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增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管理學系,上海200062)
根據黨中央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決策[1],按照國務院明確提出的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試點要為其他?。▍^(qū)、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據的要求[2],上海市人民政府在2014年印發(fā)了《上海市深化高等學??荚囌猩C合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為“新高考上海方案”)[3]。設置“3+3”選考模式和院校專業(yè)組①招生模式,是“新高考上海方案”的核心創(chuàng)新之處。這也使得如何同時做到既確?!?+3”選考模式的科目及分數結構有利于考生憑借自己個性化的學業(yè)發(fā)展水平獲得自己所向往大學的新生資格,又能確保大學通過確定的選考科目招到自己合意的新生,確保高校招生對選考科目的真實需求與考生選考的科目之間匹配,成為“新高考上海方案”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核心問題。
有學者運用博弈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對“新高考上海方案”進行研究,發(fā)現其中存在著復雜性、投機性與不可靠性等問題,建議科學設定高校選考要求,發(fā)揮一流大學引領作用,規(guī)范高中教學管理,完善走班制度建設,強化自主選擇理念,優(yōu)化等級賦分制度[4]。
在“新高考上海方案”的院校專業(yè)組招生方面,已有研究發(fā)現“新高考上海方案”在增加學生選擇性和差異性的同時,也產生了諸多有關學科間不等值的質疑,以及理科科目價值可能被低估和不同的選考科目被招錄的機會不同問題[5]。規(guī)定考生選考科目中只需有1門與院校專業(yè)組科目一樣即可報考相應專業(yè),盡管增大了考生和高校的雙向選擇權,但這又成為助長考生在選考中“棄理選文”功利主義傾向的有效機制[6]。調查表明,學生選擇考試科目趨利避害的“技巧”十分顯著,其選擇選考科目多要研究同屆的本地市其他學校學生的選科情況,盡可能避開具有強大競爭對手的學科,確保自己在按比例等級賦分上占優(yōu)勢,從2014年到2016年選擇地理作為選考科目的學生逐年增多[7],地理、生物選科面在80%上下,基本上是“3+1+地理+生物”[8],造成高校院校專業(yè)組對選考科目的真實需求與考生選考的科目之間的匹配性存在很大問題②。新一輪高考改革的最終成效,從根本上說取決于能否有效解決考生選考的功利主義傾向,加強學科、專業(yè)錄取要求與考生知識結構匹配問題是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6,9-10]。建議有明顯單一科目屬性的專業(yè)只設置最相關的一個科目作為報考條件;有多個科目屬性的專業(yè)按科目的主次關系設置科目作為選考要求;交叉類學科按專業(yè)的主科目屬性指定選考科目;招生非常“熱”的專業(yè),用排除不適合考生的方法保證生源范圍[4,6]。
在“新高考上海方案”的選科目等級劃分和選考分值方面,已有研究結果指出,上海方案選考科目最大差距只是語數外的五分之一,遠不及原先實施的“3+1”方案對選考科目的重視,不利于引導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為大學繼續(xù)深造成為拔尖人才而打下牢實的基礎和積累一定的學科素養(yǎng)[8,11]。有的研究建議上海像浙江一樣將分值設定在40~100之間,至少可以引導學生更加重視選考科目的學習,同時有助于提高選考科目對于考生總成績區(qū)分度的貢獻率[9]。有的研究指出,科目及分數確定策略是平衡各種矛盾而采取的一種妥協(xié)機制,為了加強人才選拔和培養(yǎng)的專業(yè)性,鼓勵學生和高校積極確定選考科目,體現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權;在時機成熟時,可以借鑒高校根據院系招生需求對指定考試科目的成績加權的做法,允許部分高校在錄取時對指定“等級考”科目成績進行加權處理(如將3分變?yōu)?分)[12]。有的研究則認為,上海高考方案中選考科目到底劃分多少等級比較合適、設定多少分值比較合理,都需要理論界與實踐界的繼續(xù)研究、試驗與論證[4]。
