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周恩來民族團結進步思想對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啟示

2019-02-20 15:55李尚旗
關鍵詞:民族區(qū)域民族主義民族團結

何 英,李尚旗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5)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盵1]這體現了中央對我國民族工作的新部署和新要求。民族團結一直是我國處理民族問題和開展民族工作的一項基本準則,是民族地區(qū)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我國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是在我國老一輩革命家的優(yōu)秀民族思想的指導下實現和發(fā)展的。特別是周恩來關于民族團結進步的理論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我國歷史上優(yōu)秀民族政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民族實際創(chuàng)造的產物。因此,認真學習、深刻領悟周恩來對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問題的精辟論述,對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共同發(fā)展,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 周恩來民族團結進步思想的理論內涵

周恩來民族團結進步思想是隨著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豐富和發(fā)展的,其內涵豐富,特色鮮明,是我國開展民族工作的思想指南。

1.1 周恩來民族團結進步思想的科學意蘊

周恩來一直都很注重維護我國民族的團結,早在1935年,紅軍進入甘南時,周恩來就囑咐身邊的警衛(wèi)員“回族風俗習慣和漢族不同,我們作為軍人,要學會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2]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密切關注我國的民族問題和民族發(fā)展,并在指導我國民族工作的實踐中,形成了豐富的民族團結進步理論。

1.1.1 突出“求其在我”是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有效方式

“求其在我”即凡事都應從自身找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別人的錯誤。周恩來聯系歷史上的民族關系指出,“我國很多少數民族最開始是和漢族在同一個地方生活、發(fā)展的,但是后來被逐漸擠到了邊疆,使得他們的發(fā)展受到了很多地域、環(huán)境等的限制。因此,漢族同胞應該多站在少數民族的立場上為他們考慮,盡可能地給予他們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支持,凡事都應“求其在我”。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周恩來還將這種“求其在我”的思想比喻為“還債”。[3]在開展民族工作的具體實踐中,周恩來認為,幫助少數民族發(fā)展應該從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著手,首先,政治上堅持貫徹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再者,經濟上扶持少數民族發(fā)展經濟事業(yè);最后,文化上引導各民族在彼此交往中學會相互尊重和包容各民族多樣的習俗文化。

1.1.2 克服兩種民族主義是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現實途徑

所謂大漢族主義是一種主張漢族的利益和地位都高于其他少數民族的民族主義,與大漢族主義相對的地方民族主義則是一種主張少數民族的利益、地位和優(yōu)先權都應高于漢族的民族主義。顯然,無論是大漢族主義還是地方民族主義,它們都只是從自身利益出發(fā)而沒有考慮兄弟民族的利益,都是不利于民族團結進步的。我國民族之間之所以會存在一些矛盾和隔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兩種錯誤民族主義思想的存在,只有從根本上克服它們,才能逐步消釋各民族之間的隔閡,從而更好地維護我國民族的團結進步。周恩來認為,“克服這兩種民族主義,必須從建立強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的共同目標出發(fā)。沒有這個共同目標,我們就無法克服這兩種錯誤的民族主義。”[4]因為,只有各民族心中都擁有這個共同目標,才能從根本上摒棄這兩種錯誤的民族主義傾向,從而共同為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祖國而奮斗。

1.1.3 “互相以對方為重”是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基礎

促進各民族的團結進步,在處理民族關系上應該突出“求其在我”,在民族心理上必須克服兩種錯誤的民族主義傾向,但民族關系的處理絕不能僅靠單方面的努力,各少數民族也應該從自身做起,為消釋民族隔閡、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因此各民族必須“互相以對方為重”,互相尊重和保障每個民族的平等權利和切身利益。1957年3月25日,周恩來在解決廣西自治區(qū)問題的會議上總結發(fā)言指出,“在處理民族關系上,他同意梁漱溟先生在會議上說過的一句話要互相以對方為重”。[5]“互相以對方為重”也就是彼此在心中存有對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為了對方忘了自己。[6]因為,只要各民族互相以對方為重,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幫助,所有的民族才能逐步擺脫落后的發(fā)展狀態(tài),實現共同發(fā)展和共同繁榮,最終建立一個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1.2 周恩來民族團結進步思想的基本特征

周恩來民族團結進步思想是理論成熟、實踐豐富的科學體系。周恩來總理在深入研究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本質和意義、深刻把握我國民族的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形成的民族團結進步思想,是對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

