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妮
〔摘要〕解放課堂,解放學生,是新課改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保證。課堂應該是充滿生命氣息的,學生應該在課堂上有所體驗,有所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造,因此,本文從課堂出發(fā),著重從“時間”“問題”“機會”“空間”這四個方面探討如何解放課堂,還權于學生。
〔關鍵詞〕教育改革;課堂教學;解放學生;解放課堂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26-0019-03
教育問題是國之根本,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的教育,人才是國家發(fā)展的動力,因此,在教育這個問題上,國家不斷地在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提出了發(fā)展教育的宏偉藍圖。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各中小學校開始立足于學生發(fā)展,開發(fā)了一系列地方課程,改革了學生的評價制度,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鍛煉,但是就目前來看,收效甚微。在高考這個大背景下,分數給我們的教育造成了太多的干擾,學前教育小學化,小學高段教育簡單初中化,學生被提前灌輸了一些書本上的固定性知識,導致思維被禁錮。這種教育的錯位對我們教育者來說,既是一種啟示也是一種警告,我們必須改革教育,解放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如何解放學生呢?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經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學生的頭腦,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嘴巴,解放學生的眼睛,解放學生的空間,解放學生的時間[1]。而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作為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主渠道,是真正要落實這六個解放的地方,只有先擺脫了傳統(tǒng)教學上的標準化教學定式,讓創(chuàng)新、活力、生命等走進我們的課堂,讓課堂先得到解放,學生才能得到松綁。這樣的課堂是我們教師一直在追求的,也是學生一直在盼望的,為學生的解放提供了前提和保證。
一、課堂上多給學生一點時間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主導者,也就是說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無論是在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都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教師則幫助、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2]。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尤其是語文、數學、英語等要進行考試測試的科目,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大大縮減了留給學生思考和提問的時間,往往把梳理好的知識按照自己原先的計劃以灌輸式的方式傳授給學生。這種看起來省時省力的教學方式卻禁錮了學生思維,讓學生形成一種惰性思維,在面對問題時,不愿意動腦筋,急于知道標準答案,自己喪失了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思考力,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膳碌囊环N現象。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多給學生一些時間。
(一)允許課堂上有不同答案
教師在上課之前要進行備課,備學生,但是大多數教師的重點都放在了備課上,忽視了學生這一要素。教師會按照自己的思路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預設進行回答和思考,當學生的回答出乎教師意料或者看似脫離課堂主線時,教師會不予理睬,這不僅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也讓教學計劃有序進行。我也經常會這樣,當學生自主討論進行分享的時候,課堂中往往會出現各種聲音,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聽起來似乎有點無厘頭,對于這些聲音,有時候我會裝作聽不見或者說“這個問題我們留到課后討論”。因為一個個去解釋時間會來不及,而我后續(xù)還有很多內容沒有完成,所以學生的分享最多止于三四個。但是,同時我也在思考,課堂中讓學生進行討論的意義是什么,不就是為了聽到學生不同的回答嘛,如果只是為了篩選符合我們預設的答案,那么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就形同虛設,不是更加浪費時間嗎?所以說,擺脫教案,隨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需要一定功底。
(二)多給學生一些耐心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教師提問的時候,往往手的動作比腦子還快,有時甚至還沒有聽清楚老師的問題手已經舉起來了。他們的這種行為只是為了在老師和同學面前顯示自己是多么積極和優(yōu)秀,當他們被叫起來的時候,有時吞吞吐吐說不出來,如果這時候老師再來一句“不會回答就不要舉手”或“想清楚了再舉手”,那么他們的信心就有可能受到挫敗,從此再也不舉手了。如果教師可以多一些耐心,再跟他們復述一遍問題,或者加以引導,事后再進行表揚“如果你下次一站起來就能回答問題,那就更好了”,相信這樣的鼓勵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教師要多給學生一點耐心,多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用寬容的態(tài)度去對待學生的困惑和錯誤,使學生能愉快地進行學習,從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問題
一言堂的講授式課堂是枯燥無味的,學生不僅參與度不高,還會心生厭學情緒。所以隨著課改的進行,我們的課堂也從“獨白”到“對話”,課堂在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中變得充滿活力,而這樣的交流并不是簡單的聊天,是建立在教師提問和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因此,老師的提問就顯得非常重要。對于課堂上的提問,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多設問題
“問”是開山斧,“問”是深耕犁,打開一切知識大門的鑰匙都是問號,課堂提問是喚起學生求知欲的一條有效的途徑,當學生思維開小差的時候,新問題的拋出也是重新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個好方法[3]。有些教師認為,問題一定要高質量,能難倒學生的才叫問題,所以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會選擇一些比較有難度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回答。這種高質量高難度的問題,一節(jié)課只需要一兩個,這一兩個問題解決了,本堂課的重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而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需要提一些簡單易答、面向全體的問題,就像我的心理健康課,我不需要學生回答我多難的問題,我只需要全體同學對我這堂課都有參與感,對我提出的問題都能夠有自己的答案,如:“你今天快樂嗎?”“你覺得幸福是什么?”“你不開心的時候會怎么辦?”等這些簡單的問題,我相信每個學生都可以回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有參與感,也讓教師可以起到主導課堂的作用。所以,教師們不妨試試在課堂上多提問題,即便是一些簡單的問題,也可以發(fā)揮有效的作用。
(二)巧設問題
