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泉
這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小說,但小說中的人和事都是真實的,而且并不鮮見,它們就發(fā)生在你身邊或者你自己身上?,F(xiàn)在,我們的每一天,都想象不出明天會發(fā)生什么,說生活比小說更精彩,真還有一定道理。
小說的主人公叫王屋山,就在王屋山要給兒子舉辦新婚典禮的時候,新娘子突然不來了,原因很簡單,就是問王屋山再要二十萬塊錢,不給就不來了。新娘子的決定是多么簡單輕率!她哪管你置辦了多少酒席,請來多少客人,她哪管人們說三道四?除了錢,她什么都不管。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但在這種真實面前,人們還不敢相信或者不愿意承認這樣的真實?,F(xiàn)實中的那個父親,從此以后害怕見人,郁郁寡歡,一直都不敢往人多的地方走,心里承受著怎樣的痛苦啊!那么,小說中的王屋山,會不會倒下呢?愚公移山寓言里的那座王屋山,是不是會被今天的人們輕易移走?
今天,我們遇到了多少想不清又不敢相信的事情?
別以為氣候變暖跟溫暖是一個意思,那是災(zāi)難,盡管人類已經(jīng)意識到了破壞自然的后果,已經(jīng)開始節(jié)能減排。
那些有權(quán)有錢的人,他們懷里摟著下一代,嘴里唱著遲來的愛,嬉皮笑臉,毫無羞恥,這又讓我們感到了什么?
我們的食品、藥品、甚至是給小孩注射的疫苗,那是要關(guān)系到孩子一生的問題啊,可制藥公司竟敢公然造假。
為了錢,父親狀告兒子,兒女狀告父母,兄弟姊妹對簿公堂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
這是怎么了?今天到底怎么了?
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讓人糾結(jié)的年代。吃的喝的有了問題以后,空氣又有問題了。從天上到地下,幾乎沒有沒問題的情況。問題來自哪里呢?很多來自人,人要是不瞎胡搞,就不會搞出問題來。
當小說遇到這樣的現(xiàn)實,小說還怎么寫?
插點題外話,也許也不是題外話。在青島啤酒節(jié)期間,我旅行到了青島市的黃島區(qū),晚上去了黃島啤酒城。青島和黃島隔海相望,過去被稱為“青黃不接”,現(xiàn)在有了跨海大橋和地下隧道,就不是“青黃不接”了。我們一行人,坐在一家飯店外面,飯店的掌柜是個二十啷當?shù)男」媚?,有人叫她老板娘,她更正說,她不是老板娘是老板。這樣,她就有了正式稱呼:女老板。女老板很機靈,很快就把我們留住了。在飯店外面,拼起兩張大方桌,我們開始享受夜幕下的青島啤酒節(jié)。當然是要喝啤酒的,一問價錢,喝一扎啤酒要比啤酒城外面多五十元,外面是二十八元一扎,里面是七十八元一扎,為了氣氛,貴多少也得喝。一個賣花的小男孩過來了,他母親在一邊走來走去,孩子給母親錢時,母親很安靜,收了錢也不看一眼孩子。又過了一會兒,一個小女孩也過來賣花了,吃著海鮮喝著啤酒的人們又買一束小女孩的花。又過了一會兒呢,一個女人抱著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又來賣花,女老板就發(fā)話了,就阻止客人買花,說你們要是買起來就沒完沒了,這個走了那個來。女老板還憤憤地說,大人的罪惡是不能讓孩子來贖的,他們的父母這樣對待孩子,是要遭報應(yīng)的。這話是什么意思?大概就是說,你若沒有能力養(yǎng)活孩子你就不應(yīng)該生下孩子。但是,女老板為什么不追問一下,她們?yōu)槭裁催B孩子都養(yǎng)活不起?懷里抱著女孩的女人還站在旁邊不走,可女老板就是不讓人們買花,不停地說不能買不能買,去去去,去去去。不買花也罷,我們給了小女孩一串羊肉串,那個母親把小女孩放到地上,小女孩站在地上吃羊肉串,吃出很香的樣子,讓我看著心里很難受。在啤酒城里買一扎原漿青島啤酒要多花五十元,女老板怎么不說這啤酒不能買?人就是這樣,自己掙多少錢都不嫌多,小女孩或者小男孩賣一束花只要十元二十元,女老板就嫌多了,恨不得所有的錢都不往別處流通,都流通到她口袋里。有個賣花的小女孩又過來了,說要掙一點學(xué)費錢,我給了小女孩二十元錢,對小女孩說,錢你拿走吧,花我就不要了,小女孩流著淚,鞠了一躬,走了。
在啤酒節(jié)浮華的背后,讓我感到了一種悲傷的情緒。
想想看,所有人的煩惱是不是整個社會的煩惱?它已經(jīng)讓我們難以對付,甚至難以忍受,而以家庭為單位的生活狀態(tài)將不斷地給我們以新的思考,讓我們發(fā)現(xiàn)整個社會出現(xiàn)了問題,而不是哪一個家庭出現(xiàn)了問題。我們?yōu)槭裁闯33錆M煩惱但卻不會頹廢,就是因為有親情和愛心不斷給我們注入力量,讓我們跨過煩惱之河到達愉快的彼岸,如果沒有親情和愛心,我們將難以對付這樣的今天。
今天,我們生活的陸地正在傾斜,而沒有人能像一座孤島獨立存在,所以我們必須關(guān)注生活,不管我們的關(guān)注有沒有用,我們都得關(guān)注。
人們常愛問一句這樣的話,你說小說有什么用?這個問題常常讓寫小說的人陷入尷尬。小說不是物質(zhì),誰想立竿見影地看到小說的物質(zhì)作用,顯然是犯了實用主義的錯誤。那么小說到底有什么用?這個問題沒有必要問作者,那要問誰?要問讀者,問一下讀者在讀完小說的時候是不是發(fā)生過什么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是小說的用處。小說,是具有《史記》價值的一種文體,若干年以后,多少代人都消失了,多少種政治也變成了令人費解的東西,但是小說還有用。那時候的人,可以通過閱讀小說,知道人類曾經(jīng)的生活習(xí)俗和生存狀態(tài),從而獲得改變現(xiàn)世的種種經(jīng)驗,這就是小說的“史記”作用。
常言說,養(yǎng)兒防老。現(xiàn)在看,防不防老,真是說不清了。但是,人類要延續(xù),不養(yǎng)是不行的,那該怎么辦?毫無疑問,只有愛心才能解決人類的煩惱問題,只有愛才能持之以恒。
這就是我要寫小說的一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