1.2.1 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一

周恩來民族團結進步思想在我國民族工作的實踐中萌芽、形成,并又在指導實踐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既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周恩來立足于我國民族工作發(fā)展的形勢和特征,結合我國各民族的具體特征、發(fā)展優(yōu)勢和群眾的心理訴求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制定和實施了相應的發(fā)展政策和幫扶政策,并根據政策實施的效果不斷調整和創(chuàng)新,正是在這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形成了系統完備的民族團結進步理論。事實證明,運用周恩來民族團結進步思想來指導我國民族工作,能夠有效提高我國民族事務處理的水平,妥善化解民族矛盾糾紛,促進各民族互相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實現新發(fā)展。

1.2.2 經驗性到科學性的升華

周恩來民族團結進步思想不僅繼承和吸收了我國歷史上處理民族問題的成功經驗,也虛心地借鑒了世界其他國家民族問題處理的經驗,具有歷史性、世界性的特點。周恩來在總結分析我國民族工作實踐經驗和我國民族特性的基礎上,科學研判了我國民族工作發(fā)展的方向、制定了一系列適宜我國民族發(fā)展的原則和政策;根據各民族地區(qū)的不同情況,實施不同的民族政策,并在具體的實踐中提煉總結其科學有效的理論和政策,實現了從經驗性到科學性的升華。

1.2.3 繼承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并蓄

周恩來民族團結進步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毛澤東民族團結思想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例如,在社會改革上,主張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改革應采取和平協商的方式,同時應比漢族地區(qū)的改革和平一些;在少數民族干部的問題上,主張在民族地區(qū)大力培養(yǎng)和使用少數民族干部來推進民族工作的開展;在反對民族主義上,主張反對民族主義,關鍵在于讓各民族群眾樹立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祖國這一共同目標;在民族習俗文化上,主張應相互尊重和包容各民族不同的習俗文化。周恩來對我國民族團結理論的創(chuàng)新,為我國民族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的思想基礎。

2 周恩來民族團結進步思想的實踐推進

周恩來民族團結進步思想絕不是空洞的理論、僵死的教條,而是與我國民族工作開展的具體實踐相聯系的。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民族團結進步思想被應用于具體的民族工作中,在解決民族問題中得出一系列新的結論,使得周恩來民族團結進步思想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為我國民族工作開展提供了重要指導和參考。

2.1 推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

民族區(qū)域自治的理念萌芽于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民族工作實踐中,建國后周恩來對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概念、實行緣由以及具體措施等進行了概括解釋,并親自組織了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在全國范圍內的實踐。1957年,周恩來總結了西藏、廣西等自治區(qū)的經驗得出結論:“我國的歷史沒有為我們締造建立民族共和的條件,而是另一種條件,這種條件適宜于民族合作,適宜于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民族區(qū)域自治不僅可以讓聚居的民族享受到自治權利,還可以讓雜居的民族享受到自治權利。”[7]我國的民族歷史、民族特點、民族分布決定了我國必須推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的目的就是要讓各少數民族群眾能夠自主決定本民族的前途命運,能夠自主管理本民族的內部事務。

2.2 廢除民族壓迫剝削政策,消釋民族隔閡

歷史上,大多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滯后,與長期的民族壓迫政策和漢族反動統治者的壓迫剝削是分不開的,這些壓迫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他們生產的落后和社會發(fā)展的不平衡。廢除民族壓迫剝削政策對消釋民族之間的隔閡和促進我國民族的團結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關于民族繁榮和社會改革的問題中,周恩來指出,“今天,我們要幫助少數民族得到較好的發(fā)展條件,就必須進行社會改革?!盵8]在少數民族地區(qū)進行社會改革的關鍵在于廢除民族壓迫剝削政策。

2.3 推進少數民族地區(qū)社會改革,實現民族共同繁榮

實現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各民族的共同利益追求,也是維護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的物質保障。社會主義時期是民族繁榮發(fā)展的時期,1957年8月4日,周恩來在青島召開的民族座談會上作《關于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的報告,其中談到關于民族繁榮和社會改革的問題,指出:“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大家庭要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在民族繁榮的基礎上前進?!盵9]新中國成立后,漢族地區(qū)通過改革已經轉為社會主義制度,但是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社會經濟制度仍比較落后,很多還處于封建農奴制階段,甚至有的還是奴隸制度,推進少數民族地區(qū)進行改革也就成為國家和黨的重要工作。

