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
記敘文是初中語文寫作教育的基礎內容也是重點內容,對于初中生來說,寫作不僅是提高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而且對促進初中生養(yǎng)成良好品德,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均起著其他教學手段無法代替的作用。
根據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標的要求,初中語文寫作要求必須“能夠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fā)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從新課標要求來看,這一階段中記敘文寫作是重中之重。表達見聞、體驗、想法,都離不開中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實踐經驗。而要表達得文從字順、具體明確,則離不科學適用的教學方法。提高初中生的寫作水平與語文能力,記敘文寫作是重要的關鍵點,也是突破口。
一、當前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現狀與問題原因
與議論文相比,記敘文在結構與行文上更靈活,更能體現學生寫作上的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也很考驗學生的日常積累。從筆者教學實踐來看,當前初中生記敘文寫作能力與水平整體而言不高,這一點可從記敘文寫作教學現狀中直觀地感受到。
(一)記敘文寫作教學現狀
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方式方法還比較傳統(tǒng),絕大多數時候仍以學生被動式地接受教師指導為主。在作文輔導時,教師更注重對各類方法進行分析指導。但學生們的水平能力并不一致,單純就寫作方法進行教學,實際上忽略了學生寫作水平的差異性,導致少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信心不足。此外關于記敘文的寫作教學,目前也未形成具有高度系統(tǒng),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大部分教師在記敘文寫作教學上無法做到因地制宜,沒有根據當前初中生心理特點與具體需求因材施教,對記敘文教學的方式方法創(chuàng)新不夠。
(二)導致問題的多種原因
盡管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將記敘文作為重點進行講解,但初中學生不愛寫記敘文,寫不好記敘文的問題卻一直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與初中生觀察生活不夠,捕捉現象與事物特點的能力不足有密切關系。另一方面教學方式方法單一、教學內容較為空洞也使得初中生視記敘文寫作為畏途。
1.學生對記敘文文體認知不足
與議論文有規(guī)可循的結構與模式相比,記敘文所包含的要求更多、更復雜,涵蓋的內容也更為多元,也不像議論文那樣可以在短期內掌握并迅速將分數提高。對于記敘文文體,學生往往容易與其他文體相混淆,對表達方式缺乏清晰明確的認知。特別在當前文體要求進一步淡化的局面下,“講文體”似乎正在成為阻礙學生釋放個性的落伍要求。這種情況也進一步導致學生忽視了記敘文文體本身的重要性。
2.教學缺乏邏輯思維系統(tǒng)訓練
缺乏系統(tǒng)科學的邏輯思維訓練也是當前初中生記敘文寫作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初中記敘文寫作不同于小學,大量復雜的人、事、行動的合理組織,邏輯關聯都需要用準確的語言描繪出來。如果缺乏清晰敏銳的邏輯思維,下筆之前沒有一個整體、系統(tǒng)的概念,很容易發(fā)生“想到哪里寫哪里”的情況,現實中這種情況也屢見不鮮。
3.教學方式單一且內容空洞
當前教師缺乏多元教學方式,習慣于從分析入手,每個環(huán)節(jié)基本相同,從內容上分析,來來回回就是立意審題,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對產生審美和學習的疲勞感。有的教師十分強調寫作題材要新穎,可憐現在的學生生活在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之中,缺乏獨特的生活體驗,每次寫作文總是搜腸刮肚,絞盡腦汁,只好寫些乏味的“學騎自行車”“學游泳”“生病深夜送醫(yī)院”“公交車讓座”……其儲存的寫作素材實在太少,其應付寫作的態(tài)度顯而易見。
三、改進當前問題的思路措施
初中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離不開教師的科學引導以及系統(tǒng)訓練的積累。因此,針對目前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三方面入手,從而改善當前不足,解決存在的問題。
1.提高學生文體認知水平
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對記敘文的文體特點進行明確。記敘文歸根結底是生活中發(fā)生的事,親身經歷的、看到、聽到的人和事,都可以成為作文的材料。通過對對話、環(huán)境、事件、人物的舉止言行、表情等的細致描寫,靈活運用記敘文常見的如插敘、倒敘、抒情等技巧手法,強化學生對記敘文的文體認識水平,使學生能夠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融會貫通。
