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中,采用教學內容情景化、解題思路開放化、教學活動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激活;學生學習興趣;策略
數(shù)學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科目,而應用題則是小學數(shù)學考試中的主要題型,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題能力,對于學生而言,是數(shù)學學習道路上需要努力攻克的堡壘。應用題解題難度大,且小學生由于年紀尚幼,學習驅動力較低,課堂上的自律性和約束力也較差,活潑好動,耐心不足,面對這種乏味且困難的題目,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效率低下。要想提升學生的解題積極性,應該采用合理策略,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解題過程中來,在教師引導下自主思考探究,掌握解題路徑,學習解題技巧,從而提升應用題的解答效率和正確率[1]。
一、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現(xiàn)狀
應用題是小學數(shù)學中的重點知識,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難以攻克的一個關卡。從功利角度思考,能夠準確迅速解答出應用題的學生,在數(shù)學考試中往往占據(jù)著較大的優(yōu)勢,能夠更好地把控考試節(jié)奏,提升考試成績。而站在素質教育角度思考,提升學生數(shù)學應用題的解答能力,相當于在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提升學生分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良好的解題能力意味著學生擁有較高的數(shù)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由此來看,提升應用題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解題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任務。
就當前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現(xiàn)狀來看,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教學方法單一。教師按照既定模式講解應用題,引導學生分析題目,明確解題思路,套用公式,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是有效的,但是缺乏趣味性,課堂枯燥乏味,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導致學生不認真聽講,教學效果有限。②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在傳統(tǒng)的數(shù)學課堂上,教師仍然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被動接受數(shù)學知識,缺乏自主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會影響到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養(yǎng)成,影響到學生自主解答應用題的能力。③學生心理需求遭到忽視。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如果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心理需求,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需求展開教學,會使得學生失去應有的學習成就感,影響到其學習積極性[2]。
二、激活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效果
1.教學內容情景化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小學數(shù)學中,應用題的出題形式,通常是將數(shù)學知識還原到具體情景中,讓學生去解答,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能力。所以,在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善用情景教學法,實現(xiàn)題目形式的情景化,讓應用題變得更具有趣味性,提升學生的解題積極性[3]。
比如,在學習到“整數(shù)的除法”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在設置應用題時,可以引進學生喜愛的一些動畫元素,例如《熊出沒》《喜羊羊與灰太狼》《小豬佩奇》等,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播放相關動畫,讓學生觀看:喜羊羊、美羊羊、懶羊羊一起去果園摘桃子,喜羊羊摘了40個,美羊羊摘了30個,懶羊羊摘了20個,小伙伴商量著將這些桃子平均分成三份,用籃筐背回去,平均每人背多少個桃子?學生在看到這個主題后,興趣盎然,紛紛聚精會神地觀看短片,并且開始記錄關鍵信息,認真解答題目,很快就得到了答案。這樣的出題形式,讓題目變得更具有趣味性,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取生活化情景教學法,將應用題融入生活。比如,在學習到“小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時,可以增添一些生活化的問題,讓學生去計算,例如“媽媽去買菜”“學生購買學習用具”,設置一個應用題:“今天早上,媽媽去超市買菜,買了8.4元豬肉,買了1.8元辣椒,買了1.5元青菜,買了0.6元蔥,請問一共花了多少錢?”學生可以運用自己所學的計算法則,得到結果。這個案例讓學生知道,應用題其實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學會解答應用題,能夠解決不少生活中的煩惱,而且,在平時生活中多動腦,多運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也有利于數(shù)學成績的進步,這樣能夠驅動學生在生活中多思考、多探索,站在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解決問題。
2.解題思路開放化
在傳統(tǒng)的應用題教學模式中,通常教師會引導學生按照步驟去解題,認真審題,提取題目中的關鍵信息,確定已知條件、未知條件,根據(jù)需要解答的問題,理清邏輯,列出數(shù)量關系,再進行計算[4]。為了提升學生的解題速率,還會傳授一些通用的解題技巧,這樣學生在遇到這類問題時,可以不用花費太多的時間思考,可以直接套用公式。比如,在遇到“平均問題”應用題時,就可以套用公式“單量=總量÷數(shù)量”,檢索題目中的關鍵詞“多少”“幾”,后面的數(shù)值通常為被除數(shù),尋找關鍵詞“每”或“一”,后面的數(shù)值通常為除數(shù),這樣可以很快得到正確答案。但其實,這種固定化的解題方式,會讓學生的思維僵化,而且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學生不懂為什么這樣解題,需要不斷記憶積累各類題型的解題公式,記憶量大,一旦題目變式,學生會覺得無從下手。
