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脾虛濕熱論治糖尿病前期病變經驗

2019-01-05 22:35:39李蔚然彭寶虹李朝喧
中醫(yī)研究 2019年1期

李蔚然,彭寶虹,李朝喧

(1.山西中醫(yī)藥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2.山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山西 太原 030024)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是全世界待解決的難題。糖尿病前期是一種中間代謝狀態(tài),是指血糖升高超過正常范圍,但仍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包括FPG受損(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糖耐量減低(impaired glucosetolerance,IGT)。有研究[1]顯示:目前我國20歲以上成年人糖尿病前期的發(fā)病率約為16 %。循證醫(yī)學資料[2]顯示:幾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要經過糖尿病前期這個階段,每5~10年約1/3患者發(fā)展為糖尿病,1/3維持在糖尿病前期狀態(tài),1/3的患者血糖恢復正常。目前許多世界性的大規(guī)模研究[3]證明:及時對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干預,可有效降低糖尿病的發(fā)生率。因此,及早進行糖尿病前期的治療、延緩糖調節(jié)受損的發(fā)展刻不容緩。中醫(yī)學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越來越多的學者從中醫(yī)學方面對糖尿病前期的發(fā)病機制、臨床治療進行研究,并取得了肯定療效。李化萍等[4]發(fā)現:脾虛濕熱證已成為糖尿病前期的主要中醫(yī)證候。筆者結合中醫(yī)學“治未病”理論,從脾虛濕熱論治糖尿病前期,現將經驗介紹如下。

1 中醫(yī)學對糖尿病前期的認識

糖尿病前期主要臨床表現有口干多飲、胸脘痞悶、體型肥胖,符合中醫(yī)學“脾癉”的論述。“脾癉”一詞最早出現于《素問·奇病論篇》,原文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fā)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至宋金元時期,《圣濟總錄》等以《黃帝內經》為基礎,系統(tǒng)全面地對脾癉的內容進行了詳細論述。根據《糖尿病前期中醫(yī)藥循證臨床實踐指南》,西醫(yī)學也把糖尿病前期歸為“脾癉”范疇[5]。

2 病因病機分析

2.1 飲食不節(jié)

飲食不節(jié)是導致脾虛濕熱的主要因素。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由于肥甘厚味、辛辣香燥的食物占據主導,人們從飲食中攝入了過多熱量,加之喜飲醇酒,而酒性本身即“氣熱而質濕”,肥甘厚味又極具生濕助熱的特性,長期飲食不規(guī)律、無節(jié)制導致脾胃運化失職,濕濁內停,積熱內蘊,化燥傷津,轉為脾癉。

2.2 稟賦不足

《靈樞·五變》曰:“五藏皆柔弱者,善病消癉。”機體全賴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以化生氣血來維持生命活動。倘若先天脾胃功能虛弱,則脾運化功能受損,脾胃失和,腐熟運化不及,導致水谷內停,郁積化熱,濕熱熏蒸,發(fā)為脾癉。

2.3 情志失調

《靈樞·五變》曰:“怒則氣上逆,胸中蓄積,血氣逆留……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快節(jié)奏的生活、高強度的工作給現代人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長時間的精神緊張、刺激及過度的思慮均可導致情志不暢,肝氣郁結,又因肝主疏泄,土得木而達,木不疏土,導致脾胃升降失常,脾失健運,生濕郁熱。

2.4 勞逸失調

現代社會人們長期伏案工作,加之缺乏體育鍛煉,導致氣機不暢,脾胃升降失常,精微失于疏布,精氣不升,糟粕不下,蘊結中焦,濕熱內生,生成脾癉。脾癉多由于飲食不節(jié)、稟賦不足、情志不調、勞逸失調等導致脾胃虛弱,脾氣不足,濕熱中阻;病位在脾胃,且與肝相關;主要病理因素為濕熱。仝小林教授[6]認為:中滿內熱是導致糖尿病前期發(fā)生的關鍵,中滿可理解為脾困,內熱可理解為濕熱。筆者認為:該病主要病機為脾虛濕熱。

3 中醫(yī)藥療法

雖然多項研究均認為包括二甲雙胍、阿卡波糖在內的西藥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發(fā)揮降糖作用,從而有效地將糖尿病前期逆轉為正常糖耐量或維持糖尿病前期狀態(tài),但是西藥的作用靶點相對單一,且其代謝途徑所產生的肝腎損害、乳酸酸中毒、低血糖等副作用及經濟負擔使不少患者對其心有所忌[7]。中醫(yī)藥對糖尿病前期的干預治療具有理論體系較為完善、療效顯著、毒副作用小、價格低廉等優(yōu)勢,已經受到醫(yī)學界的廣泛重視[8]。愈來愈多的研究[9]證實:中醫(yī)藥療法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發(fā)病率。

