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角色與關(guān)系是儒家倫理的核心嗎?
——安樂哲儒家角色倫理學獻疑*

2019-02-20 04:06
思想與文化 2019年1期
關(guān)鍵詞:章句安樂倫理思想

學界對儒家倫理是規(guī)范倫理抑或德性倫理的爭論始終存在。安樂哲在《儒家角色倫理學》一書中提出,儒家是注重具體角色與關(guān)系的倫理學,是與西方基于抽象“原理”或“原則”概念截然不同的倫理學話語體系。他通過詮釋儒家角色與關(guān)系的倫理思想,一方面批判西方原教旨個人主義、極端自由主義等觀念,另一方面希望扭轉(zhuǎn)自黑格爾以來西方學術(shù)界“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整體結(jié)構(gòu)性的誤解”(1)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孟巍隆譯,田辰山等校譯,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7頁。原著Confucian Role Ethics: A Vocabulary,2011年由美國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出版。。相較于以往套用“規(guī)范倫理”或“德性倫理”等術(shù)語來釋儒,安樂哲以“角色倫理”重新詮釋傳統(tǒng)儒家倫理思想無疑具有開創(chuàng)性。

安樂哲指出,中國古代“互系”宇宙觀為儒家角色倫理提供了一種“詮釋境域”?!盎ハ怠庇钪嬗^強調(diào)世界萬物之間的普遍聯(lián)系,“當我們看待特別‘事物’性質(zhì)時,在一個過程性世界觀中對它進行思考,特別視點與它們視域的關(guān)系呈現(xiàn)一種對世界系統(tǒng)的全息性認識”(2)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61頁。。他認為這種宇宙觀自古及今都是中國人認識宇宙的方式,而儒家哲學話語就是在這個宇宙觀中逐步形成的。一方面,“互系”宇宙觀為儒家角色倫理奠定了宇宙論基礎(chǔ);另一方面,安樂哲把目光聚焦在儒家的經(jīng)典文本上,為他的論點提供文本依托,尤其是《大學》《論語》以及《孟子》。他在《儒家角色倫理學》的第三、四章,從“仁”、“恕”、“忠”、“義”、“德”等等富有儒家特色的倫理學詞匯入手,論證儒家倫理的核心是“角色”與“關(guān)系”。然而,事實是否真的如他所言,儒家倫理就是角色倫理?對此,學術(shù)界已展開了諸多討論,不少學者提出了質(zhì)疑。(3)吳先伍認為安樂哲的角色倫理學是對儒家倫理的誤讀,角色倫理強調(diào)的是被動的義務(wù)倫理,而儒家提倡積極的責任倫理。(吳先伍: 《儒家倫理的角色化之誤》,《倫理學研究》,2017年第4期。)郭齊勇、李蘭蘭認為,將儒家倫理定位為角色倫理忽視了儒家注重的超越性、絕對性,消解了儒家對“道”的追求。(郭齊勇、李蘭蘭: 《安樂哲“儒家角色倫理”評析》,《哲學研究》,2015年第1期。)沈順福認為以“角色倫理”定位儒家倫理,無法對儒家的性、天命、天道等還有超越性、終極性的概念作出合理解釋,也無法把握儒家的基本精神。(沈順福: 《德性倫理抑或角色倫理———試論儒家倫理精神》,《社會科學研究》,2014年第5期。)這里試圖從《大學》《論語》《孟子》等儒家經(jīng)典文本著眼,反駁安樂哲將儒家倫理視為角色倫理的觀點。認為他將儒家倫理的核心理解為“角色”與“關(guān)系”是片面的。

一、 《大學》: 齊家為本抑或修身為本?