此外,還有研究指出,上海的高考改革過去有過成功的經驗,今天的設想也有創(chuàng)新之處,但如何兼顧并適應優(yōu)質高校、名校依法自主選拔的層次性和考生依規(guī)自由報考的選擇性,才是考驗上海高考改革方案成功與否的關鍵[13]。而有的研究則主張在堅持改革的根本方向不動搖的前提下,對試點方案的一些技術性、細節(jié)性的設計,應在調研、總結和評估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正確處理科學性和公平性、科學性和可行性的關系,使改革朝著黨中央、國務院指明的方向更加健康地向前推進[14]。
以上呈現的研究表明,現有的研究基本是基于已有高考改革實踐的經驗和根據有關理論對“新高考上海方案”做邏輯推演來發(fā)現問題和提出解決對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新高考作為一項公共政策其真理性,需要通過高考實踐來檢驗?!靶赂呖忌虾7桨浮敝畡?chuàng)新之處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及性究竟怎樣?經過2017年高考實踐檢驗的“新高考上海方案”實際效果究竟怎樣及是否達成了既定的改革目標?應如何對高考“3+3”選考模式和院校專業(yè)組招生模式進行改進和完善?這些問題只有用上海的高考實踐來回答。筆者曾以2017年上海市秋季高考之末位投檔分數作為證據的研究發(fā)現,按專業(yè)組招生的外語科目與其他科目對形成末位投檔分數的貢獻方式相反且強度最大,末位投檔分數線的區(qū)分力主要由語文與數學得分高科目的分數同外語分數之差形成,以及原“985”高校招生的語文與數學對末位投檔分數的貢獻率負向且強度較大,并據此建議將現行的高考科目組合方式調整為語文+數學+優(yōu)勢特長科目+外語科目+兩個擅長科目(簡稱為兩個“2+1”),總分為660分[15]。本文在該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新高考上海方案”的實際效果及其隱含的問題,并對兩個“2+1”方案的科學性進行論證,為進一步完善“新高考上海方案”提供參考依據。
稱 S1j,S2j,……,Snj為考試科目 j的得分模式,其中j的取值為語數較高分數科目(記為YSG)、語數較低分數科目(記為YSD)、外語(記為YY)、選考得分高科目(記為XKG)、選考得分中科目(記為XKZ)及選考得分低科目(記為XKD),1對應于同一分析對象(如專業(yè)組)中所包含高校按自然數順序編號的最小數,n對應于同一分析對象(如專業(yè)組)中所包含高校按自然數順序編號的最大數(即總數)。
規(guī)定任意兩個科目的得分模式之間的皮爾遜積差相關系數為這兩個考試科目的同質度?;谠撏|度,本文運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的因素分析,對同一分析對象內的6個考試科目的得分模式的同質度進行分析,得出末位投檔分數之針對同一分析對象的錄取分數綜合評估函數。
通過將錄取分數綜合評估函數的系數歸一化,計算出有關考試科目在各種招生情形下實際對應的標準權重,并按照語文、數學、外語的滿分150分,三個選考科目的滿分均為70分,重新計算總成績在各種實際招生各科目權重情形下的滿分,并以此為據分析“新高考上海方案”所確定合成錄取分數方法的合理性。
基于2017年上海市秋季高考之末位投檔分數考生將同一分析對象劃分為:末位投檔分數全體考生、同一專業(yè)組全體末位投檔分數考生、原“985”高校全體末位投檔分數考生、本科非原“985”高校全體末位投檔分數考生。
