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階段,如何在信息技術學科中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如何評價學生的計算思維?筆者認為,計算思維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編程思維,計算思維是人類的基礎思維。小學編程教學起點比較低,以程序設計為主體來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適合成為中小學開展計算思維教育的載體。本文立足計算思維培養(yǎng)研究,以小學生Scratch編程教學為例來探討計算思維培養(yǎng)的模式、策略及評價方法,為計算思維教學以及計算思維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提供一些參考。
通過分析蘇教版五年級Scratch程序設計內容,發(fā)現共有三大主題,學生從易到難探究不同類型的創(chuàng)意表達和作品形式,在整個過程中逐步發(fā)展計算概念和計算實踐,從而培養(yǎng)計算思維的熟悉度和流暢性。程序設計每一課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圍繞一個有趣的任務進行,完全適合應用任務驅動理論下基于計算思維培養(yǎng)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從易到難,涉及排序、循環(huán)、判斷、選擇等與計算思維密切相關的概念與方法。在Scratch教學中,一般采用任務驅動法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探索與實踐,師生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展開教學,在精確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學生通過對學習資源的主動應用,積極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xié)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所以,在任務驅動法基礎上,我們把問題看作任務,分解問題就是分解成多個不同的小任務,由逐個解決到總體解決。基于此,構建了基于計算思維培養(yǎng)的編程教學模式(如圖1)。該模式把師生活動、流程與操作細化,主要分五大步驟,在任務驅動法理論下,編程教學都可以采用這種模式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
下面以蘇教版信息技術教材五年級《穿越迷宮》一課教學為例,闡述如何利用這種基于計算思維培養(yǎng)的小學編程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 問題提出,創(chuàng)設情境
融入計算思維,最重要的其實是教學方法的改革。計算思維不是教學內容的改變,也不是工具的改變,而是教學方法、方式的改變。情境是一節(jié)課的開始,創(chuàng)設一個來源于生活并且有趣的真情境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好的情境不僅能帶出課題,還能適時把問題融入其中。本節(jié)課中,教師以現實生活中學生特別愛玩的傳統(tǒng)迷宮游戲為入口,把學生帶到了生活中最快樂的回憶中,然后運用啟發(fā)式提問“你們想不想自己建造一個迷宮?”引導學生思考,把真實迷宮與計算機上的迷宮產生聯(lián)系,學生由游戲玩家變?yōu)橛螒蛟O計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啟發(fā)學生思考。
情境認知理論認為:知識是情境化的,通過活動不斷地向前發(fā)展。構建與現實生活產生勾連的情境創(chuàng)設最易讓學生產生心靈共鳴,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與興趣,為整個教學學生參與度打下堅實的基礎。
● 有效分解,呈現任務
任務驅動就是教師通過各種“任務”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教師呈現的任務就是要學生做一個開發(fā)者,設計與制作一個迷宮游戲。問題提出后,把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要完成任務碰到的問題是什么?問題意識是思維的動力,所以基于任務的相關問題需要學生思考如何解決。
在《穿越迷宮》一課中,教師引導學生細化問題,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下:
第一,要有一個迷宮場景,如何通過背景功能建立?
第二,要有一個走迷宮的角色,角色的大小如何選擇?
第三,角色會跟隨操作者指針進行移動,面向對象的指令會用嗎?
第四,當角色碰到黑色的欄板返回起點,如何應用判斷指令實現?
第五,角色如果安全走到終點會提示說“I Win!”,應該用什么指令?
● 思維加工,設計任務
確定每個問題對應的任務后,進行抽象建模等思維加工,進行任務設計過程,用程序流程圖說明思考與問題解決的流程。小學生雖然之前沒有接觸過流程圖,但我們可以用流程圖的形式來表示思維思考過程,如“穿越迷宮”思維流程圖(如圖2),這里設計的任務是“用流程圖的方式表現迷宮的實現過程”。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積極接受教師的任務,在不斷思考小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可以不斷地涉及計算思維的相關概念,教師適時提出包括判斷分支、循環(huán)、事件等在內的多個計算思維概念,以加深理解和熟練運用這些概念,并不斷提升學生系統(tǒng)思考和創(chuàng)意思維能力。
● 測試調試,程序開發(fā)
分解的小任務通過問題解決方式設計完成后,就可以開始實施了。這里主要是指進行Scratch程序開發(fā),在流程圖的引導下,把指令模塊按順序裝配,小任務逐個解決完畢后就解決了大任務。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地進行測試與調試(如下頁圖3)。
學生在流程圖的指引下,從易到難把一個個小問題用指令程序解決,在解決任務的過程中,既讓學生體會到了編程的快樂、解決問題的快樂,也在整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有效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
● 內化遷移,總結評價
經過前面各階段的學習,教師和學生一起順利完成了“穿越迷宮”游戲這一任務,教師和學生在此階段要做好總結評價工作。
一方面,由教師組織學生對作品進行評價,并回顧通過編程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評價和概括思維能力,這是計算思維培養(yǎng)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另一方面,教師還應在此基礎上繼續(xù)拓展,讓學生做后續(xù)研究與練習。例如,可以將問題遷移到設置不同的迷宮線路、給迷宮設置障礙等,通過多路徑問題加大難度,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解決這些難度更高的問題。同時,這種計算思維的方法與能力同樣還可以遷移到如吃豆游戲、賽車游戲等其他游戲問題中。
由以上環(huán)節(jié)可知,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貫徹了計算思維,同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使用計算思維方法分析、求解問題。更進一步地,在以后的教學中采用的工具可以從圖像化語言循序漸進地轉化到Python語言。通過編程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編程思維和計算思維能力,當然,計算思維的培養(yǎng)不是信息技術一門課程、幾節(jié)課時就可以培養(yǎng)的,可能需要其他課程如數學、語言藝術等一起培養(yǎng)。
● 結束語
當前國內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隨著可視化編程工具的出現,信息素養(yǎng)中最關鍵的計算思維培養(yǎng)也日益受到重視,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也在不斷深入,需要教師運用合適的教學模式,發(fā)揮主導作用,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以可視化編程為抓手,讓學生在情境中分析問題,用程序方法與計算思維方式解決問題。重視并培養(yǎng)學生計算思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意識和方法,最終是為學生的整體發(fā)展與終身發(fā)展服務。中小學的計算思維教育是基礎,是為以后高等教育做基礎,所以必須從基礎做起。計算思維說到底是一種問題解決的思維,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需要運用計算思維進行解決,因此提高計算思維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