2.強化細節(jié),提升寫作能力
在提升學生對記敘文文體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以及思維訓練進一步提升寫作能力。記敘文如同作畫,點、線、面皆可由文字穿插構成,而每個人的觀察角度和審美能力不同,即使同一景觀,也會有不同的切入點和表現方法。教師在進行引導時,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有代入感,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對問題進行觀察、思考與分析。從而使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領會記敘文的樂趣,并最終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3.系統(tǒng)科學進行全面指導
記敘文寫作也可以被看作是一個量體裁衣的過程,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人與事件很多,需要挑選之后再組織成文。而這個觀察-構思-挑選-組織的過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教師精心安排設計,對學生進行科學全面指導。讓學生能夠根據材料進行詳略安排,對不同的記敘筆法進行反復嘗試,對情節(jié)、轉折、結果、過程進行恰當安排,并針對遣詞造句、詳略剪裁、布局謀篇方面進行系統(tǒng)訓練與全面指導,從而使為學生下一階段的寫作學習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筆者曾觀摩過一堂“如何進行細致描寫”的作文輔導課,開課教師先舉了《在烈日和暴雨下》第二節(jié)烈日照耀下的街道場景描寫,分析總結了細致描寫的幾個方法:調動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運用襯托對比等表現手法……然后給出一段文字“飯桌上,一雙手端起一只飯碗,他吃完了飯”,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來擴寫。學生經過仔細思考,寫出來的文字精彩紛呈,有的寫“干凈小巧的飯桌上,有一雙潔白細膩的小手,左手端起青花瓷碗,右手拿起紅木筷子,挑上幾根碧綠的菠菜,輕送入口,細細咀嚼?!庇械膶懙馈坝幸浑p暗褐色的布滿青筋的大手,利索地拿起粗瓷大飯碗,夾起兩塊紅燒肉,連吃帶嚼,像風卷殘云,桌上的2個菜,一大碗米飯就下了肚。” ……教師指導得法,學生有生活體驗和豐富的想象,所以簡短的一段文字就被學生描寫的有血有肉,細致豐滿。這是一次簡短的擴寫訓練,但對聽課者來說,從細小的“遣詞造句”處來練筆,再慢慢擴展到行文布局,這不失為一個很好的作文引導方法。
四、具體教學案例
以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江山多嬌”為例,這一單元的學習要點是通過游記的閱讀與學習,掌握敘事摹物的切入角度與景物描寫的特點。在學習完本單元后,結合蘇州本地園林眾多的地利,安排學生寫一篇自己眼中蘇州園林的記敘文。由于八年級上學年已學習過葉圣陶的相關文章,因此進行本次訓練時,統(tǒng)一要求學生不對葉圣陶的原文進行模仿,而必須寫自己的觀察所得。記敘的內容可是景物,也可以是人與事,并根據訓練目標,將這一訓練分成三個階段。
首先,讓學生先簡單談出自己對蘇州園林的印象(書本或影視作品中得到的印象均可),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印象確定相應的寫作方向(人、事、景物均可)。在確定寫作方向后,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寫作方向擬出詳細的資料搜集計劃,計劃里要明確自己資料搜集的方式,達成的目標、搜集資料的渠道與途徑、寫作的主題與大致構思等等。
其次,由教師對學生的計劃進行點評,與學生共同商討完善。而第二階段最重要的是由學生按計劃進行實施,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學生必須根據計劃清單完成資料收集、梳理、整合的工作外,還必須抽出時間根據自己的寫作方向對各自確定的園林進行實地觀察與游覽,即學生必須進行有目的的觀察與發(fā)現,將觀察過程中的重點以及個人思考用紙筆或是圖片的形式記錄下來。
最后,動筆寫作階段。在完成實地觀察游覽之后,由學生將自己觀察所得與要點與第一階段搜集得來的資料進行整合,并在對素材整合取舍的基礎上寫作。
因學生前期準備充分,觀察思考得比較細致深入,寫作主題與方向明確,動筆寫作后閃光點不斷呈現。有的學生是寫人,并專門設計了訪問清單對園林里負責維護的工作人員進行訪問與觀察,了解到維護工作中很多有趣而溫馨的小故事。有的學生專門寫園林內建筑物中的窗戶,為此統(tǒng)計出所有窗戶的類型、主要樣式,自己站在不同樣式窗戶內向外觀察的感受。還有學生專門寫園林內的植物與花卉,寫不同季節(jié)變化下植物花卉帶來的不同的美。有的寫假山的設計與安排并從中體會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寧靜致遠的一面。
綜上所述,在系統(tǒng)化的引導下,學生能夠主動將課本所學與和自身經驗聯系起來,以全面、細致、深入思考探索的態(tài)度去寫生活中的人和事。而記敘文一旦與他們的體會與感受發(fā)生聯結,就像一把主動送到他們手中的鑰匙,為他們打開了生活這座寶藏的大門,并讓他們體會到“生活處處皆文章,文章處處皆生活”的道理。因此深入生活,對教師來說,就不愁沒有內容可教,而對學生,則不愁沒有內容可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