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嗣源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外語系,甘肅 合作 747000)
石黑一雄小說《長日留痕》中的主人公史蒂文斯,是一個典型的殖民意識中的“他者”形象。史蒂文斯舉止高雅,語言規(guī)范,卻沒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考能力,從不敢言說自己真實的觀點;他試圖以自己思想和言論的屈從來迎合周圍的環(huán)境,換取各方面的接納和肯定。每當被問及意見時,他的回答總是“對于這種事情我無力效勞”或“毫無疑問,你是相當正確的”;他盡其畢生精力追求與其地位相稱的尊嚴,“期望通過盡善盡美地服務于真正掌握著人類文明命運的大人物而服務于全人類,并達到留痕于歷史的成就感”[1]80。他領(lǐng)導數(shù)十名仆人,打點府上一切大小事宜。作為達林頓府上的管家,他的確很稱職;然而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他卻自動放棄了表達自己觀點的權(quán)利,這便構(gòu)成了小說的“他者”隱喻。
“他者”概念在西方哲學中有深厚的淵源,從古希臘的柏拉圖到黑格爾再到德里達等,各時代西方哲學家都對“他者”概念進行了廣泛的論述。英國后殖民批評家艾勒克·博埃默(Elleke Boehmer)認為,“他者”是“主導性主體以外的一個不熟悉的對立面或否定因素,因為它的存在,主體的權(quán)威才得以界定。西方之所以自視優(yōu)越,正是因為它把殖民地人民看作沒有力量、沒有自我意識、沒有思考和統(tǒng)治能力的結(jié)果。”[2]22被稱為當代后殖民研究之父的佛朗茨·法農(nóng)認為,“把‘被殖民者’作為‘主體’來看待,但這個‘主體’一直是殖民者的‘他者’,本身沒有任何自主身份……種族主義使殖民地人民喪失了自我意識,盲目地認同、臣服于白人的‘普遍’標準,由此對黑人心理造成嚴重扭曲?!盵3]479在文學批評與理論中,“他者”已成為后殖民批評中的一個關(guān)鍵詞,研究者往往采用異質(zhì)性、沉默性、從屬性、邊緣性或次要性等概念來分析東方的、女性的、少數(shù)族裔的他者性,而采用主權(quán)主體性、話語權(quán)和優(yōu)越感等概念來批判西方的霸權(quán),或探討二元對立中強勢的一方與相對弱勢一方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
身為英籍日裔雙重身份的作家石黑一雄,將小說背景設置在1965年,從最能代表英國社會和文化特征的管家的視角觀察20世紀中葉的英國社會,此時的英國與昔日的大英帝國形象及世界霸主地位相去甚遠。石黑一雄借助小說文本,刻畫了二戰(zhàn)后英國男管家史蒂文斯在為其主人達林頓勛爵效力期間,如何把自己建構(gòu)成一個典型的心理嚴重扭曲的“他者”形象。通過描述、分析史蒂文斯的心理活動,石黑一雄試圖揭示殖民意識給“他者”這一群體所帶來的精神傷害、心理創(chuàng)傷、身份迷失等問題的嚴重性,從而表達出對殖民意識中“他者”主體及其終極出路的人文關(guān)懷。
在達林頓勛爵眼中,史蒂文斯只是達林頓府上的一個仆人,一位忠誠的優(yōu)秀管家。自然,在其主人面前,他只能扮演一個唯唯諾諾的“他者”形象。在府上供職的三十多年間,他一直用“真正的男管家”所必須遵守的“克制”精神約束著自己,做事思前顧后,優(yōu)柔寡斷;他從不敢為自己的主人或者府上的客人建言獻策,他信奉“試圖將自個的‘強硬主張’向雇主進行闡述的男管家必定缺乏一種素養(yǎng),這種素養(yǎng)便是所有業(yè)內(nèi)優(yōu)秀人士之本質(zhì)特征:那就是忠誠?!盵4]197他追求與其地位相稱的尊嚴,然而在其主人面前卻始終保持著刻板的奴才形象。面對主人,他只是一味地重復“您是對的,老爺”、“是的,老爺”[4]194,絲毫沒有自己的見地和想法。在與肯頓小姐就解雇兩名猶太女仆而發(fā)生爭執(zhí)時,史蒂文斯說道:“我們的工作職責不允許我們只顧及自己的癖好和個人情感,而是要遵從主人的意愿?!盵4]147在與賓客卡迪納爾先生就其主人所面臨的困境交換意見時,他坦言:“我無權(quán)對此類事情感到好奇”,“無論如何,我的地位不允許我對此類事情表示好奇”[4]218。
