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菁
孫紹振先生在談到文本解讀時,強調(diào)文本解讀的關(guān)鍵是要進入到文本的“意脈層”:“這個層次是隱性的,在顯性感知過程以下的,是作者潛在的‘意脈變化、流動的過程?!盵1]換言之,就是要深入體會一篇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演變的脈絡(luò)。通過文本細讀,筆者發(fā)現(xiàn)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存在這樣的情感變化過程:來時輕快—沉醉眷戀—淡淡的憂傷—激昂—悄悄的沉醉—去也瀟灑。詩歌首節(jié)體現(xiàn)的是作者來時輕快的心情,二、三節(jié)抒發(fā)了詩人對母??禈驖鉂獾木鞈僦椋谒墓?jié)卻轉(zhuǎn)為淡淡的憂傷,第五節(jié)又達到情感的高潮,第六節(jié)再轉(zhuǎn)為悄悄的激昂,回歸沉醉,最后一節(jié)是離開時的瀟灑??偟膩碚f,詩人并無太多離別的愁苦,更多的是一種輕快瀟灑的、沉醉癡迷的、個人獨享的離別。
一、來也輕快,去也瀟灑
詩歌的首節(ji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詩歌的尾節(ji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笔孜矁晒?jié)不僅在結(jié)構(gòu)上回環(huán)往復(fù),在情感上也是回環(huán)呼應(yīng)的。首節(jié)“招手”一詞點明“來”,來時輕輕招手,心情輕快;尾節(jié)“揮一揮衣袖”點明“去”,去時悄悄揮手,什么都不帶走,心情灑脫。
先看這兩節(jié)的韻腳,二、四句末字“來”、和“彩”押的是“ai”韻,“ai”是響亮昂揚、迅捷明快的韻,說明詩人來和去都是比較輕快瀟灑的。在這兩節(jié)中,“輕輕的”和“悄悄的”多次重復(fù)出現(xiàn),說明詩人極力強調(diào)自己來得輕快,去得瀟灑,并不是帶著沉重的心情回來的,也不是帶著別離的愁苦離開的。而且,首尾兩節(jié)的開頭都是狀語倒裝,詩人分別將“輕輕的”、“悄悄的”置于開頭最顯眼的位置,顯然是在強調(diào)來得輕盈,去得悄悄。“輕輕的”和“悄悄的”都有“靜”的意思,所不同的是“悄悄的”更有“偷偷的”、“私自的”、“不想打擾他人”的意思。因此,詩人來時輕快,在偷偷地重溫完舊夢后就一個人悄悄地離開,不要打擾、破壞此時康橋的氛圍,什么也不帶走,瀟灑地離開。
詩歌的這兩節(jié)都有個意象:云彩。意象是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的有機統(tǒng)一體。[2]詩人將主觀情意投射、寄托到客觀物象中。解讀詩歌的關(guān)鍵,就是要透過物象,解開詩人寄于其中的情思。筆者認為,云彩這個意象可能指康橋,也可能指詩人在康橋的回憶。一是指康橋。從首節(jié)“西天的云彩”來看,“西天”是佛教用語,代表神圣的精神家園?!拔魈斓脑撇省笨赡芟笳骺禈颍娙艘舶芽禈虍?dāng)成自己的精神圣地。正是因為作者把康橋當(dāng)作精神圣地,所以才要輕輕地帶著虔誠敬畏之心回到康橋。二是指詩人在康橋的回憶,首節(jié)說是“西天的云彩”而不說“東邊的云彩”,可知“西天的云彩”即晚霞。結(jié)合下文來看,詩人的確是黃昏時分來到康橋的。黃昏時分是適合抒情的。黃昏的美景引人無限回憶,生發(fā)無限遐想,產(chǎn)生無限感慨,輕輕的方式和心情比較適合回憶、遐想和感慨。尾節(jié)說“不帶走一片云彩”,詩人想一個人悄悄地離開,不帶走過去的回憶,就讓過去的回憶都完好無缺地留于此地,走得瀟灑一點,不要有太多離別的愁苦。
二、沉醉眷戀
詩人步履輕盈地回到康橋,旋即沉醉于黃昏美景之下的康橋,回想過去,產(chǎn)生無限的眷戀之情。詩歌的二、三節(jié)抒發(fā)的正是詩人對母??禈虻某磷砭鞈俚纳钋椤?/p>
詩歌的第二節(ji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金柳”是徐志摩獨創(chuàng)的意象,以“金”的暖色消解“柳”的離愁,使離別染上一層溫暖的色彩,令人沉醉眷戀。這也體現(xiàn)了徐志摩融合古典與現(xiàn)代、中國與外國詩歌特色,奠定了這首現(xiàn)代新詩的獨特意義與地位。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柳”這個意象,以“柳”諧音“留”,折柳送別,多是抒發(fā)離愁別緒、依依不舍之情。從先秦的《詩經(jīng)·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到唐代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至宋代柳永的《雨霖鈴》:“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多以“柳”這一意象來抒發(fā)離別的憂傷愁苦。正常我們見到的柳樹都是綠色的,然而這里徐志摩卻說柳樹是金色的。我們可以想象,夕陽余暉照耀下柳樹被染金的畫面,這是一幅溫暖的畫面。金色是暖色調(diào),以“金”說“柳”,消解了傳統(tǒng)意象“柳”的離憂,增添了離別的暖意,讓人沉醉眷戀。