安樂哲多次強調(diào),儒家角色倫理學的精髓在于“關(guān)系構(gòu)成人”的觀念(4)安樂哲在《孔子哲學思微》、《先賢的民主: 杜威、孔子與中國民主之希望》、《和而不同: 比較哲學與中西會通》、Confucian Role Ethics: A Moral Vision for the 21st Century?等多部著作中,都表達了儒家“關(guān)系構(gòu)成人”的觀點,而在《儒家角色倫理學》一書對此觀點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闡述。,即每個人都處在各種各樣的關(guān)系網(wǎng)之中,正是構(gòu)成這種關(guān)系的具體性和特殊性,使得“人”才能“成人”或“成仁”。他認為《大學》“早在儒學傳統(tǒng)的起始階段即奠定了儒學人生觀的基礎(chǔ),闡明人之為人的過程”(5)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05頁。。由各種關(guān)系構(gòu)成的“成人”過程,具體展現(xiàn)在《大學》所描述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諸階段中。這之中,“齊家”是最核心、最關(guān)鍵的階段,因為“家庭關(guān)系之意義與價值,不僅是社會秩序之根本基礎(chǔ),家庭關(guān)系還具有宇宙及宗教性的喻義”(6)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09頁。,人處于家庭關(guān)系之中能夠獲得他所需的價值和意義,體會到神圣的“宗教感”,家庭因此被他稱為“社會和宇宙所有秩序的核心”(7)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10頁。。個人從家庭內(nèi)部修養(yǎng)起始,通過家庭輻射到社會、國家及天下,從而實現(xiàn)宇宙秩序的圓融和諧。人在家庭中,必然會有自己的角色,這種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對關(guān)系做出最大限度發(fā)揮的大思維”(8)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11頁。,角色與關(guān)系是一體兩面的。所以,應(yīng)當使“關(guān)系成為更清晰、具有更豐富意義的聚光點”(9)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06頁。。

毋庸置疑,家庭關(guān)系和角色在《大學》中是重要的,但能否成為《大學》倫理思想的核心和焦點,值得商榷?!洞髮W》的綱領(lǐng)或要義在于“明明德”、“親民”和“止于至善”?!懊髅鞯隆焙汀坝H民”,都是從自身出發(fā)的“為己之學”,并由此進一步達到“至善”之境。在論述如何實現(xiàn)這些綱領(lǐng)或要義的問題上,《大學》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步驟,即: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所有步驟中,《大學》明確提出“修身”是根本和核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10)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北京: 中華書局,1983年,第4頁。。安樂哲以家庭關(guān)系和角色為核心,明顯是對《大學》的誤解。雖然他也承認修身為“本”,“在為仁成仁的重要人生道路上,我們必須將‘本’抓住”(11)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06頁。,但是此“本”是“從個人于家庭內(nèi)部的修養(yǎng)開始”(12)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10頁。,所以家庭才是人的存在基礎(chǔ)與道德本源。在這里,安樂哲對《大學》的理解顯然是“本末倒置”了?!洞髮W》指出,“修身”在于“正心”,“正心”就是要保持人的內(nèi)心不怨、不懼、不偏、不憂。如何“正心”?這就是“誠意”,達到“誠意”就要“慎獨”?!靶奚怼笔怯伞吧鳘殹?、“誠意”、“正心”等層層遞進而完成的?!吧鳘殹笔恰靶奚怼弊罨镜膬?nèi)容。漢代鄭玄將“慎獨者”釋為“慎其閑居之所為”,即在個人獨處時也要注重自己的行為,這是一種高度的自律。朱熹把“慎獨”的“獨”解為“人所不知而己所獨之地也”(13)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第18頁。,將“慎獨”展開為人能達到精神境界。(14)對“慎獨”的思想脈絡(luò)的理解,詳細參考陳來: 《中國傳統(tǒng)道德修養(yǎng)的基本內(nèi)涵——以“慎獨”為中心》,《南國學術(shù)》,2014年第1期。不論是漢代還是宋代,“修身”的起點或“本”在于“慎獨”,立足于“慎獨”的“修身”,主要指向道德修養(yǎng)問題,和角色與關(guān)系的關(guān)系不大。安樂哲將家庭關(guān)系和角色置于中心地位,這與中國傳統(tǒng)對《大學》詮釋的倫理思想不符。