史蒂文斯為工作盡忠職守,不惜犧牲自己的親情和愛情。他特意地克制和壓抑自己的情感,導致未來得及見彌留之際的父親最后一面。當達林頓勛爵發(fā)現(xiàn)他“看起來好像在哭泣”時,他掏出一塊手絹,迅速地擦了擦臉,并辯解道:“十分對不起,老爺。那是勞累了一天極度緊張的痕跡?!盵4]218當涉及到感情的時候,他極力回避肯頓小姐,張口閉口總是談論工作上的事務,假裝意識不到兩人之間日益深厚的感情,遵守著“此類婚姻事件若發(fā)生在地位較高的雇員之中,對工作就會產(chǎn)生極具破壞性的后果”的原則,最終與愛情失之交臂,使得肯頓小姐認為他就是一個“面帶微笑”“怯懦”“裝假”“不近人情”的冷血動物。[4]150-151
總之,在達林頓府上,身為管家的史蒂文斯從未忘記過他的職責,他鞠躬盡瘁,盡心盡力,為其主人提供盡善盡美的服務,從而討得主人的歡心和賞識。他也從未忘記自己仆人的身份和地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明白“有諸多事情都不是你我所處的位置能夠理解清楚的”。他這種對自我的認識與法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阿爾都塞的觀點不謀而合,即“個人作為意識形態(tài)運作的對象,失去了自由和自主的能動性,成為無形的社會歷史性力量支配和控制的‘他者’”[5]121。對史蒂文斯而言,“像你我這樣的人絕不可能處于能理解當今世界重大事件的地位,我們的最佳方針永遠是信任我們所判斷出的明智而又值得崇敬的雇主,而且將我們的全部精力奉獻給為之服務的任務,力求達到力所能及的盡善盡美的程度?!盵4]197他時刻提醒自己,像他這類作為奴仆的小人物根本就不能擺脫其卑微的身份和從屬的地位,這種真實的情感體驗呈現(xiàn)出后殖民批評中“他者”的邊緣性、次要性,甚至從屬性。
小說中,美籍新主人給了史蒂文斯一次為期五六天的旅行機會,讓他四處走走,去看看英格蘭美麗的國土。在一個名叫莫斯庫姆的村莊附近,他所駕駛的“福特”轎車因缺油而無法前行。獨自站在一個荒涼的山坡上,“日光幾乎已消逝,霧越來越濃厚”[4]159,沮喪的史蒂文斯就像被上帝遺棄的羔羊,憂心忡忡,茫然不知所措。在大自然和困境面前,他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常年被“禁錮”在高墻深院中的他甚至不屬于這片土地。面臨無地借宿的窘境,史蒂文斯被好心的莫斯庫姆的村民泰勒夫婦所收留,不過所提供的也只是一間常年空置的、簡陋的房間。在史蒂文斯看來,讓一位在達林頓府上身居要職的“城里老爺”住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本身就顯得極不適宜。然而,接下來在這所房子里發(fā)生的事更讓他痛苦不堪,更令他氣餒。
