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用,是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故而教學的核心價值應聚焦到最具個性、最為核心的語文元素上,語文課堂最重要的作用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言語實踐的機會和平臺,進而發(fā)展言語能力。
關(guān)鍵詞:語用;言語實踐;言語能力
課標中短短幾百字的“前言”,十多次提到了“語言文字運用”,并且將其作為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核心要素,所以,語文教育無論如何改革,無論教材如何改換,語用思想和語用實踐始終是不能缺位的,只有“運用”,才能突出語文內(nèi)在的質(zhì)的規(guī)定性。語用,是語文教學的本然。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語用”訓練點,以言語的實踐為最基本的方法,發(fā)展言語能力。
一、 立足文本,模仿練筆習得語言
在閱讀教學中,練筆的最便捷途徑是借鑒課文的語言形式讓學生掌握寫法,遷移于語言表達實踐。對于文本出現(xiàn)的經(jīng)典語句,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模仿練筆中,內(nèi)化獨特的語言形式,習得方法,使課堂閱讀得到一定延伸。
如《少年旅行隊》一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明亮的陽光在喊他們,窗外的小鳥在喊他們,喊他們到田野里去,到山林里去,到生活里去……”為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表達這句話?筆者做了這樣的指導:這兩句話有兩個對句組成,前半句寫誰在召喚,后半句寫召喚到哪里去。這句話表達了旅行隊隊員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愿望,但不是從隊員“我們”的角度說,而是從陽光、小鳥的角度說,更增強了旅行隊員們時不我待的迫切性。經(jīng)點撥后,學生思路拓寬了,表現(xiàn)出很強的語言智慧。有說“明亮的陽光和窗外的小鳥都在召喚他們到田野里去,到山林里去,到生活里去……”有說“陽光多么明亮,聽小鳥在呼喚,他們要到田野里去,到山林里去,到生活里去……”有說“到田野里去吧,到山林里去吧,到生活里去吧,陽光在喊他們,小鳥在喊他們?!币灿姓f“他們聽見陽光和小鳥都在呼喚自己到田野、山林、生活里去旅行”……在訓練中,學生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特的語言,獲取語言表達的多樣性,提升言語智慧,又積累語言經(jīng)驗,提高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再如教學詩歌《微笑》,讓學生回憶自己給予或接受微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經(jīng)歷,同桌交流后相機指導學生把一個故事提煉成一個詩句,仿照文本表達方式進行仿寫:(有了它,;它使;它是;它為;它有如。);再把學生的創(chuàng)作連起來讀一讀(有了它,友誼天長地久;它使受挫者信心倍增;它使惱怒者怒火頓消;它使失敗者勇氣倍增;它使朋友間的誤會冰消雪融;它是師者對學生的寬容;它為遠行者送去祝福;它使失敗者重燃自信的火苗;它使悲傷者重綻笑容;它是母愛那無言的溫暖——)。在模仿、實踐中,學生集體創(chuàng)作了這首小詩,雖然語言稚嫩了點,但學生在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中進行個性化的言語實踐,并在實踐中表達了對微笑神奇魅力的理解,收到了學習語言,使用語言的功效。
二、 注重體驗,多方實踐感悟語言
實踐是主動的、有挑戰(zhàn)性的。對于閱讀教學而言,語言形式的“秘密”是語文課本中最大的寶藏。言語實踐,應該成為挖掘“寶藏”的鋤頭,幫助學生體會言語的表達效果。
(一) 深層研讀
如對《窮人》第二部分的學習,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問題:“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部分內(nèi)容,把特別想讀給大家聽的話劃下來,想想能從中讀懂什么?!?/p>
在班際交流時,絕大多數(shù)學生特別想把第九自然段讀給大家聽,我又趁熱打鐵,設(shè)計了另一個問題:“讓我們走進桑娜的內(nèi)心,大膽想象,把省略號省去的內(nèi)容補充出來,以小組為單位,每組研究一題,看哪組最能替桑娜說出心里話?!?/p>
這樣,把更多的時間歸還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珍視學生的生命發(fā)展。學生主動積極地讀書、討論、合作、探究,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二) 質(zhì)難解疑
如對《窮人》第三部分的學習,我讓學生自讀后質(zhì)疑,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興趣的問題。學生思維活躍,自讀后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問題。
生1:為什么漁夫的臉變得嚴肅、憂慮?他在想什么?
生2:“是個問題”指什么問題?
生3:為什么用“熬”字?
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邊讀邊悟,在自悟中理解,做到能悟則悟,不能悟則生疑,能生疑則質(zhì)疑,能質(zhì)疑則解疑。在解疑中,老師扮演了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鼓勵者、討論探究的合作者、發(fā)表獨特見解的支持者這一角色,從學生出發(f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讓學生悟出自己的“哈姆雷特”,讓生命充滿閱讀的喜悅!