以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普通批次平行志愿院校專業(yè)組投檔分數線[16]、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普通批次平行志愿院校專業(yè)組投檔分數線(第二次征求志愿)[17]所確定的末位投檔考生的數據作為研究的對象。該數據的結構為:院校專業(yè)組代碼、院校專業(yè)組名稱、投檔線、末位投檔考生對應成績。其中,末位投檔考生的成績包括語文和數學合計分數、語文或數學最高分數、外語分數、選考科目最高分數、選考科目次高分數、選考科目最低分數、公示加分項目等。
以全體考末位投檔考生原始分數所得相關矩陣的KMO和Bartlett的檢驗結果為:取樣足夠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為0.854;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為3918.147,顯著水平為0.000。檢驗結果表明,適合進行因素分析。用因素分析所得的解釋的總方差如表1所示。
表1 全體末位投檔原始分數之解釋的總方差
表1表明,適合選取3個因子進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3個主成分作為因子,以及具有Kaiser標準化的正交旋轉法得表2、表3。
表2 總體原始分的旋轉成分矩陣
表2表明,高考科目能歸結為F總S-1、F總S-2及F總S-33個因子。其中,F總S-1主要體現3個選考科目的作用(稱為選考因子);F總S-2主要體現語文和數學兩個科目的作用(稱為語數因子);F總S-3主要體現外語科目的作用(稱為外語因子)。以這3個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可得末位投檔分數的綜合評估函數(F總S):
表3 總體原始分的旋轉成分得分系數矩陣
公式(1)表明,對于考生總體而言,選考科目對于形成末位投檔分數線的貢獻最大,其次是語文和數學科目,最后是外語科目,而且外語科目的貢獻明顯弱于其他科目的作用。
采用與前述整體分析完全相同的方法對原“985”高校全體末位投檔考生③原始分數進行分析可得,其高考科目能歸結為主要體現3個選考科目作用的選考因子、突出體現外語作用的外語因子、主要體現語文與數學中得分低科目作用的語數劣勢因子、主要體現語文與數學中得分高科目作用的語數優(yōu)勢因子等4個因子。據此,其末位投檔分數的綜合評估函數(F985S)可表示為:
公式(2)表明,對于原“985”高校而言,各考試科目對形成末位投檔分數的作用強度較為接近,作用方向完全一致。比較而言,語文與數學中得分低的科目、語文與數學中得分高的科目及選考得分高的科目的作用略強一點。這說明對于原“985”高校的招生而言,語文和數學兩科中考分低的科目對獲得錄取資格的貢獻更大,選考科目中得分高的科目對獲得錄取資格的貢獻大。在這一定程度上能解釋考生為何在選擇科目時放棄難度大的科目而選擇難度較低的科目——難度低的科目更利于自己獲得高的有效考試分數,提高自己被“985”高校錄取的可能性。
采用相同的方法對本科非原“985”高校全體末位投檔考生原始分數進行分析可得,其高考科目能歸結為主要體現3個選考科目作用的選考因子、主要體現語文與數學科目作用的語數因子)、主要體現外語科目作用的外語因子等3個因子。據此,其末位投檔分數的綜合評估函數(Ff985S)表示為:
公式(3)表明,對于本科非原“985”高校末位投檔分數線的形成而言,外語科目作用最大,其次是語文和數學科目,而選考科目的作用明顯弱于其他科目的作用。
鑒于專業(yè)組(5)和專業(yè)組(6)涵蓋高校太少④,對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意義不大,本文只對專業(yè)組(1)、專業(yè)組(2)、專業(yè)組(3)及專業(yè)組(4)采用與整體分析完全相同的方法進行分析。
對于專業(yè)組(1)全體末位投檔考生原始分數的分析可得,其高考科目能歸結為體現選考科目作用的選考因子、主要體現語文和數學兩個科目作用的語數因子、主要體現外語科目作用的外語因子等3個因子。據此,專業(yè)組(1)末位投檔分數的綜合評估函數(F1S)可表示為:
公式(4)表明,對于專業(yè)組(1)而言,選考科目對于形成末位投檔分數線的作用最大,其次是語文和數學科目,最后是外語科目,而且外語科目的作用明顯弱于其他科目的作用。