正如歌德所說:“要想得到聰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聰明的問題。”教師要善于設計富有啟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提出的問題要能夠調動學生的情緒,活躍學生的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探求新知的愿望[4]。
首先,要多用開放式問題。如“他當時是難過還是開心呢?”和“他當時有什么感受?”,這兩個問題都是在詢問人物內心活動,但是第一個問題給學生提供了選擇,限制了學生回答的范圍,而第二個問題則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可以自己賦予人物更多的內心感受,哪一種提問方式更有效顯而易見。
其次,問題的設置要更貼近生活,讓學生能實實在在感受到、領悟到。僅僅針對課本知識的提問很難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實用價值,問題的設置應該要走出學科的象牙塔,回歸生活。一個數學老師這樣提問“一件比較厚的羽絨服相當于9℃,薄款羽絨服相當于6℃,棉衣是5℃,羊毛衫是4℃,薄外套是3℃,根據你們的穿著,算一算今天多少度?”,問題一拋出,學生們的思維炸開了,開始研究自己身上的衣服,并開始計算。這種方式既加深了學生對溫度這個概念的理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把學生從被動學習的舊課堂中解放出來。
三、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機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應多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這種自我表現的形式包括回答問題、角色扮演、作品展示等。
(一)回答問題
在小學低年級聽課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教師拋出一個問題之后,班級里有一大半學生都是舉手的,他們努力想在老師和同學前面展示自己。但是面對那么多雙手,老師不可能每個人都叫到,所以低年級教師往往會采取“開火車”的形式,選擇一組學生輪流往下說,回答的學生別提多開心。隨著年級的上升,學生舉手的次數越來越少了,一方面是心理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尊心越來越強,自尊心已經是戰(zhàn)勝其他的主要原因了,越來越羞于在集體面前展示自己;另一方面,根據之前的表現,學生陸續(xù)被貼上了好生和差生的標簽,那些所謂的“差生”已經習慣被忽視,自動游離于課堂之外;當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問題太難了,學生確實不知道怎么回答。針對這種現象,教師首先應該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來,即使是不太成熟的想法,教師也要給予鼓勵。其次,教師要善于察言觀色,那些跟教師眼神有交流的學生是渴望回答卻又不敢舉手的,可以給這些人更多表現的機會,鍛煉他們的膽量。最后,教師也要照顧到那些后進生,多提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
(二)角色扮演
在我的心理健康課上,我經常會設置一個情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由學生自己進行人物設定、編排對話、構思情節(jié)。學生非常喜歡這樣的表現形式,大部分學生都有很高的參與熱情,有一些原本不想參加的同學在組員的鼓舞下也參加到了表演里面。通過這個形式,既鍛煉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讓學生站上了講臺,成為課堂的主人。雖然,這樣的形式耗時比較長,但是一些問題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得到了解決,也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得到了真正的情感體驗,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這樣的時間耗費也是值得的。
(三)作品展示
學生作品的展示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的一個肯定。這里的作品可以是學生的作業(yè)本、寫字本、作文、畫作、手工作品等等,凡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產物,我們都可以拿來展示。當學生的作品被作為范例展示在其他人面前時,他們的內心是充滿自豪和驕傲的。一些教師會把課堂四十分鐘安排得很滿,最后才留幾分鐘時間來展示學生的作品,有時候甚至省略了展示環(huán)節(jié),這樣的教學效果往往會大打折扣。因為學生只有在看到了優(yōu)秀作品,在有了大量對比的基礎上才知道自己欠缺在哪里,才會有進步的空間。所以,課堂中要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這既是對展示者的肯定,也為欣賞者提供了參考。
四、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空間
課堂是屬于孩子的,孩子是屬于課堂的[5],孩子們想擁有課堂的主動權,至少要擁有學習空間和心理空間。
(一)學習空間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這對于我們教師來說也就意味著,我們應該適當地放一下手,多給學生留一些自我努力的空間,讓他們在自己的努力中鍛煉自己、提高自己,但是這樣的空間和平臺是要依靠我們教師幫助學生去創(chuàng)造的。教師要在充分引導的基礎上,在學生明確目標之后,才能把課堂交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當學生思考討論得差不多了,教師也要進行組織,這個時候,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有序的表達,給予每個學生充分的表達空間。只有思考的空間和表達的空間都足夠的時候,學習的過程才算完整,學生才算真正擁有了充足的學習空間。
(二)心理空間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困難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沒有目標、沒有鼓勵的學習是困難的,而目標明確、充滿鼓勵和肯定的學習相對來說又是容易的。有時候不經意的一句批評會讓學生整節(jié)課都魂不守舍,而無意中的一句贊揚也能讓學生整節(jié)課都充滿能量,這個過程影響的就是學生的心理空間。而在課堂給予學生足夠的心理空間也就意味著教師要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安全感,無論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教師都應該一視同仁,都要給予尊重,給學生營造一個放松的教學環(huán)境,保護學生參與的興趣和信心,給學生一個溫暖、放松、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還學生一個開闊的心理空間。
五、結束語
現代社會需要的是會合作、會探究、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我們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體驗,有所發(fā)展,有所創(chuàng)造,真正做到解放課堂,解放學生,解放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這樣的個性化人才。我相信,這就是我們未來教育發(fā)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韓冰清.論“六大解放”及其實施[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2(22):72-74.
[2]孫秀清.新課程理念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
[3]朱海.解放老師,解放學生[J].新課程,2014(1):105-106.
[4]王本陸.解放教師:合作教育學的啟示[J]. 教育科學研究,1993(6):12-14.
[5]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3-8.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學院路小學,臺州,318000)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