晚餐過后,得知村里來了一位紳士,莫斯庫姆村的村民齊聚泰勒夫婦的住所,向他們的貴客請安并請教一些春秋大義。這些村民尊敬他,但是他們有自己堅定的見解,并不總是認同他們面前的這位紳士的觀點。村民哈里·史密斯就“何為紳士的品格”的問題與史蒂文斯展開了辯解。史蒂文斯把這種品格定義為“尊嚴”,卻被哈里否定并一語道破,“尊嚴并不僅僅是紳士們所具有的。尊嚴是這個國家每一位男女都可以為之奮斗而獲得的”;“只有淪為奴隸的人是毫無尊嚴可言的,做一名自由的公民并能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見解,能以主人翁的身份積極參與政治,責無旁貸地行使公民的權(quán)利,這便是尊嚴的真正含義”。對此,這位“見多識廣的紳士”毫無辯言,唯有面帶笑容地答復道:“毫無疑問,你是相當正確的。”[4]182-183在與哈里的對話當中,史蒂文斯胸無見解卻要故作紳士的虛偽,羸弱本性盡顯于此。怕被村民看穿他的虛偽和刻板,他便多次強調(diào)自己筋疲力盡而借口告退。在他將要得逞之際,卻因村里最有威望的卡萊爾大夫的到來而被迫無法離開。在幾句簡短的談話中,見多識廣的卡萊爾大夫便看穿了史蒂文斯的真實面目和身份。此時的史蒂文斯多次感覺到“卡萊爾那犀利的雙眼緊緊地審視著”他,這讓他深感窘迫,更“不能開導那些人別處處制造那么令人尷尬的場面”“片刻之間,我已不再成為關(guān)注的焦點,我亦可以保持沉默”[4]188-190,于是,史蒂文斯再次借故告退。聰明的卡萊爾大夫并沒有過多地為難這位身份尊重的紳士,沒有在眾人面前使他出盡洋相。尷尬的史蒂文斯“終于繞著桌子走開了,終于獲許登上了那間庇護所”[4]188-190。
在所有村民的眼里,他們把史蒂文斯“至少當作一位勛爵、或是公爵”;而在聰明的卡萊爾大夫和有著堅定見解的哈里眼里,史蒂文斯只是“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怪人”,最多是一個身份不低的“某類男仆”[4]204。可見,無論史蒂文斯怎樣掩飾自己的身份和思想,終究會被見多識廣之士毫不困難的識破,他無法擺脫作為一個仆人和沒有思想的“他者”形象。“史蒂文斯被刻畫成一個沒有思考能力、沒有思想的人,這正是殖民話語中有關(guān)‘他者’定義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特征。”[6]328
史蒂文斯沉默寡言,不善交際;他在墻高院深的達林頓府中游刃有余,卻無法融入真正的大自然;他為主人提供盡善盡美的服務,卻毫無見解,甚至在被他視為低賤的村民面前也表現(xiàn)得張皇失措,幾乎丟失尊嚴,這讓他感到痛苦不堪。究其原因,在于他丟掉了自己的思想和表達思想的權(quán)利,他是一個沉默的“他者”,這類人“往往由于各種歷史和現(xiàn)實的原因被邊緣化、屬下化,失去話語權(quán),產(chǎn)生自卑感”[5]127。以此來看,史蒂文斯幾乎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即使在這些他看來“低賤”的村民面前,雖做到了舉止優(yōu)雅但卻享受不到作為人的尊嚴。
史蒂文斯的新任雇主法拉戴先生是一個幽默的美國紳士,此人對仆人的服務水平和周到程度并無過多要求,卻更期待通過與仆人調(diào)侃打趣輕松相處;他“享受善意取笑的樂趣,這類友情游戲在美國是雇主和雇員之間的一種親密、友好的跡象”[4]13。然而,要為這位與達林頓勛爵風格迥異的美籍雇主提供盡善盡美的服務,這樣簡單的要求對一個傳統(tǒng)的英國男管家來說卻并不簡單。年過半百的史蒂文斯,不得不放棄自己英格蘭特色的紳士風度和尊嚴,去為來自美國的新主人轉(zhuǎn)型——轉(zhuǎn)變自己的價值取向和職業(yè)風尚。
史蒂文斯逐漸開始認為,“雇員應該提供有趣的逗弄,這被視為良好職業(yè)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4]14;不僅如此,“調(diào)侃打趣正應該是雇主期望職員去履行的、合情合理的職責?!盵4]241因此,他消耗了大量時間去提高自己調(diào)侃打趣的諸多技巧——“我曾一直竭盡全力將這方面的技巧添加進我職業(yè)的整體之中,旨在能充滿自信地去滿足法拉戴先生有關(guān)調(diào)侃的所有期望。”[4]130然而,法拉戴先生并不滿意于男管家對他形形色色的逗樂所做出的應答。