對于專業(yè)組(2)全體末位投檔考生原始分數的分析可得,其高考科目能歸結為體現選考科目的作用的選考因子、主要體現外語和語文與數學中得分高科目的作用并突出體現外語作用的外語主導因子、主要體現語文與數學中得分低科目作用的校正語數作用因子等3個因子。據此,專業(yè)組(2)末位投檔分數的綜合評估函數(F2S)可表示為:
公式(5)表明,對于專業(yè)組(2)而言,選考科目對于形成末位投檔分數線的作用最大,其次是語文和數學科目,最后是外語科目,而且語文、數學及外語科目的作用明顯弱于3個選考科目的作用。
對于專業(yè)組(3)全體末位投檔考生原始分數的分析可得,其高考科目能歸結為主要體現3個選考科目作用的選考因子、主要體現語文與數學科目作用的語數因子、主要體現外語作用的外語因子等3個因子。據此,專業(yè)組(3)末位投檔分數的綜合評估函數(F3S)可表示為:
公式(6)表明,對于專業(yè)組(3)而言,選考科目對于形成末位投檔分數線的作用最大,其次是語文和數學中得分低的科目,最后是外語、語文和數學中得分高的科目,而且它們的作用明顯弱于其他4個科目的作用。
對于專業(yè)組(4)全體末位投檔考生原始分數的分析可得,其高考科目能歸結為主要體現3個選考科目的作用的選考因子、主要體現語文與數學兩個科目的作用的語數因子、主要體現外語科目作用的外語因子等3個因子。據此,專業(yè)組(4)末位投檔分數的綜合評估函數可表示為:
公式(7)表明,對于專業(yè)組(4)而言,選考科目對于形成末位投檔分數線的作用最大,其次是語文和數學科目,最后是外語科目,而且外語科目的作用明顯弱于其他科目。
分別將公式(1)至公式(7)的系數歸一化計算出各種招生情形下的有關考試科目的標準權重,并按照語文、數學、外語的滿分150分、三個選考科目的滿分均為70分,重新計算各種招生情形下實際總成績的滿分,得表4。
表4 科目綜合權重的標準化與實際總成績滿分
表4表明,按照“新高考上海方案”所設定的權重及各科的賦分方法,只有原“985”高校招生的實際合成錄取總分的權重結構與其基本吻合,而其余招生情形的實際合成錄取總分的權重結構均與其存在明顯差異??傮w來看,除原“985”高校外,用“新高考上海方案”既設的綜合各考試科目總成績的方法所得出的結論過高認定了專業(yè)組(1)—專業(yè)組(4)及考生總體的考試實際總成績,過低認定了非原“985”高??忌目荚噷嶋H總成績。但是,無論是統(tǒng)計意義上的過高認定考生總體的考試實際總成績,還是過低認定考生總體的考試實際總成績,對于具體考生而言所造成的結果卻均有可能相反。
例如,鑒于各科目實際發(fā)揮作用的權重低于既定合成錄取總分的權重有利可圖,理性的專業(yè)組(1)—專業(yè)組(4)的考生及全體高校意義上的考生,均會首選通過提高對自己實際發(fā)展并不有利的英語科目成績的方法,提高自己獲得被錄取的可能性。除非萬不得已,一般都會主動放棄通過提高對自己發(fā)展有利的選考科目成績的方法提高自己被錄取的可能性。相反,非原“985”高校的考生則會因英語科目實際發(fā)揮作用的權重高于既定合成錄取總分的權重無利可圖,選擇放棄提高對發(fā)展自己有利的外語成績的方法增加自己獲得被錄取的可能性,轉而選擇對自己實際發(fā)展并不有利的選考科目成績的方法,或者退而求其次,通過提高語、數科目成績的方法,提高自己被錄取的可能性。
此外,基于同樣的理由也可得出,原“985”高校的考生最有可能按照:選考科目低科目→英語科目→選考科目中科目→選考科目高科目→語數低科目→語數高科目的順序,采用通過提高有關學科成績的方法來增加自己被錄取的可能性。實踐中,鑒于“新高考上海方案”已將選課科目的實際分數強制轉化為參與高考錄取的分數,對于優(yōu)生而言沒有提高自己錄取分數的空間,而語文科目客觀存在的得高分難,以及數學科目得高分對能力的要求高,這些使得通過提高英語科目成績,成為他們考上理想大學的最優(yōu)選擇。但從錄取分數實際合成的權重看,采取這種提高自己被錄取可能性的方法對這類學生的發(fā)展是不利的[15]。