進一步,我們看到,安樂哲以角色倫理來詮釋《大學》的倫理思想,遮蔽了《大學》對個體道德的關(guān)注。“明明德”首先強調(diào)對個體本有的良知的挖掘,且這個挖掘目標是向內(nèi)的不是向外的?!罢\意”、“正心”、“修身”等都注重對個體人格的塑造,都表現(xiàn)為“為己之學”。為己主要表現(xiàn)為德性上的自我完善與自我實現(xiàn),至于通過何種手段來實現(xiàn)自身價值并不是《大學》的焦點。通過承擔家庭角色和社會關(guān)系,抑或其他的方式,這些都只是手段,雖然重要,但卻不具有優(yōu)先性,自我價值的呈現(xiàn)才是《大學》關(guān)注的重心。這種“以自我完善與自我實現(xiàn)為目標,決定了道德涵養(yǎng)主要與自我的努力相聯(lián)系”(15)楊國榮: 《善的歷程——儒家價值體系研究》,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25—26頁。,而不求諸外在的角色與關(guān)系,且“止于至善”才是《大學》倫理思想的真正歸宿。

二、 《論語》中的仁、禮、天

安樂哲將《論語》當作角色倫理學的首要參考文獻,他認為《論語》展現(xiàn)的“是個關(guān)系構(gòu)成性的孔子,用一生的時間,盡可能成功地‘活’他的許多角色”(16)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08頁。。儒家角色倫理學,正是由孔子開其端,孔子所處的社會關(guān)系及其扮演的角色,塑造了孔子的獨特形象。此外,《論語》中的忠、恕、孝、名、仁、義、禮、和等等概念,表達的也是關(guān)于關(guān)系和角色的觀念。這里有兩個問題: 一是孔子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否在于具體的社會關(guān)系與角色;二是孔子倫理思想除了關(guān)系性、特殊性外,是否還有超越性、普遍性的維度。若對《論語》中幾個關(guān)鍵概念進行分析,我們可看出情況并非如此。

首先,對“仁”的片面理解?!叭省笔恰墩撜Z》的核心概念,為論證角色倫理學,安樂哲對“仁”進行了大量詮釋,概而言之,他認為“仁”必須經(jīng)過關(guān)系和角色才能實現(xiàn),“仁者嵌在社會現(xiàn)實之中,是它關(guān)系形態(tài)的構(gòu)成”(17)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41頁。,脫離了關(guān)系與角色的“仁”,如空中樓閣,只是想象。按照角色倫理學的觀點,像父、母、師、子、友等身份角色,蘊含著極強的“規(guī)范性”,“其強制作用比抽象的訓令還要大”,“‘做母親’和‘做鄰居’并非只是‘描述性’的,而是具有倫理‘訓令’功能”。(18)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86頁。順著安樂哲思路,儒家實現(xiàn)“仁”是人所必盡的義務(wù),“由仁義行”便成為一種強迫性的行為。然而,這與孔子的“仁”大相徑庭??鬃印叭省钡囊馓N豐厚,強調(diào)人的自愿原則和積極主動的責任意識是其重要面向。孔子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在此暗示,行仁道的人要有主動的擔當精神。于此,“仁”并不必通過關(guān)系與角色來達成。忠恕之道是“仁”的核心內(nèi)涵,“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19)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第93頁。,“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0)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第166頁。。安樂哲認為“恕”就是人肩負著自身關(guān)系與角色的義務(wù),“相對于他人行為,自己做出的相應(yīng)行為”(21)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315頁。。很明顯,他在這里搞反了自我與他人之間的定位。根據(jù)《論語》,“忠”和“恕”的出發(fā)點都在“己”,正是由于人首先懂得反思這個最切近的“己”,才會意識到對他人的道德責任,“盡己”才能“立人”、“達人”。而安樂哲說“恕”是“從一種謀慮性做法變成人與人關(guān)系行為上的一種即時性、無自我意識的道德智力”(22)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317頁。,這顯然有悖于孔子強調(diào)的“盡己”的自愿原則和主動意識。由此可知,他對孔子的“恕”和“仁”理解不全面,也誤解了《論語》的倫理思想。