所以,提高學生應用題解答能力的根本方式,不是告訴學生具體的公式,而是介紹解題的思路,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自己思考所得來的東西,再次使用才比較順手。例如,遇到應用題如下:這里有兩個正方形,邊長為8厘米,拼接成一個長方形,求長方形的周長、面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草稿本上,粗略畫出一個邊長為8厘米的正方形,再畫一個由2個邊長為8厘米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計算,學生出現(xiàn)了兩種解題思路,其一,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乘以2,或者將2個正方形的周長、面積相加;其二,計算長方形的邊長,然后再利用長方形周長、面積的計算公式,得出答案。這兩種解題思路都是可行的,而且計算量也沒有太大的區(qū)別,都是可行的。條條大路通羅馬,開放化的解題思路,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看到題目后,能夠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解題,這樣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
3.教學活動多元化
在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明確學生的心理、性格特點,根據(jù)其知識背景和知識需求展開教學,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活動,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5]。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約束能力弱,但是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求知欲強,好勝心重,希望得到同學的認可,教師的贊揚,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來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一個一個的挑戰(zhàn)中愛上數(shù)學,提升對應用題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倍數(shù)問題”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勝負欲,采用小組競賽的形式,讓學生競爭解答應用題:在熊大和熊二生活的森林里,有松樹和柏樹720棵,松樹為柏樹的5倍,請問松樹和柏樹各有多少棵?將學生分為4人小組,得到正確答案,且解題速度最快的小組將得到小紅花獎勵,這樣的競賽形式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解題積極性,而且告訴學生,在解題時一定要思路清晰,認真計算,這樣才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正確答案。此外,教師還可采用游戲教學法,來提升學生對某一類應用題的解題速率。比如,在學習到“整數(shù)加減運算”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5個小組,進行“玩具商店”的游戲,每個小組發(fā)放一個價值為10至20元不等的“玩具”,發(fā)放10張“一元紙幣”,玩具和紙幣以數(shù)學幾何模型及紙張?zhí)娲寣W生在班級內自由交易,并且記錄交易過程中的公式和“金錢”數(shù)額。這個游戲能夠提升學生的整數(shù)加減運算能力,提升學生在“貿易問題”上的解題能力,讓學生在快樂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數(shù)學知識。
4.評價方式多樣化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應該有充足的耐心,以科學合理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幫助學生成長,讓學生保持對學習的積極性,不斷進步。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采取過程性的評價方式,對于學生在數(shù)學應用題解答上的進步給予一個中肯、客觀的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得到成就感和喜悅感,同時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戒驕戒躁,腳踏實地,爭取進步[6]。比如,有些學生解題速度快,但是知識應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并不強,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贊揚,同時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探討不一樣的解題方式,或者設置一些稍有變化的應用題,讓學生解答,彌補學生在思維上的不足。有些學生對于應用題存在畏難情緒,教師應該給予鼓勵,設置階梯性難度的應用題,讓學生一步一步攻克難關,掌握應用題解答技巧,提升學生的應用題解答能力,增強其自信心,逐步產(chǎn)生學習興趣,克服畏難情緒。
三、結語
在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中,如若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一味向學生灌輸知識,傳輸解題技巧和解題模式,讓學生按照固定路徑解題,學生將無法感受到解答應用題的樂趣,很容易產(chǎn)生厭煩心理,影響到學習效果。為了提升應用題教學質量,教師應正視這些問題,轉變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激發(fā)學生對應用題的解答興趣,就可以提升其學習驅動力,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趣味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去自主思考,主動探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解答應用題,并在解題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讓解題成為一種樂趣,而不是負擔。
參考文獻:
[1]楊妙惠.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策略:以小學六年級為例[J].教育觀察,2019,8(5):107-108.
[2]陳常好.“合作探究模式”在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中的應用[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8(10):127.
[3]王杰.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144-145.
[4]陳來源.“多元齊下,揚長培短”:多元智能與學習風格整合理論在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數(shù)學教學通訊,2018(19):36-37.
[5]施琦.挖掘教材資源 增強應用意識:以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分數(shù)應用題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18(17):85-87.
[6]王周菊.小學數(shù)學應用題教學策略:以連續(xù)求一個數(shù)幾分之幾的應用題為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12):55-56.
作者簡介:馬國杰,1981年7月29日,男,漢族,籍貫:廣州番禺,大學本科,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大石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