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十四年抗戰(zhàn)”的學理依據(jù)
——基于“八年抗戰(zhàn)”與“十四年抗戰(zhàn)”觀點之爭的分析

2019-03-19 00:39:41孫宜芳
長白學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九一八事變抗日戰(zhàn)爭起點

孫宜芳

[1.復旦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上海 200433;2.中共廣州市委黨校(廣州行政學院)黨史黨建教研部,廣東 廣州 510070]

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到底是多少年?這個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出現(xiàn)的爭論,至今已持續(xù)30多年。在各種不同的觀點中,尤以八年和十四年的觀點最為常見。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發(fā)《關于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zhàn)”概念的函》(2017年1號函件),要求“凡有‘八年抗戰(zhàn)’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zhàn)’,并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戰(zhàn)概念?!痹摵怀觯⒓匆鹄碚摻?、教育界的高度重視,分別從不同視角解讀“十四年抗戰(zhàn)”的文章也隨之頻見報刊網(wǎng)絡。為了更好地理清“十四年抗戰(zhàn)”的歷史依據(jù)與理論支撐,我們有必須在尊重歷史史實的前提下,正視“八年抗戰(zhàn)”和“十四年抗戰(zhàn)”兩種不同觀點的爭論根源,以便能夠幫助我們理清思路,更加科學地認識“十四年抗戰(zhàn)”的問題。

一、兩種不同觀點的形成及其爭論態(tài)勢

“八年抗戰(zhàn)”的觀點將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作為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這種觀點由來已久,在黨的官方文件或者黨的主要領導人的著作里,曾經出現(xiàn)過“八年抗戰(zhàn)”或“抗戰(zhàn)八年”等字眼。從現(xiàn)有資料來看,最早提出“八年抗戰(zhàn)”觀點的是毛澤東。他在1938年5月撰寫的《論持久戰(zhàn)》中指出:“偉大抗日戰(zhàn)爭的一周年紀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盵1]439毛澤東曾經主張把盧溝橋事變作為抗戰(zhàn)的起點。這樣算來,到1945年日本投降,也就是抗戰(zhàn)八年??箲?zhàn)勝利后的1945年10月,毛澤東從重慶返回延安,給延安干部作“關于重慶談判”的報告也提到:“抗戰(zhàn)八年,大家一致打日本。”[2]1158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在1964年7月9日所撰寫的“從歷史來看亞非拉人民斗爭的前途”一文中又提到:“在八年抗戰(zhàn)中間,我們軍隊發(fā)展到了一百二十萬人?!盵3]383應該說,毛澤東所說的“八年抗戰(zhàn)”或“抗戰(zhàn)八年”,對理論界的“八年抗戰(zhàn)”觀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在抗戰(zhàn)結束后的幾十年時間里,沒有人對此產生過懷疑。

“十四年抗戰(zhàn)”的觀點產生于上個世紀80年代,其產生受到了日本1950年代“十五年戰(zhàn)爭”觀點的影響。當時有日本學者把日本從1931年發(fā)動“滿洲事變”直至敗亡的時間稱為“十五年戰(zhàn)爭”?!啊?5’是虛歲,‘14’是實足年齡,說的是1931—1945年?!盵4]也就是說,“十四年抗戰(zhàn)”觀點認為,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應該從1931年算起。還有學者拿出毛澤東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中所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fā)展起來的。這個戰(zhàn)爭,還是在一九三一年就開始了”[5]1034,作為自己觀點的支撐。“十四年抗戰(zhàn)”觀點一出,隨即引起了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究竟是八年還是十四年的分歧與爭論。

從國內學者的爭論態(tài)勢來看,兩種不同觀點各執(zhí)一詞,據(jù)理力爭。大體來說,“八年抗戰(zhàn)”觀點認為,抗日戰(zhàn)爭應該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開始,持這一觀點的學者以毛澤東所說的“抗戰(zhàn)八年”或“八年抗戰(zhàn)”的論述為依據(jù),認為盧溝橋事變之后,日本開始全面侵華,中國才進行戰(zhàn)時動員,中國政府才開始正式抵抗?!笆哪昕箲?zhàn)”觀點也拿出毛澤東的觀點為依據(jù),并著重分析了歷史史實,認為1931年九一八事變就已經開啟了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盡管當時國民政府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但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東北地區(qū)的人民已進行了積極抵抗,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