其次,對“禮”的狹隘化?!岸Y”是安樂哲論證儒家角色倫理學的重要支撐?!岸Y”在儒家乃至中國文化極其重要,“禮是人的角色及社會關(guān)系的恰宜狀態(tài)”(23)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86頁。?!昂嫌诙Y”便是個人履行好自己的角色、處理好自己的社會關(guān)系,使自身的行為符合道德倫理。安樂哲說:“個人成長只是在紀律之內(nèi)才有可能,這紀律就是形式化的身份角色與舉止行為?!?24)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37頁。這段話能在《論語》中找到根據(jù),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25)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第195頁。然而,孔子沒有將其絕對化、形式化和教條化,而是進一步追問:“人而不仁,如禮何?”(26)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第61頁。“禮”的合法性通過“仁”才能體現(xiàn),如果沒有“仁”為基礎(chǔ),那遵循“禮”只會流于形式,“禮”就失去了它的價值和意義。安樂哲吸收了“不知禮,無以立”部分,對于更根本的“仁”卻視而不見。固執(zhí)于履行角色和關(guān)系的義務(wù),盲目遵從形式化的儀式,與孔子倡導的仁學相去甚遠。

最后,對“天”的多重性的忽視。安樂哲在詮釋儒家倫理時,凸顯其具體性、過程性和關(guān)系性,他明確提出“不再理睬‘超絕’”(27)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331頁。,即否定儒家倫理有超越性和普遍性維度。安樂哲反對以西方基督教的“天”或“上帝”概念來理解儒家的“天”,認為儒家經(jīng)典中“天”就像戴上了“一個人格的面具”(28)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344頁。。他分析了《論語》中幾處對“天”的論述,“天”被理解為“圣人的造就者”、“社會地位和財富的決定者”、“一切現(xiàn)象和自然變化過程的根源”等等。(29)郝大維、安樂哲: 《孔子哲學思微》,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57頁??偨Y(jié)起來,《論語》的“天”是個“有意識、有目的、擬人的神”,是擬人化的、被賦予了人格形象的,但絕沒有西方的神的超越性。安樂哲此論有待商議。馮友蘭指出,儒家的“天”有物質(zhì)之天、主宰之天、命運之天、自然之天和義理之天等五種義涵。(30)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三松堂全集》第2卷,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81頁。而《論語》的“天”至少包括主宰、命運及自然三義?!拔嵴l欺,欺天乎!”(31)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第113頁。表達主宰含義;“不怨天,不尤人”(32)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第157頁。表達命運含義;“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33)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第180頁。表達自然含義。主宰之天和命運之天,都有超越性、絕對性的一面,但它們不同于基督教意義上的“天”,可見,雖則《論語》之天有別于西方之天,但并非就不具有超越性維度。當孔子說“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34)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第98頁。,正是此意。就此而言,安樂哲對孔子的“天”理解不全面,因為“角色倫理”的理論需要而忽視超越性、絕對性的“天”,從而使儒家倫理失去了普遍性的根基,這是他對孔子倫理思想的誤讀。

三、 《孟子》與心、性

安樂哲批判了以往從本質(zhì)主義的角度理解孟子性善論的看法,認為應(yīng)當“將人的初始條件和所處域境考慮進去”(35)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53頁。,而不是用簡單抽象的推理將人置于角色和關(guān)系之外。他試圖闡明《孟子》的倫理思想實質(zhì)也是“關(guān)系構(gòu)成的人”。的確,孟子在論述人性時,主張將人所處的具體境遇納入考查范圍,但這是否意味著人所處的具體過程和關(guān)系構(gòu)成了孟子討論人性的核心和基礎(chǔ),卻值得懷疑。換言之,安樂哲對《孟子》倫理思想同樣存在著多且深的誤解。

