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奉國
摘 要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器材的使用不可或缺,是保證課堂任務順利完成、提高課堂質量的關鍵所在。探討輔助教具在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輔助教具;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教學改革;體操棒;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8.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8)07-0055-02
1 前言
輔助教具是體育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對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也有推動作用。但就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體育輔助教具的應用卻并不理想,認可度低、教具不完善、安全性不高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具作用的發(fā)揮。所以,為了發(fā)揮輔助教具的作用,完善中專體育課堂教學,提高體育課堂輔助教具的應用率至關重要,需要相關人員對其給予高度重視。
2 體育教學中應用輔助教具的必要性
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入的環(huán)境下,中專體育教學改革工作也在持續(xù)開展,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之后,體育教學效果并沒有得到明顯提升,其根本原因在于沒有對體育器材進行合理運用。對于學校而言,任何一門課程教學的開展,其主體都應是學生,因此,課程內容的設定就應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依據(jù)。體育課的教學目標旨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鍛煉其健康的體魄,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繁忙的課業(yè)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試想一下,如果體育課堂僅僅是教師帶領學生做體操、做游戲,周而復始,時間久了,不僅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會降低,而且會阻礙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但如果能夠在課堂活動中加入豐富多樣的輔助教具,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內容和形式,增強趣味性,而且可以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避免資源浪費現(xiàn)象發(fā)生。
除此之外,提高體育器材利用效率也是素質教育和教學整體改革對體育課堂的根本要求,做到這一點,可以使中專體育教學改革工作步入正軌,達到預期目標。從宏觀角度來看,體育器材的合理運用可以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對推動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3 體育教學中輔助教具的使用原則
明確教具使用原則,可以更好地發(fā)揮教具的教學作用,從而促使教學目標順利實現(xiàn)。就目前體育課堂教學特點來看,輔助教具的使用原則大致包括以下幾項。
堅持以人為本原則 之所以要在體育課堂中加入輔助教具,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但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群體中每個人身體素質迥異,因此,器材鍛煉強度需因人而異,針對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特點,制定適當?shù)腻憻拸姸?。如果不能做到以人為本,那么輔助教具的使用就會適得其反,不僅會損害學生的身體健康,而且會降低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另一方面,輔助教具的選擇還應該推陳出新,不能一直一成不變,需要與新時期的教學特色相適應,以期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堅持趣味性原則 如何增強趣味性是當前體育課堂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喪失趣味性的課堂,無論內容多么豐富多樣,都不會收獲理想的教學效果。為了避免課堂過于枯燥,就要求輔助教具的應用必須具備趣味性,而要達到這種趣味性,需要從課堂內容、形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和完善。反之,如果課堂缺乏趣味性,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不高,那么輔助教具的作用也很難得到發(fā)揮。由此可見,教具應用的趣味性和學生課堂參與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堅持趣味性原則至關重要。
堅持安全性原則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部分輔助教具的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全隱患,所以遵循安全性原則同樣重要。教具的安全使用直接關系學生的人身安全,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提前對課堂中所使用的教具進行安全系數(shù)評估,并做好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堅決避免防范措施不到位或教具操作不當而引起的傷亡事故。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將學生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這樣,才能夠順利開展體育教學活動。
4 輔助教具的多重功能開發(fā)和利用
體操棒的多重功能開發(fā)和利用 作為體育教學中的一類輕器材,體操棒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如果能夠將體操棒的功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可以更好地增強教學效果。歸納起來,體操棒在體育課堂中的應用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熱身準備階段。徒手操是當前體育熱身常用的一種方式,不僅方法簡單,而且熱身效果好,受到廣大體育教師的青睞。如果能夠將徒手操稍作改動,將體操棒融入其中,編制一套妙趣橫生的體操棒操,更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2)在教學游戲中的應用。比如:跳棒接力,可以鍛煉學生的彈跳能力和協(xié)調性;“游龍戲水”游戲,可以鍛煉學生長跑耐力和團隊協(xié)作意識;托棒賽跑游戲,可以鍛煉學生的平衡能力。