2.4 培養(yǎng)和使用民族干部,體現少數民族當家作主

少數民族干部是連接少數民族、順利開展民族工作的橋梁。他們通曉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能夠更加貼近少數民族群眾;他們對本民族有著深厚的感情,能夠更加理解群眾的心理訴求;他們熟知本民族特色和優(yōu)點,能夠為其謀求更適合的發(fā)展出路。因此,大力培育和使用少數民族干部有利于促進少數民族地區(qū)經濟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有利于打破國內外敵對分裂勢力企圖破壞我國民族團結的幻想,有利于保障我國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體現少數民族當家作主。周恩來一直致力于培養(yǎng)和使用少數民族干部,并將它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1975年8月29日,周恩來囑咐準備參加西藏自治區(qū)成立十周年慶祝活動的中央代表團團長華國鋒說:“告訴那里的同志們,要嚴格執(zhí)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注重民族干部的培養(yǎng),使大批民族干部盡快成長起來?!盵10]為了迅速培養(yǎng)和使用少數民族干部,國家也實施了相應的政策。例如,“1950年11月24日,為了能夠更有效地培養(yǎng)和使用少數民族干部,周恩來主持的政務院制定了《培養(yǎng)少數民族干部試行方案》和《籌辦中央民族學院試行方案》等,決定在北京設立中央民族學院,分別在西南、西北、中南等地設立民族學院?!盵11]這些政策的實施,使得各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民族干部的質量和數量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有效地提高了民族工作開展的效率。

2.5 尊重民族風俗習慣,疏通民族關系

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是這個民族特征的外在呈現,也是維系這個民族內部感情的重要紐帶。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僅是對這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心理的尊重,還是對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心理的認同和尊重。周恩來非常重視尊重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這一問題,1956年5月30日,周恩來在接見巴基斯坦伊斯蘭教和印度尼西亞伊斯蘭教兩個代表團時說“我們各民族必須互相合作、互相幫助才能發(fā)展,而漢族應該更多的幫助少數民族。要互相幫助就要互相尊重,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盵12]

3 周恩來民族團結進步思想對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幾點啟示

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最根本的是要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各民族凝聚的力量作為支撐,需要正確的民族團結進步思想作為引導。周恩來民族團結進步思想作為我國協調民族關系、解決民族問題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它的價值并沒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消散,于今天對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開展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建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3.1 堅決反對兩種民族主義,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民族意識

中華民族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從概念上講它是我國各民族的總稱,從內容上講它包括了中國的56個民族以及還未被識別民族的中國公民。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首要的是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民族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決反對兩種民族主義,因為無論是大漢族主義還是狹隘民族主義,它們都只是站在自身民族利益而沒有考慮兄弟民族,甚至沒有考慮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因此它們都是不利于民族團結的,都是不利于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1957年8月4日,周恩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召開的民族工作座談會上也對這兩種錯誤的民族主義思想做出了批判,他指出:“大漢族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都是資產階級的表現,都是錯誤的,如果任其發(fā)展,不僅不利于民族團結,還會造成民族之間的隔閡。”[13]我們應該明確的是在中華民族這個整體概念下,每個民族都是平等的,只有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才能實現真正的民族平等,才能凝心聚力,共筑中國夢。

3.2 堅持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政治意識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作為我國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和幫助民族地區(qū)獲得平等發(fā)展條件的重要舉措。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堅持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政治意識。周恩來在關于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中談到民族區(qū)域自治問題時指出,“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我們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是為了凝聚民族力量,是為了求得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我們只有在共同繁榮、共同發(fā)展的基礎上才能形成真正平等友愛的大家庭?!盵14]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將國家統一領導和民族地區(qū)自治結合起來,既能夠維持國家的完整統一,保障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又能夠充分發(fā)揮各民族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證明,只有堅持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才能使民族地區(qū)得到平等、充分的發(fā)展,才能有效鞏固和發(fā)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從而筑牢各民族群眾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政治意識。

3.3 尊重各民族的習俗文化,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意識

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在于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意識,中華民族文化是我國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通過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交融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體多元文化,其包含了我國56個民族所有的優(yōu)秀文化,并不以任何單一或幾個民族文化為主體。[15]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意識不僅要從整體上尊重、認同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現代文化,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思想;也要尊重、認同各民族的文化,在筑牢中華民族共同文化意識的基礎上實現各民族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歷史上,由于我國地域環(huán)境等因素的限制,每個民族的生產生活幾乎都獨立的固定在一個地方,在這樣的條件下,各個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就會形成不同的風俗習慣,這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的重要呈現,是維系一個民族內部感情的重要紐帶,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尊重各民族文化首要的是尊重和理解它們獨特的風俗習慣,在尊重理解各民族多樣的習俗文化的基礎上,著力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創(chuàng)新和轉型發(fā)展,豐富和發(fā)展中華民族文化的內涵,有效地將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文化意識深深地扎根于各民族群眾中,以共同的民族精神、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歡
民族區(qū)域民族主義民族團結
從震旦到復旦:清末的外語教學與民族主義
民族團結之歌
中國民族區(qū)域自治的理論范式
理解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社會主義的視角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形成與發(fā)展的基本邏輯
韓國歷史編纂學中的民族主義
湖北五峰:民族區(qū)域自治30年實現『三級跳』
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淺析
讓民族團結之花愈開愈艷
關于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實踐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