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勤
【摘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yǎng)語感,不僅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指示,亦是幫助學生提升語文應用能力的必經(jīng)之路。本文中,筆者就將以“初中語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為主要研究對象,從四個角度對其具體的操作方式展開探究,望能夠為廣大初中語文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啟示。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語感 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052-01
一、在閱讀中啟發(fā)語感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斷提高,而很多初中語文教師也會因為學生的這種客觀變化,在展開語文教學時,將領讀、集體朗讀等一系列關于閱讀的行為全部以“自行朗讀”的方式解決。但嚴格意義來說,這種看似節(jié)約時間、提升課堂效率的行為,不利于學生閱讀效果的提升,利用自行閱讀時間草讀、默讀,甚至根本不讀的學生并不在少數(shù),所以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筆者建議教師充分發(fā)揮示范閱讀的作用。
比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的《一棵小桃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作者寄予在這篇作品中的情感,筆者開始以輕松、愉快的語調向學生傳遞一種幸福感和樂趣,表達出作者種下這棵小桃樹時懷揣著的夢想與希望;而其后因為“我”沒有時間照顧這棵樹,筆者在朗讀時內心深處涌起一種失落和哀愁;當處在困境中的“我”看到小樹在風雨中掙扎、同命運斗爭時,筆者內心深處涌起的是贊美、是欽佩——伴隨朗讀情緒的變化,學生會跟隨教師通過聲音和情感營造的氛圍,走進作者所描繪的世界,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代入感。
二、在活動中培養(yǎng)語感
應用實踐是檢驗知識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而在培養(yǎng)初中生語感的過程中,最為有效的實踐空間便是課堂,但倘若僅圍繞課堂進行相關教學、實現(xiàn)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自然是不夠的,因此就需要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支持。
比如筆者會利用課余時間組織班級故事會,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還提升了其語言表達能力,更在自身說故事的過程中增加了語言的感悟能力;再比如舉辦配樂詩朗誦比賽,讓學生自行選擇要朗誦的詩歌及配樂,讓學生在朗誦過程中感受詩歌中寄予的情感;也可以舉辦諸如辯論會等對學生語感和邏輯思維能力實現(xiàn)同步培養(yǎng)的活動——總之這些活動的舉辦為學生應用語文提供了重要的平臺,也為其語感的升華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在角色中強化語感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大量涉及人物及故事情節(jié)類的課文,教師在對這些課文進行授課時,可以充分把握其中的角色和情節(jié),讓學生以“代入”的思想來學習,在角色中強化語感。
比如七年級上冊的《皇帝的新裝》,皇帝決定親自去觀摩這塊美麗的布時,兩位誠實的官員搶先發(fā)聲,用簡短的話語將一塊本質上并不存在的“布”描繪得栩栩如生,也將皇帝帶入了一種恐慌和不安當中;而當稚嫩天真的孩子戳穿這則謊言,人群從竊竊私語變成廣為傳播時,聲音中夾雜著惶恐、畏懼,也夾雜著試探。筆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味這些感情,在課堂上采取角色扮演的“游戲式”教學方式,讓學生的情感深入到皇帝、大臣、群眾百姓及孩子的身上,揣摩他們的內心活動,更可以對故事中沒有以語言表現(xiàn)出的動作、態(tài)度及行為進行主觀性的填補。比如在這場游戲中,有的學生填補出了大臣唯恐被人揭發(fā)、先開口誤導“布”的存在;有的學生則為扮演了兩個騙子的內心,認為皇帝、大臣都是愚蠢和不可救藥的——通過品味、融入等學習過程,學生會從看似平淡的文字中感受一個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物,感受他們的心理,感受平凡文字背后的深意。
四、在背誦中提升語感
初中語文教材中擁有大量的背誦篇目,完成背誦不但是應試的需要,也是讓學生熟練掌握文辭使用習慣、提升語感的重要方式。以眾多立意高遠、情感深邃的古詩篇為例,其大多構思新穎、語言風格自成一派,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在通過進一步了解古詩文而促進背誦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汲取到其中的誕生背景、文化內涵,這些內容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素材,從而在今后的學習尤其是在作文過程中得到充分的應用。但是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學生為了應付背誦檢查、出于考試的需要,會僵硬地記憶文字,這就造成了其本質上仍然對篇目中的細節(jié)、情感把握不清,也就是會背,卻不知具體內容的現(xiàn)實反映。所以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背誦技巧,尤其是古詩文一定要在通曉其背景、用字典故及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展開背誦,否則記憶的文字只是普通的文字,是沒有生命力、沒有靈魂的擺設而已。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為教師所用的、有助于提升學生語感的方法頗多,但其中最為有效的,或者說必然繞不開的則是朗讀。無論是在讀中啟發(fā),還是在閱讀中強化,其都道出了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真諦——只有反復朗讀才能悟出文字中的“味道”,才能細細揣摩遣詞造句中的每一個用心之處,提升語感。
參考文獻:
[1]呂躍娟.基于中學生語文語感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0(05):55-56.
[2]胡瑜.試論初中語文語感教學的重要意義[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