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思想品德教育成為了小學教學體系中越來越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特別是在還處于人生觀構建期的小學階段,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重要部分。本文從小學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育內涵入手,分析小學階段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必要性及現(xiàn)狀,并試著提出一些對策,從而對如何提升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對策措施
近年來,思想品德教育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將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而如何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學生的生活之中,實現(xiàn)思想品德生活化成為了當代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思想品德生活化的必要性分析
1、在學生層面。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包括思想覺悟、道德素質及世界觀、人生觀等方面。隨著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完善,教育已經改變了過去以客觀書本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而是逐漸轉變成“人的教育”。通過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方式,能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個人行為對社會及國家的影響,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的自覺意識,嚴于律己,積極規(guī)范自身行為,幫助學生自身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習慣,自我品質修養(yǎng)提高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jù)。
2、在教學層面。小學學習是體系教學的基礎階段,一旦基礎打不牢,就會讓后來的學習受到影響。但是日復一日的課堂教學難免乏味,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出現(xiàn)消極學習態(tài)度。而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教育就是在課堂和課外的學習生活各個方面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習熱情,進而提高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3、在社會層面。一切脫離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都是失敗的教學。當今社會,許多掌握技術知識,而沒有良好的德行的人已經不再被當今社會認同和接受,社會需要更多德才兼?zhèn)涞木C合素質型人才,而在“德、智、體、美、勞”等眾多素質中,“德”往往被排在首位。知識的基礎是在小學階段形成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伴隨小學課程體系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同步進行。因此,思想品德生活化不僅僅是學生學習的需要,更是社會的需要。
二、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現(xiàn)狀
1、“輕德重教”的慣性教學思維仍然存在。教師的教學方式是衡量德育教育水平的一項十分重要而且是首要標準。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任教時間長的資深教師,受長期“輕德重教”的慣性教學思維影響,在思想上對德育教育不是很看重。無法轉變固有觀念,無法適應新的課標要求。還有些學校,把思想品德教育認作是教學任務,只為應付上級要求,只把思想品德課程作為教學附屬內容,而不主動鉆研,不認真?zhèn)湔n,致使小學思想品德無法真正實現(xiàn)生活化教育,對學生的德育滲透流于形式。
2、缺少一套完善的支撐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教學體系。很多學校單純的認為思想品德生活化就是“思想品德+生活”這樣簡單的加法,沒有建立完善的支撐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教學體系,沒有為兩者找到合理的契合點和共通點,強行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小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造成課程輸入過于生硬和突兀,反而影響教學效果。另一方面,當代的小學教師缺少相應的素質,教學機制不夠靈活,課堂教學方式明顯滯后,甚至是沒有改變,沒有與新課標要求相適應,多數(shù)的課程設計方式仍然是教案為主,內容單一固定,嚴重缺少對學生平日生活情況以及課堂狀態(tài)的關注,限制了小學思想品德的生活化進程。
3、不能做到“因材授德”。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教育,歸根結底是人的教育,也就是“因材授德”?,F(xiàn)在教師缺乏一種“功夫應在教材之外”的教學精神,大部分教師不能夠做到貼近學生生活,甚至不能充分了解班級內每個學生的特點與專長,更不用提根據(jù)不同類型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案,德育教育在小學課堂和生活中得到充分普及不充分。
三、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對策探討
1、思想品德生活化通過教師平常生活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進行滲透?!皞鞯?、授業(yè)以及解惑”是教師的使命,而關于“傳道”一詞在當代的釋義,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教師是“德高望重”的代言人,人們常用“為人師表”等形容品德高尚的詞語贊美老師?!皫煹隆币辉~便是來源于此,好的有德行的老師會以自己的德行為表率,從而將美好的品德傳遞給學生。被譽為東方第一位幾何學家的中國愛國數(shù)學家、教育家蘇步青,他的一位初中老師在教學的同時,經常進行“科學救國”宣傳。受老師影響,在有機會留在國外任教,享受優(yōu)厚待遇的時候,蘇步青卻決定回國任教,幫助中國走向救亡道路。教師在課堂上守時守矩,言行相一,用自身行動影響學生的行為。還可以適時告誡學生: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好的品德的重要標準是“規(guī)矩做人,格物致知”,以影響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生活方式,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
2、寓“德”于教,將思想品德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之中。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不單單可以在課外生活中進行,而是可以依托主要學習課程作為載體進行傳授。
例如在語文課堂學習一些愛國文章故事或詩歌時,可以簡單的為學生介紹相關的愛國事跡,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在學習《黃繼光》這篇文章時,可以借助文章解讀以及黃繼光英雄事跡分析,展現(xiàn)英雄的光輝形象,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提升了思想品德素養(yǎng)。學習《詹天佑》這篇文章時,可以將中國早期鐵路里程與現(xiàn)在的高鐵里程數(shù)的對比,在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同時,鼓勵學生勵志將來參與到國家建設中,學好知識為國家做出貢獻。
又比如在數(shù)學課堂學習中,將一些應用題題目與國家重要工程建設、國家體育競技聯(lián)系起來。比如經典的“雞兔同籠”問題,就可以設置成:某體育項目的國際錦標賽上,規(guī)則總共20個評分項,每一項達標得5分,每項不達標扣1分,中國隊員以總分64分的成績奪得冠軍,問中國隊員在幾個評分項上拿到了分數(shù)。在解答這類題目時,既鍛煉了學生的解題思維,又培育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結語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作為小學期間重要的教學內容,已經擺脫了固有的僅“為教學而教學”的傳統(tǒng)理念,而是讓教學更加貼近教師和學生,更加生活化。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也因其不可期待的必要性因素,成為小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被不斷融入滲透到教學之中。當代教師要轉變觀念,積極適應新形勢下教學思路與教學要求,啟發(fā)性的開展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尋求好的生活化滲透途徑和措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思想品德素質,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新一代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阿甜.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育的意義與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10):49-50.
[2]吳勇.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生活化研究[J].才智,2016 (22):45.
[3]包春紅.新課改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思考[J].才智,2017(12):109.
[4]陳曄.小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4):45-46.
[5]劉海艷.對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的探討[J].學周刊,2018(05):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