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回憶性散文課堂教學策略的實踐路徑
——以朱自清的《背影》為例

2019-01-31 07:50:03朱慶國
中小學教師培訓 2019年3期
關鍵詞:流淚朱自清背影

朱慶國

(江蘇省運河中學初中部,江蘇 邳州 221300)

統(tǒng)編教材中編選了大量的回憶性散文,因其視角獨特、情感往復、言語蘊藉而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本文擬以《背影》為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體會,闡述回憶性散文教學的幾點策略,與同仁分享。

一、把握文體特質:雙重的“我之心”

回憶性散文是作者自述往昔真實經歷和感受的一種文章體式。其文體特質表現(xiàn)于兩方面:一是錯綜的敘述視角,即文本中的“我”的敘述視角和作者寫作時的回憶視角是交錯出現(xiàn)在文章的敘述之中的;二是有兩種“我之心”,一種是文本中的“我”在彼時彼地的感受,另一種是作者在寫作文本時的感受。需要明確的是,兩種感受均是作者發(fā)乎內心之感,只不過是在不同的時空視域和心理狀態(tài)下對同一事件所生發(fā)的不同感觸罷了。同時,兩種“我之心”愈是相背,則文本內在的情感張力就愈是巨大。

因此,我們在解讀和教學回憶性散文時,既要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的“我”在彼時的感受,也要讓學生體會寫作時的“我”在當下的感受,更要比較、玩味、發(fā)現(xiàn)兩個“我”不同感受背后的表達張力和矛盾價值。忽略了這一點,便很難真正走進回憶性散文豐富復雜的情感世界。

朱自清的《背影》何以動人心弦?或許可以從文本中的兩種“我之心”找到端倪。請看下面的教學片斷: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第四段和第五段,圈出相關語句,把握朱自清在彼時彼地的內心感受。

生:從“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么要緊的了?!笨梢钥闯霎敃r的朱自清認為坐車回北京就是一件平平常常的小事,父親送他坐車,不過是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罷了。

生:從“再三勸他不必去”可以看出朱自清不愿意父親送自己,反復拒絕父親,很不耐煩。

生:“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一句中“總……非……不可”幾個詞語,語意層進,可以想見當時父親給朱自清的感受是多么的笨嘴拙舌、礙手礙腳,甚至是丟了自己的臉面,巴不得父親遠遠走開,說明朱自清很嫌棄父親,看不起父親。

生:從“暗笑”“迂”等詞語,我讀出了朱自清對他父親的譏笑、不屑和不滿。

生:從“難道”中可以讀出“我”的叛逆,對父親的囑托毫不領情。

……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讀第五段,找出八年之后朱自清寫作《背影》時,回憶起這些經歷所產生的感受的詞句,說說理解。

生:從“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中讀出了“我”對當時自己的嘲諷,“過分”一詞傳達了自責的心理。

生:朱自清說“唉,我現(xiàn)在想想,我那時真是太聰明了!”意思就是那時太蠢笨了,難道父親是真的“迂”嗎?不懂人情世故嗎?只是當時的“我”完全不能領會父親對“我”的關愛之情罷了!

生:這一段連用兩個“聰明”,我讀出了朱自清對自己自作聰明的后悔。

生:從一個“太”字,我感受到朱自清對當年自己做法的批評,對往事感到追悔莫及。

生:一個語氣詞“唉”,是“我”的長長的嘆息,“我”當年怎么那么少不更事呢?

……

師:比較朱自清的兩種感受,結合全文,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隨著作者的成熟,對父親多了一份理解和體諒。

生:從對比和巨大的反差中,我發(fā)現(xiàn)了作者內心的愧疚。

生:時間沖淡了幼稚和沖動,留下的是父子之間濃重的親情。

生:當年父親的婆婆媽媽,當時的“我”是不以為然的,現(xiàn)在回想起來,點點滴滴都是父親的關愛,我從“再三”“甚是”“頗”等詞語中更讀出了一種婆婆媽媽式的父愛。

生:現(xiàn)在對過往的否定,兩種感受的交替,是回憶,也是道歉,是反省,也是批判。

……

回憶性散文中的兩個“我”——此時的“我”和彼時的“我”——之間往往構成自我批判或自我發(fā)現(xiàn)關系。在《背影》中,此時的“我”多年后回憶往事,情感發(fā)生了動態(tài)的變化。教學時,引導學生尋找、咀嚼和體味這種變化,在兩種感情的懸殊和對比中,就能更深刻地體認作者的所感所思。這樣的教學,就遠比讓學生“理解無微不至的父愛”等教學要深入得多、深刻得多、深情得多。