“八年抗戰(zhàn)”與“十四年抗戰(zhàn)”兩種不同觀點的理由表明,二者是基于不同考察視角(特別是考察不同歷史事實)得出的不同結論,同時又都具有一定道理。也正是因為如此,有學者就提出“八年抗戰(zhàn)”與“十四年抗戰(zhàn)”并不矛盾且都是正確的說法。[6]雖然這種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卻又沒有明確指出自己的觀點,也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由此可見,僅僅從爭論理由為出發(fā)點去判定抗日戰(zhàn)爭究竟是八年還是十四年的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充其量也是為兩種不同觀點的爭論態(tài)勢增添一些現(xiàn)象材料,無法把握住分歧的實質所在。因此,分別考察“八年抗戰(zhàn)”和“十四年抗戰(zhàn)”兩種不同觀點的形成根源,對于我們更好地認識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兩種不同觀點產生的思想根源

恩格斯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盵7]544既然雙方都把毛澤東的說法作為自己的論證依據(jù),這樣看來,只要我們分別具體考察毛澤東關于“八年抗戰(zhàn)”和“十四年抗戰(zhàn)”的具體陳述,特別是考察毛澤東談及兩種說法的“那個時期的需要”,便可以嘗試從中得出兩種不同觀點產生根源的啟示,并為認識兩種觀點提供更為準確的依據(jù)。

表面看來,毛澤東確實曾經提出過“八年抗戰(zhàn)”和“十四年抗戰(zhàn)”兩種不同觀點。那么,這是不是就意味著毛澤東在抗日戰(zhàn)爭起點的問題上存在著兩個不同答案?為了解答這個疑惑,下面,我們將根據(jù)當時的歷史背景分別分析“八年抗戰(zhàn)”和“十四年抗戰(zhàn)”具體話語的真實意蘊,嘗試弄清毛澤東的真正觀點。

對于毛澤東所說的“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fā)展起來的。這個戰(zhàn)爭,還是在一九三一年就開始了。”從具體語境上看,這句話是在強調“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意指中國的抗日,更為具體地說,是指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而毛澤東在《論持久戰(zhàn)》一文中所說的“偉大抗日戰(zhàn)爭的一周年紀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卻具有不同的特定語義,毛澤東在后文作出了解釋:“全民族的力量團結起來,堅持抗戰(zhàn),堅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同敵人作英勇的戰(zhàn)爭,快一年了?!盵1]439“這個戰(zhàn)爭,在東方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歷史上也將是偉大的,全世界人民都關心這個戰(zhàn)爭?!盵1]439毛澤東的解釋表明,“一周年紀念”,是對全民族抗日的紀念,是對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紀念,即是全世界普遍關注的民族抗戰(zhàn)的紀念。在“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zhàn)勝利而斗爭”這篇文章中,毛澤東直截了當表明了這一點:“盧溝橋中國軍隊的抗戰(zhàn),是中國全國性抗戰(zhàn)的開始?!盵1]352簡言之,毛澤東所說的“八年抗戰(zhàn)”,是指發(fā)展到全國全民族抗戰(zhàn)、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新階段的抗戰(zhàn)。

再來分析一下毛澤東在“關于重慶談判”中所提到的“抗戰(zhàn)八年,大家一致打日本”。要準確理解這句話,還是要將它放在具體語境中。毛澤東之所以說這句話,其主要目的在于講清中國共產黨對和平團結的追求。他說:“我就向國民黨的代表說:從九一八事變以后,就產生了和平團結的需要。我們要求了,但是沒有實現(xiàn)。到西安事變以后,‘七七’抗戰(zhàn)以前,才實現(xiàn)了。”[2]1158講完這句話,毛澤東才指出“抗戰(zhàn)八年,大家一致打日本”。仔細分析毛澤東的整段話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隱含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即是強調抗戰(zhàn)八年是一個特殊歷史時期,是“大家一起打日本”的歷史時期,這里的“大家”指的是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抗日力量,也就是說,抗戰(zhàn)八年專指“到西安事變以后,‘七七’抗戰(zhàn)以前,才實現(xiàn)了”的全國人民開啟的全面抗戰(zhàn)的歷史時期,而這個新開啟的歷史時期絕對不是1931-1937年的歷史時期,只能是1937-1945年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