脾虛濕熱型脾癉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口干欲飲,或口中黏膩,脘腹脹滿,形體肥胖,或兼四肢乏力疲倦,舌質淡、有齒痕,苔薄或膩,脈濡弱或濡數;治療原則為健脾和胃,清熱利濕;用藥多選用佩蘭、白術、茯苓、大黃、黃連、澤瀉、黃芪、山藥、枳實、葛根、甘草片等。眾多醫(yī)家以健脾化濕為治法,通過改善脾胃運化能力來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和血脂,充分改善胰島素抵抗[10]。筆者認為:脾氣虧虛為該病的病機之本,因脾是氣機升降、維系各臟腑的樞紐,若脾不升清,則脾氣不能散精,水谷精微不得布散,脾失健運而生濕化熱,濕熱進一步加重病情,從而加快糖尿病的發(fā)展進程,出現虛實夾雜的證候。因此,筆者治療時在健脾的基礎上加入清熱利濕之藥,以扶正祛邪、標本同治?!端貑枴て娌≌撈分刑岢觥捌D”的治法為“治之以蘭,除陳氣也”,故采用芳香醒脾之佩蘭醒脾運濕;配以白術、茯苓健脾和胃化濕;大黃苦寒,瀉下清熱;黃連清熱燥濕;枳實行氣,使氣化濕亦化;黃芪、山藥益氣生津,黃芪偏補脾陽,山藥偏補脾陰,陰陽相合,共同健脾胃、促運化;葛根入脾、胃經,解熱生津,還可鼓舞脾胃陽氣上升,升清止瀉,生津止渴;甘草片調和諸藥?,F代藥理研究表明:黃連所含黃連素能夠有效改善胰島素抵抗[11];白術、黃芪、山藥均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12]。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清熱利濕之效。

4 病案舉例

患者,女,46歲,2017年6月8日初診。主訴:間斷口干多飲半年,加重2周。患者半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口干多飲,伴乏力,未予重視;1個月前體檢時發(fā)現空腹血糖6.6 mmol/L,自行飲食控制,癥狀未見明顯好轉;近2周因工作勞累上述癥狀加重,自測空腹血糖(FPG)波動于6.3~6.8 mmol/L。既往體健?,F癥:口干多飲,形體偏胖,偶有倦怠、乏力,納差,眠差,大便溏,小便黃,舌質淡胖,苔黃膩,脈濡數。體征:血壓(BP) 130/85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HR) 85次/min,身體質量指數(BMI)25.0 kg/m2。糖耐量實驗檢查示:FPG 6.4 mmol/L,服糖后2 h血糖8.9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 6.1%。西醫(yī)診斷:糖尿病前期。中醫(yī)診斷:脾癉,辨證為脾虛濕熱證。治宜健脾和胃,清熱利濕。處方:佩蘭15 g,白術10 g,茯苓15 g,大黃6 g,黃連6 g,澤瀉10 g,黃芪10 g,山藥10 g,枳實20 g,葛根9 g,炙甘草6 g。15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同時囑患者規(guī)律飲食,控制主食量,適量活動,定時監(jiān)測血糖。2017年6月26日二診:口干、乏力癥狀較前緩解,大便成形,舌淡紅,苔薄黃,脈滑,自測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有所減低。效不更方,續(xù)服 7劑,癥狀明顯緩解,血糖已在正常范圍。隨訪1個月,血糖正常,BMI下降。

5 小 結

目前,糖尿病前期患者處于逐年遞增狀態(tài),而進一步發(fā)展為糖尿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及生存質量,因此有效控制其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在現代社會背景下,脾癉主要由脾虛濕熱內生所致,故治療應以恢復脾的運化功能為基礎。只有脾正常行使其功能,水谷精微才能正常的輸布于機體,充分保證機體的正常代謝,使機體內環(huán)境處于正常的平衡狀態(tài)。在臨床工作中,醫(yī)者應具有前瞻性的意識,將治未病的中醫(yī)學理論運用到糖尿病前期的治療中,同時將疾病與時代發(fā)展相結合,從脾虛濕熱的新角度治療脾癉,充分達到延緩、預防消渴病發(fā)生的目的。

延吉市| 西藏| 平塘县| 招远市| 吉安县| 韩城市| 崇仁县| 凤翔县| 泰和县| 南木林县| 和平县| 额敏县| 浦县| 乐至县| 石景山区| 依安县| 兴宁市| 贵州省| 麟游县| 永善县| 沾益县| 延庆县| 湟中县| 小金县| 松阳县| 环江| 海阳市| 平罗县| 女性| 册亨县| 绥滨县| 普定县| 东光县| 当阳市| 故城县| 丰都县| 集贤县| 万年县| 青岛市| 丰县|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