由此可見,“新高考上海方案”并沒有處理好兼顧并適應優(yōu)質高校、名校依法自主選拔的層次性和考生依規(guī)自由報考的選擇性的問題[13]。由于現實中考生、家長及學校的心中客觀存在“985”高校與非“985”高校之分,實踐中所體現的應該是這種劃分下的各考試科目對形成末位投檔原始分數的作用,而不是“新高考上海方案”之專業(yè)組劃分意義下的各科目對形成末位投檔原始分數的作用,這種導致低估非原“985”高??忌煽兊淖龇▌荼匦纬伞靶赂呖忌虾7桨浮眻?zhí)行的阻力。它客觀要求“新高考上海方案”根據現實政策環(huán)境改進和完善自己[18]。與此同時,“新高考上海方案”存在的高估專業(yè)組(1)—專業(yè)組(4)考生總成績,則說明分專業(yè)組招生的效度與信度均需要改進和完善,否則會影響招生的公平性。
對于“新高考上海方案”,基于以上數據分析能得出以下3個結論:
結論1:除了專業(yè)組(2)的高考科目能歸結為選考因子、外語主導因子、校正語數作用因子,以及原“985”高校的高考科目能歸結為選考因子、外語因子、語數劣勢因子及語數優(yōu)勢因子之外,專業(yè)組(1)、專業(yè)組(3)、專業(yè)組(4)及非原“985”高校的高考科目均能歸結為選考因子、語數因子、外語因子。
結論2:除了原“985”高校各考試科目對形成末位投檔分數的作用強度較為接近,以及本科非原“985”高校的外語科目作用最大,而選考科目的作用明顯弱于其他科目的作用之外,專業(yè)組(1)、專業(yè)組(2)、專業(yè)組(3)及專業(yè)組(4)的選考科目對于形成末位投檔分數線的作用最大,外語科目的作用與其他科目的作用相比是最弱的或次弱的。
結論3:“新高考上海方案”綜合合成各科目成績的方法,導致高估考生考試綜合成績和低估考生考試綜合成績的問題并存。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是,英語科目和3個選考科目在實際狀態(tài)下合成錄取分數的權重結構與該方案既設的合成錄取分數的權重結構存在嚴重不一致。
大學招生投檔分數線考生的成績及其構成對于大學和考生而言均是具有質變意義的數據,它體現了考試政策所產生的具有質變意義的政策效果,以其作為證據分析、論證“新高考上海方案”所得出的結論是科學、可靠的。
結論1表明,“新高考上海方案”所設置的高考科目總體上可簡化為選考科目、語數科目、外語科目,而且無論在那種情形下,外語科目均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只有原“985”高校的高考科目可簡化為選考科目、語文科目、數學科目、外語科目。由此可見,外語在高考科目中居于獨立的地位,語數不分的考試設想在非原“985”高校的招生中得到了實現,但在原“985”高校的招生中并未得到實現。
結論2表明,實際考試所蘊含的綜合各考試科目成績的方式,與“新高考上海方案”既設的綜合各考試科目成績的初衷存在不一致現象。這種不一致可能危及“新高考上海方案”所得考試結果的有效性和招生的公平性。
結論3表明,“新高考上海方案”在總體上會導致考生為提高自己被高校錄取的可能性采取選擇不利于自己發(fā)展的科目的備考策略。這與已有有關考生選擇選考科目的研究結論是一致的。因而,無論是從發(fā)揮高考對基礎教育正確價值導向作用的角度,還是從高考為高校選拔合格新生的角度看,調整“新高考上海方案”高考科目的權重結構及賦分,均是改進和完善“新高考上海方案”的必然選擇。
立足以引導和促進考生發(fā)展為本,完善“新高考上海方案”的考試科目設置及其權重結構。具體做法為將“新高考上海方案”科目設置調整為:語文、數學、優(yōu)勢特長科目、外語、兩個擅長科目。其中,語文、數學及優(yōu)勢特長科目為統(tǒng)一考試科目,每科滿分150分,最低0分;外語、兩個擅長科目為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每科滿分70分,最低40分。優(yōu)勢特長科目和兩個擅長科目由考生從思想政治、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7科中自主選定。與之配套的其他政策措施建議在此不再贅述[15]。采用本建議后,考生選考科目總分的權重由原來占總分的31.82%,上升到占總分的43.94%,使得合成總分方法發(fā)生了明顯有利于考生發(fā)揮自己特長的變化。根據表4所確立的實際權重可得表5。
表5 按新建議高考科目組合確定的科目權重結構及總成