二、聚焦情感內核:錯位的“我之心”

回憶性散文是作者對過去生命中生活圖景的再現(xiàn),在再現(xiàn)之中不僅會有今昔不同生命感受的錯綜,還會有今時情感滲入、改變、遮蔽乃至替代過去感受的錯位。何以如此?因為回憶性散文的創(chuàng)作緣由是作者此時此地受到了觸動,才憶起了往日的人和事,而且“作者回憶往事時的情感會映射在所憶的往事上,以及回憶往事的整個過程中”[1]。一般來說,作者在冷靜敘述時會真實地再現(xiàn)彼時的感受,而熱烈敘述時則會今昔感受錯置。這里所說的“冷靜”和“熱烈”是針對抒情是否濃郁而言,情感就如同彩光燈,情感愈濃,則顏色愈濃,所映照的一切,即便材質沒有改變,可外在的色彩一定會有所改易。

1947年,《文藝知識》的編者問及朱自清為何寫《背影》,朱自清回答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里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盵2]可見《背影》是一篇帶有很強抒情性的寫人記事散文,朱自清濃郁的情感一定會滲入,甚至籠罩整個的回憶過程。這一點,我們從文中的多次流淚就可以直觀地感受得到。余光中先生認為:“《背影》一文素有散文佳作之譽,其實不無瑕疵,其一便是失之傷感。短短千把字的小品里,作者便流了四次眼淚,也未免太多了一點?!盵3]其實,《背影》中的傷感、《背影》中的眼淚與朱自清在寫作時的情感是分不開的?;蛟S我們還可以這樣認為,朱自清是不是把此時寫作《背影》的眼淚有意無意地轉移、疊加、替代到了彼時在車站的感受上了。當我們找到了這盞情感的聚光燈后,也許就可以更容易窺見《背影》的堂奧。試看下面的教學片斷。

師:結合上下文,并設身處地地想一想,第二次流淚是作者在當時的情境下的自然流淚嗎?說說理由。

生:第二次是作者在離別的車站,看到父親爬月臺,買橘子,目睹背影,當時流下了感動的淚。

生:我不同意,從上文中,我們知道,在車站送別時,朱自清對父親很不以為然,甚至嫌棄父親說話“不大漂亮”,這種情況下給“我”買橘子,“我”是不會感動到流淚的。

生:朱自清當時對父親是拒絕和不滿的,買橘子一事又能帶來多大的震動呢?我覺得當時不可能因為一個笨拙的背影而流下眼淚。

師:那怎樣理解這次流淚呢?提醒大家關注本文的文體——回憶性散文,其中有兩個“我”在抒情。

生:作者收到父親的來信后,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在淚水中憶起往事,會不會給往事也抹上了一層傷感的色調呢?

生:對背影的感受是此時的“我”在晶瑩的淚光中的二度感受,應該是此時的淚水強化了那次的感受。

生: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對父親有了更深的了解,父子之情有了進一步的升華。

生:文章結尾寫父親即將老去了,作者淚如泉涌,再回憶當年的往事,是今時的淚水轉移到了過去,是遲到的、彌補的眼淚。

……

師:從作者當時不流淚,而在寫作時流淚了,卻又把寫作時的情感嫁接到了當時,你悟出了些什么?

生:買橘子雖是小事,卻有父親對朱自清濃濃的愛意,只是當年的朱自清并沒有體會到,現(xiàn)在他理解了,覺察了,所以用眼淚向父親表明他理解了父親的心意。

生:如果說第五段是作者在寫作時直接插入言語進行自我反省和批判,那么此處則是用流淚這一具體的行為間接表達自己的悔意和歉意。

生:這篇文章帶給我的不僅是父愛的感動,還有兒子對父親的愧悔,父子間彼此的和解,我感受到了血濃于水的親情、人間永恒的愛!

