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家科技公司足夠成功,那么華爾街的規(guī)則可能不適用于這家公司。早在 2004 年,當谷歌上市使用 “改良荷蘭拍賣”技術時,銀行家在定價上的自由裁量權就大大減少了;今年,Spotify 以革命性的“直接上市”進入證券交易所,不出售任何股票,也不會為華爾街送去高達 7%的傭金;優(yōu)步直接向非銀行機構借了 12.5 億美元,完全繞開了華爾街;俄羅斯聊天應用 Telegram 通過出售自己設計的加密貨幣,在 ICO籌集了 17 億美元,其創(chuàng)始人的所有權股份毫無稀釋,甚至不需要去償還這筆款項……令人驚訝的是,這種對華爾街原有業(yè)態(tài)的破壞并未超出科技行業(yè)。究其原因,許多大型公司如果沒有華爾街高度專業(yè)的經理提供各種金融服務,就無法正常運作。相比之下,科技公司更年輕,它們不依賴于幾十年前認定銀行將始終履行某些職能的舊體系,也從未有過任何可能危及自身的深層銀行關系。在繞開華爾街這方面,其他行業(yè)的公司也需要一點這樣的勇氣。
“Facebook 幫我找到好騙的傻瓜”
Facebook讓網絡欺詐的方式發(fā)生了徹底改變。它挖掘用戶和用戶信息的功能實在太強大,任何人只要無所顧忌、知道如何利用這個系統(tǒng),就可以造成極大的破壞,甚至賺得盆滿缽滿。聯(lián)屬網絡營銷商作為眾多誤導性廣告背后的推手,就是其中之一。假冒偽劣產品生產商找到聯(lián)屬網絡營銷商,付出傭金,后者設計廣告,在Facebook和其他平臺投放,只要看到這些廣告的人當中一小部分買了產品,他們就能實現(xiàn)極其可觀的利潤。 Facebook會跟蹤哪些人點擊了廣告、買了產品,然后其算法會推測還有哪些人有可能購買,并開始向這些人定向投放廣告。按聯(lián)屬營銷商們的說法, Facebook “會主動替我們找到那些傻瓜”。 Facebook近期投入更多資源根除欺詐。但多年來,在該公司廣告總收入高達數(shù)十億美元的同時,為應對欺詐調派的工程師卻寥寥無幾。 “他們肯定不希望有這類廣告,但他們也未能特別有效地阻止這些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