首先,對“心”與“性”的誤讀。安樂哲批評許多詮釋孟子哲學的學者們忽略“心”與“性”的區(qū)別,導致誤讀了孟子人性論。他認為“《孟子》所說之心,是拿它作為器官來對待的,與有視覺和聽覺的器官同樣”(36)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55頁。,而根植于“心”的“性”,側(cè)重于后天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人與外在環(huán)境的協(xié)同創(chuàng)造、人與人之間相互聯(lián)系共同構(gòu)成了人性的本質(zhì)。這里有兩個問題,一是安樂哲對“心”與“性”的區(qū)分是否符合《孟子》原意?二是孟子的“性”是否主要在于后天的修養(yǎng)和發(fā)揮,而忽略先天的“善”端?就第一個問題而言,《孟子》中的經(jīng)典表述是:“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37)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第349頁。無論是從歷代注釋還是此段文脈考察看,都很難僅僅將“心”視為與聽覺或視覺類似的器官?!睹献印反_實表達過心作為思維器官的觀念,他說:“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38)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第335頁。但前文“盡心”顯然不是表示“器官”,否則就無法解釋“盡其心”而后如何能夠“知其性”。孟子明確表達了仁、義、禮、智為性,以此反駁告子“生之謂性”的觀點。人區(qū)別于動物,是人所具有的仁義禮智四種道德性,但像饑而求飽、寒而求暖這些與生俱來的自然稟賦,孟子不把它們稱為“性”。孟子的仁義禮智之“性”根源于“心”,他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39)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第338頁。“四端之心”蘊含了四種德性的可能。借用張岱年在《中國哲學大綱》中“本根論”的提法,孟子的“心”是“性”之本根。如果按照安樂哲將孟子的“心”都解釋為同視覺或聽覺相似的器官,那就很難融貫地解釋孟子的“盡心知性”和“四端之心”。針對第二個問題,安樂哲反復(fù)強調(diào)孟子的性善論是“人性之于人格成長之善,人是有向善追求的,而不是說‘性’本身的‘本體’是‘善’”(40)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57頁。。安樂哲的話只講對了一半。包括孟子在內(nèi)的整個儒家都提倡人有向善的追求、人性需要培養(yǎng),但孟子也主張人性本身蘊含有向善的四端之心。這與我們對安樂哲的第二個批評有關(guān)。

對性善論的誤讀。眾所周知,性善論是孟子倫理學的核心,如何詮釋性善論是理解孟子倫理學的關(guān)鍵。安樂哲認為,孟子的“性善”應(yīng)當理解為“我們傾向去做的事情,而不是我們本質(zhì)上是什么”,它是“一種必須加以培養(yǎng)并使之成熟的習性”。(41)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56頁。進一步說,這種“善”的培養(yǎng)是在一種經(jīng)驗的、關(guān)系的世界中完成的,也就是關(guān)系構(gòu)成了人。顯然,安樂哲對孟子性善論的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這可從兩個方面進行反駁。第一,孟子指出:“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42)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第338頁。這里明確表示“仁義禮智”就是人類本有之善性,“善”是上天所賦予而為人心所固有,而不是安樂哲認為的“善”只有通過人的后天實際行動才能達到。第二,孟子還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43)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第335頁。安樂哲認為孟子在這里重點說的是人有向善的追求,而不是講“性”本身是善的。單就這段話而言,安樂哲的理解似乎沒有錯。但如果聯(lián)系孟子講這句話的背景,就容易判斷安樂哲對這句話的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孟子這段話是在反駁告子觀點。告子認為人性本身沒有善與不善區(qū)別,善與不善只是源于后天的引導和培養(yǎng),而孟子對此提出批評,他認為人性善就像水向下流一樣是必然的,人性必然是善的。當然,孟子并不反對人性的后天培養(yǎng),甚至認為后天培養(yǎng)極其重要,這也符合安樂哲的理解,但孟子根本上認為“善”為人性所固有,才有可能擴充和培養(yǎng),以成就理想的人格(“成人”、“成圣”)。從上可知,安樂哲對孟子性善論作了狹隘化的解讀。由于誤讀了性善論,所以他對孟子的人性修養(yǎng)學說也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誤解。