再者,把“金柳”比作“夕陽中的新娘”,有一種新婚的甜蜜。“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艷影”就是金柳的影子,就是“我”的新娘,新娘是誰呢?聯(lián)系全詩來看,筆者認為“新娘”當(dāng)指康橋。“新娘”在“我”的心頭蕩漾,泛起層層漣漪,可見“我”對康橋的沉醉與著迷。此外,從第二節(jié)的韻腳來看,二、四句末字“娘”和“漾”押的是“ang”韻,昂揚又悠長,而且“蕩漾”和“艷影”本身是雙聲疊韻詞,讀來讓人覺得詩人久久沉醉于康橋之美,無法自拔。
詩歌的第三節(jié):“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詩人寧愿化身一條水草,在康河的柔波里招搖,對康橋癡迷到了何種地步!詩的二三節(jié)聯(lián)系起來看,詩人在康橋的“艷影”和“柔波”中“蕩漾”和“招搖”?!笆幯焙汀罢袚u”都是極深情大膽的動詞,又有雙聲疊韻詞的綿長,體現(xiàn)的是詩人的深情和眷戀。加之,詩人喜用色彩艷麗名詞,如“金柳”“艷影”和“青荇”,以色彩之濃來表達情感之濃,即詩人對康橋的濃情蜜意。
三、淡淡的憂傷與悄悄的激昂
詩歌的二、三節(jié)體現(xiàn)了詩人對母校康橋濃濃的眷戀之情,詩歌的第四節(jié)卻轉(zhuǎn)為淡淡的憂傷,第五節(jié)又達到情感的高潮,第六節(jié)再轉(zhuǎn)為悄悄的激昂,回歸沉醉,最后一節(jié)又走出這份沉醉,瀟灑地離開。
詩歌的第四節(jié):“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把“清泉”比作“彩虹似的夢”,然而“彩虹似的夢”被“揉碎”了?!叭嗨椤币辉~讓人憂傷。為什么說“彩虹似的夢”被“揉碎”了?筆者認為,有兩層指意。第一層是詩人想到又要和自己深深眷戀的康橋離別了,不禁感到離別的憂傷。第二層是回想起過去曾和林徽因一起漫步于康橋的美好回憶,而現(xiàn)在在林徽因嫁與他人的現(xiàn)實對比之下,造成心靈的落差,感到憂傷。此詩作于1928年,1920年徐志摩在康橋求學(xué)期間曾和林徽因結(jié)伴于此散步,1928年3月林徽因與梁思成結(jié)婚,同年11月徐志摩做此詩,可能是出于此而感到憂傷。但作者又馬上說這個“彩虹似的夢”是沉淀著的,“揉碎”意指失去,“沉淀”意指積累,這不是矛盾嗎?根據(jù)前面的分析可得,所謂失去指的是詩人離別的憂愁和心上人嫁與他人的哀傷。沉淀意指積累,但指的是過去的積累,過去積累的回憶就讓它沉淀在過去,詩人似乎在釋懷,所以說這種憂傷并不沉重,而是淡淡的。
詩歌第五節(jié)又從淡淡的憂傷轉(zhuǎn)為激昂。第五節(jié):“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痹娙碎_啟了尋夢之旅,“漫溯”過去在康橋的種種回憶。“溯”是逆流而上,說明詩人是從現(xiàn)在開始回憶過去的種種,回憶本身就是一個“逆”的過程?!奥笔菦]有約束、隨心所欲的,可見詩人已經(jīng)走出淡淡的離別和回憶之傷?!奥荨钡慕Y(jié)果是什么呢?“滿載一船星輝”,這是詩人的回憶之船,過去在康橋讀書和生活的點點回憶如一船星輝,點亮詩人內(nèi)心的激情?!靶禽x”一詞與上文的“金柳”“艷影”“青荇”一樣都是色彩明亮的詞,這些詞語正如散布在詩歌中的星叢,讓我們發(fā)現(xiàn)詩人對康橋的情感是濃烈的、激昂的、深情的。詩人的情感在此達到一個高潮:“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內(nèi)心的激昂使得他忍不住要引吭高歌。
但是詩歌第六節(jié)馬上來了一個轉(zhuǎn)折,把這種激昂化為靜悄悄的,回歸沉醉。“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悄悄意味著輕聲,笙簫是有聲的管樂器,這不是矛盾嗎?“悄悄”不僅意味著輕聲,更有一個人偷偷地做事的意思,這是詩人一個人偷偷地回憶,是詩人獨享的回憶,所以說是悄悄。同時,想讓自己沉醉于過去的回憶和美好的康橋之中,這種沉醉的狀態(tài)是靜悄悄的,所以就從內(nèi)心的激昂回歸到悄悄的沉醉狀態(tài)。這點筆者也有同感。筆者喜歡看黃昏時的天空,時而因黃昏的千變?nèi)f化而心潮澎湃,時而又靜靜地沉醉于黃昏的感染力中。激昂和沉醉是可以并存的,悄悄和笙簫是可以并存的,二者的張力來源于詩人內(nèi)心的無比癡迷和眷戀。所以說詩人的情感是悄悄的激昂,既激昂又悄悄沉醉,二者并不矛盾。到了詩歌的尾節(jié),這種沉醉之情又轉(zhuǎn)為灑脫之情。正如本文的第一部分所述,在詩歌的尾節(jié),詩人走得瀟灑,讓這份沉醉留于此,自己則灑脫地離開。
如上文所述,詩人的情感經(jīng)歷了“來時輕快—沉醉眷戀—淡淡的憂傷—激昂—悄悄的沉醉—去也瀟灑”這樣的變化過程,這是本詩潛在的、流動的意脈層次。一脈貫通其間的是作者對康橋的沉醉眷戀的深情,對自己獨享的回憶的悄悄回溯和釋懷,沒有太多離別的愁苦。
參考文獻:
[1]錢理群,孫紹振,王富仁.解讀語文[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6.
[2]魏天無.文學(xué)欣賞與文本解讀[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