概括起來,毛澤東所說的“十四年抗戰(zhàn)”和“八年抗戰(zhàn)”是在不同語境中對不同問題的分別考察,具體所指具有明顯區(qū)別:前者顯然強調的是中國人民特別是東北地區(qū)人民開啟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起點,而后者更具體強調的是,中國開啟了已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一全面抗戰(zhàn)新時期的起點。簡單點說,前者強調的是事件的“歷史起點”,是歷史事件;后者強調的是事件發(fā)展到的新的“歷史時期”,是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新階段。因此,毛澤東所說“十四年抗戰(zhàn)”與“八年抗戰(zhàn)”并不沖突,而是針對不同語境、不同歷史時期談到的兩個不同問題,二者不能混為一談。如此分析,也就可以理解為何毛澤東既承認1931年九一八事變是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又認為1937年盧溝橋事變開啟了抗日戰(zhàn)爭新時期,是為1937-1945年的“八年抗戰(zhàn)”這一歷史時期的觀點了。

弄清毛澤東關于上述兩個不同問題的分別考察,不僅有助于我們理清“八年抗戰(zhàn)”和“十四年抗戰(zhàn)”這兩種不同觀點的產生根源,而且還可以為我們判定抗日戰(zhàn)爭究竟是八年還是十四年提供了基本理論依據(jù)。既然毛澤東也承認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就開啟了抗日戰(zhàn)爭,我們也就應該認識到,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就應該是十四年。再具體一點說,只要承認東北人民是中國人民,只要承認局部抗戰(zhàn)屬于中國的抗戰(zhàn),也就等于承認1931年就開啟了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所以,“十四年抗戰(zhàn)”不僅符合毛澤東的觀點,也符合1931年中國人民(特別是東北人民)開啟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史實。

三、對“八年抗戰(zhàn)”觀點與毛澤東觀點異同的辨析

再把關注焦點轉移到“八年抗戰(zhàn)”的觀點上,可以發(fā)現(xiàn),持這一觀點的學者在繼續(xù)堅持“八年抗戰(zhàn)”觀點的同時,在很大程度上卻又不得不承認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便開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事實。這一問題,看似與毛澤東的兩種不同說法頗為相同,但事實卻有著天壤之別,究其原因就在于歷史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必須依據(jù)歷史環(huán)境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和分析,才能準確理解“八年抗戰(zhàn)”觀點與毛澤東觀點的不同之處。為了準確理解這一問題,我們有必要弄清楚毛澤東為何對“歷史起點”與“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認識。

從已掌握的資料來看,最早明確提出“抗日戰(zhàn)爭時期”這一概念的是毛澤東。他在1940年1月所寫的“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第四個時期就是現(xiàn)在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盵1]703指的是1937-1945年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何毛澤東會有如此劃分?如果對這個問題認識不清,就無法幫助我們弄清毛澤東關于抗日戰(zhàn)爭“歷史時期”的觀點,也就無法為我們準確辨析“八年抗戰(zhàn)”觀點與毛澤東觀點不同之處提供理論依據(jù)。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由于國民黨的“圍剿”,迫使中國共產黨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放在反“圍剿”和土地革命上,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毛澤東將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后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前的時期看成是土地革命時期,而并非抗日戰(zhàn)爭時期。當然,應該指出,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的第三天,中國共產黨就發(fā)表了《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號召“驅逐日本帝國主義與一切帝國主義的海陸空軍,反對進攻紅軍,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盵8]33-334面對國民黨的“圍剿”,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仍派出大批黨員干部前往東北地區(qū)組織開展抗日斗爭?!斑€在一九三三年,中國共產黨就發(fā)表了在停止進攻紅軍、給民眾以自由和武裝民眾三個條件之下,準備同任何國民黨部隊訂立抗日協(xié)定的宣言?!盵1]362周恩來曾經對這一時期黨的主張進行過說明:“從九一八到西安事變,有五年多時間。國共兩方面的斗爭的中心,是抵抗日本侵略還是不抵抗日本侵略。我們這方面,在全國人民面前所提出,是要求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盵9]191但可惜的是,國民黨并未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正確主張,仍然堅持大規(guī)?!敖斯病?,這種狀態(tài)一直維持到1936年底發(fā)生了西安事變才得以改變。直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產黨才轉移主要精力,與國民黨合作開啟了抗日戰(zhàn)爭的新階段,即進入全民族抗戰(zhàn)的新的歷史時期。