生:我領悟到理解愛意要及時,有矛盾也要及時彌補,不要等到日后再去追悔。

……

第二次流淚的原因是什么?教學用書這樣解說:“第二次是在離別的車站,看到父親爬上爬下月臺,‘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是因目睹父親的背影而感動,因背影呈現(xiàn)的老態(tài)而傷感?!盵4]這一表述是含混的,是當年看到父親的背影,還是回憶中目睹父親的背影?如果當年看到父親背影的時候有這樣真切的感動和傷感,那后續(xù)還會不會有父子間的齟齬和沖突?著名特級教師韓軍老師說:“第二次流淚的原因還是‘大去不遠’,不是被父親買橘而感動(反而是反感父親買橘)。”[5]“大去不遠”是什么時候的感受?當然是朱自清收到父親一信而寫作時的感受。李華平教授也說:“其實,《背影》中的父親根本不是實際生活中的朱自清的父親,而是打上了作者情感烙印的文學形象——父親的‘背影’中映射著作者強烈的主觀情感,一如落日余暉中的青山,此時彼刻我們看到的青山與一般意義上的青山是迥然不同的青山。”[6]回憶性散文的教學,只有切中這一情感特點——錯位的“我之心”,沉入文本,與文本深度對話,才能讀出作者隱含于文字背后的曲折,才能探明作者幽微的內心世界。

三、探究表達形式:側重的“我之心”

散文重在表達“我之心”,作為散文中特殊的一類——回憶性散文——側重表達的則是寫作時的“我之心”。同時,《背影》又是一篇講讀課文,承擔著“教一篇”而“知一類”的范式教學任務。教學時,在明確這篇文本表達了什么樣的“我之心”之后,還要探究文本怎樣表達和為什么這樣表達“我之心”。

(一)載體的選擇

情感不能憑空依存,總要有所寄托,或含于事,或寓于景,或托于物,等等。教學時不僅要找到這一載體,還要進一步思考作者為什么選擇這一載體;既要與文本對話,也要與作者對話。教學時筆者問學生,一個兒子回憶自己的父親,可寫的材料會有哪些?可以從哪些方面對父親進行人物描寫?朱自清為什么選擇著力去寫父親的背影?有的學生說車站送別買橘子的背影給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有的學生從父子二人一直不和的關系中猜測或許這些年作者沒有好好地正面看一看父親;有的學生從不描寫父親的面容而去寫背影的比較中感受到作者間接的抒情;也有的同學發(fā)現(xiàn)蹣跚的背影恰好能表達作者此時此刻愧悔的心情;等等。在交流中,學生明確了“背影”這一載體的擇定,其實是作者為了表達自己寫作時的情感需要而為之。

(二)濾掉的信息

回憶性散文的創(chuàng)作是因為作者偶然受到觸發(fā),想起了過往的人和事,又借著對過往的人和事的描寫,來表達此時此刻的情感。因此,作者并不把過往的人和事的一幕幕都敘述出來,而只是有所選擇地敘述那些最能反映此時內心狀態(tài)的典型事件、關鍵場景,等等。當然,為了表達的需要,作者也會有意識地隱晦一些內容。教學時,筆者讓學生探究:朱自清為什么不把他和父親之間的矛盾和隔閡清晰明白地敘述出來?如果把這些信息添在課文中,好不好?再進一步思考《背影》這篇文章指向的讀者是誰?隱去后會收到怎樣的表達效果?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學生明白了作者其實是借這一篇文章委婉地向父親傳遞自己的“愧悔”之意,濾掉這一部分信息的做法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寫作的意圖。

(三)境況的渲染

筆者發(fā)現(xiàn),在有關《背影》的教學案例中,對作者所交代的有關家境的文字,關注者很少。教學時,筆者讓學生找出這些文字——“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并思考:朱自清寫了當時怎樣的家境?為什么用“很是”“一日不如一日”“哪知”“頹唐”等詞語處處強化當時的家境、父親的處境?有的同學體會到反復渲染家境的慘淡,更襯托了父親對“我”的好;有的學生從中感受到了作者沉重的心情;有的學生說作者理解了作為一名父親的不容易;等等。筆者接著問,那父親個人的身體境況又如何呢?學生又去細讀了對父親背影的描寫,從“黑”“蹣跚”“不容易”“努力”等詞語背后感受到了父親的老態(tài),感受到了作者的體諒,感受到了作者對父親即將亡去的悲哀;等等。筆者認為,回憶性散文中境況的渲染,其實是作者寫作時心境的外化,扣住了這一點,也就領會了作者情感表達的基調。