于是,為了迎合新主人法拉戴的口味和喜好,史蒂文斯通過收聽無線電節(jié)目來學習并苦練戲謔逗趣的話語及技巧——“它們的基調(diào)完全與法拉戴先生可能指望我所回復的那類逗趣相吻合?!盵4]131由此可以看出,他仍然沒有擺脫仆人的身份和命運,始終是一個為主人服務的“他者”,甚至因為試圖有所改變而迷失了自己的身份。在轉(zhuǎn)變的過程中,史蒂文斯逐步淪為他人的附庸,喪失自我的思想,如同機器一般完成著主人的各項指令。 在成為法拉戴先生的男管家后,史蒂文斯在悄悄地蛻變。他在語言上有了明顯進步,他學會了調(diào)侃逗樂,其技巧雖然沒有嫻熟到產(chǎn)生有效作用的程度,但是他一直在苦苦訓練,以待提高。??碌闹R權(quán)力說認為,權(quán)力的目標在于“馴服”,“一方面使人變得更有用,另一方面使人變得更順從”[5]121,因此掌握話語權(quán)是擁有權(quán)力的關(guān)鍵。在小說的最后,史蒂文斯期待通過努力學習調(diào)侃逗樂來打破自己“沉默”已久的習慣,適時地表達自己,喚醒自我的意識,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從而改變其作為“他者”的卑微形象。小說中,史蒂文斯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形象也有所改變,逐漸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建構(gòu)自己的主體性,變得有血有肉起來。
石黑一雄的名作《長日留痕》,被媒體譽為“一部精心杰作,它既對個人心理進行了令人折服的分析與深究,亦細致入微地描繪了敗落的社會秩序”,作者“以消遣性的喜劇手法妙不可言地對人性、社會等級及文化進行了異常深刻和催人淚下的探究”。[7]208其表層故事是一個名為史蒂文斯的杰出管家的一次驅(qū)車旅行,實則描述的是此人進入自己過去生活的精神之旅,抑或是一次尋求自我的精神苦旅。主人公史蒂文斯是達林頓府中的一位地位很高的男管家,他專注于一份很抽象的責任感,雖貌似十分高雅、紳士,實際上毫無見解,甚至對周圍的世界不具備任何廣闊的洞察力。[8]136無論在有著堅定見解的平民面前,還是在地位極高的勛爵及貴賓面前,他都對各類事情無力效勞,永遠是逃避問題的弱勢個體。盡管美籍新雇主給了他開闊眼界的旅行機會,以此來影響或改變他刻板的生活態(tài)度,但是他已進入了生命黃昏期,已經(jīng)沒有可能改變堅持了一生的生活信條和準則。最終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只是一個經(jīng)歷了困惑與無奈、淚流滿面的羸弱老人。然而,在小說最后,史蒂文斯勇敢地開始反省自己,這種在絕境中挖掘希望的能力既非常悲愴又相當崇高。誠如石黑一雄對史蒂文斯評價的那樣,“他的生存方式已經(jīng)根深蒂固。但我想說的是,無論如何,他最終看清了自己,這對于他就是一個成就,這個成就本身就帶著某種榮譽。他能直面自己痛苦的過去,這種能力是崇高的,具有英雄氣概的”[9]12。行將老矣,史蒂文斯一輩子的“他者”之旅亦將結(jié)束,一切即將成為過去。這正意味著他作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被禁錮已久的人性開始了自我解救。雖然這種解救來得比較晚,猶如落日余暉,但是他開始構(gòu)建的主體性有望改變長期以來的“他者”身份,有望以一個自由人的自我意識來喚醒被禁錮多年的人性。
石黑一雄通過描寫這一殖民意識中的“他者”,重新思考殖民行為及其帶來的精神創(chuàng)傷和身份迷失等不良影響,表達出作者對被統(tǒng)治的“他者”形象的同情和人文關(guān)懷,同時也對殖民意識的出路提出了質(zhì)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