弄清了毛澤東為何把1937-1945年劃分為特定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也使得我們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八年抗戰(zhàn)”觀點的理由。應該看到,毛澤東雖然在文字上或語言中提到過“抗戰(zhàn)八年”或“八年抗戰(zhàn)”,但這是講 1937-1945劃分為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八年抗戰(zhàn)”,并沒有否定1931年中國人民開啟了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這一事實,更沒有否認中國人民于1931至1937年6年內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史實。認識到這一點,才不至于混淆毛澤東所說的抗戰(zhàn)“歷史起點”與抗戰(zhàn)“歷史時期”的不同之處,才不會拿“歷史時期”否定“歷史起點”。所以,“八年抗戰(zhàn)”觀點在堅持自身意見的同時,又承認1931年中國人民開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現(xiàn)象,與毛澤東當年既承認1931年就開始了抗日戰(zhàn)爭,又提到“八年抗戰(zhàn)”的說法,在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毛澤東是對兩個不同問題的分別考察,強調的是不同歷史事件的區(qū)別,而“八年抗戰(zhàn)”的觀點明顯地缺乏對當時歷史背景的具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出邏輯混亂。

上述分析可見,從歷史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視角來看“八年抗戰(zhàn)”的觀點,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在抗日戰(zhàn)爭到底多少年這個問題上,理解其觀點并不等同于就贊同其觀點。同樣,認識到了毛澤東所說的抗戰(zhàn)“歷史起點”與抗戰(zhàn)“歷史時期”的不同之處,也不等于“八年抗戰(zhàn)”與“十四年抗戰(zhàn)”都是正確的。實際上,只要對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起點”與“歷史時期”有著清晰的認識,就可以為進一步深刻理解1931年中國人民就開啟了抗日戰(zhàn)爭這一歷史事實,進而深刻理解“十四年抗戰(zhàn)”提供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指導。

四、對“八年抗戰(zhàn)”觀點的評析

認識清楚“八年抗戰(zhàn)”與“十四年抗戰(zhàn)”觀點產生的根源之后,我們再來分析“八年抗戰(zhàn)”的基本觀點,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確實還有很多值得商榷之處。

“八年抗戰(zhàn)”的主流觀點認為,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之后,中國才進行戰(zhàn)時動員,才開始正式反抗,才開始全面抗戰(zhàn),因此,1937年才開啟了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應該說,這種觀點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還需要認識到,由于這種觀點高度強調全面抗戰(zhàn)才算抗戰(zhàn),強調當時代表中國政府的國民黨政府對日宣戰(zhàn)才算抗戰(zhàn),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就忽略了1931-1937年期間東北地區(qū)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忽略了這期間中國共產黨對抗日戰(zhàn)爭所做的貢獻,甚至忽略了中國共產黨最早抗戰(zhàn)的歷史事實。其實,1932年一二八淞滬戰(zhàn)役時,國民黨就采取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針。[10]如果按照只有代表中國政府的國民黨政府的抵抗才算抗戰(zhàn)的話,那么,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應該是從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戰(zhàn)役算起,也不應該是1937年的七七事變。

還有學者認為,“抗戰(zhàn)八年的這個習慣完全是歷史地自然形成的?!盵4]不能否認,因為各種習慣的因素,可能會促使當時人們在口頭或心理上產生這樣一種對抗戰(zhàn)的認識:1938年7月,抗戰(zhàn)1年;1939年7月,抗戰(zhàn)2年;1940年7月,抗戰(zhàn)3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于是抗戰(zhàn)八年就形成了。這一觀點緊密結合了當時的歷史背景,也有一定道理。但是,這一觀點也會讓人產生疑惑:一是哪個地方的人民形成了這種認識?如果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后的日占區(qū),那里的人們有上述認識的話,上述觀點可以成立。但如果是東北地區(qū)的人民呢?恐怕承認上述觀點就有些難度。如,曾經參加過東北抗日戰(zhàn)爭的老兵就認為抗戰(zhàn)應該是十四年。[11]實事求是地說,如果把上述現(xiàn)象看成是全國人民的共同認識,還需要尋求這種認識產生的合理性源泉才更具有說服力。否則,“八年抗戰(zhàn)”是固定說法的觀點在道理上還是有些牽強之處。從現(xiàn)有資料來看,也尚未發(fā)現(xiàn)當時全國人民已形成共識的記載。二是習慣能不能改變歷史事實?恐怕不能。不能因為當時有了“八年抗戰(zhàn)”的固定說法,就把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歷史史實,以及1931-1937年期間的抗戰(zhàn)事實排除在抗戰(zhàn)范圍之外。所以,把“八年抗戰(zhàn)”看成是在固定習慣中歷史地自然地形成的觀點也是有失偏頗的。

