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占捷
蘭坪縣營盤鎮(zhèn)中心校 云南怒江 673200
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口算占了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又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怎樣才能既要學生在理解算理基礎上合理、靈活地掌握口算方法,又能使學生數學思維品質得到很好發(fā)展呢?因此,加強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已刻不容緩。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關鍵,計算法則是計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規(guī)范化,因此,不懂算理,光機械操練也許也能掌握其計算方法,但這種"依葫蘆畫瓢"式的掌握,其遷移范圍是非常有限的,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具體情況,更談不上靈活應用。所以,我們必須要處理好算理和算法的關系,引導學生循"理"入"法",以"理"取"法",并通過智力活動,促進學生智能的形成。如在教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中,在教學10+20時,要讓學生明確:1個十加2個十得3個十,就是30.所以計算時,先用十位上的1+2=3,再在結果后面添一個0;在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口算”時,教材將34+2和34+20同時出現在一節(jié)課中,這樣安排便于比較,掌握算法。為了讓學生盡快掌握口算方法,安排學生先用小棒擺34(3捆零4根)加2得多少?學生回答得36以后,教師隨后:問:“你是怎樣想的?”然后教師還可以結合操作提問學生,使學生明確地感知到算34+2時,是把4根小棒和2根小棒加在一起,在這基礎上再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知道單根小棒相加就是幾個一和幾個一相加,兩位數加一位數就是先把個位上的數加起來,再加十位上的數。講“兩位數加整十數”時,同樣先讓學生擺“34+20是多少”學生有前面的操作基礎,不難說出整捆先相加,再加單捆,一共是5捆零4根,也就是54根。由此總結出兩位數加整十數的方法就是先整捆小棒相加也就是幾個十和幾個十相加,再加單根小棒也就是再加上個位上的數。這樣讓學生結合操作說一說34+2與34+20的計算方法及異同,使學生很快理解和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的口算方法,減少不同數位上的兩數相加的錯誤,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同時,通過說算理及計算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良好的計算習慣是學生計算正確無誤的可靠保證。在教學中發(fā)現許多學生在計算時出現錯誤,與沒有一個良好的計算習慣關系密切。為此,在計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尤為重要。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計算出現錯誤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書寫不規(guī)范,他們在計算時,有的字寫得模糊不清,如:6和0、1和7、3和8;有的寫得過淡,或擦擦寫寫,寫寫擦擦;有的字跡潦草不堪,甚至將數據連為一體;有的豎式書寫不規(guī)范,數位不對齊等等,都可能使計算出現錯誤。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求按格式書寫,字跡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貼,保持作業(yè)的整潔美觀。長此以往,具有了良好書寫習慣的學生,計算中的錯誤會降低很多。
審題時要做到:一看(看清題中的數字和符號)二劃(在試題上標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什么時候用口算,什么時候用筆算)四算(認真動筆計算)
一是系統(tǒng)計算前進行估算,可估計出得數的范圍;二是系統(tǒng)計算后進行估算,可判斷得數是否正確合理。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驗的習慣,教師要求學生計算時做到三核對,一是題抄完后要與原題目中的數字和符號核對,做到一字不差;二是列完豎式后,要把豎式中的數字與橫式上的數字核對,做到上下一致;三是抄完得數要把橫式上的得數與豎式上的得數核對,做到萬無一失。這樣學生就每步必驗算,一步一回頭,及時檢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正確。
低年級學生剛進入正式的學校教育中,而數學又是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因此數學教師針對學生的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要非常耐心,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口算練習。當然,針對不同階段所學內容,教師要一步一步進行精心安排和指導,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