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摘 要: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初步了解祖國文字、語言文學與祖國文化而開設的一門課程,是最為重要的“打基礎”階段,而學生在此過程中所形成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都將影響著學生的一生成長。在高年級,生生兩極分化問題變得十分突出,而為了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小學語文教師就要積極實施個性化教學改革,組織差異性教學輔導,為小學生的未來成長做準備。從設計個性化教學任務、制定個性化輔導策略、優(yōu)化個性化語文作業(yè)三個角度來分析高年級的語文教師應該如何組織個性化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組織策略
在高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基本趨于穩(wěn)定,每個學生都形成了不同的語言能力、學習方法與學習經驗。如果教師采用了“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忽視生生差異,那么則會加重生生兩極分化現象,而且也無法照顧到學生個體的學習發(fā)展。在現代教育領域,公平、民主、個性等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也已經有大量的教學理論都已經證明,只有遵循學生的個性成長規(guī)律,優(yōu)化學生的多元發(fā)展,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真正優(yōu)化教育事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因此,高年級語文教師要積極組織個性化教學改革活動,促使小學生實現健康成長。
一、設計個性化教學任務
教學任務一般是小學語文教師根據學生的現實成長情況所確定的,代表著小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可能取得的成長與進步,也是驅動小學生展開自主學習活動的基本動力。因此,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師要考慮小學生的個體差異,盡量設計出層次化、梯級式的語文教學任務,以便讓各個小學生都能積極實現能動探究,切實優(yōu)化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行為。
就如在《泊船瓜洲》古詩教學中,筆者就設計了梯級式學習任務:掌握泊、間、重等多音字的讀音規(guī)律,組詞,積極內化漢語知識;通讀古詩,嘗試自主翻譯古詩內容;補充與豐富古詩的文化背景知識,理解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同時要積極學習古詩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體會古詩的語言特點。在語文課上,筆者就客觀呈現教學任務,鼓勵學生自主確定課堂學習計劃。同時,為了避免學生偷懶,或者強迫自己跟上教學進度,筆者會私下提醒學生、監(jiān)督學生,以免學生做出不準確的學習判斷。由此,各層學生均可積極實現自主學習,而且也能實現學習進步,從而切實優(yōu)化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
二、制定個性化輔導策略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重視教師,因為教師是傳播語文知識的基本負責人。但是,在現代社會中,小學生可以從各個渠道獲取語文知識,如網絡學習、圖書學習、家長指導等,所以新課改越來越看重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認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學生需求提供適當的教師指導,不可強迫、壓制學生。對此,為了突出個性化教學理念,小學語文教師也要積極制定個性化教學輔導策略,幫助學生個體及時突破認知瓶頸,以便進一步優(yōu)化小學生的學習效果。
就如在《草原》一課教學中,筆者就面對本班學生進行了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比如,有的學生吐字不清、朗讀不流暢,且難以代入自己的感情。對此,筆者詳細了解了學生的閱讀感悟,積極進行了朗讀示范,為學生演示了如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筆者也細心糾正了學生的不當發(fā)音,幫助學生斷詞斷句,減慢了朗讀速度,以便學生可以流暢、清楚地朗讀課文。另外,多數學生在分析《草原》的篇章結構與語言特點時產生了一些認知誤區(qū),難以實現深度閱讀。對此,筆者也會認真聆聽學生的閱讀思路,找出癥結所在,以便更好地啟發(fā)學生,使其實現深度閱讀。
三、優(yōu)化個性化語文作業(yè)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業(yè)是小學語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所設計的學科練習,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需要學生完成統(tǒng)一的練習任務。但是,每個小學生的學習效果都不同,所以個性化教學理論認為,教師要尊重學生個體需求。由此,小學語文教師便要積極設計個性化的語文作業(yè),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以便更好地優(yōu)化小學生的學習行為。
就如在《牧童》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設計了基礎題、鞏固題與拓展題。基礎題是圍繞本課的漢字、拼音知識所展開的,需要學生積極回憶漢字知識,靈活組詞、造句。鞏固題則是圍繞《牧童》這首古詩作品的語言特點、古詩內容、寫作方法與古詩主旨所設計的問答題,便于學生積極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積極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思維。拓展題則是以一首全新的古詩為主,要求學生自主分析古詩內容與主旨,翻譯古詩,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分析與理解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學改革是為了兼顧每一個小學生的學習需求,促使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實現學習進步,讓學生遵循自己的認知規(guī)律去實現語言發(fā)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優(yōu)化個性化教學模式,堅持公平教育、均衡教育等理念,為小學生的未來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潘秀玲.基于“個性化”小學教育向度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J].黑河教育,2018(5):34-35.
[2]易友鳳.淺析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個性化教學的策略[J].漢字文化,2018(18):65-6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