也有學者認為,之所以把1937年作為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是因為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沒有變化;是因為這八年間中國遭受的外來侵略和反侵略的斗爭都是獨特的、前所未有的”[4]。不可否認,這種觀點非常有道理。但是也要注意,不管社會主要矛盾有沒有變化,即便是次要矛盾,也絕對不能忽略,次要矛盾也有轉化為主要矛盾的可能。所以,上述觀點很容易割斷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忽略在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之間這一主要矛盾形成前東北地區(qū)抗戰(zhàn)的次要矛盾。另外,把反抗侵略的程度強烈與否作為判斷依據(jù)也有不足之處,因為即便是在1937-1945年期間,還存在著一個相當長的戰(zhàn)略相持階段。相對于戰(zhàn)略防御階段而言,戰(zhàn)略相持階段的斗爭也是相對緩和的。因此,如果按照斗爭程度來判斷的話,戰(zhàn)略相持階段就難以屬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了。

另外,也有學者認為,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之后,中國軍隊進行了抵抗;而九一八事變時,中國東北軍未做抵抗而撤退。因此,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應該是1937年。[12]實際上,這一觀點與歷史事實有不符之處。據(jù)資料記載,事變當夜,東北軍第7旅第620團王鐵漢團“擊斃日軍40余名”,盡管這一役被王鐵漢本人稱之為“不抵抗之抵抗”,[13]285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這也是對日抵抗鐵一般的事實。事變發(fā)生后的第三天,中國共產黨發(fā)布的對日作戰(zhàn)聲明,即《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也應該算是一種政治抵抗。除此之外,國民黨發(fā)布“不抵抗”命令之后,又有部分國民黨士兵違反命令而進行的英勇抗擊等歷史事實,都應該算是抵抗。毛澤東還曾經對這個問題進行過論述,他說:“國民黨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東三省的人民,東三省的一部分愛國軍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或協(xié)助之下,違反國民黨政府的意志,組織了東三省的抗日義勇軍和抗日聯(lián)軍,從事英勇的游擊戰(zhàn)爭?!盵5]1034由此可見,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未進行抵抗的觀點,也是難以讓人信服的。

“八年抗戰(zhàn)”所持理由表明,其觀點本身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是難免還存在著一些這樣那樣的不足、不全面之處,這也因此能夠表明,“八年抗戰(zhàn)”的觀點仍然還需要進一步商榷。

五、對駁斥“十四年抗戰(zhàn)”的駁斥

為了論證自己觀點的合理性,“八年抗戰(zhàn)”的觀點不僅提出了抗戰(zhàn)為何是八年的理由,而且還對“十四年抗戰(zhàn)”的觀點進行了駁斥。概括起來,其理由主要有:將1931年作為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并不能提高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1931年日軍侵華,是屈辱史,不是光榮之事,將屈辱之事作為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不合適;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是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史的研究起點是1931年;1931-1936年的抗戰(zhàn)是局部的、短暫的,抗日斗爭也是間斷的,而1937-1945年的抗日則是全面的、長期的、不間斷的等。

我們分別對上述駁斥“十四年抗戰(zhàn)”的觀點進行學理分析,讓問題更加清楚。

有人認為,將1931年作為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雖然延長了抗日戰(zhàn)爭的時間,但是并不能提高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況且日本學者也不贊同這種觀點。[12]這一觀點雖然也有道理,但是也難以讓人信服。原因有三:其一,從歷史事實來看,在世界范圍內,1931年的中國確實開啟了最早的反抗法西斯國家的斗爭。正因為如此,有學者把1931年看成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前奏和序曲,[14]也是有道理的。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也承認了中國在1931年“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序幕。”[15]其二,從抗戰(zhàn)時間長短來定位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也不太科學,不符合正確判斷事物的方法。不是抗戰(zhàn)時間長了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地位就高了,抗戰(zhàn)時間長短不能與抗戰(zhàn)歷史地位劃直接等號。其三,把日本學者贊成不贊成當作中國抗日戰(zhàn)爭歷史地位高低判定標準的觀點,其目的是為了形成中國與日本學者乃至全世界學者的思想共識,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以至于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問題都要跟日本學者商議,或者至少要征得他們的同意方可,等等。

有人認為,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是屈辱史,不是光榮之事,不應該將1931年作為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12]盡管1931年9月18日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屈辱日,但是,將恥辱日作為理由來否定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也有明顯的錯誤。這種較多關注九一八事變,忽略了事變發(fā)生后中國人民的反抗,自覺或不自覺地就會走向割斷歷史聯(lián)系、否定歷史的陷阱。其實,恰恰是由于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抗,才顯示出中華民族的奮起抗爭精神,這是非常值得宣揚和紀念的事情。因此,將九一八事變作為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意義非凡。另外,如果把恥辱日作為抗戰(zhàn)的起點,不是拿恥辱當成光榮,而是用恥辱銘記歷史,更好地振奮民族精神,特別是彰顯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精神,成為推動當代中國前進的精神動力。所以,用上述理由駁斥“十四年抗戰(zhàn)”也有不妥。