安樂哲一開始就認定孟子的性善是人在“家、國等多形態(tài)、多聯(lián)系的角色和關(guān)系之中”(44)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58頁。逐漸形成的,所以人性的修養(yǎng)主要通過經(jīng)驗世界的培養(yǎng),也就是處理好自身所處的關(guān)系、擔負起自身角色所承載的責任和義務(wù)。誠然,安樂哲的觀點符合儒家提倡的為人臣要盡忠、為人子要盡孝、為人友要有信等一般的倫理要求,但孟子有更根本的人性修養(yǎng)方式,即擴充人天賦的善性良知。孟子說:“人之有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能充之,不足以事父母?!?45)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第338頁。為人乃至為政,首先要擴充人本有的“四端之心”,因為“四端之心”包含了發(fā)展包括仁義禮智在內(nèi)的所有德性的潛能。如若能擴充天賦的善性良知,便能安定天下;如果不能擴充,就連父母都無法侍奉。由此可見,這個天賦的良知之心,才是孟子倫理學真正的核心和起點。安樂哲忽略甚至否定了孟子的這個起點,他認為正是基于各種角色和關(guān)系的“深厚的環(huán)境條件,才使我們有惻隱之心,有羞怯、恭敬之心”(46)安樂哲: 《儒家角色倫理學》,第158頁。。很明顯,安樂哲對孟子倫理思想的詮釋是一種誤讀。另一個佐證是“孺子入井”這一案例。孟子認為小孩落井時,正常人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產(chǎn)生施救的惻隱之心,這時不會去思考小孩與本人有沒有關(guān)系,小孩的父母有沒有權(quán)勢地位,以及救出小孩后能夠獲得多大利益。換言之,在“孺子入井”引發(fā)惻隱之心時,人們完全沒有基于任何的關(guān)系或角色而行動,而是純粹出于天賦的良知良能。這也可證安樂哲誤讀了孟子的倫理思想。

四、 結(jié)語

安樂哲的《儒家角色倫理學》對儒家倫理的解釋有許多創(chuàng)造性,他抓住了儒家倫理注重具體性、關(guān)系性和角色性的一面,并對之進行發(fā)揮,無疑為詮釋儒家倫理提供了全新視角。然而,儒家倫理既注重具體性、過程性,同時也追求超越性和終極性。將角色和關(guān)系作為儒家倫理的核心,必然會掩蓋儒家倫理的豐富內(nèi)涵。如上所述,在儒家經(jīng)典文本《大學》《論語》《孟子》中,角色與關(guān)系是其倫理思想的重要部分,但都未成為核心理念。安樂哲以自身理論需求來詮釋儒家經(jīng)典文本,雖然別開生面,但卻在某種意義上讓人們進一步加深對儒家倫理的誤解。因此,對于安樂哲將儒家倫理定位為“角色倫理”的觀點,應(yīng)當全面分析,多維度評判其理論得失。

導師評語:

黃兆慧的論文對安樂哲的儒家角色倫理學提出批評性意見,有他對于儒家倫理思想的思考。這些思考有可取之處。一方面,該論文肯定安樂哲的儒家角色倫理學所作的創(chuàng)造性貢獻,為詮釋儒家倫理提供新穎的視角;另一方面,指出儒家角色倫理學對于《大學》《論語》《孟子》中的一些觀念有誤讀之處。在這些學術(shù)論辯中,該論文隱晦地區(qū)分了一對概念,即儒家倫理的核心理念與非核心理念。究竟把角色和關(guān)系視為儒家倫理的核心理念還是非核心理念?這篇論文圍繞著角色和關(guān)系為非核心理念這個論斷,就儒家經(jīng)典文本的理解,提出和儒家角色倫理學不同的看法,有啟發(fā)性。

閱讀這篇論文,引出一些相關(guān)性思考。一些思想家以關(guān)系立論,詮釋儒家倫理思想,例如,梁漱溟用義務(wù)關(guān)系來說明傳統(tǒng)社會的倫理特點(《中國文化要義》)。一些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從關(guān)系取向的角度分析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例如,楊國樞從關(guān)系角色化、關(guān)系互依性、關(guān)系和諧性、關(guān)系宿命觀、關(guān)系決定論等角度描繪關(guān)系取向的運作特征(《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本土化研究》)。這些理解和儒家角色倫理學的思路有一致的地方,也有差異之處。此外,安樂哲對儒家倫理的解釋有杜威實用主義哲學的背景,杜威對交往共同體、關(guān)系性自我的理解,在一定意義上成為儒家角色倫理學的學理資源。綜合這些因素,繼續(xù)做一些比較研究,可以深化此話題的認識。

猜你喜歡
章句安樂倫理思想
劉玥辰
軍人情懷
奉天法古:董仲舒家庭倫理思想的雙重樣態(tài)
張珖隸書“安樂泉”三大字碑
《文心雕龍·章句》對初中古詩文教學的啟示
以儒為本與因時之變:顏之推的家庭社會倫理思想論
天臺姑娘
《文選平點》魏晉南北朝文論札記
馬克思倫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一世媗妍,不負安樂負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