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中式英語,是指帶有漢語詞匯、語法和用于習慣的一種英語使用現(xiàn)象。受文化和思維的影響,在兩種語言的翻譯和理解上,中式英語仍然阻礙著學習者能力的提升和對不同文化和語言習慣的理解。對此,本文從中式英語產(chǎn)生的原因出發(fā),并針對性的提出了改觀中式英語現(xiàn)狀的措施,為突破英語學習者的翻譯和理解能力,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guān)鍵詞:中式英語;翻譯;理解]
一、中式英語產(chǎn)生原因
由于中西方思維方式、文化傳統(tǒng)存在差異,在中國人習得英語語言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語言和文化的負遷移現(xiàn)象.由此,中國人在習得英語的某個階段會產(chǎn)生一種帶有漢語語言文化的烙印的英語。在某些中國人的英語表達中,硬搬漢語句法和詞匯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兩種語言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點時,學習者的母語就會對目標語產(chǎn)生正遷移,這時學習目標語的這些方面的知識時困難少些;反之,母語便會對目標語產(chǎn)生干擾或負遷移,這時學習便相對困難,容易出錯。也就是說,母語與目標語的差異是學習的困難所在。但在母語負遷移中,并非所有的遷移都是因為漢、英語言之間明顯的差異引起的,兩種語言相似但有不完全相同的微小成分也是引起干擾的因素。
二、改觀中式英語現(xiàn)狀的措施
1.激發(fā)學習者用英語思維思考的習慣
思維方式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無法避免。要學習英語,并且掌握好它,就應該利用好思維。只是無論是在口語還是寫作中,許多英語學習者并不是用英語思維,有的還一味地以漢語為先,然后才翻譯成英語,其結(jié)果就是“不漢不英”,無法達到像地道英語一樣清楚明了地表達意思。
如“過來看看我們家的花瓶吧?!卑粗形乃季S翻譯成“Come to see our homes vase.”的情況是一點也不奇怪的。但是外國人惟有含笑地回答一句:OK. Thank you! 英語中一個與中文思維不同的情況是,漢語中表示目的的兩個動作,在英語表達中用and連接,而不是用to表示前后的目的關(guān)系。并且,出現(xiàn)在口頭交流時,根據(jù)語境,可以理解對方的意思,則不需要特別強調(diào)“我們家的”這一定語的翻譯,“Come and see the vase.”業(yè)已能讓聽話者理解信息。這一例子可以說明我們在漢譯英時,慣用“對譯”這一方法,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將漢語習慣強行參與英語表達,釀成中式英語的不恰當現(xiàn)象。
2.多角度多方面了解、理解文化現(xiàn)象的內(nèi)在寓意
惟有真正理解文化內(nèi)在的意思才能較準確地作出表達,而不至于產(chǎn)生誤會甚至不合情理的情況,如一些著名故事的背景,社會風俗習慣節(jié)日的來由。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吸收英語國家文化背景,將接觸面拓寬到除日常交際外的各個領(lǐng)域,如涉獵政治、經(jīng)濟、文學、歷史甚至宗教等方面。這不僅使得交際有效,還能一定程度的提高英語學習者在電影欣賞或其他場合的認識。
而比較貼近生活的是日常交流的“話中有話”。如《新概念英語》Lesson 49“At the butchers”這課,肉店老板的話“Do you want beef or lamb?”用的是選擇疑問句,這體現(xiàn)的是生意人的生意經(jīng),讓顧客沒有拒絕的機會,只有選擇其一,確實肉店老板最后達到了目的,因為Mrs. Bird選擇了beef.隨后,老板還不愿罷手,繼續(xù)推銷道:“This lambs very good.”這么好的羔羊肉可不能錯過吧。Mrs. Bird委婉地回拒了,還是拿了她丈夫當擋箭牌:“I like lamb,but my husband doesnt.”這樣既不傷害到老板的“美意”,也不至于因為不想買而尷尬。
3.引導學習者從語言層面上注重積累,并學以致用
詞匯的積累。學習英語單詞時,除弄懂其意思外,還應掌握具體的用法和使用場合。此外,漢語與英語都有各自的文化內(nèi)涵,無法進行機械的對等和匹配。如漢語中“他吃過飯了。” He has eaten meal.這個翻譯顯然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英語的習慣用法是have lunch or have dinner/ supper.單詞和固定搭配的積累對消除中式英語表達是起著重要作用。
語法的積累。許多學生都不愿意正視語法錯誤。其實,語法知識不扎實或練習不夠,少運用,錯誤自然無可避免。有這樣一個翻譯:I am go to home tonight.(我今晚會回家。)一般現(xiàn)在時在英語學習中占的時間比例是比較大的,而且是最先接觸到的較為普遍使用的時態(tài),一提到“我”,學生就會反應出‘I am,回家則說成go to home,與go to school形式一樣,造成一個簡單句出現(xiàn)兩個動詞,而實際上這句得用一般將來時,回家是固定短語go home。恰當?shù)淖g法是:I will go home tonight.因此,扎實語法對口語表達也是起著重要作用的。
三、總結(jié)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東西方的交流方式趨于多樣化,時空的限制被突破,這為當前的英語學習者帶來了諸多便利。中式英語的現(xiàn)狀可以通過學習者思維的轉(zhuǎn)變、文化的深度剖析和從語言層面進行積累等方式得以改觀。對此,學習者對于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中,制約其英語思維習慣養(yǎng)成的因素和對學習者深度挖掘西方文化的因素要進行深度的剖析,并通過新的英語學習方式,轉(zhuǎn)變自己的思維,使其英語學習不再受中式英語的束縛,突破其英語能力發(fā)展的瓶頸,獲得更高水平和更高層次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文中.中國英語與中國式英語[J].外語教育與研究,1993(4).
[2]謝之君.文化中的語言與語言中的文化―試論“文化”在外語教學中的定位[J].外語界,1999(1).
[3]陳三東.中式英語特點淺析[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5(1).
作者簡介
王月(1996—),女,漢,遼寧省大石橋市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翻譯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