3)在田徑教學中的應用。將體操棒擺到合適的位置,讓運動員在快速奔跑時盡可能越過體操棒,以此來提高運動員的步幅;也可以在跨越式跳高教學中,讓學生運用跳高的技術跳過體操棒。
小墊子的多重功能開發(fā)和利用 小墊子也是體育課堂教學中常見的輔助教具之一,由于該器材具有小、輕、柔的特點,因此在體育課堂上具有很高的利用率。目前,小墊子的應用多用于學生鍛煉,如在小墊子上做仰臥起坐、俯臥撐、立臥撐、肩肘倒立以及前后翻滾等鍛煉項目。如果教師能不斷創(chuàng)新,那么就能夠將小墊子的教學作用更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如將其用于體育課堂中的游戲教學環(huán)節(jié),游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按體操隊形站立,然后將小墊子折疊樹立形成“小樹林”,讓學生在樹林中穿梭;隔段兒距離再將小墊子平放當作“石橋”“水溝”以及“草地”,讓學生通過跑、跳、爬等動作依次通過障礙物。這樣既增強了課堂趣味性,也達到了鍛煉身體的效果。此外,還可以將小墊子作為“凳子”,組織學生玩“搶凳子”游戲,提高其課堂參與積極性。
球類項目的多重功能開發(fā)和利用 足球、籃球、排球等球類教學器材,除了可以用于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之外,還可以將其利用起來,開展各類教學游戲,如夾球跳、乒乓球運輸、頂上胯下傳球等,具體操作細節(jié)此處不再贅述。
上文僅介紹了體育教學中幾類常見的輔助教具,類似教具還有很多,如長繩、短繩、單雙杠等,這些輔助教具所具備的功能都不是單一的。作為體育教師,應該善于創(chuàng)新,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靈活使用教具,盡可能將其作用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促進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
5 輔助教具在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為了證明輔助教具的充分利用可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筆者以某一職業(yè)中專院校為例,選取一、二年級四個班為研究對象,其中兩個班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另外兩個班則將輔助教具加入其中,然后對比四個班學生的課堂狀態(tài),進行評論總結。
研究過程 本次教學研究時間為時一個月,四個班級共16節(jié)體育課,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日常體育課,即簡單自我放松和鍛煉;另一部分是短、長跑專項素質訓練。
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的班級,在日常體育課中,熱身活動主要是簡單的身體活動,如頭部運動、肩部運動、擴胸運動、弓步壓腿等;熱身活動結束后,給學生相應的體育器材,如籃球、足球、跳繩等,讓學生自由活動;下課后,將教學器材回收即為課程結束。在短、長跑專項素質訓練中,同樣采取上述熱身活動,熱身后,將男生分為一組、女生分為另一組,再將各小組分為兩組進行兩兩PK,反復練習。
采用全新教學方法的班級,在日常體育課中,熱身活動除了簡單的身體活動外,還包括熱身游戲,即運球接力賽。熱身活動結束后,教師會將學生組織起來,利用10根長短相同的木棍做“不倒森林”游戲,具體做法:將學生分為兩
組,每組10人,每人一根木棍豎立擺在身前圍成圓圈,學生只能用手掌扶住木棍;當教師喊出“換”的口令時,學生按順時針依次前進,前進的同時扶住前一位學生面前的木棍,木棍倒地、手抓木棍均視為失敗,最后看哪一組學生輪換次數(shù)最多。在短、長跑專項素質訓練中,就可采用上文中提到的,利用小墊子做成“森林”“石橋”“水溝”以及“草地”,讓學生通過跑、跳、爬等動作依次通過障礙物,因為要達到訓練效果,所以應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用時最少的成績最好。
研究結果 實踐結果表明,采用輔助教具開展課堂教學的兩個班的學生,不僅課堂狀態(tài)較好,參與積極性高,而且經(jīng)過一段時間鍛煉之后,身體綜合素質也相對好一些。反之,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班級的學生,不僅課堂積極性不高,而且對體育課堂的興趣越來越小。由此可見,將輔助教具應用到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中十分必要,對輔助教具的功能進行開發(fā)和利用,需要引起廣大體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6 結語
總而言之,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器材的使用不可或缺,是保證課堂任務順利完成,提高課堂質量的關鍵所在。那么,如何將這些輔助教具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呢?本文就以此為著重點,探討輔助教具在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以此來為日后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切實提高中專體育教學的整體質量。若想從根本上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就必須將輔助教具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作為體育教師,首先應該了解每類輔助教具的具體作用,然后根據(jù)教學內容和使用原則對其合理運用。然而就體育教學現(xiàn)狀來看,大部分輔助教具的作用都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不僅導致資源浪費,而且降低了體育課堂效率。這些需要廣大體育教學工作者對其高度重視,并做到合理開發(fā)和利用,以此來達成體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立.淺談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的特點與對策[J].青年時代,2016(29):157.
[2]田桂娥.淺談體育教學器材、教具開發(fā)與應用的研究[J].新課程學習,2014(2):181.
[3]楊全貞.淺析體育教學中體育器材的多重功能開發(fā)和利用[J].科教導刊,2012(23):206.
[4]王利君.淺論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中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J].赤子,2015(10):306.