臟外形不同程度擴大,11例左心房、室增大,10例肺動脈增寬。
參考中國專家共識[3],入選標準:①具有臨床癥狀和心臟超負荷表現(xiàn),不合并需外科手術的其他心臟畸形;②合并感染性心內膜炎,但已控制3個月;③合并輕~中度左房室瓣關閉不全、輕~中度主動脈瓣狹窄和關閉不全。排除標準:①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臟瓣膜和導管內有贅生物;②嚴重肺動脈高壓出現(xiàn)右向左分流,肺血管總阻力>14 Wood單位;③依賴PDA存活。
仰臥位,氣管插管靜吸復合全身麻醉,采用經食道超聲心動圖(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導。置入食道超聲探頭進一步明確PDA的位置、大小、形狀。以PDA肺動脈端直徑處彩色血流束的寬度為準,術中測量PDA直徑3~7(4.2±1.2)mm。根據(jù)中國專家共識[3],選擇比PDA最窄處內徑大3~6 mm的PDA封堵器[上海形狀記憶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產品(國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14第3770627號),是由鎳鈦合金絲編織而成的蘑菇形結構,具有自膨脹性,可收在管內,送入心臟后,推出即可恢復原狀,固定在缺損位置。封堵器內部有高分子聚酯纖維膜,能夠阻擋血液]。
靜脈注射肝素1 mg/kg,胸骨下段劍突區(qū)正中縱切口1~2 cm,切開并懸吊心包,暴露右心室。在TEE引導下,根據(jù)彩色多普勒判斷肺動脈開口處血流方向,以示指在右心尖表面輕壓,選擇與肺動脈血流方向重合的區(qū)域為穿刺點,同時避開冠狀動脈。以5-0普理靈線做荷包縫合,血管鞘穿刺荷包處(圖1),穿透右室壁后退出針芯,沿針芯置入引導鋼絲,在TEE引導下使其通過肺動脈瓣到達PDA處,并進入降主動脈側(圖2)。用稀肝素鹽水(每100 ml生理鹽水加0.1 ml肝素鈉)反復沖洗輸送裝置及封堵器。撤出穿刺針,沿導絲置入輸送鞘管并穿過PDA至降主動脈側。在降主動脈內釋放左側傘,待左側傘完全打開后,回拉封堵器緊貼主動脈壁。在PDA內釋放封堵器腰部。封堵器完全打開后,TEE仔細觀察封堵器形狀良好(圖3),大動脈水平分流消失,反復推拉封堵傘無移位,固定良好,不影響降主動脈及左肺動脈血流,即可撤出輸送器,撤出輸送鞘管,結扎荷包線,仔細止血,逐層縫合。如果置入位置不合適或封堵后有殘余分流,可收回封堵器,重新調整位置或更換封堵器后再釋放??p合切口(圖4)。意識清醒后即可脫離呼吸機。術后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1天,口服阿司匹林3 mg/kg 3個月。復查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心電圖、超聲心動圖正常即可出院。出院后1、3、6、12個月復查超聲心動圖和心電圖。
圖1 TEE引導下血管鞘穿刺右心尖 圖2 TEE引導下置入輸送系統(tǒng),建立軌道圖3 TEE引導下釋放封堵器,并測量封堵效果 圖4 胸骨下小切口
全組11例,手術時間45~150(74.5±29.7)min,無輸血,無死亡,無封堵器脫落,無明顯殘余分流,均封堵成功。手術指標見表1。術后1周均復查超聲心動圖,無醫(yī)源性左肺動脈及降主動脈狹窄。1例(例1)一過性血小板降低,術后當天血小板正常(149×109/L),術后第5天血小板降至71×109/L,給予地塞米松治療及輸注血小板,并停用肝素等引起血小板減少的藥物,術后7天復查正常。隨訪18~28(23.2±3.8)月,均行體格檢查、心電圖、胸片及超聲心動圖,未見封堵器脫落移位、殘余分流或梗阻、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臟磨蝕等并發(fā)癥,心肺功能及生長發(fā)育均正常。
表1 11例臨床資料
開胸手術治療PDA效果理想,但創(chuàng)傷較大,致命性大出血、導管再通、假性動脈瘤、喉返神經損傷等并發(fā)癥時有發(fā)生[4]。放射線引導下的介入治療受年齡、體重、血管條件等限制,且對患者及術者存在輻射,增加患惡性腫瘤的潛在風險[5]。因為嬰幼兒的股動脈細小,無法置入輸送器,放射線引導下的介入治療不適于嬰幼兒。
傳統(tǒng)經胸微創(chuàng)封堵選用第2或第3肋間3~5 cm切口作為封堵入路[6],手術過程中若出現(xiàn)封堵器移位、脫落等問題,需要重新在胸骨做切口并鋸開胸骨,進行急救。且肋間切口易對女性患兒乳腺組織造成損傷,不夠美觀。
我們采用胸骨下縱切口經心尖途徑行PDA封堵,可在嬰幼兒(體重<15 kg)食道超聲探頭下完成。此路徑的優(yōu)勢在于:①胸骨下縱切口,保證手術安全性,一旦遇到突發(fā)情況,可直接沿切口向上做開胸手術,相比肋間切口封堵術,能夠節(jié)約搶救時間;②不需要完全鋸開胸骨,減少出血和術后并發(fā)癥;③避開乳腺組織,更美觀;④從心尖路徑穿刺,建立右心尖-肺動脈-PDA軌道,路徑幾乎與PDA平行,更利于封堵器釋放;⑤相較于肋間切口的路徑直接穿刺肺動脈,此路徑視野更好,且心尖部位室壁較厚,降低了穿刺風險。
手術的難點是穿刺位置的選擇,需要術者在術前根據(jù)超聲、CT做出預判斷。術中結合食道超聲,選擇與肺動脈血流方向在同一直線的區(qū)域作為穿刺點,以減少鞘管在心臟內的輸送路徑,更易建立軌道,達到病變位置。
本組11例中1例5 mm缺損,置入腰部直徑12 mm的封堵器后出現(xiàn)一過性血小板降低。文獻[7~9]報道PDA封堵術后血小板減少,有研究者認為是因為封堵器過大、血小板聚集在封堵器的聚酯纖維膜上而造成損耗,有研究者認為血小板減少與紅細胞機械性破壞有關。我們分析本例情況,認為可能是因為封堵器選擇偏大,封堵器在主動脈內占據(jù)體積較大,與血液接觸面積大,當高速血流通過時,紅細胞受到機械性破壞,引起溶血所致血紅蛋白尿伴發(fā)血小板降低。給予地塞米松治療及輸注血小板,并停用肝素等引起血小板減少的藥物,血小板水平逐漸恢復正常。另外,為保證封堵器的穩(wěn)定性與封堵效果,通常會選擇大號封堵器,但對于角度較大的PDA,封堵器的腰部會直接釋放在左肺動脈內,造成左肺動脈狹窄。故封堵器的選擇一定要綜合考慮主動脈、肺動脈、PDA角度等多重因素。
本組住院時間從入院第1天起算,包含了等待手術時間,未能充分展現(xiàn)術后恢復快的優(yōu)點。但胸骨下縱切口經心尖小兒PDA封堵術為此類患者提供了更安全、微創(chuàng)的選擇。
綜上所述,胸骨下縱切口經心尖封堵小兒PDA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選擇胸骨下縱切口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有利于手術過程中軌道建立,同時避免對乳腺組織的損傷,相較于肋間切口瘢痕更加隱蔽,提高了手術的美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