(四)節(jié)奏的打破

回憶性散文中,作者是從文本中“我”的見聞感受的角度編排材料、組織行文的,但有時又會從寫作時“我”的角度插入內容,人為地打破這種敘述的節(jié)奏,而后又回歸到文本中“我”的敘述。教學時,筆者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打破這種敘述的節(jié)奏?學生說是為了插入作者在寫作時的感受,表達作者的愧悔之情。筆者進一步追問,還有其他用意嗎?比如我們改動一下,把第五段的“唉,我現(xiàn)在想想,我那時真是太聰明了”一句去掉,把五、六兩段勾連起來讀一讀,還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從“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于是,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中讀出了兒子對父親的不耐煩的驅趕,有的學生從中讀出了一種冷漠,等等。筆者又引導學生進行改動前后的比較,學生恍然大悟,明白了節(jié)奏的打破不僅可以表達此時的感受,還可以很好地掩蓋作者在那個時候的情緒,更感嘆于作者的表達竟是如此的曲折含蓄。

(五)表述的方式

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對自己過往經歷的描述雖是真實呈現(xiàn)的,但有時會巧妙地運用敘述的技巧來達成寫作時的情感表達的需要。比如《背影》中,“造成祖母逝世、家庭瀕臨崩潰的原因,就是父親道德上的過錯”[7]?!吨熳郧迥曜V》(1917年冬)有如下記載:

“因祖母逝世,回揚州奔喪。父親時任徐州榷運局長。在徐州納了幾房妾。此事被當年從寶應帶回淮陰的淮陰籍潘姓姨太得知,她趕到徐州大鬧一場,終至上司怪罪下來,撤了父親的差。為打發(fā)徐州的姨太太,父親花了許多錢,以至虧空五百元。讓家里變賣首飾,才算補上窟窿。祖母不堪承受此變故而辭世?!盵8]

這一事實,應當如何記述呢?當筆者把這一問題拋給學生時,學生一致認為正確的表述方式應當為:“那年冬天,父親的差使交卸了,導致祖母也死了?!惫P者讓學生探究:為何作者在課文中表述為“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在比較探究中,學生逐漸明確:作者的表述,只交代事實,有意略去了事實間的因果關系,如果朱自清在當年寫作,或許就會清晰明白地表述出來,但時過境遷,作者在寫作時是懷著一種體諒和愧悔的心情,所以才這樣表述??梢?,雖然是同樣的事件,但因側重表達“我之心”的不同,表述的方式也會不同?!侗秤啊分羞@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fā)之于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等。

綜上,回憶性散文的教學,要緊扣文體特質,尋找、比較和體認雙重的“我之心”,聚焦、解析和探明錯位的“我之心”,推敲、考究和歸納作者如何表達寫作時的“我之心”。這樣,學生就能夠超越時空的隔閡,走進回憶性散文微妙難言的情感世界。

王榮生老師說:“依據(jù)體式來閱讀,是閱讀的通則。依據(jù)文本體式來解讀課文,來把握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規(guī)則?!盵9]語文教師要有知“這一類文體”而教“這一篇文章”的教學意識,并努力探究和開發(fā)適宜“這一類文體”的教學的具體策略?!?/p>

猜你喜歡
流淚朱自清背影
匆匆
清芬正氣朱自清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6:22
流淚
感動得流淚
兩個背影
少先隊活動(2021年4期)2021-07-23 01:46:36
背影
鴨綠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10
背影
當代工人(2020年12期)2020-07-23 11:44:04
流淚的紅舞鞋
老情書 朱自清致武鐘謙
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 03:08:31
“心靈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歷程
語文知識(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4
沙田区| 辉县市| 锦屏县| 丽江市| 东乡县| 尚志市| 察哈| 浦县| 陈巴尔虎旗| 新竹市| 嘉禾县| 新沂市| 兴安县| 疏附县| 鹿泉市| 孝义市| 定南县| 连城县| 莲花县| 修水县| 新安县| 靖安县| 台安县| 高邑县| 贵州省| 项城市| 东阳市| 新营市| 吴堡县| 松原市| 洛扎县| 南平市| 盐亭县| 陈巴尔虎旗| 余庆县| 平安县| 鞍山市| 安陆市| 邹城市| 远安县| 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