“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盵16]14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的基本原則,是歷史研究必須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學者認為,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是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史的研究起點則是1931年。[12]這里所說的“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是歷史事實,“抗日戰(zhàn)爭史的研究”則是伴隨抗日戰(zhàn)爭的發(fā)生起點而凝聚產生的思想,二者是統(tǒng)一的。因此,這一觀點的分析邏輯還沒有完全做到“歷史”與“思想”統(tǒng)一(歷史與邏輯相統(tǒng)一)。所以,其觀點自然也會存在不足之處。

還有學者指出,1931-1936年的抗戰(zhàn)是局部的、是短暫的,抗日斗爭也是間斷的,而1937-1945年的抗日則是不間斷的,因此,抗日戰(zhàn)爭應該是不間斷的八年時間。[4]應該承認,確實1931-1937年是局部抗戰(zhàn),1937-1945年則是全面抗戰(zhàn)。但是,一旦從整體上來考察這種觀點,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觀點也會讓人產生不解:一方面,這種觀點將1931-1937年的6年時間看成是短暫的抗戰(zhàn),而把1937-1945年的8年時間看成是長時間的抗戰(zhàn),讓人很難理解。鄧小平就曾批判過此種偏見思想:“養(yǎng)三只鴨子就是社會主義,養(yǎng)五只鴨子就是資本主義。”[17]54因此,以 6年是短暫的為由來否定“抗戰(zhàn)十四年說”的觀點不僅令人費解,而且還讓人不能信服。另一方面,認為1931-1937年是間斷抗戰(zhàn)也是片面的。這種觀點只是無限縮小了抗戰(zhàn)范圍,僅僅把軍事抗戰(zhàn)才稱之為抗戰(zhàn),而忽略了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抗戰(zhàn)。

概括起來,不管是自身觀點的邏輯支撐,還是對“十四年抗戰(zhàn)”觀點的駁斥,“八年抗戰(zhàn)”觀點確實還存在著一些難以讓人徹底信服的理由。正是因為如此,在深刻理解毛澤東關于“八年抗戰(zhàn)”與“十四年抗戰(zhàn)”兩種觀點的相關歷史背景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會促使我們將目光集中于“抗戰(zhàn)十四年”,從而幫助我們確信“十四年抗戰(zhàn)”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總之,堅持“十四年抗戰(zhàn)”的觀點,不僅有其自身的歷史邏輯,也有其深厚的學理依據(jù),更有其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必須認識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就已經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是為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直至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期間,中華民族經歷了十四年的艱難抗戰(zhàn),是為“十四年抗戰(zhàn)”。

猜你喜歡
九一八事變抗日戰(zhàn)爭起點
“國難期中學校應有的覺悟”——《廈大周刊》對九一八事變的反應
近代史學刊(2021年2期)2021-12-02 08:35:30
初中歷史課堂求真意識培養(yǎng)策略——以《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一課為例
弄清楚“起點”前面有多少
起點
我的“新”起點
“九一八事變”后學人對甲午戰(zhàn)爭的探究熱潮(1931—1945)——基于學術心態(tài)的考察
安徽史學(2016年2期)2016-12-01 02:57:04
讓聽課高效起來——以《抗日戰(zhàn)爭》為例
九一八事變與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
軍事歷史(2015年2期)2015-05-21 06:35:36
新年的起點
抗日戰(zhàn)爭(第一卷)
學習月刊(2015年15期)2015-02-27 00:53:26
平遥县| 田东县| 盐边县| 拉萨市| 谷城县| 额济纳旗| 乌苏市| 汕尾市| 汾阳市| 广南县| 囊谦县| 秦皇岛市| 怀远县| 嵊泗县| 安义县| 马尔康县| 榕江县| 南部县| 宣威市| 波密县| 钟祥市| 土默特左旗| 招远市| 文登市| 庄河市| 芒康县| 肥城市| 宝鸡市| 新昌县| 寻乌县| 子长县| 台州市| 华宁县| 金湖县| 高青县| 聊城市| 老河口市| 府谷县| 荥经县| 增城市| 洛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