表5表明,采用本建議能使認定考生綜合考試成績的誤差(調整后的最大誤差為2.273%)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較好地解決了原“新高考上海方案”過高和過低認定考生綜合考試成績并存的問題。此外,由于優(yōu)勢特長科目的設立和與之配套政策的制定(主要指按照優(yōu)勢特長科目劃分專業(yè)組進行招生),可以預計會有更多的考生將按照自己的特長自主選定自己的高考科目組合,而不是根據規(guī)避別的考生的優(yōu)勢來選擇自己的高考科目組合,能有效緩解甚至完全消除當下考生違背自己意愿選擇高考科目組合的問題[4,19-20]。
需要指出的是,設置選考科目托底保障機制⑤促使學生選考特定學科(如物理)[21-22]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因為,這個機制在保護對特定學科感興趣(有特長)的考生的同時,也保護了對特定學科不感興趣(無特長)甚至對所有學科均不感興趣(無特長,甚至是不學)的考生⑥。
注釋
①所謂院校專業(yè)組是指以本科招生院校根據自己人才培養(yǎng)需要,設置的專業(yè)招生對考試科目組合之規(guī)定所形成的本科志愿填報與投檔錄取的基本單位。一所高??稍O置一個或多個院校專業(yè)組,考生的選考科目只要有1門與該院校專業(yè)組科目要求相同,即具有填報資格。在上海招生高校早在2015年就公布了自己的院校專業(yè)組,并在2017年按照自己公布的院校專業(yè)組在上海開展招生(參見:上海市教育考試院.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志愿填報與投檔錄取實施辦法(滬教考院〔2017〕17號)[EB/OL].[2018-07-10].http://www.shmeea.edu.cn/page/08000/20170317/8038.html.)。
②2017年,在上海市招生的37所高校提出了1096個院校專業(yè)組,傳統(tǒng)文科方向的專業(yè)幾乎完全放開選科,傳統(tǒng)理科方向則基本限定在3門以內,其中,包含有物理學科的院校專業(yè)組有415個,占全部院校專業(yè)組的37.86%。在現行政策下,從錄取角度看至少有占全部院校專業(yè)組37.86%的院校專業(yè)組可以獲得盡管不選考物理,但卻獲得與選考物理相同的報考資格,凸顯出選擇物理“吃力不討好”的問題(參見:張?zhí)烊簦簭慕K省Y市高考選科情況看江蘇高考方案——兼論浙江、上海的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3):33-40,167.)。
③不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④2017年上海市秋季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普通批次設置了6個專業(yè)組。其中,專業(yè)組5涵蓋14所本科高校,實際招生學校13所;專業(yè)組6涵蓋5所本科高校,實際招生學校5所。
⑤托底保障機制是指,在學考的等級考試成績轉化為高考分數中先設定特定學科考試賦分的最低人數(即保障基數),當特定選考科目考試賦分人數少于保障基數時,以保障基數為準,從高到低進行等級賦分的一種賦分規(guī)定。2018年,上海市建立了物理選考科目保障機制(參見: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深化本市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http://gaokao.chsi.com.cn/gkxx/zc/ss/201804/20180408/1674942741.html.2018-7-10.)。
⑥例如,這樣的考生選擇物理不會獲得比他(她)選擇其他科目更差的成績。相反,他(她)選擇考物理可能獲得其遠高于自己實際水平的成績。從這個意義上講,物理托底保障機制也對物理不感興趣(無特長),甚至是對所有學科均不學的考生有利。而這與設立托底保障機制的宗旨是相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