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影強
據(jù)媒體載,吉利汽車的李書福說過這樣一句話:轎車是什么?不就是四個輪子,兩張沙發(fā),一個鐵殼嗎?汽車當然有引擎,李書福只是不談它而已。作為一種教學模式,項目式學習(PBL)目前正在被越來越多引入學科教學,個人以為這正是因為它具有如引擎一樣的作用。
PBL緣何可以擔當如引擎那樣高效高能的核心作用呢?
個人認為如果類比引擎的話,可以總結為這樣幾句話:(1)以表現(xiàn)性作品為代表的目標驅動提供了類似動力的作用;(2)關鍵環(huán)節(jié)、程序和操作工具內蘊了教學行動中“動力輸出”的效應傳遞;(3)PBL的系統(tǒng)作用相當于動力的整合裝置,便于教師將其安放在課程教學的恰當位置(如單元教學或者主題教學)。
圍繞PBL模式,不同的實踐者構造了不同的實踐路線和行動步驟,美國巴克教育研究所的“PBL黃金標準”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引擎”。
巴克教育研究所《PBL項目學習黃金標準》一書將PBL的起源追溯到16世紀意大利的建筑設計等教育。那時候意大利人已經(jīng)設計了“項目”的形式進行專業(yè)教學,而其要素與巴克教育研究所黃金標準的7個中的5個相同。當然,黃金標準中的7要素是經(jīng)過眾多案例打磨提煉出來的,7個要素分別是:驅動問題、持續(xù)探究、真實性、學生聲音和選擇、反思、批評和修改、公眾產(chǎn)品(意大利的項目實踐缺少其中的第2和第5)。具體的使用方式,光明日報社出版的PBL工具箱系列可以參考。
回到信息技術課程,由信息技術客觀知識和技能為課程的主導目標,在課程發(fā)展中發(fā)生了變遷。新的課程目標追求以問題解決為認知情境,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發(fā)展可遷移的情境認知和思維、行動能力。比如計算思維成為2017新課標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超越以前掌握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目標;核心素養(yǎng)框架的定位是超越三維目標框架,明確推薦了PBL教學模式。
如果說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得傳授靜態(tài)的學科知識成為落伍越來越顯然的話,信息社會責任這樣的核心素養(yǎng)必然要求學生在活動中、在可見的作品制作中,去體現(xiàn)去追求。如果沒有真實的問題解決,在一個虛擬技術越來越發(fā)達的時代,真實的信息技術經(jīng)驗的獲得和概念建構都會成為問題。信息領域的內容如此繁多,聚集于信息系統(tǒng)之類的大概念,運用PBL模式進行整合性設計,是課程實施比較合適的選擇。本學科需要一個技術動力裝置,這一裝置以往由教師獨立手工打磨,也有引入種種學習方式的參考。引入一個如PBL這樣的教學技術“引擎”是一個可見的有效選擇。
一種技術必然通過某種具體的裝置發(fā)揮作用。巴克的黃金標準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案例打磨,這個打磨過程是同樣值得我們借鑒的。一線教師從事具體的教學實踐,必然經(jīng)歷一個對教學工具和技術引入,熟練使用,并不斷改造和升級的過程,入乎其內方能出乎其外。行動取向的一線教師,目標驅動、工具中介、整合應用,在自己教學的旅途使用PBL一樣的引擎,帶領學生探索學科的前路。希望有一天,我們也打磨出自己的“黃金標準”,或者其他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