(三) 激情誦讀
葉圣陶先生說,“敘事抒情的文章,最好還要美讀”,教學中對文中內(nèi)涵深刻的重點句段,指導學生反復朗讀,不斷揣摩,用富于感染力的語言把學生帶進課文,讓學生的情感體驗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
如《和時間賽跑》第四自然段語言清新,平凡中飽含深情,細細咀嚼,讓人口舌生香。可在教學爸爸說的話時,運用“三讀法”。
“一讀”:初步感悟,喚起情感。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在讀后的交流中,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相機板書了“昨天、童年、一生”,隨著時間的流逝,昨天“消逝了”,童年“消逝了”,外祖母的一生“消逝了”,“永遠不會回來”,(我將“昨天、童年、一生”擦掉換成“永遠不會回來”)學生對時間的無情流逝的感受頓時被激發(fā)出來,從而感受到珍惜時間的意義。
“二讀”:品詞析句,升華情感。可將爸爸的話改為詩的形式出現(xiàn),師范讀,以情激情。再將“永遠”“再”“也”“了”這幾個字去掉進行對比朗讀,葉圣陶曾說過:“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蓖ㄟ^對比朗讀,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作者用詞的精妙。學生情隨讀動,理隨讀明。
“三讀”:入情入境,和諧共鳴。在仿寫后,再讓學生讀爸爸的話,這時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了情感共鳴,達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效果。正因為老師的朗讀指導有策略,有層次,因此學生每讀一次,對文本的理解也逐漸由淺入深,讀出不同的感受,情感也層層深厚的。課堂上情動言發(fā),書聲瑯瑯,師生共同體驗了語文震撼人心的特殊魅力。
(四) 標點補白
郭沫若先生說過:“標點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時還在其上?!苯虒W中要把目光聚焦在這些“小”標點運用的秘妙之處,體會它的“大”內(nèi)涵,為學生提供了主動思維的空間,幫助學生觸摸人物隱秘的內(nèi)心世界。如《凡卡》這篇課文中多處使用省略號,其作用也不盡相同。如“親愛的爺爺,發(fā)發(fā)慈悲吧,帶我離開這兒回家,回到我們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凡卡受不住了會出現(xiàn)怎樣的后果呢?又如“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此處省略號,又省略了凡卡受盡折磨的非人生活。筆者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走進凡卡的生活,想象凡卡受到非人折磨的畫面,對省略號處進行補白。學生如臨其境,感同身受,深刻體會到凡卡的痛苦生活、渴望回到鄉(xiāng)下的心愿。通過交流,將省略號轉(zhuǎn)化為催人淚下的畫面,學生的思維在與文本的碰撞中迸射出一朵朵創(chuàng)新的火花,實現(xiàn)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的課堂教學。
(五) 討論剖析
生成討論話題的關(guān)鍵,是看能否在教學中突出新質(zhì)——即知識的生長點和能力的漸進點,要直指豐富多彩的語文現(xiàn)象和語言元素,提煉核心價值,將本來含有無限可能性的課文,限制在一個特定的側(cè)面、特定的“點”作為例子,聚焦到最具個性、最為核心、最能遷移的語文元素上。
《唯一的聽眾》教學中,我把討論重點聚焦在三個句子上:(①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②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③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比較這三句話,討論: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這三處“平靜”的?不難發(fā)現(xiàn)其共同的東西:第一,都集中在面部表情和眼神上;第二,面部表情和眼神絲毫沒有變化,都是“平靜”;第三,“平靜”一詞連續(xù)使用三次,這無疑構(gòu)成了表達上的反復,其間穿插著人物語言。這些神態(tài)和語言描寫,并不是單純?yōu)楸憩F(xiàn)人物服務的,還起到了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第一次平靜地望著我和老人說的話,讓我擺脫了心理負擔,有了繼續(xù)練琴的勇氣和希望;第二次平靜地望著我,給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力量;第三次平靜地望著我,促使我成了演奏小提琴的能手。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神態(tài)和語言描寫中,完成了全文的敘述,實現(xiàn)了文章主題的呈現(xiàn)。
三、 插圖引路,巧設(shè)平臺創(chuàng)造語言
教材中有不少色彩鮮艷、具體形象、富有童趣的插圖,它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又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思維能力,還能提高學生語用能力,因此,我們要根據(jù)文本,讓課文插圖引路,巧妙地設(shè)置語言訓練點。
如《夜鶯之歌》一文,文中有兩幅插圖,第一幅是小夜鶯在小河邊拿著一把刀子削木頭,第二幅是小夜鶯帶著一小隊德國兵走進森林里。筆者在教學之中充分地發(fā)揮出插圖的功效。先后出示這兩幅圖畫,讓學生觀察小夜鶯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然后讓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當?shù)聡鴣砼R之前,小夜鶯;當?shù)聡鴣砼R時,他;當他帶著德國兵走在森林里時,他。”這一簡單卻巧妙的設(shè)計,讓學生頭腦中出現(xiàn),比這兩幅圖要豐富得多的畫面來,而且學生腦中的畫面是靈動的,是鮮活,是充滿感情的,聽了他們在句式訓練中的回答。你會驚嘆:一個生長在和平年代的少年,怎么會對戰(zhàn)爭有如此深刻的體會,仿佛他們就是小夜鶯,正面對著一群兇惡的敵人。是的,藝術(shù)家所創(chuàng)造的審美意境,往往具有攝人心魂的力量,往往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這樣的言語實踐,是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需求,他們沉浸于老師構(gòu)建的言語情境中,樂學、會說,每個人的智慧閃現(xiàn)著熠熠光芒,在言語的創(chuàng)造中逐步成長。
言語實踐是落實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最好落腳點,我們應從語文的角度出發(f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語用”訓練點,豐富言語實踐,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言語能力。
參考文獻:
[1]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A].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仁增.語用——開啟語文教學新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劉愛華,福建省泉州市,泉州泉港峰尾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