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英
眾所周知,傳統(tǒng)德育課程中的道德存在著知識形態(tài)道德的弊端。杜威在《道德教育原理》中就曾指出:“這種關于道德知識”的教學,實質上并不是德育,而是智育,它的影響,在數(shù)量上是少的,在影響上是微弱的。統(tǒng)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引領教學從知識學習到生活建構,引導學生在多種生活方式中選擇“好”的生活。這一轉變實質就是從知識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轉變。筆者參與了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編寫工作,并深入課堂,聽取了大量的道德與法治課,現(xiàn)就以“周末巧安排”為例,略談感悟。
“周末巧安排”是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們的節(jié)假日”中的第2課。這一課的編寫意圖是讓學生學會合理安排短時段的閑暇生活。本課的教學生長點在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實際,判斷自己的安排是否合情合理;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學會優(yōu)先安排重要的事情;能與老師、父母分享自己的周末計劃,獲得家人支持。
學生的經驗是品德形成的基礎,是對學生進行品德引導的重要資源,更是教學的起點。教師要重視學生經驗的作用,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經驗,找準教學活動的起點,使經驗能促進學生的品德發(fā)展。
教學片段1:
1.師(出示本學期校歷):同學們,數(shù)數(shù)看,一個學期有多少個周末?
生:20個左右。
2.師:同學們,通常我們的生活分為校園生活(周一至周五)和家庭生活(周六、周日)。校園生活由誰安排?周末家庭生活呢?
生1:校園生活是學校老師安排的。
生2:周末家庭生活可以自由安排。
3.師:回憶一下,你周末一般會做哪些事情?與同桌交流。
師請學生中發(fā)現(xiàn)的典型情況在全班交流。
4.師(出示調查情況柱狀圖):老師調查了300位與你們同齡的孩子的周末生活情況,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周末生活是什么樣子的。
……
上述教學片段,旨在達到兩個目的:
一是讓學生認識周末生活,知道我們的日常生活分為校園生活(周一至周五)和家庭生活(周六、周日)兩部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要逐步學習合理安排自己日常短時段的閑暇生活,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二是喚醒生活經驗,讓孩子對過往的生活進行“反芻”和“回望”,想想以往生活中讓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實現(xiàn)道德教育的意義。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礎,小學階段是孩子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能力、生活能力,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在關注生活的基礎上,反思生活,開展價值判斷與討論,讓學生能初步掌握認識事物和現(xiàn)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適應社會的能力。
教學片段2:
小組合作學習,周末如何“巧”安排。
1.第一次小組合作學習
(1)獨立閱讀教材內容(小寶不可以、這樣可以嗎),思考周末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2)選擇一項內容,小組內演一演。
師引領提升:周末可以安排學習、健體、休息、交往、勞動等活動。你想嘗試哪項活動?
2.第二次小組合作學習
(1)獨立閱讀教材內容(怎樣安排更精彩),思考周末生活如何“巧”安排?
(2)小組內交流,歸納出要點,寫在彩紙上。
(3)全班交流,將彩紙張貼在黑板上,圈出要點。
師提升引領:周末生活巧安排重在生活有規(guī)律;與家長多溝通;先做緊急重要的事情;多安排室外活動;勞逸結合;根據(jù)天氣情況等。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以下三個作用:
一是價值判斷,辨析周末生活。以往我們過多地關注了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在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要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通過小組討論并演一演,讓學生知道周末可以做哪些事情,如何去做,不愉快的事情不做,并知道如何避免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
二是反思生活,找出生活缺憾。教學的根本目的不是讓學生學習道德知識,而是引導兒童去選擇和建構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通過羅列富有意義的周末生活,孩子認識到自己原來的周末生活的單一、無序,鼓勵學生在未來生活中去嘗試更有意義的周末生活方式。
三是開動腦筋,安排周末生活。學生知道了周末生活可以安排哪些內容,還要學習如何統(tǒng)籌安排周末生活。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繼續(xù)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方式,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的態(tài)度和反應,適時地調整教學安排,引導學生自己得出“巧”的辦法,增強自我發(fā)展的意識和能力。
生活的過程也是意義建構的過程,或者說是創(chuàng)造“可能生活”的過程。光有關注和反思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引導孩子超越原有生活。通過榜樣示范,使道德觀念具體化、可操作化,使學生感到可親、可敬、可信、可學。
教學片段3:
1.帶領學生觀看視頻:教材上女孩的讀書體會;相親節(jié)目男主人公的自我介紹、成功企業(yè)家的周末生活談、學校少先隊大隊長張虹的自我介紹……
生1:我覺得他們的周末生活很豐富。
生2:我的周末生活都是爸爸媽媽安排的,我覺得室內的活動多了一些。
生3:我也要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周末生活。
2.師:這是張虹同學的周末生活安排表,大家來談一談,安排周末生活要注意些什么?
生1:我覺得張虹的周末生活安排得很緊湊。
生2:我覺得張虹把探望外公外婆和晚餐結合起來非常好,一舉兩得。
生3:我覺得張虹可以把檢查作業(yè)放在前面一些,因為到了周日晚上再檢查如果發(fā)現(xiàn)漏做少做再補的話,會來不及。
3.學了這一課后,你最想對爸爸媽媽說什么?
生用一句話來表達,教師用手機現(xiàn)場拍攝,轉換到大屏幕上顯示。
4.課外實踐,周末生活來體驗:與家長一起制定自己的周末計劃;按照計劃過一個有意義的周末。
……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旨在取得以下三個教學效果。
一是榜樣示范,提升認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典型人物的切身體會,引領學生超越原有生活經驗,具有建構高質量的未來生活的認知水平。
二是表格示例,具有可操作性。通過張虹的周末生活安排表,讓學生知道周末生活計劃要具體、有內容,要考慮到自己與身邊的人的實際情況。
三是實踐體驗,指引未來生活。兒童生活的建構絕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涂爾干就曾指出,“我們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圍局限于教室中的課時:它不是某時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時每刻的事情”。最想對爸爸媽媽說一句話,是學生學完本節(jié)課的最大體會,是一種頓悟的表達,新生活的開啟。課外實踐,讓學生與家長一起制定周末計劃并實施,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本課的教學目標,能促進學生道德的持續(xù)發(fā)展。
我國的小學德育課程多是兼職教師承擔,本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也處于弱勢地位。如果我們的教學只是以知識內容為載體的話,那么教學就很容易變成死記硬背,我們的道德教育就成了典型的知識傳授型課程。在小學現(xiàn)行《道德與法治》統(tǒng)編教材中,課文的結構就預設了引導兒童生活建構的教學目的,通過關注生活、反思生活和超越生活這三個緊密相連的板塊來實現(xiàn)。這有待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加以關注并進一步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